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临港产业活力助力天津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06-21毕成成

天津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临港港口天津

◎文/毕成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出明确部署,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产业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临港产业作为天津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探索新的增长方式和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载体,在将天津打造为港口、产业、 城市深度融合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 以招商引资为主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不断转变, 高质量发展成为天津临港产业新的关注点。 科学合理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将有力促进天津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为落实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有利于实现天津港产城融合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临港产业相关概念和发展阶段

(一)内涵与分类

临港产业在广义上泛指依托港口作为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的交汇点,汇聚物流、企业、 贸易和服务等地理空间上相互接近的要素和资源, 并建立显著经济外部性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临港产业通过生产要素集聚和功能集群发展, 促进港口从单一水陆运输节点转变成服务城市和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枢纽。

目前, 学界通常以服务港口主业的紧密程度和辐射能力对临港产业进行分类。一是提供港口装卸服务的直接产业; 二是提供配套的仓储、物流、分拨、配送等服务的间接产业; 三是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的基础能源、 化工以及汽车与船舶维修制造等衍生产业; 四是服务临港实体产业发展的金融保险、商贸文旅、 科研创新等临港高端服务业。

(二)临港产业的发展阶段

目前, 对以临港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发展路径以及产业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根据港口的规模、功能和服务能级的不同, 临港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港口业务区、 港口工业区和港口经济区三个阶段, 并存在一定的代际特征。

1.港口业务区。 该阶段下, 临港产业的发展以服务港口装卸业务为主导, 借助港口的区位优势, 围绕港口主业发展装卸、 堆存和中转配套服务, 产业布局规划单一, 企业规模较小且业务类型趋同, 整体经济创造能力较低, 属于临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2.港口工业区。 该阶段下, 港口的吞吐能力和综合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临港产业的发展先后以制造业等重工业和出口加工业等轻工业为主导, 依托港口的物流集散和资源配置功能, 吸引大量能源、石化、钢铁、制造等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企业入驻,推动临港产业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和区域整体经济创造能力提升。

3.港口经济区。 该阶段下, 港口发挥着国际经贸往来的枢纽和平台作用, 港口的功能从传统物流服务向要素集散枢纽转变, 港城关系协同融洽。集成电路、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金融、临港贸易、临港旅游等高端服务业逐渐成为临港产业的发展重点, 港产城联动发展形成独特的港口经济区,这标志着临港产业已发展到高级阶段。

二、国内外临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经验

国内外先进航运中心城市的临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 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关键作用, 其发展模式和经验成果值得借鉴。

(一)国内外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新加坡临港产业。 1961年启动的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拥有深水码头, 靠近国际主航道, 有利于原材料的输入和制成品的输出。 裕廊工业区内分布着包括修造船、炼化、钢铁、建材、食品和化工、高端制造等产业, 吸引了杜邦、美孚、壳牌等国际大型跨国企业入驻, 逐步形成了轻重工业科学布局、 循环发展的临港产业集群。同时,裕廊工业区内住宅和生活配套设施与园区工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成为生产与生活结合的典范模式。目前,裕廊工业区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临港工业园区和国际转口贸易中心。

2.日本临港产业。 日本充分利用其优良海港和漫长海岸线的优势,形成京滨、阪神、中京、濑户内海、北九州五大工业区。 以横滨的京滨工业区为例, 临港产业以煤炭、电力、钢铁为主,凝聚纺织业、 食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横滨政府对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园区内日本石油、三井化学、 石川岛播磨造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机床、电子、 汽车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陆续得到快速发展。日本临港产业的迭代发展,孕育出了诸如日产汽车在内的大量日本高端制造品牌。

