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学实践教学的探索

2023-04-05刘远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物能力课程

刘远晴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近年来,文博学生的就业问题愈加突出,行业内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这与传统“重理论”的教学和培养模式相关。一些高校的行内教师已认识到专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试图建立更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文物学作为文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却鲜少有类似的实践教学尝试。本文拟在强调文物学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以西安文理学院文博系文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建立文物学实践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

1 文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传统教学模式需适应信息时代学生的新学情

近年来,成长于信息时代的“00后”正在成为文物学教学的主要对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正在开启全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学生在学习中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没有获取知识的渠道,而是面对知识的“大爆炸”,如何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因此,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他们的需求,学生更需要的是主动获取知识,进行多种实践,积极工作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受信息平台为主体的新沟通方式的影响较大,且独生子女占比较多,部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比较薄弱的。其中一些学生渴望交往,希望融入社会,但在现实中却又不善于付诸行动;另一些学生更喜欢生活在“二次元”空间,对“三次元”的一切提不起兴趣。文物学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与老师、同学以及行业内人员沟通交流,因此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符合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模式、能力素养和心理成长的基本情况。

1.2 应用型大学的新文科教学需重视实践教育

西安文理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综合性大学,学校文物与博物馆学是在2016年新建立的专业,虽然属于历史学类,但专业本身具有文理工交叉的学科特征,实践性和技术性极强。因此,文博系实施“学术+应用”的双向培养模式,以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为核心设立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操作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文物学教学团队成员注重结合中国文物与学事业的发展趋势,在借鉴国外相关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确定应着力培养学生文物鉴赏、文物管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要求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要强。因此,文物学的教学探索新模式,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1.3 严峻的就业形势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西安市的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市内博物馆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级别齐全,各级考古所的发掘和勘探任务也非常繁重,并有着相当数量的文博行业公司,但是实操类人才较为缺乏。因此,专业人才需要以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为培养目标,为地方博物馆、考古所和行业内公司人才输送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发现创新点的新人,满足立足西安培养人才的需求。

1.4 立德树人为目的的课程实践

课程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培养和谐成熟健康的人,课程是载体、知识是工具,但不是目的。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规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同时指出,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因此,打造“实践课程”要把握课程思政这一关键问题。

2 文物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文物学虽然属于历史学类,但实物遗存本身又使之具有文理工交叉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际运用的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过去几年里,文物学教学团队经过不断探索,将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以“产学研用”结合为目的,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实践教学上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文理学院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学生反馈。以今年为例,文博系20级共有43人参加文物学社会实践教学,从事的实践内容包括文物保护、传统修复、文物研究、文创产品设计等。历年的实践教学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服务西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各类文博单位较多。在做好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课程教学也高度重视配套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包括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与西安文理学院考古基地,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等大量博物馆,以及行业相关的社会企业。这些单位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学生可根据其兴趣方向和侧重点来选择实践的内容,如文物研究、文物摄影与绘图、文物保管、文物利用、文物保护、传统修复等。由于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实践结束后的考核标准,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而不是单一的形式。课程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产学研用”的理念适应了社会,特别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即学生的技能与能力应以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以及可应用的模式呈现。

例如,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与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合作创建的科研教学双基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实时结合,强化了学生对文物资料的直观认识。博物馆展示的藏品,一般为完整的、珍贵的器物,而文物学所需要的教学标本不同于博物馆,要求的是数量多、覆盖面广、可仔细观察对比,有时残损的器物甚至更好。比如,一件珍贵的钧窑瓷器,在博物馆只能让学生隔着玻璃展柜进行观看,虽然能感受到器物的美,但不能仔细观察,学习效果不佳。而我系标本室有钧窑瓷器残片,学生可以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反复观察其釉色特征,特别是瓷片断裂面的胎质特点、釉面厚度等通过完整器件不能观察到的内容。校所共建基地的方式既节省了经费,又保证了文物标本在年代、真伪方面的可靠性。同时,由于西安市文物资源非常丰富,行内人才较为缺乏,学生在基地的社会实践工作也为创业和创新提供基础。

