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台的蒜苗

2023-05-30王富红

雪莲 2023年1期
关键词:蒜苗大姐爱人

我家阳台上有两塑料盘蒜苗,在冬日午后暖阳的滋润下显得格外养眼、可人。它们是爱人在刚刚过去的12月下旬才“栽种”的:先到楼底下已休工的老旧小区改造工地上用塑料袋装来一些砂土平摊在两个陈旧不用的塑料果盘中,然后把快要长出芽子的几头大蒜掰开剥皮后疏密适当地“栽植”上去,再浇上头一天备好的“预热”清水。第二天吃过早饭,发现这两盘裸蒜已经吐出了浅浅的嫩芽。其后,一天一个样——它们在以人无法觉察的速度偷偷疯长着。到第七天——刚出嫁不久的女儿领着女婿来坐头回娘家时,爱人就剪下已有六七寸之高的蒜苗切碎做成油泼蒜苗。吃着调拌有油泼蒜苗的丈母娘新做的酿皮,此前多次享用同一吃食的新姑爷赞不绝口——不由得多吃了一碗。看到此状,爱人的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满足与幸福。

其后,不几天,这两盘蒜苗又齐刷刷地长起来了,爱人剪下来又做成油泼蒜苗装在了小玻璃瓶里,不论吃什么东西尤其吃面食时,我俩都要调上几筷头。

有一天,我抽样按捏了两个盘子里的几个蒜瓣,发现它们居然饱满依旧,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干瘪现象。

从那天起,为这物美价廉的意外味觉享受,我当着姑娘、女婿面没少夸爱人。她不好意思地说,以前虽知道可以这样栽种蒜苗,但从未亲手实践过,这次之所以有此兴头,还是受了她发小兼同学张大姐的影响。原来,那天她与几个同学去串门时,发现张大姐家的几大盆蒜苗长得很是旺盛,当天回家后即刻付诸于行动。

由于是发小兼同学,彼此自然知根知底,因此,对于张大姐本人及其家庭情况,爱人可谓是一本清账,她多次由衷地感叹道:张大姐此生不容易,也很了不起啊!

张大姐,西宁人氏,今年57岁。老公是铁路工人,已退休好几年了,唯一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去外省闯荡,一年当中很少回几次家。她娘家也没什么社会背景——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属。张大姐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在家待业的第二年,年仅16岁的她就与另一女孩前往其父所在施工队,在海南牧区工地的随队小卖部做起了“营业员”,吃住都在帐篷,半年才回家一次。别看年纪小,可机灵、用心的她在工作中从未出现过差错。这一干就是三年多。

后来,施工队要迁至路途更为遥远、条件更为艰苦的青南牧区。张大姐父亲认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日渐长大的姑娘家是不好找对象的,于是,便托人把20岁的张大姐安排到了西宁某大理石厂上班——打磨大理石。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女孩子,这个活是不好干的——这是需要起码的气力作保证的,更何况当年的张大姐比同龄人要低矮很多。不过,张大姐从小就很聪明、乖巧,有干不动、不会干的活就“甜言蜜语”地求人帮忙,加上能吃苦耐劳,因而她总会克服个矮、力小的不足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每年都要受到厂里的表彰奖励。

可是好景不长,1996年,时年31岁的张大姐下岗了,那时她已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在外人看来,幸亏其夫是省级事业单位工人,要不张大姐的天肯定会塌下来的。然而,只要熟悉张大姐的人就会清楚,即便没有吃皇粮的丈夫,她的天也是塌不下来的,因为她是个不会只靠男人过日子的人,她有自食其力的心气、能力及行动力。

事实上,自从大理石厂下岗后,张大姐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张大姐下岗后的一项重要行动就是摆地摊,主要销售日用小百货、儿童玩具、学生文具、袜子鞋帽、内衣内裤等,一天下来能挣个一二十块钱。你别看,这摆地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天得早早地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火急火燎地赶到摆摊地点抢占地盘;尽管张大姐每次几乎都第一时间去批发货物,可赶到目的地后,不少人早已占领了有利位置——由他们的家人天没亮就去早早占下的。因此,刚开始时,张大姐的摊点总是在偏僻的犄角旮旯,后来,有了经验的张大姐就让娘家母亲或父亲、老公、妹妹、弟弟替她早早去抢占位置,为此,没少与他人因“抢地盘”发生过口角。每当此时,别看张大姐个儿不高,可她人还是蛮厉害的,那些纠纷多是以她的占理(甚至“胜利”)宣告结束。

那时,摆地摊面临的难心事不光是抢地盘这一件,还会不时遭遇城管的没收、追赶。久而久之,张大姐练就了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一有“风吹草动”,她就极其麻利地卷起货物逃之夭夭,与城管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成了標准的地摊游击队员。