3.上海临港产业。 2019年8 月, 上海揭牌成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成为上海发展临港经济的重要承载地和聚集区,明确到2035 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建立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临港新片区将世界级前沿产业作为港口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石, 为洋山港货物吞吐量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带动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发展。三年多来,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 智能新能源汽车两大优势产业以及氢能、 绿色再制造两大未来产业, 累计签约项目超过300个, 总投资超过4200 亿元,同时形成了船舶运输、 船舶管理、海事服务、航运金融等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化发展态势,集聚了全球50 强货运物流企业中的12 家、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中的3 家。“十四五”期间,上海临港新片区将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 集成电路3 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产业总规模超过500 亿元。

(二)国内外临港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1.合理选择园区核心行业, 并围绕核心行业深入拓展。 临港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优势条件和外部实际需求,选准园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以支柱产业为核心, 按照产业链进行合理延伸, 发展新的核心产业, 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力, 从而保证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2.合理介入行业的相关环节,拓展盈利渠道。临港产业区通过对行业进行细致的分析,介入相关环节,获得多样化的收益, 如通过土地集约利用,获得土地转让收入;通过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 提高园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同时获得增值收益;利用园区的影响力,提供园区规划与建设服务等。

3.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临港产业布局优化与功能升级。 产业政策对临港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京滨工业区的转型发展均是在日本产业政策引导下进行。同时,政策引导有助于临港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4.重视立法和完善港口政策, 保障临港产业布局的有序性与集聚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针对港口、 临港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先后颁布了相关法律进行规范与指导,还对临港产业布局、技术升级等进行了立法规范。

三、天津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天津临港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根据天津临港产业的发展载体变化, 可以将其划分为临港工业区、临港产业区、临港经济区和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四个标志性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以2003 年启动建设的天津临港工业区为标志,侧重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产业。 第二阶段以2005 年启动建设的临港产业区为标志,侧重港口航运、现代物流、 临港工业以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配套功能区建设。第三阶段以2010 年底, 原临港工业区和原临港产业区整合为临港经济区为标志, 至此临港经济区作为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功能区之一, 确立了打造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的新发展目标。 第四阶段以2017 年12月底, 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区调整改革、 临港经济区并入天津港保税区为标志, 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 通用航空和高端服务业。

近年来, 天津临港产业聚焦高端制造和海洋经济发展定位, 围绕海洋经济产业群、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核、京津冀通航产业集聚地的功能定位,以人才资源导入、专业化平台载体建设、 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为着力点, 重点突出海洋经济产业特色, 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通用航空、粮油食品产业等集群高效发展, 与海港和空港片区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和互补。 截至2021 年底,天津临港片区规划面积115 平方公里,岸线总长度约73 公里,已集聚规上企业400 余家, 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近650 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如表1 所示。

表1 天津临港产业发展概况

(二)天津发展临港产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区域定位受到约束。天津临港产业发展载体区域的可开发面积达200 平方公里, 相当于中心城区面积的五分之三。 但定位仍停留在产业功能区的初级阶段,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公共资源欠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缓慢,人口聚集度较低, 产出规模与区域面积不相匹配。 临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定位和模式亟须重新进行调整, 应参照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展经验, 向以产业发展为主,集居住、工作、生活为一体的新城模式转变。

2.产业链和价值链不完整。 从历史沿革来看,天津临港产业发展定位偏重于加工制造业和化工产业,现代服务功能缺失。 从现有产业和企业来看, 行业增加值率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从产业发展层次来看,占比较大的临港装备制造业现有技术链、 产业链和价值链仍处于低端水平, 缺乏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 而且制造环节中附加值高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不足, 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比较低。

3.土地成本居高不下。依靠此前围海造陆方式获得天津临港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载体, 相比其他城市的临港产业陆地区域载体, 土地成本居高不下。 为加强临港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成效,一度出现了工业用地和港口用地的出让价格与成本倒挂现象, 即土地价格低于成本价出让。长此以往,将影响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通道能力支撑不足。随着天津临港产业的规模扩大、企业增多,大量原材料、产品等货物的出入对区域的物流运输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区域的高速陆路通道不发达, 对区内产业发展形成物流制约瓶颈。 且规划建设中的高速延长线布局不合理, 中长期内的西向陆路通道能力不足, 仍将成为制约临港产业空间拓展的瓶颈。

