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研究述评

2023-06-06姜伟贤

行政与法 2023年5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以及怎么创新、如何创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目前,学界从这一重要论述的产生背景、理论渊源、基本内涵、理论特色、重要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科学把握推进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自主创新;人才驱动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3)05-0086-09

收稿日期:2023-03-14

作者简介:姜伟贤,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研判,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形成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总结现阶段学界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研究的现状,发掘其理论内涵,可以推动研究进一步深入,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整体研究现状

从研究的整体数据上看,蒋天婵、张晓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勢,他们按照年度发文量将研究分为了前期探索阶段(2013-2014年)、快速上升阶段(2015-2016年)、全面发展阶段(2017-2021年)三个阶段。[2]在文献检索方面,以2018年为分界点,在2018年之前的论文多为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研究,2018年之后则改为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故笔者以“习近平科技创新”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检索。以“习近平科技创新”为主题检索到的硕士论文达63篇以上,以“习近平科技创新”为主题检索CSSCI期刊并经过下载阅读、确定相关性的论文达77篇以上,其中最早发布同时也是被引用次数最多有关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研究的5篇论文分别为:刘立的“以非对称赶超战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重大时代意义”被引用41次,潘东晓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探析”被引用33次,金光磊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被引用29次,任文华等人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被引用25次,杨莉、贾文龙的“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被引用24次,这些论文也将被作为本文的述评重点。

但在著作方面,除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发布的一本论述摘编外,很难再找到其他的相关学者专著,博士论文也只检索到胡鹏一人以习近平科技思想为题,梁也、姚科敏二人分别以习近平科技观研究和习近平创新观研究为题作了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因此,可以看出国内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并不少,也不乏专家、学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论述的独到见解和创新视域,但更为系统性、全面性、整体性的研究还是有些不足。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对于实现科技强国至关重要。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理论思维,更需要重要论述指引科技创新,因此,对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研究内容的特点

各学者围绕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基本内涵、理论特色和时代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于该论述的理论研究中,各学者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认识出发,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强大的理论支撑,明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学识底蕴。在对于该论述的时代背景研究中,各学者从国内发展现状、面临的现实发展难题以及国内国际现有的经济、政治、科技状况和历史发展积累的条件出发,深刻揭示了进行科技创新是时代所需,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在对基本内涵的研究中,各学者从不同的话语体系出发,共同凝练出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中的七点内容:一是确定创新定位,将科技视为强国之基,以创新为基本动力,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二是突出问题导向,以改革促创新,通过改革体制机制进而推动科技上的创新。三是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走中国独立自主的特色科技创新之路是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四是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要素,创新竞争、科技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竞争,要全方位优化创新环境,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五是实现科技转化,将科技创新活力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六是要与新时代的系列思想共同解读,造就绿色科技、红色科技,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相互关系中,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七是明确科技创新的价值宗旨,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将中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造福中国人民,造福全世界人民。在对论述理论特色的研究中,各学者总结了论述的意义、与实践的联系性和论述基本内涵的独特性。在对论述的时代价值研究中,各学者较为全面地从实践价值、理论价值和世界价值三个维度出发,共同构建起了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价值的认识。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从自身专业,如农业、军事国防、人工智能、产业经济学等方面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进行了由点到面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关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学者紧跟时代背景把握理论内涵,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更好地运用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指导科技创新实践,作出了较大贡献。当然,虽然研究的角度较为全面,但与其他论述研究相比较,还有可以补充的视域,如缺乏以历史脉络为切入点的的研究,缺乏结合具体实践的研究,很少有学者会将相关论述与实践中国家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举措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同时,在现有研究较多的几个方面中仍存在可以创新的着力点。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理论渊源的研究

各学者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与马克思、恩格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但这些学者在具体研究中又各自有着如下不同的着力点、切入点和创新研究视域:

一是把研究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谱系。如郭铁成研究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4]二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角度进行研究。如刘园园、冯兵在“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与世界意义”一文中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科技思想共同视为第一理论来源,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活那个时代科技水平和今天没有可比性,但在那时他们就发现了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将科学技术视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视为推动历史发展的杠杆。列宁将电气化与社会主义视为强相关,而电气化正是当时科技的代名词。文中又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技思想作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第二个理论来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关于创新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进行梳理,证明了理论的一脉相承。[5]三是增加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的研究视角。如杨莉、贾文龙在“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一文中坚定文化自信,认为论述的理论渊源除了有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汲取外,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理念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理念是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赋予了论述相比国外创新理论独有的民族禀赋,《周易》益卦中对把握时代的论述,《礼记·大学》中有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变应变”的论述等都证明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一定程度上正是通过对这些文化中的思想不断汲取借鉴,进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中国化发展,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融合。[6]四是从习近平总书记本身在科技创新工作实践中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如文华、费艳颖、王越在“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提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形成与他在地方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特别在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考察调研和重要讲话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的很多理论正是源于他在不断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感悟。[7]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时代背景的研究

学界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符合当前的历史条件和现实任务需求,有着非常明确的时代属性,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产生的时代必然性:

一是从国内发展现状出发的研究。如金光磊在其论文“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中对思想产生背景研究时,直视了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并不能等同于高质量的增长,一直以来的高速增长都依赖于各类要素优势,这也就造成了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投资占比低、高低端产能差距较大等问题,而今天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高杠杆、高库存、高低端产能分配不合理问题的急切需求,倒逼我们不得不更重视创新,靠创新开辟出一条新路。[8]二是有关国内与国际两方面背景的研究。如秦书生、于明蕊较为全面地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对论述产生的背景进行了研究:国际背景方面,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已经到来,科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不断强化对于科技进步的要求,科技竞争愈演愈烈,所以中国必须抢占先机,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国内方面,我国随着历史发展已经成为科技大国,拥有着良好的创新基础,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正是由于历史发展积累留下的良好创新条件和面临重大挑战必须依赖创新破局寻机的被动要求,共同促进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的产生。[9]三是有关历史发展角度的研究。如徐成芳在历史发展中寻求把握这一论述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强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技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西方的各项危机已经显现,随着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也必然面临更大的挑战,依靠曾经全要素的驱动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所以必须及早地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上来。[10]

(三)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基本内涵的研究

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观点是各学者研究的重点,对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基本内涵,学界从多角度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性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宏观体系的三方面入手研究其内容。如潘东晓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探析”从价值定位、主体阐明和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在价值定位中回答了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并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在主体阐明中总结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关于人这个主体的论述,提到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科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要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把人才竞争视为科技创新竞争;在实践路径中总结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关于创新驱动发展、走自主创新道路、体制机制改革三个方面的论述并较为新颖地论述了化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的优势,科技创新在对生产力的作用中不仅仅是可以线性对应地转化为生产力,还可以通过科技渗透到各个生产要素中,放大各要素生产力。同时,强调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以更加宏大的视域去看待科技创新问题,站在世界范围的角度考虑创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中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在价值目标追求中则从科技伦理、绿色科技的角度论述了造福人民的人民至上价值宗旨。[11]二是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具体内容出发进行研究。如李永庆从创新发展动力观、科技创新道路观、科技创新群众观、科技创新人才观、科技创新国际观这五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对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主要思想内涵,证明了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国实践和为世界发展提供智慧借鉴的重要价值意蕴。[12]郭金明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核心思想初探”中从新发展理念、发展的第一动力、自主创新、人才驱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五个方面总结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13]杨莉、贾文龙在“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则通过五个视域的方式研究总结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内涵,其中对产业视域、民生视域的研究有明显的创新:在产业视域中,该文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寻求了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实问题的答案,要依赖问题导向将科技创新与中国制造结合在一起,让科技研发落实落地,这一内涵在某种意义上就较好地回答了创新什么、怎么创新的问题;在民生视域中,论文则对思想中所蕴含的价值内涵进行了总结,把握了创新为民的价值内涵。[14]李仙娥、李志成在研究中关注到了习近平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相关论述,从爱国精神、創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六个方面,丰富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精神内涵的相关研究。[15]三是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提出的逻辑连续性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如任文华、费艳颖、王越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选择从五个方面总结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思想内涵:在创新动力方面,从引领科技与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两点出发,以我国历史中依赖创新策略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为依据,论证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内涵;在创新保障上则围绕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中关于制度创新的思考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并对现实的科技创新状况进行了分析,发掘了思想中提出制度创新的准确性与必要性,制度创新作为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涵是对现实状况的精准诊断后开出的一剂良方;在创新人才、创新路径上分别对人才需求和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作了总结与研究;在创新宏图上发掘了习近平总书记“三步走”战略中的创新内涵,这其中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国际科技发展阶梯似的发展趋势,对实践有极强的指导意义。[16]