对摆地摊者而言,还会面临不期而至的暴风雨袭击。那天夏日午后,天空闷热依旧,张大姐虽然早就觉察到天气不妙,但沉浸在与顾客讨价还价之中、抱着侥幸心理的她并未对渐渐变坏的天气引起足够重视。不一会儿,突然狂风大作,张大姐的地摊货物拔地而起,并与他人的货物一起凌空狂舞、“四散逃窜”,在抢救货物中,张大姐与其他摊主们“哭爹喊娘”、慌作一团。等到“风平浪静”时,张大姐的大部分货物不知了去向,她只好无精打采地回了家。相信在那个不眠之夜,我们的张大姐,除了不绝地哀叹,更有不尽的泪水。

赶庙会,也是地摊主们常有的行动。那年夏日的一天,张大姐与在摆地摊中认识的同行李大姐相约去赶一个异地庙会。由于这个庙会要举办3天,晚上她们俩就一起连人带货挤在临时租用的简易小帐篷里。谁料第二天半夜时分,迷迷糊糊的她们感到有两人溜进了她们帐篷欲行不轨,胆小的李大姐吓得浑身打颤,不敢出气,张大姐沉着冷静,大声呵斥,拼命呼喊。受张大姐的影响,李大姐也大胆地叫喊了起来。见不能得手,恼羞成怒的两个歹徒把她俩狠狠砸了几拳后落荒而逃。

张大姐的妹妹当时在一个国营企业上班。有段时间,妹妹所在企业某车间接了一批数量巨大的硅铁袋缝制订单,由于人手不够,需要聘用会缝纫技艺的临时工作人员。妹妹感到姐姐摆地摊实在太辛苦,于是就想把会使用缝纫机做点针线活的姐姐“招进”她们企业。经历歹徒骚扰后的张大姐也想换个环境,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妹妹的建议。由于生产车间使用的缝纫机是工业机子,不比家用缝纫机,人们担心张大姐胜任不了。可是,心灵手巧的她很快上了手,试干一周后,就操作自如、得心应手了,车间的老师傅们没想到她这么快能进入角色,于是纷纷夸赞起她来,这也使张大姐的妹妹觉得脸上有光。

一年多后,妹妹工厂的临时活计干完了,张大姐再一次失业了。其时,她老公、儿子及妹妹、弟弟们都希望她在家好好休息,起初她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三个月后,她却坐不住了,成天在《西宁晚报》的广告中寻找着招工信息。

有一天,张大姐郑重其事地告诉老公、儿子,她已应聘到某私营医院做保洁工作,老公、儿子心里清楚,即便反对也是无济于事,于是就互相看了看后并没作声,张大姐知道他们这是默许了。在这家医院,张大姐一干就是15年,她先后从事过保洁、推销、帮厨等工作,不论干什么工作,都尽职尽责、踏实肯干。由于干活麻利、心灵手巧更兼为人正直,她先后担任过多个工种的班组长,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

张大姐家距离那家医院较远,早晨上班必须得早走,否则就会迟到。有次冬日凌晨,天还没亮,空无一人的马路显得格外冷清、寂静,昏暗的路灯也似乎被冻得蜷缩发抖。张大姐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赶往公交车站,冷不防,从旁边树林窜出一个“江洋大盗”顺势要抢夺张大姐的背包,反应异常灵敏的张大姐死死攥住背带不放,被人高马大的歹徒就势拽行了好几十米。在张大姐的大声叫喊中,不敢恋战、被迫松手的歹徒向她腹部狠狠踢了一脚后逃之夭夭。张大姐被踢得不省人事,好久才苏醒过来。自然,那次她迟到了——是唯一的一次迟到。

20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张大姐办理了由社保发放养老金的相关手续,每月有两千多块的定期收入。其时,刚巧她的孙子也降生了,她就想借机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全心全意做个全职奶奶,可是这家医院当初不想放她,但念及领孙子这件事的确不好驳回,于是就决定让她办理临时停职手续。停职三年后,张大姐的孙子被送进了幼儿园,那家医院的人事部主任好像踩着点似的打来了电话,请她继续来医院工作,当听到她不想再做事后,那个主任还以为张大姐嫌报酬太低,于是就主动提出给她加薪。碍于情面,也出于对昔日朝夕相处医院的不舍与共事姐妹的思念,张大姐又走进了那家医院,至今又干了4年多。口碑就是一个人的再就业渠道,口碑就是一个人的含金量。张大姐就是这样一个有良好口碑的普通城市妇女。

