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就业竞争力透析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2023-04-05邹凤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医学生竞争力

邹凤华

(辽宁何氏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3)

0 引言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重点开始从以往的“精英式教育”朝向更具有前景的“大众化教育”方向进步,在此背景下,医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开始逐年增长。相对于部分普适性专业而言,医学专业所接触的内容专业性明显更强,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生的整体就业面不够广阔,可供转型空间也相对狭窄。同时,部分院校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过于陈旧,导致其就业期望值整体偏高,再加上医学生个体之间的综合素质及差异相对较大,最终形成了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现状,那么如何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就成为各大高校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鉴于此,本次研究展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解读

就业竞争力,主要用于指代高等院校毕业生在求学阶段,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技能水平的学习和锻炼、综合素养的养成等方式支持下,在人才市场中所形成的一定竞争优势,同时也是毕业生毕业后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就业能力[1]。就业竞争力的差别,会因为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层次、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培养目标以及不同就业心态等因素影响,随之出现改变。

在初步了解就业竞争压力之后,分析高校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时可以解读为下述几方面:

其一,是否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其二,是否具备更加高超的临床操作技能;

其三,是否具备更加突出的人文素养;

其四,是否拥有更加全方位的应聘求职技能;

其五,是否拥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和观念。

结合目前的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其就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不足,直接反馈了其在就业能力方面的缺失。就业能力,主要是用于指代个体在社会劳动市场中,成功获得、保持、转换工作时所需具备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等诸多相关条件的集合[2]。此外,对于学生来讲,就业能力还包括了学生自己在工作中是否能够做到保持工作岗位价值,并在其间获得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的一系列能力。

2 导致医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相关因素

2.1 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度不够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求人才必须具备高水平实践技能,而所有的技能提升均离不开扎实的理论知识积累。但是,分析部分医学生实习现状来看,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是存在率最高的一类问题,继而造成其临床实践技能随之出现不足[3]。分析该项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可以了解到,首先,部分带教教师过度关注自身科研能力,而对于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并未投放相应精力,影响医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其次,课程考核方面仅围绕书面解题为主,造成学生只能以死记硬背方式达到合格标准。

2.2 医学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方向,但随着医学毕业生人数的上升,越来越多人在就业选择中,过于关注自身的经济收益和发展,对于社会需求的关注未加以重视[4]。另外,在当前全新就业环境中,部分医学生在就业时仍旧携带“铁饭碗”思想,从而在就业方向及定位上,完全集中于经济水平高、经济效益突出的“大医院”,此时就会形成“医学生扎堆求职一个岗位”的现象,此种人为性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应聘求职技能相对不足

现阶段,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筛选简历、组织笔试、参与面试等一系列过程,属于一种常用方法。人才招聘中,简历作为每一位求职人员基本信息对外呈现的载体,可以帮助招聘单位在第一时间掌握应聘者的基本信息,而筛选简历过程能够快速将与本单位招聘需求不相符的简历筛除,为后续笔试和面试工作量减少和工作效率提升带来帮助[5]。设置笔试流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针对应聘者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加以考察。与笔试相比,设置面试流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针对应聘者的临床应变能力加以考察。但是,结合大部分医学生在上述应聘流程中,简历撰写过分详细,甚至面面俱到,唯独缺乏亮点,导致被筛除,在进入后面的笔试和面试时,却又缺乏推销自我的能力,最终影响其就业竞争力。

3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3.1 构建医学生“就业竞争”评价体系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积极构建“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推动院校办学观念转变、办学水平提升乃至优化学生就业竞争力均可发挥重要助益。因此,医学院校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该做好医学生就业特征调查,设定评价因子时,着重结合临床操作、求职、适应、晋升等多方面能力展开,提升评价体系设计质量[6]。期间,进行就业竞争评价体系的量化设计时,需要将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晋升率以及收入水平等标准纳入量化考核的重点。此外,在构建“就业竞争”评价体系时,还需高度融合“主观+客观”“定性+定量”等原则,确保整个评价过程更具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具有可比价值,最终提升评价体系设计和应用的公正性、合理性与客观性。