(四)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理论特色的研究

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理论特色蕴含着这一论述的内在品格和价值取向,学者们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特色进行了研究和提炼。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角度:

一是从论述独特意义出发,总结这一论述的理论特色。如徐成芳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意义”从跨越、领跑、支撑三个角度切入研究了理论特色。首先,关于第一动力的论断实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思想发展的一大跨越,在科技思想的传承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其次,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另一重大理论特色在于领跑思想,强调自主自创,二手技术解决不了卡脖子的难题。最后,强调了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将创新赋予了动力属性、禀赋属性以及灵魂属性,认为这些特色和创新代表着新时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深刻的认识。[17]韩民青以论述中的关键话语为切入点,从抓住时代机遇、紧跟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科技创新原因,到确定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和以科技创新作为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再到依靠人才与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方法这四个方面发掘其内涵、探究理论创新性,进而总结了理论特色。[18]二是从与实践的联系性出发,发掘实践环境所赋予的理论特色,总结这一论述的理论特色。如杨玲在“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一文中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主要特色在于:首先,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梦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理论特色,而科技创新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武器,自然也被赋予了时代性的理论特色;其次,突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性,在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中,自主创新、制度创新等的提出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行性,相比一般思想和论述更具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在总体改革中实现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论述的提出是与国家发展全局联动的,相比一般论述其起到的引领性和带动性是最强的理论特色。[19]三是从论述基本内涵的独特性出发研究了论述的理论特色。齐方园认为时代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特色所在。樊继达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全球视野和现实维度出发,把握了创新地位论、体制先行论、人才根基论三点论断。[20]林致远、黄安杰从背后驱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发掘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在人才观的理论特色。[21]李平輝、邱若宏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具有全球视野、赶超意识、系统性的理论特色。[22]

(五)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时代价值的研究

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重要价值的研究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着眼点。各学者在研究中有很多发现,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界关于论述理论价值的研究进行总结。

一是从理论价值的维度出发。郭铁城在人民论坛上发表的题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的论文中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与当代中国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阐发了三个新思想,即要素、知识、人才等无形要素是生产力的核心,生产力跃升是全要素的系统创新,判断产业革命和新科技的变革根本是生产方式;透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以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有关激励创新的政策,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实践相结合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既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的一系列论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后人对这些思想的再次研究理清了理论价值,理清了在这个时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的成果。[23]罗晖在人民论坛发表的论文“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贡献”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重新定位了新时代创新的地位,对以往的科技创新论述有重大的发展,其中的非对称战略、“三步走”战略等都是对于原有理论体系的创新,是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治国理政方法论,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理论体系贡献了深厚的理论价值。[24]二是从实践价值的维度切入研究。如黄涛、刘琳丹在“论习近平科创新观”中提出,习近平围绕“为什么要创新”“谁来创新和为谁创新”“怎么创新”“如何推动创新”等几大问题,强调了科技创新价值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事业的主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25]李青林在“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特征及实践价值探究”一文中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作为指引我国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指南,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有力借鉴。论述的一些主要内容如深刻认识所处发展阶段,要以问题导向进行发展创新,以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发掘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等都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三是从更广的视域即世界价值的维度出发探究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价值。如欧阳日辉认为,践行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具有较大的世界价值,科技创新不仅惠及14亿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从对国外学者的采访资料中也可以看到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世界价值,如原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阿维·哈松认为,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那么科技创新有助于把全球创新重心转向中国。[26]

