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医系统皮肤科临床医生皮肤镜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研

2023-05-12王艺萌宋清华吴雯婷张理涛张春雷李薇薇

关键词:住院医生皮肤科皮肤

王艺萌,宋清华,吴雯婷,张理涛,张春雷,李薇薇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 100191;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皮肤镜又称表面发光显微镜、透皮显微镜,是一种无创、安全,可直接从皮损表面进行二维显像的检测方法。该检查技术最初主要用于以黑素瘤为中心的黑素细胞性皮损良恶性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其可提高脂溢性角化病、鲍温病以及黑素瘤等色素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1-2],并避免一部分盲目活检。近年来,随着皮肤镜检查的普及,其适用范围广泛,对多种皮肤病包括良恶性非黑素细胞性皮损、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均有重要价值,被称为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3]。2002 年一项美国调查显示,38%的皮肤科住院医生在住院医培训期间接受过正规的皮肤镜技术培训,至2016 年,这一比例已高达84%[4]。2014 年国外一项研究调查也显示,皮肤科从业5 年或以下的皮肤科医生中,几乎98%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皮肤镜检查辅助皮肤疾病的诊断,100%的皮肤科医生接受过皮肤镜技术培训[5]。不同国家、地域皮肤镜使用频率有较大差异,我国从2003 年临床开始尝试使用皮肤镜检查[6],特别是近10 年,皮肤镜技术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也是目前皮肤科临床最常用的皮肤影像设备之一[7]。

目前,我国各级临床医生对皮肤镜技术的掌握情况尚不清楚,国家尚未将皮肤镜技术纳入住院医生培训阶段内容,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皮肤科医生对皮肤镜技术的使用情况、培训现状及相关需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对108 名北医系统皮肤科各级临床医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皮肤镜的培训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出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系统)的临床医生及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培训至少半年以上的进修医生,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例

1.2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采取自行设计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皮肤镜相关文献的阅读情况、皮肤镜培训内容及时长等相关问题。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皮肤镜设备配置情况 3 家医院各自拥有一台工作站式皮肤镜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使用的均是德国FotoFinder 系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目前正在使用的是澳大利亚的MoleMax 系列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

2.2 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星发放108 份问卷,回收108 份,回收率100%,所有问卷填写完整。皮肤镜在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如下。

2.2.1 对于临床工作的价值 医生倾向于非常有用(51.85%)及比较有用(45.37%)2 种情况;在临床中应用情况,85.19%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会借助皮肤镜来辅助临床;对于使用频率,其中41%的医生经常使用,且有15%的医生在临床诊治中必然使用;对于皮肤镜持有及亲身操作情况,仅有24.07%的医生拥有属于自己的便携式皮肤镜,并在临床中亲身实践过该项技术。对于皮肤镜的学习情况,59.26%的医生以自学为主,包括文献、网络,27.78%的医生通过参加培训为主的方式获取皮肤镜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见图1。

图1 皮肤镜知识/技术获取的主要途径

2.2.2 皮肤镜培训课程/学习班/培训班实际参加情况 39.83%的医生参加过相关培训,且86.05%的医生认为学习班上所学内容符合个人需求,不符合学习需求的医生普遍认为学习班讲解内容过于广泛,重点不突出。通过参加现有培训班所开设的课程,各级临床医生能够获取到的学习内容,以皮肤镜的概念及原理(83.33%)、常用描述性术语(83.33%)及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皮肤镜表现(66.67%)3 个方面为主;但医生们认为培训班应侧重的内容依次为疾病的临床、皮肤镜及病理方面的联系(60.47%)、皮肤镜诊断的一般思路及方法(53.49%)、疾病的鉴别诊断(53.49%)、毛发相关疾病的皮肤镜表现(48.84%)。

2.2.3 皮肤镜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40.74%的医生掌握了最常用的皮肤镜分析方法-两步法;50%及以上的医生掌握了获得性色素痣、色素型基底细胞癌和日光性角化症的皮肤镜特征。

