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监督助力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
——基于W 市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思考

2023-07-15许梁津唐盈洁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生育率保障体系

许梁津 唐盈洁 章 颖

(作者单位:无锡市审计局)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通过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国家审计署在《“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围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运行风险。”作为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规范性、待遇覆盖的全面性、运行的可持续性均是审计关注的重点。2021 年,国家审计署安排了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基金专项审计,对保障老龄人群权益、提高老龄人群生活质量、维护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安全行使了必要的监督手段,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

近年来,W 市通过不断优化养老保险基金业务办理流程、创新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管理模式,使得养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通过落实“减免缓降”政策,推动扩面征缴,将更广泛的群体纳入养老保障体系,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养老保障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2016—2020 年,W 市的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创造性地引入“贴息贷款续保”政策,避免困难群体养老保险缴费中断,以期未来退休时能更好地享受兜底的养老保险待遇。

二是养老保险保障待遇不断提升。从人均享受待遇来看(包含丧葬抚恤等一次性待遇支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均享受的待遇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享受待遇年均增长率也超过7%。

三是养老保险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利用大数据共享,搭建“全链通”政务平台,让新设企业在网络上完成账户开户,企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同步开设网上办理,实现了“零材料”“不见面”办理。服务方式的创新让养老保险的筹集、管理和支付更便捷。

四是养老保险管理运行不断规范。建立违规领取养老金行政追退机制,对违规发放的养老保险待遇进行追缴。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方式[1]配合现场检查、书面核查、大数据自动比对等手段提高监管质效。

二、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

尽管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行日趋规范,但在审计中仍然发现一些问题,相较于“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有待改进。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养老保险基金“信息孤岛”亟待破除[2]。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已逐步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打通了部分数据节点,但在跨部门、跨行政区划的数据交互方面,仍存在信息不对称、共享不及时等问题,导致重复参保、死亡后领取养老待遇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执行机制尚需完善。在执行养老保险基金监督时,仍存在行政成本高、难以有效监管的漏洞。例如,对于拖欠、截留养老保险基金,侵害员工权益的问题,在实际追缴时,缺乏有约束力的行政手段,追缴周期长,效果一般。

三是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稳定性。以W 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例,2016—2019 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结余额稳定增长,可支付月数基本维持不变。但在2020 年,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出现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可支付月数下降的问题。

三、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分析与预测

养老保险基金能否可持续运行,不仅与基金本身的运行管理相关,也与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人才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养老保险主要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四个类别构成。下面分别对四类养老保险的运行的可持续性加以分析。

(一)不同类型养老保险情况分析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主要由企业缴纳,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进行专户管理。在人员退休时按照缴纳情况和年金投资的收益情况进行给付,其可持续性较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纳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且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经过编制核定,参保人数总体受到控制。而随着W 市就业率的不断提高和“居保转企保”工作的全力推进,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逐渐减少。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四类养老保险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其运行的可持续性是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石。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未来支付能力的预测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Leslie 人口模型对W 市人口预测

本文通过引入一种改进的Leslie 人口模型[2-3],对W市未来30 年的人口结构进行预测。结合当前W 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情况,对不同征缴和支付比例下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每年结余情况进行模拟,对未来财政的支付能力进行估计。

Leslie 人口模型的原理是通过测算不同年龄的女性人口分布,利用生育率和死亡率[4]来估计未来年度的人口分布情况。将W 市的常住人口按每一岁为一组,从0岁至90 岁及以上划分为91 组,设定在t年,第i岁的总人口为ni(t),第i岁的年龄组女性生育率为bi,死亡率为di,生存率Si=1-di,得到ni(t+1)和ni(t)的函数关系如下:

由此,获得Leslie 人口分布矩阵L,如下:

进而得出和的关系如下:

在知道第一年人口分布、生育率和人口性别比的情况下,推算出没有外来人口流入时,W 市每一年常住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考虑到W 市是一个外来人口流入型的城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不断提升,因此引入一个简化的人口流入矩阵Hi对流入人口情况进行描述。Hi的每一行表示在t年第i岁净流入W 市的人口,以后每年留在W 市的概率。本文对人口分析的模型进行简化。假设一:第1 年留在W 市的概率为1,以后每年留在W 市的概率固定为pi。假设二:在经过3 年以后,该人群定居W 市的概率不再发生变化。假设三:流入的外来人口不改变W 市总体的常住人口性别比。

根据Leslie 人口模型和人口流入矩阵Hi,对三种不同情况下W 市未来30 年的常住人口增长情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不同情况下常住人口变化预测

情况一:不考虑外来人口流入,生育率维持1.3(生育率1.3 为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2020 年新生婴儿数量推算),则W 市常住人口将在2030 年达到峰值,随后快速下降。

情况二:不考虑外来人口流入,生育率为2.0,则W市常住人口将在2035 年达到峰值。

情况三:生育率维持1.3 的情况下,每年净流入10 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则其人口规模将实现稳定增长。

(三)W 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测

从在W 市统计局的网站获取2006—2020 年的财政公共预算收入数据来看,利用Matlab 软件,对W 市15 年间的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数据拟合,得出未来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测值,如图2 所示。在拟合中,R-square 值为0.995 6,表明拟合结果与实际值高度接近。

图2 W 市历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合情况

W 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I与Y年份的关系如下:

(四)W 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

依据Leslie 人口模型,在不考虑外来人口流入的前提下,预测出每一年W 市18 ~59 周岁的男性人口和18 ~54 周岁的女性人口。假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与这部分人口的比例维持恒定,外来人口净流入人群均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依据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入、支出的不同增长比例,模拟出当年结余数。将其与W市一般预算收入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当地财政支付的压力。

设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入年均增幅10%,支出年均增幅8%。对四种情况进行仿真模拟:(1)生育率1.3、无外来人口流入、无延迟退休。(2)生育率1.3、无外来人口流入、延迟退休。(3)生育率1.3、年均流入10 万人应届毕业生参保、无延迟退休。(4)生育率1.3、年均流入10 万人应届毕业生参保、延迟退休。仿真结果如图3。其中,延迟退休的模型设定为从2021 年起,每5 年延迟退休1 岁,最终达到男性65 周岁退休,女性60 周岁退休。

图3 不同情况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支差额

从仿真模拟结果看出,在人口出生率为1.3、每年净流入10 万名应届本科生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三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维持较为良性的运行。

可见,养老保障服务政策制定,维护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运行,应当与产业升级、人才引进、人口生育、家庭抚养、财政收支等政策结合加以综合考虑。

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参与权益性投资等手段巩固充实现有的养老保险基金。动态调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幅,降低缴费基数下限,适当延长缴费年限[5],有助于维护其可持续运行。推进产业链升级,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合理流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夯实人口基础,才能满足第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偿付需求。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参与职业年金、企业年金项目,给未来老年人群储备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创新发展养老类金融产品,鼓励个人购买养老年金保险、养老信托等作为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补充[6]。

二是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在老龄人口集中的社区,利用城市更新基金,推进适老化设施改造,满足老龄人口日常生活需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和人才培育。按照不同的需求,提供居家养老、集中养老、医养结合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大信息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精准捕捉对养老个性化需求。

三是落实养老服务产业链常态化监管。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建立信用档案;细化养老保险基金的内控管理,逐步打通与民政、社区、医院、公安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节点,构建养老保险欠缴预警系统[7],对违规企业、个人实行联合惩戒。在行政层面强化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的执行力度。由审计部门对民政系统、养老服务机构、社保基金中心进行常态化地审计监督,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防止出现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化解各类风险,为养老保障体系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增加制度约束。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生育率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天通苑地区常住外来人口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