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67 例疗效观察

2023-05-12王学军梁秀宇王强李铁男秦朋姚放

关键词:海姆光敏剂皮损

王学军,梁秀宇,王强,李铁男,秦朋,姚放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沈阳 辽宁 110003)

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s,PWS)又称葡萄酒样痣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1],PWS 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 多肽基因突变、血管组成成分异常、血管生长相关因子异常、组织中蛋白激酶异常活化、血管神经比例异常均在PWS 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血管异常的扩张[2]。婴儿出生时的PWS发生率为0.3%~0.5%[3]。常累及面颈等暴露部位,PWS 初起为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的小血管扩张,血管直径逐渐变大使皮损进行性变厚并累及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4]。随年龄的增长皮损颜色可逐渐加深,面积可逐渐扩大,皮损厚度可逐渐增加,甚至可产生结节,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从90年代起,光动力疗法(PDT)开始用于PWS 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尤其是2013 年以后新一代光敏剂海姆泊芬(Hemoporfin)应用后,PWS 的治疗效果更是显著提高[5-6]。我院从2017 年3 月开始应用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HMME-PDT)治疗儿童及成人的PWS,患者已经达200 余例,最小的患者年龄1 岁,目前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确诊为PWS 的患者,均为鲜红型和紫红型。皮损为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脉冲染料激光、手术或冷冻方法治疗。患者共67 例,其中男27 例,女40 例;患者年龄1~45 岁,平均(8.23±10.30)岁,其中1~2 岁的患者19 例,3~10 岁的患者34 例,11~14 岁的患者4 例,14 岁以上成年患者10 例;病程1~45 年,平均(4.46±3.25)年。

1.1.2 仪器及参数 海姆泊芬:0.1 g/瓶(国药证字H20163349,泰州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光二极管(LED)治疗仪(武汉光电技术革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532 nm 波长的LED 光。光源能量剂量为96~115 J/cm2,功率密度80~95 mV/cm2。面部图像分析系统(VISIA)检测仪(Canfield 公司,美国)。

1.2 方法

1.2.1 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治疗前首先征得患者或家属(未成年患者需家属同意)的同意,履行告知责任、告知治疗存在的风险及预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海姆泊芬监测表。

1.2.2 海姆泊芬的使用方法 标准为5 mg/kg(此药无需试敏)。治疗时按海姆泊芬应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成人使用前的配制量为用生理盐水将原液稀释至50 mL,采用注射泵在20 min 内全部泵入体内。药物泵入10 min 时,开始用532 nm LED 光源照射约20 min;儿童使用前的配制量为用生理盐水将原液稀释至25 mL,采用注射泵在10 min 内全部泵入体内。药物泵入5 min 时,开始用532 nm LED 光源照射约20 min。

1.2.3 试验方法 照射前用红黑布保护患者正常皮肤,充分暴露皮损,调整光源照射距离(10~30 cm),根据患者年龄、皮肤颜色、皮肤质地、皮损颜色及皮损厚度调整功率密度、照射时间及能量剂量(基础剂量110 J/cm2)。同时注意保护鼻唇沟及鼻面沟等易留瘢痕部位。

1.2.4 试验过程处理方法 如治疗区出现灰白色改变要及时终止治疗。如无灰白色改变时,按预定时间停止治疗。术后间断冰敷2~3 d,减轻不良反应。并嘱患者治疗后避免强光照射约2 周。治疗间隔为8~12 周。

1.3 不良反应 使用HMME-PDT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瘙痒、烧灼感、疼痛、肿胀、紫癜、水疱、结痂、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感染及局部瘢痕等。同时注意有无药物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光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同一单反数码相机在同一诊室、采集相同背景下进行拍照。并结合使用VISIA(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检测仪),判定依据参考文献[7-8]稍做修改。治愈为:治疗部位颜色大部分消退,皮损改善程度≥90%;显效为:治疗部位颜色明显消退,皮损改善程度60%~90%;好转:治疗部位颜色部分消退,皮损改善程度20%~60%;无效:治疗部位颜色无明显改变,皮损改善程度<2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9]。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PWS 患者应用HMME-PDT 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共有67 例患者完成了6 个月以上的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PWS 患者,总有效率也有所不同。HMME-PDT 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2%。14 岁以下患者总有效率为80.70%,14 岁及以上患者总有效率为50.00%。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14 岁以下患者的总有效率大于14 岁以上患者。但14 岁以下患者在不同阶段总有效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PWS 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患者皮损面积及颜色的临床变化

2.2.1 患者经HMME-PDT 治疗后,皮损面积按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进行统计,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的比较,其中只有11~14 岁年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岁年龄组、3~10 岁年龄组及14 岁及以上年龄组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病损部位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PWS 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的比较 (cm2,±s)

表2 不同年龄PWS 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的比较 (cm2,±s)

?