三、总结与展望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研究的不足

一是对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方法尚有创新空间。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有关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文献时发现,重复性研究较多,相关文献研究呈现碎片化,视野多局限于单一的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成果,若没有多学科融合和实践理解很难从单一学科中把这一思想研究透彻。二是运用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作为理论遵循的实践性研究有进一步深入的可能。学界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都明确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是实践的产物,理论来自实践,理论也要反作用于实践,论述中蕴含的思想只有在实践之中才能充分体现其作用和价值。而目前缺乏与具体实践结合的研究,很少有学者会将论述与国家在实践中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举措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三是以国际视角研究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较少。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科技创新的论述不仅对于中国自身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在如今时代转化时的部分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对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发现核心期刊中对于论述的世界价值研究很少,只在专家、学者谈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采访报告中,寻找到了一些专家、学者关于论述世界价值的思考。四是对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的学术性仍有提升空间。在梳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现有研究成果时发现,部分研究成果偏向于政治性宣传而对于学术性的阐述和论证还不充分。

(二)習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研究的展望

一是在未来研究中,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常用的多学科、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把握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路进行研究。同时,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相关研究中也要将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统一起来,重新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角、整体性的视角、全学科视域或多学科视域的视角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二是紧贴实践性,准确把握新时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着力通过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提出“寻新机、开新局”的新方法与新思路,在实践中充分研究理论的实践价值,在研究中构建起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的系统性认知。三是在未来研究中,强化以国际视角切入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研究,可以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深化发展了世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科技创新建设的认识,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方向的角度切入,补充研究其世界价值,同时强化与国际上科技创新思想的横向比较。四是坚持强化对这一思想研究中的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实事求是地深刻认识论述的核心内涵,全面把握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性和其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29(02).

[2]蒋天婵,张晓.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展望——基于CSSCI(2013—2021年)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0-9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7.

[4][23]郭铁成.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J].人民论坛,2017(28):30-31.

[5]刘园园,冯兵.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与世界意义[J].兰州学刊,2020(3):26-27.

[6][14]杨莉,贾文龙.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J].科学管理研究,2017(1):1-4.

[7][16]任文华,费艳颖,王越.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科学管理研究,2017(2):2-4.

[8]金光磊.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5):1-4.

[9]秦书生,于明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2.

[10]徐成芳.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意义[J].人民论坛,2017(28):26-27.

[11]潘冬晓.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探析[J].学术论坛,2016(10):22-26.

[12]李永庆.背景·内涵·价值: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三维审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4-18+46.

[13]郭金明.习近平科技创新核心思想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119-123.

[15]李仙娥,李志成.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J].党的文献,2022(4):43-50.

[17]徐成芳.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意义[J].人民论坛,2017(28):26-27.

[18]韩民青.论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理论创新[J].东岳论丛,2017(4):5-10.

[19]杨玲.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J].前沿,2014(8):4-6.

[20][26]专家学者谈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EB/OL].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17/1009/498655.shtml.

[21]林致远,黄安杰.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J].国家治理,2020(43):11-15.

[22]李平辉,邱若宏.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征[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4):55-58.

[24]罗晖.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贡献[J].人民论坛,2017(28):24-25.

[25]黄涛,刘琳丹.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1):20-27.

(责任编辑:刘  涵)

Abstract: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centered of Comrade Xi Jinping proposed a series of new ideas,new inferences,and new requirements with a focus on the major significanc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and the problems of how and what to innovate by paying high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areer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The important discussion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age and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Marxist's thoughts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conducted a deep research on this important discussion by the approach of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the emerging background,theoretical origin,fundamental connotation,theoretical feature,significant value in recent times.Ther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for the deep comprehens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spiritual essence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mastery of the fundamental direction and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promotion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in the new age.

Key words:technical innovation;policy innovation;autonomous innovation;talent driven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