APP下载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2023-08-25王玉婷王素梅

福建茶叶 2023年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茶文化思政

王玉婷,王素梅

(1.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800;2.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保定 072750)

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融入各大院校教学活动已成为必然。为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身体素养,还要重视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茶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精神向更高层次发展。

1 茶文化内涵

首先,茶文化之道。众所周知,茶文化在中国具有千年发展历史,是将物质和精神文化汇集为一体的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逐渐成为民族思想和精神的象征,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比如,在饮茶时所营造的祥和氛围,涉及多种哲学观念,即儒释道精华思想。通过古代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的赞美可知,先人对茶文化的认可与推崇。将茶文化融入各大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之幸,更是茶文化发展之幸,课程与文化相辅相成,既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发扬,又能让现在青年群体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内在底蕴与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其文化自信。[1]其次,茶文化之和。针对茶文化来讲,其涉及的“和合”精神即指人和自然、人和人实现和谐相处。从本质角度来讲,和合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借助茶文化和合特点营造教育氛围,在为学生带来别样美的感受同时,还能推动体育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使其与思政教育完美融合,走向新的发展征程。比如,茶文化中蕴含的“和合”精神,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兼容性与体育文化的历史性,以此树立体育精神,勇于奋斗、努力拼搏,力图更好立足社会。再次,茶文化之礼。中国茶礼仪具备群众性与传承性特征,能够提高群众道德素养与思想品质。因此,高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活动时,也要借助茶礼仪增强课堂教学的仪式感,让学生体会礼仪之邦的由来。教师要结合地域发展及文化,系统剖析茶礼仪内涵,根据课程教育内容,为学生合理制定教学方案,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与综合素养。而且,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茶礼仪的繁琐性,进一步探究体育礼仪价值,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茶文化之艺。茶艺和茶德均在茶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茶艺蕴藏诸多哲学思想,将其渗透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体育课堂的艺术性,还能让学生感受体育课堂思政教育之美。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锻炼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然而因课程教学缺少完整性与系统性,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理解体育文化和相关知识。但是,以茶艺为媒介,教师不仅能够拓展体育教学内涵,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比如,不同茶叶对冲泡的温度和水质要求不同,而学生亦是如此,在学习方法和教育模式需求上也呈现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手段,保证体育教学效质实现最大化。

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2.1 忽略课程思政建设价值

高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时,大多教师依旧运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体育动作要领与技能,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茶文化的融入和思政教育落实。譬如,教师未能将体育运动精神和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奉献精神与集体精神。[2]

2.2 课程思政建设资源落后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开展中,传统教学以借助体育学习锻炼学生身体为目的,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体育既能锻炼身体,又拥有娱乐和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功能。为此,要想使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发挥最大价值,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隐藏的进取精神和人文情怀等,这样才能利用体育教学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各种隐性教育资源。但是,在实际融合中,学校与教师没有充分挖掘体育课程隐藏的思政元素,也未能通过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和乐观生活态度等模式,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三观。

2.3 茶文化知识积累不充分

根据调查可知,体育教师因专业知识和岗位要求限制,文化修养相对薄弱,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与专业知识学习,传统文化积累不足。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渗透茶文化,既要符合我国文化自信建设要求,又要注重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作为提供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服务的主体,体育教师是将茶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负责人,倘若其茶文化知识储备与综合素养未能达到教学工作开展需求,那就代表茶文化渗透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属于一句空话。同时,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未能将茶文化知识掌握列入考核范畴,所以立足当前学校现有教师团队而言,大部分体育教师都缺少茶文化知识储备。面对此种情况,学校必须正确意识到茶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并要求体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将学习茶文化相关知识作为一种责任和习惯,继而为学生提供更好教学服务。只有学校采用可行性策略,才能有效督促体育教师,让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现状与要求不断学习各种茶文化知识,助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正常推进。