2.2 “两性一度”的实践教学

重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是文物学社会实践的另一个重点关注问题。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让传统文博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逐渐改变。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各类信息化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文物的研究、管理、利用过程中。因此,文物学课程设置力求内容新颖,与行业发展趋势紧密连接,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在内容上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和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文物的管理与利用方面,不只对传统的博物馆为主体的文物保护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有所涉及,更注重对近年来兴起的数字藏品这一概念加以讨论,组织学生对西安地区数字藏品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调研,研究成果可以为西安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此类活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真实地体会到了实践学习的意义,同时还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2.3 紧跟行业发展,切实推进就业的实践教学

近年来就业形式异常严峻,一方面博物馆、考古所等单位的录用门槛大大提高,而很多中小型博物馆则更是惨淡经营,很少进行招聘;另一方面,考研人数持续增高,学生考取研究生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旦考研失败,则很难找到本专业的工作。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文理学院的校领导、院系领导多次走访西安的企事业单位,与业内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工作岗位需求。走访过程中,业内人员普遍强调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办事能力。因此,我系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单位的专家来校办讲座,讲解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和最新发展趋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到学校所在西安地区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为学生将来工作或进一步研究积累丰厚的经验。

2.4 “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并越来越多地遇到许多社会中的复杂问题。文物学教学团队力求结合课程讲好中国故事,贯穿历史观、唯物观,融合真善美在授课中。例如穿插讲述地方民众自发保护文物的案例,既能通过案例分析检测学生综合能力,又能达到价值引领的目的。又如分享知名学者的事迹,让学生潜移默化向他们学习,通过立志教育,帮助学生立志,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社会贡献与个人发展的结合,道德与科学的结合,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将文物法及各类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等内容糅合在课程中进行讲述,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对行业相关思想政治方针的学习和理解。

文物学的学生既是学习者,将来也是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团队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研究,具体即文物及古代社会之间的联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文物和社会研究中问题。课程以文物体现的社会形态及文明程度为纵线;以各时期不同区域文物特征的比较为横线,揭示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文物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同时,强调我国不间断的文明史,以及在国家阶段令世界震撼的文明起源及发展进程,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使学生深刻认识与全面掌握文物学的阶段特征和发展状况,为学生今后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打下基础。例如在玉器部分的讲述中引导学生体会玉器形式的美,启发学生体会玉器内在的美,即玉器所体现佩戴人的德行、品质、心灵美,最终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甄别和讨论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定义先进文化等问题。将文化自信全程融入教学的讲解中,并上升到政策认同、制度认同、道路认同、国家认同的层面。培养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家国情怀、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新时代人才。

3 实践教学今后面临的问题

通过文物学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学生进一步拓展了文物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具有了查阅、检索文献,归纳、评判观点,探索问题能力,为其后的创新奠定基础;根据自身兴趣导向进行专业实践,锻炼了行业切实需求的技术和能力。教学团队注重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探索式的实践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课堂积极的生态环境,完善教室的学习气氛,对于完善学生的社会能力、价值观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课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不够丰富,涉及的行业领域需要扩展。目前,我校与西安市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和考古所展开良好的合作,但是,许多行业内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是研究生学历,而一些同学在本科毕业后,就已经准备工作。因此,下一步应积极扩展实践教学的单位门类,寻求与更多行业内企业的合作,并与拍卖公司、文化创意公司、遗址公园、出版社、书店等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只要了解行业需求,拓展学生实践教学的范围,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能力,为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就业做好准备。

其次,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仍不完善,如何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文物学课程设计师以实践能力为起点和核心来设计教学环节的,最终通过合适的测试评估来判定学生能力的达成程度。但难点也随之而来:实践能力必须是具体和可测的,否则无法进行之后的测试评估;但同时实践考核设置得太过于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又影响了学习的整体性。之后的实践考核环节,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态度和进步程度三方面,并尽量增加标准化测试评价的权重。

最后,文物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是“高阶性、挑战度、创新性”,即希望学生能够尽自己的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目标,达到自己学习能力的极限,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是实践过程中,许多学生常常以“达标”“及格”作为衡量学习的标准,没有进一步追求“卓越”的动力。如何从思想层面发动和鼓舞学生,让他们进行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猜你喜欢

文物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文物的栖息之地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