2.2.2 患者经HMME-PDT 治疗后皮损面积、皮损颜色及VISIA 图像变化 患者经治疗后皮损的面积、颜色及厚度均有一定的变化。此外借助VISIA图像技术,对皮损处颜色及血管的变化有一定的改善。见图1~3。

图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照片

图2 儿童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照片

图3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照片及VASIA 图像

2.3 不良反应 在应用HMME-PDT 治疗PWS 术后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是瘙痒、烧灼感、疼痛和肿胀。67 例患者中,有60 例出现瘙痒、烧灼感和肿胀均为轻度,7 例未出现上述不适。针对疼痛,19 例重度疼痛,33 例中度疼痛,14 例轻度疼痛,1 例无疼痛,大约1~2 d 消退。无明显紫癜和水疱发生,无明显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术后无瘢痕形成。

3 讨论

PWS 往往在出生时出现,大多为单侧性发生,偶为双侧性,可累及到黏膜,也可能是某些综合征的临床皮肤表现。PWS 好发于面部、颈部,约占75%~80%。PWS 的发生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大多数畸形发生在暴露部位,会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和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美容的要求不断升高,低龄儿童及成年人治疗PWS 的需求增加。治疗PWS 方法可有液氮冷冻、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浅层X 线照射、微波和硬化剂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多因临床不良反应较大或疗效欠佳,逐渐不予使用[10]。近十几年来,随着脉冲染料激光(PDL)及PDT 的应用[11],给PWS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变化。其中532 nm、585 nm 及595 nm PDL 均是治疗PWS 较常见的激光[12]。PDL 可有效抑制瘤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速度和范围,彻底修复毛细血管微环境,进而治愈PWS。但由于PDL 作用在血红蛋白上,故对于血管管腔直径>150 μm 或者<50 μm 时作用受限,对于年龄较小且面部皮损较大的患者疗效仍不明显[13]。随着PDT 的发展及光敏剂不断更新,近几年成为治疗PWS 的优先选择。PDT 是以光、光敏剂、氧三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治疗方式[14],光敏剂为血卟啉单甲醚。在光源的照射下,光敏剂会产生单态氧类活性基团,破坏病变血管内皮组织,因而病变血管因光毒性反应而被破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5]。这种方法对血管直径大小无明显的选择性,适应的范围较广。国内常用的第一代光敏剂包括血卟啉衍生物(HpD)[16],如喜泊芬等在体内代谢慢、避光期长、毒性较大,主要适应证是针对肿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第二代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注射用海姆泊芬)是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单体卟啉类光敏剂,有结构明确、成分单一、光敏作用强、体内分布和消除迅速、机体内不良反应小等特点[17-18]。PDT 治疗中的光源也十分重要,LED 光是一种通过非热效应、低能量光调作用而发挥功能新型光源。由光子发射出来的能量,直接作用到靶细胞或靶组织上,有窄带、高能、大面的特点[19]。

我院从2017 年3 月开始使用HMME-PDT 治疗PWS,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PWS患者治疗后取得的疗效不同。本研究选取了完成6个月以上治疗的67 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及年龄大小,把患者分为4 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MME-PDT 治疗1~2 岁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89.47%,说明PWS 应早期治疗,甚至在幼儿期就可治疗。而14 岁及以上患者的总有效率会降低,这与血管的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有关,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14 岁以下患者的总有效率大于14岁以上患者,但14 岁以下患者在不同阶段总有效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皮损面积均有改善,经皮损面积测定及VISIA 检查均可证实,故临床上患者对治疗效果是非常满意的。研究中只有10~14 岁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此外还考虑这个阶段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较剧烈,病情不稳定有关。而14 岁及以上患者,血管病情略平稳后,疗效可达到50.00%,与10~14 岁患者的总有效率50.00%相似。HMME-PDT 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对局部的瘙痒、肿胀、烧灼感等大多数患者均可耐受且很快缓解。对疼痛的不适患者反应相对较重,67 例中19 例出现重度疼痛,33 例出现中度疼痛。这就需要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此外在近4 年的HMME-PDT 应用中,只有1 例1 岁儿童出现明显的厚痂,厚痂在3 周内未缓解,局部出现化脓感染,外科抗炎治疗,暂时停止HMME-PDT 治疗。这种较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对光敏剂的敏感性有关,也与光照时间有关。

猜你喜欢

海姆光敏剂皮损
妈妈的“守护天使”
光动力治疗中提高光敏剂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具有生物靶向和特异性激活光敏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两亲性光敏剂五聚赖氨酸酞菁锌的抗菌机理
海姆立克的传奇故事
“海姆立克急救法”发明者病逝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新型水溶性卟啉类光敏剂A1光动力治疗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