四、天津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一)天津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

从战略定位上看, 未来天津要实现临港产业集聚发展目标,需要转变思路,突破原有发展思维和招商模式,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全面释放临港经济活力。 临港产业的集聚发展定位应以 “两元交汇、三位一体、四轮驱动、融合发展” 为主线, 以临港制造、临港贸易、临港服务和临港旅游四大领域为驱动,充分实现板块联动, 建立多元化天津临港产业集聚发展体系。

两元交汇: 即加速培育临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鼓励临港区域内生产型服务业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转型,引进航运金融、船舶经纪、 海商海事律师服务等高附加值港航服务业,形成高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临港产业新格局。

三位一体:即“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目标。通过港口、产业、新城建设的统筹规划、协调推动,实现港口依托、临港产业支撑与天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间的高效互动、和谐发展。

四轮驱动: 即充分结合当前“津城”“滨城”的双城发展规划,以12 条重点产业链功能提升为目标, 科学分析临港产业的发展定位和重点,以临港制造、临港贸易、临港服务、 临港旅游四大板块为核心驱动, 策源天津临港产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

融合发展:即以“产城融合、城港一体、环境友好”为绿色发展目标, 在临港产业区域规划建设方面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强人口与产业同步引导, 突出产业布局的错位与配合, 提升天津临港产业的纵深发展。

(二)天津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1.加快产业协调融合,引领临港产业聚集。 积极推进港航业与临港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港航业与制造业、服务业良性互动的全产业链,服务临港经济区、 南港工业区、东疆港区产业发展,打造与天津市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产业良好对接、 相互支撑的临港产业集聚区。 依托区港一体综合优势, 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下的产业转移需求, 积极吸引港航科技、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临港产业项目和区域性物流基地、现代航运物流、金融贸易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港口转移, 打造非首都功能产业海港承接平台。

2.加快项目引进落地,巩固临港制造优势。 充分发挥天津港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制造龙头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 推进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 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增强产业吸附和辐射能力,大力建设全国乃至全球产品高端、技术高新、成果高效的临港产业基地。 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推进临港高端海工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 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建设国家级海洋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3.提升商贸服务水平,拓展临港贸易能级。 加快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拓展一批保税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兴业态,开展一批保税展示交易、 期货保税交割试点。 创新进口贸易模式,加强与大型贸易商、船公司的合作, 推进进口贸易模式向 “启运港—终端客户”转变。加大贸易金融创新支持力度,促进贸易结算、贸易融资、信用担保、避险保值等业务发展。 主动争取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 依托高沙岭港区建设北方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同时,推动发展船供油及保税油等新兴大宗商品贸易, 打造北方地区最大的船供油贸易基地。

4.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提升临港服务水平。 依托港口延伸物流产业链,开展冷链、汽车、食品、大件等专业特色物流,拓展中转配送、流通加工、供应链服务等增值服务。做强区域物流配送, 优化京津冀物流配送网络, 积极拓展面向京津冀的综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等物流组织功能。巩固拓展跨境电商,加强与大型电商企业的战略合作, 打造北方最大的跨境电商分拨基地。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搭建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和交易平台, 打造临港服务新模式。

5.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开辟临港旅游市场。 抢抓共建“一带一路”、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生效等重大战略机遇, 深化与国内其他城市及日韩等地的合作交流,依托东疆、临港、南港等优质岸线资源, 积极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度假、 国际贸易会展交易、滨海风情体验、文化娱乐综合商业等临港旅游业, 重点拓展海洋观光休闲游、 临港工业游和海洋科技体验游等旅游产品, 突出特色文化色彩, 完善商业运营模式, 引领我国建设对外开放层次高、功能齐全、业态优势明显的临港旅游大市场。

猜你喜欢

临港港口天津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如果天津有“画”说
港口上的笑脸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