3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路径

3.1 合理选择体育教学项目

从本质角度来讲,茶文化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较大联系。鉴于此,高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活动时,也要合理融入茶文化,形成呼应,从而指导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顺利实现。首先,科学选择体育运动。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样,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及学习需求。所以,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体育意识和精神,还要引导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的体育项目,保证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发挥应有效能。而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如同“饮茶”,与学生个人相关,可谓是“冷暖自知”。一方面,要保证体育运动项目和学生身体状况、成长特点相匹配;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关注和喜爱程度。进一步来讲,如同茶水,有些茶适合体热之人饮用,有些茶适合畏寒之人饮用。同时,不同个体对茶的关注点也大不相同,有些人关注茶水香味,而有些人则重视茶水汤色。这就意味着,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才能激发内在兴趣,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亦是如此。[3]针对高校大学生而言,选择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既能为自身长久坚持提供助力,又能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其次,重视日常锻炼与“品茶”的关系。品茶在茶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品茶之人不仅爱茶,还要追求清静,达到心境怡和,这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指向一致。故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挖掘课程隐藏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茶文化结合渗透学生日常运动锻炼。并且,在日常锻炼中,学生还应对体育运动保持真心,这样才能使日常运动锻炼发挥应有价值,即追求清静、强调坚守,最终获得“怡和”心境。最后,综合学习。在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政,是高校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此,师生要正确认知体育教育的价值以及与思政教育融入的意义,促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发挥综合效应,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从整体角度来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如同“会茶”,以多交流和多渗透为主,侧重学生学习经验的融合互动,这也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

3.2 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若想将茶文化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必须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促使茶文化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发挥应有育人作用。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体育精神以及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可传承中华优质传统文化。第一,教师要将茶文化融入体育思政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和现代网络平台,革新体育教育模式,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禁锢。具体来讲,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提升学生学习欲望与积极性作为目标,依托茶文化育人作用,提高师生课堂互动频率。与此同时,还可为学生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将茶文化合理渗透体育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现实学习情况与成长规律,科学设置个性化学习任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有方向性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大幅提升学习效率,掌握更多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这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具有积极意义。[4]第二,教师还要改变自身教学方向与思想,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融合。针对茶文化而言,要想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系统了解传统茶文化,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茶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样才可将茶文化合理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最大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兼具体育运动技能和思政素养的文化传播人才。

3.3 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体育教师是提升学生体育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认知在体育课程中渗透茶文化的价值,明确培育学生良好体育精神与道德素养的意义。基于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要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为入手点,整合理论知识,推动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第一,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要系统了解茶文化融入体育课程对弘扬我国体育精神起到的作用,并将茶文化作为基准,借助现实案例,让学生知晓体育精神的价值与可贵。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身体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量力而行,结合身体与思想状况,合理选择体育项目。同时,在开展体育实践运动项目时,为尽可能避免出现盲目性,教师要有目的性、有方向性引导学生学习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学习中强化自身体育精神与道德品质,感受体育生活带来的精彩,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又能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奠定扎实基础。第二,伴随国内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平等位置,只有保证二者均衡发展,才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实现最大化。[5]鉴于此,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开展进程中,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及身体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与更宽阔的空间展开自主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习茶文化,利用茶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价值观,使高校大学生真正成为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的优质人才,助力茶文化走出国门,走进世界。

3.4 丰富体育课程教育内容

基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实现持续长足发展的动力。所以,我国各大院校要结合时代变化与发展趋势,把茶文化合理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并对课堂教学展开革新,将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渗透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身体成长特点与状况,因材施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受到茶文化感染及熏陶,正确认知茶文化,提高自身道德素质。[6]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更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意义重大。除此之外,教师若想将茶文化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最大效能,则要整合二者内容,不断提高自我业务能力与人文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后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展开针对性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对于教师来讲,主要任务是将茶文化融入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技能、培养品质,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3.5 提升茶文化教育影响力

伴随国内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交流愈发频繁。在此背景下,高校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借助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比如,高校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体系,尤其是茶文化,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生活。具体而讲,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要明确教育活动开展既要培育学生身体素养,又要培育学生体育精神与道德素养的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人才,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7]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教学思想,从思想层面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茶文化,这对培育学生体育精神、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代网络高速发展,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将茶文化与体育课堂思政教学有机融合,并通过组织茶文化社团与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参与茶文化活动,学习茶文化知识,感受茶文化内涵。同时,教师也要深入了解茶文化思想,以茶文化为主题对学生展开课程教育,拓展茶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成为宣传中华茶文化内涵的核心载体。

4 结语

茶文化渗透在社会各方面,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正确指导,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注重人文精神,使体育教育事业沿着民族价值理念奋勇向前。鉴于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融入茶文化思想和观念,指导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实现,使学生体质和人文并进成长,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茶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