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3-04-08侯静李欢王蕾李越张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氧脑血管病缺血性

侯静 李欢 王蕾 李越 张勇

缺血性脑血管病指由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引起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或软化,并引起脑局部或弥漫性损害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突发短暂的偏侧运动或感觉障碍、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引起缺血型脑卒中。相关研究表明[1,2],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的致死率仅次于心脏病与癌症,具有发病急及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等特点,且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习惯的改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健康,对患者家庭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以减少脑部缺血造成的功能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原则,主要是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控制颅内血肿及血氧供应缺血、缺氧区域,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组织内血氧饱和度及代谢需求,进而达到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目的。本文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64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21 年12 月~2022 年11 月收治的64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 例。实验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4.45±6.55)岁;对照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44~77 岁,平均年龄(65.15±5.9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均符合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②均在发病48 h 内入院治疗;③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与签订同意书[3]。排除标准:①心、肝、肺、肾等脏器严重衰竭患者;②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③妊娠期女性;④有精神病史患者;⑤因自身免疫系统引起的血管炎脑梗死患者;⑥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主要从抗血小板、调节血压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组织内血氧饱和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具体为: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HJ20160685)口服治疗,100 mg/次,1 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口服治疗,20 mg/次,1 次/d;舒血宁注射液(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1871)混合25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10 ml/次,1 次/d。持续治疗10 d。

对照组采用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选用德国赫美斯臭氧治疗仪,抽取患者健侧肘静脉血100 ml 注入装有抗凝剂的塑料血袋中,并输入三氧混合气(25~45 μg/ml)100 ml 充分混合3 min 后将其回输至患者体内,回输时间为8 min 左右,1 次/d,持续治疗10 d。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将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0007)混入1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0 mg/次,2 次/d,持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 治疗前后依据患者的意识、语言、活动、面瘫等方面综合评定,分值0~50 分,轻度:0~15 分;中度:16~30 分;重度:31~5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根据患者吃饭、行走、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方面判定,分值0~100 分,0~20 分:完全不能自理;21~40 分:重度障碍,日常生活明显依赖他人;41~60 分:中度障碍,日常生活需要一定帮助;61~80 分:轻度障碍,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81~100 分:日常生活能力良好,基本不需要依赖他人。

1.4.2 治疗效果 显效:患者伤残等级0~3 级,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基本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 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增加≥10 分;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甚至出现恶化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患者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5,6],并引起一系列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临床上常用溶栓作为首要治疗手段,但因该疾病溶栓时间窗狭窄,而时间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至关重要[7,8],很多患者并不能在溶栓治疗中取得有效效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因脑组织中血氧量减少,会生成大量的自由基,导致患者出现兴奋性毒性、能量代谢障碍、梗死周围缺氧去极化、钙超载、炎症及神经元凋亡等现象,持续损伤脑组织,抗自由基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具有重要作用[9,10]。

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其可清除多种自由基,抑制神经元的死亡、缓解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的减少,并减轻脑水肿和组织损伤。右莰醇则是一种双环单萜类化合物,其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炎性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减少细胞凋亡、坏死[11,12]。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是三氧及产物进入体内扩散和充当化学信使引起的一种生物反应,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抗氧化系统和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纠正慢性氧化应激,增加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水平,改善血液粘滞度及微循环,并通过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整体代谢情况[13,14]。

本文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64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可帮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三氧脑血管病缺血性
三氧自体血疗法临床应用综述
护理干预对三氧自体血回输持续治疗的影响研究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三氧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