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饮子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血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3-05-12王菲菲刘久利钱佳丽曹洋

关键词:饮子银屑病皮损

王菲菲,刘久利,钱佳丽,曹洋

(1.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2.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银屑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涉及多系统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以红斑、鳞屑以及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银屑病影响着全球近1.25 亿人口[1],属于全球性重大疑难病。临床上银屑病病程久且易复发,在发病过程中患者多伴有剧烈的瘙痒及大量脱屑,如治疗不规范或不及时,病情可进展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心理负担。在祖国医学方面,血分论治是银屑病病因病机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分为血热证、血燥症、血瘀证[2-3];其中血燥证多见于银屑病后期,因疾病迁延不愈,耗伤阴血,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脱屑[4]。当归饮子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血虚风燥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当归饮子治疗血燥型银屑病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研究共纳入2019 年2 月—2020年7 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门诊的60 例符合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2例,年龄18~57 岁,平均(40.13±15.61)岁,平均病程(20.87±14.85)年;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19~55 岁,平均(40.10±15.48)岁,平均病程(20.46±13.21)年。

1.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赵辨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性病学》[5]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6]判断病情严重程度:①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PASI 评分=头面部皮损严重程度(红斑+鳞屑+浸润)评分×头面部面积×0.1+上肢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上肢皮损面积×0.2+躯干皮损严重程度评分×躯干皮损面积×0.3+下肢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下肢皮损面积×0.4;②体表面积(BSA):BSA 的测量是由患者手印面积估算的,患者1 个完整手掌和五指=1%BSA;③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满分为20 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其中中度银屑病指:3≤PASI<10 或3%≤BSA<10%或6 分≤DLQI<10 分。

中医诊断标准[7]:血燥型银屑病的辨证分型标准为患者病程较长,皮损色淡,部分消退,皮肤干燥,鳞屑较多,瘙痒明显。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1.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0 岁;②符合中度血燥型银屑病诊断标准;③近1 个月未系统使用维甲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生物制剂等;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4 排除标准 ①确诊为轻度或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③合并有其他系统性疾病不能配合完成试验者;④对研究中所使用药物及其成分过敏者;⑤参与其他药物临床试验尚未结束的患者。

1.1.5 剔除标准 ①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②患者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服药及定期随访者;③主动要求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口服当归饮子(生地黄15 g、当归12 g、炒白蒺藜15 g、何首乌15 g、白芍15 g、黄芪15、川芎12 g、荆芥穗12 g、防风12 g 和甘草10 g),水煎服,1 剂/d,分2 次口服,200 mL/次,同时联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对照组:仅外用卡泊三醇软膏。

2 组治疗周期为8 周,每2 周复诊1 次,在第8周对患者进行指标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指标分析 患者的PASI、BSA 和DLQI 变化情况,由2 名未参与试验的主治医师及以上的盲态医生对2 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以PASI、BSA 和DLQI 评分。其中临床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 评分-治疗后PASI 评分)/治疗前PASI 评分×100%,痊愈:皮损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大面积消退,自觉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指数60%~89%;好转:皮损部分消失,自觉症状稍有缓解,疗效指数30%~59%,无效:皮损及自觉症状改善均不明显,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1.3.2 中医症状学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记录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包括皮肤瘙痒、皮肤干燥、口干、便干4 项。其中0 分为无症状,2 分为轻度不适,4 分为中度不适,6分为重度不适。

1.3.3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 采用流式荧光发光法检测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IL-10的含量。具体检测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CBA Human Soluble Protein Flex Set,美国BD 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 组治疗前后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或Wilcoxon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对于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 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2 组治疗前PASI、BSA 及DLQ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2 组PASI、BSA 及DLQI 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BSA 及DLQI 评分比较 (±s)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BSA 及DLQI 评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

2.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 组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2 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皮肤瘙痒、皮肤干燥、口干评分改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s)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

2.4 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2 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IL-17A、IL-10 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2 组外周血IFN-γ、IL-17A 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外周血IFN-γ、IL-17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10、IL-17A 的表达水平比较 (pg/mL,±s)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10、IL-17A 的表达水平比较 (pg/m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

2.5 不良反应 2 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未见异常。

3 讨论

银屑病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的由多种因素介导的有慢性复发性特点的皮肤病。祖国医学中又称之为“白疕”。《外科大成》记载:“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俗称蛇虱,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9]。银屑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多因秋冬季节更易感受风燥之邪,加之患者久病耗伤阴血,内外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导致病情加重[10]。因此,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成为白疕血燥证主要治法。现代医学证实银屑病的皮肤异常表现主要与多种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T 细胞等)及免疫炎性因子[如IL-17、IL-22、INF-γ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浸润真表皮以及在外周血水平增高有关。真表皮中异常表达的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可导致表皮增生、棘层肥厚和角化过度等银屑病典型的病理改变从而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的异常则可导致皮肤瘙痒的形成[11-12]。卡泊三醇是维生素D 衍生物,能够通过有效调节炎性因子的释放,控制患者机体真表皮炎性细胞浸润与表皮增生反应,从而改善银屑病皮损[13]。

当归饮子多用于治疗各类因血虚风燥引起的皮肤瘙痒证。方中生地黄滋阴养液,当归补血兼能活血,何首乌补益精血,黄芪益气助生血,川芎可去血中之风,白芍活血和营,白蒺藜活血祛风,荆芥、防风走一身之表,甘草通经脉、和百药。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在现代研究中有学者通过银屑病细胞及动物模型推测当归饮子可下调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同时可修复和改善皮肤屏障功能[14-15],李芳梅等[16]也通过临床试验发现当归饮子可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等皮肤表现。王乔新等[17]研究发现当归饮子可降低皮肤瘙痒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缓解患者瘙痒等症状。因此,推测当归饮子可能通过改善血燥型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以及调控炎性因子释放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观察当归因子对血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患者PASI、BSA 及DLQI 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且血清中IL-17A、IFN-γ 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IL-10 的表达水平较前升高。其中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更能够减轻血燥型银屑病中西医相关临床症状以及炎性因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今后笔者将扩大样本量及研究中心进行统一标准的长时间临床观察验证结论,同时开展相关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当归饮子治疗血燥型银屑病的机制。

猜你喜欢

饮子银屑病皮损
基于16S rDNA测序探讨地黄饮子对帕金森病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当归饮子联合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妊娠与银屑病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