看得出,张大姐是个闲不住的人。她之所以闲不住,是因为她不甘心——她不想把自家的日子活在别人后面,因此,她不得不泼辣,不得不奔波,不得不咬牙。从下岗到二次就业的那段时间内,她跑过短期保险、短期筛过沙子、做过短期吊篮女工、扛过短期麻袋、码过短期窑砖、做过短期保姆,甚至捡过短期垃圾……做这些工作时,不论多苦、多累、多难为情,她都坚定、坦然地挺了过来。

张大姐很小时,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要经常外出打小工,因此,日常家务的担子就落在了作为长女的张大姐肩上。她从八九岁开始就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喂猪喂鸡,稍大一些后,又干起了挑水、买粮、打煤砖等繁重的体力活,还要照顾上学的妹妹、弟弟。是的,小时候的张大姐活脱脱就是一个全能大人。后来,即便嫁了人甚至有了自己的儿孙,她也时常赶到娘家,这次归整归整衣物,下次洗洗被子、床单,再下次腌上一缸酸菜,更下次给大家包包子(或饺子)吃。包包子(或饺子)时,每次都要多包上几十个、上百个并冷藏在冰箱里,以便娘家人随时下锅食用。

张大姐父母去世后,作为长姐,她像母亲一样疼爱着妹妹、弟弟,今天到大妹家看看——擦擦玻璃,明天到二妹家瞧瞧——洗洗沙发垫,后天到两个兄弟家瞅瞅——清洗清洗抽油烟机。妹妹、弟弟们的孩子幼小时,张大姐家就成了幼儿园:只要有空,她都要把孩子们带到她家哄上几天;冬天她老公放假不上班时,她就“强行”让他当起了孩子王。即便平时身在自己家里,可她的心思没少花在妹妹、弟弟身上,常常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机会给他们及其家人打毛衣、织帽子、做拖鞋什么的。说起两个弟弟,张大姐在他俩身上没少花心血,除了“家常便饭”地为他们的孩子代开家长会、接送上学外,还经常像个家委会主任一样调节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苦口婆心地劝说“不懂事”的他们戒酒、戒烟;为了他们,张大姐不知流过多少辛酸的泪水。

尽管张大姐自己不讲究吃穿,可是作为人妻、人母、人祖,她总是把老公的衣服熨烫得平平整整,把儿子的鞋子刷洗得干干净净,把孙子的“好吃的”做得香甜可口。

说起劳动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体力劳动者。在我们的小区,在我们的亲朋好友中,有许许多多类似张大姐这样的普通劳动者。虽然他们生活在底层,虽然他们是为生计奔波的小人物,但是,他们却深深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你、我、他。

是的,他们是纯粹的、高尚的、光荣的。

他们吃苦耐劳。勤勤懇恳、任劳任怨的他们,往往从事脏乱差等别人不愿干的职业及其活计,不怨天尤人,不唉声叹气,而是默默无闻地重复着单调、繁重的工作。他们无法有规律地吃上像样的一日三餐;长年累月,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患上了胃病、肺病及腰椎、颈椎疼痛等职业病。

他们乐天向上。他们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他们自食其力、坦然自若,他们不攀比、不计较、不为名利羁绊。他们是红尘中的缕缕自然清风,他们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剂。

他们深明大义。他们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然,他们不给亲人添愁,不给社会添堵,不给国家添乱。谁能否认他们的这种担当?

他们奉献社会。毋庸置疑,没有千千万万、身处底层的他们,我们的社会、国家就不能正常、有机运转。他们踏实肯干、默默奉献,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当然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搁笔之际,我从书桌上站起身来,不由得又向阳台上那两盘蒜苗浇上了早已备好的清水。前几天刚剪过的它们又不经意间蹿高了许多——它们是多么茂盛啊!

我忘情地凝视着、感动着——

阳台蒜苗,自由生长,它们对环境没有挑剔,只需要“人人”都离不开的阳光、空气、水等基本生存条件;它们一茬一茬,剪了复发,看似单薄、柔弱的外表下分明彰显着生生不息、勃勃生机,表现出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强大生命力,充满着安然与自信,散发着骄傲与荣光。

那天,张大姐随爱人来我家串门,当看到我家阳台上这两盘蒜苗时,她欣喜地说:“哎,你家的蒜苗也不赖呐!”而对爱人颇为得意的其他若干小盆景却视而不见。

我知道,张大姐她这是太钟情于蒜苗了。

【作者简介】王富红,男,1966年生,青海海东人,退居西宁。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纯真的日月》。

猜你喜欢

蒜苗大姐爱人
小蒜苗成长记
臭大姐,香大姐
十大姐随想
幸福的蒜苗
我的爱人
种蒜苗
蒜苗成长记
当“大姐”遭遇“打劫”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