2.2.4 皮肤镜培训的必要性、时长及方式 98.15%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对皮肤科医生进行皮肤镜技术方面的培训,调查中87.04%的医生接受过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且84.26%的医生认为需要将其作为皮肤科住院医生培训的内容之一。78.7%的医生认为应当在本科生皮肤病教材中适当加入皮肤镜方面的内容,具体培训安排53.7%的医生建议在住院医二阶段/专科培训阶段,37.04%的医生建议在住院医一阶段,见图2。在时长方面,医生们倾向于短期培训≤1 个月(47.22%)、≤3 个月(28.7%)、≤1 周(17.59%)。在培训方式方面,77.78%的医生希望综合理论授课、典型病例示教和实操培训3 种方式来获得皮肤镜技术知识及技能。

图2 皮肤镜培训具体安排阶段

3 讨论

对北医系统各级临床医生(包括部分进修医生)皮肤镜培训现状及需求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参加过皮肤镜专业培训的医生较少。国内每年开设的皮肤镜相关培训班逐渐增多,但各级临床医生实际参加过的比例偏低(39.81%)。考虑目前实际参加过皮肤镜专业培训医生较少的原因,可能与此技术尚未纳入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体系相关。然而,经调查分析,医生们普遍(84.26%)认为应当将其作为皮肤科住院医生培训的内容之一。因此,临床各级医生尤其是住院医生参加皮肤镜专业培训是必要的,可帮助临床医生多维度的掌握皮损形态,提高诊断水平,避免部分有创检查,造福患者。

临床中皮肤镜实际操作并使用的普及率偏低。皮肤镜是皮肤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调查结果显示皮肤镜在临床中的实际使用频率不高,考虑到原因有:参加过皮肤镜培训的医生少,对皮肤镜掌握不够;多数医院的皮肤镜设备为皮肤镜影像系统工作站,需要专职操作人员和专科医生来发报告,往往不能即刻获取结果;便携式皮肤镜的持有率过低(24.07%)。

培训班的主要讲解内容与学员希望获取的知识不一致。考虑到可能与现今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皮肤镜的基本概念、术语及最常使用的色素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等方面较易通过文献、网络等方式获取有关,学员更倾向通过培训班学习难于通过自学获取的皮肤镜相关知识点。还可能与皮肤镜培训制度不够完善,未形成统一规范化的分层次培训体系有关,如对于不同医院、不同职称、不同研究方向的临床医生接受培训的内容类似。

多数医生没有掌握黑素瘤、鳞状细胞癌、炎症性皮肤病及甲真菌病的皮肤镜特征。考虑主要原因有:自学方式获取上述知识过于浅显、缺乏总结、系统归纳性;临床医生缺乏对皮肤镜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真正持有皮肤镜并使用的比例为24.07%)。此外,调查显示仅有39.83%的医生参加过皮肤镜的专业培训,部分参加者认为培训内容尚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因此,没有较好掌握上述疾病的特征还可能与培训内容过于宽泛,缺乏重点有关。

综上所述,建议皮肤科各级学会可适当增加皮肤镜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意义方面的宣讲,同时通过拍摄专业一体化的皮肤镜影像设备实际操作方法,便捷式皮肤镜辅助诊断疾病的案例等视频,促使皮肤科医生积极了解、学习皮肤镜的操作方法。建议适当丰富培训内容,重点讲解临床实际应用方面的技巧及案例,增加如疾病的临床、皮肤镜及病理方面的联系、应用皮肤镜诊断的一般思路、疾病的鉴别诊断、毛发相关疾病的皮肤镜表现等内容。建议本科生的生产实习中可适当加入皮肤镜检查实际操作的技能培训,培训时长可为2 课时;对皮肤科住院医生及专科医生采取分层化、阶梯化教学,例如一阶段住院医生可继续加强皮肤镜的技能操作培训,并以皮肤镜下较有特征的色素性病变的培训为主;专科培训以常见红斑鳞屑、感染性皮肤病、毛发疾病的皮肤镜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对应关系的培训为主,培训时长以1 个月为宜。

猜你喜欢

住院医生皮肤科皮肤
第二层皮肤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全科住院医生以患者为中心使用电子病历的干预前后比较研究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