3.2 加快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医学院校育人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理论讲解+实践教学方式为主,但此种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会严重影响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对于其临床思维能力拔高影响并不突出,从而导致实际的教学成效不理想[7]。结合当下互联网5G时代发展,医学专业教学模式可以深度融合新技术,打造多元化教学手段。具体而言,医学院校在培育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时,在就业指导课堂建设方面应该重点做好下述工作内容:

其一,有效借助于5G、虚拟现实技术等教学手段,针对医学实验教学加以改革。首先,院校可以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医学生打造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目的是针对以往所不具备的教学条件,或是成本过高的一类教学内容作出扩充。其次,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图像的逼真度,在教学细节丰富上也有优势,以此为医学生营造更具交互性和沉浸式课堂教学,借以吸引到更多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8]。另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让医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和了解到人体的构造及生理结构,从而全方位提升医学生专业知识理解和学习效果,为就业时的专业表现夯实基础。

其二,院校可以借助于5G技术的应用,来为医学生展开手术远程体验式教学模式。5G网络环境下,可以凭借低时间延迟的优势,将远方的手术视觉、触觉信号传递至学生眼前,让医学生在课堂之中,就能够从实现观察到动手实践,均紧跟远程手术进程。此外,教学人员还可以在完成典型手术过程讲解之后,将讲解过程制作为全新的体验式课程模式,让医学生仅是在课堂之上,就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9]。一方面,可以有效就传统现场教学模式的受众数量加以扩充,另一方面则可以为每一名医学生营造更加真实且强烈的现场体验感。

其三,院校在培育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时,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着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介入,提升带教教师临床病例教学成效。教学中,带教教师可以借助于人工智能系统,来搜集并整理所经手患者的详细资料和信息,以此为院内医学生在学习问诊、设计治疗方案时,创造出更加真实的模拟场景。随后,带教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求及临床诊疗要求,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制定出优质治疗方案,让智能技术还原出诊断过程,以此更好地结合优秀方案去评价医学生在临床学习和解决临床问题时的不足,引导医学生不断就个人与一名真正临床医生之间的差距形成清晰的认知,并努力提升自我,锻炼其临床医疗思维模式,最终为其就业竞争力提升带来帮助。

3.3 全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质量,全面结合医学生就业需求,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应该重点做好下述工作内容:

其一,积极建立现代化医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其间应以“生理-心理-社会”这一流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指导,以此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需要针对医学专业课程中所涵盖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以此帮助更多医学生在校求学阶段,就可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发展理念[10]。另一方面,应教导医学生在就业中,能够全面关心病患身心健康,并在就业指导中充分结合“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敬德+修养”“医学+人文”这三项素质培育重点,做好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

其二,高校在进行医学生人文教育中,作为带教教师,必须做好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工作,包括与他人之间,尤其是与病患之间沟通的技巧、方式、方法等,以此提升医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具备更符合医学专业岗位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日常就业培训中,教师应积极为医学生营造更加浓郁的人文素质培育氛围及教育环境。例如,借助于校友访谈、社会实践或是名医讲坛等多类型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帮助医学生在校期间就树立起尊重病人、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等优秀人文素养,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拥有高人文素养的医学生,在求职择业时的自我推荐能力和对外沟通交流能力,也更加突出,从而在更加自信、乐观且积极的心态下,打开求职视野,提升就业质量。

3.4 重点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对于高校医学生来讲,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中,就必须加强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就业技巧的研究和分析,才能以此为基础条件,确保所建设出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素质更高、结构更合理、人员构成更稳定、专业能力更强,以此为医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具体而言,在结合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需求,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成果之时,应该从下述几个方面展开:

其一,重点结合医学生的就业需求,做好就业观念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方面,应该及引导医学生在校求学阶段能够形成主动做好个人职业规划的意识,并在求学阶段,就个人对于就业的期望值乃至就业观不断做出调整[11]。另一方面,在就业指导中,教师可引导更多医学生降低自身的就业层次,以此拓宽自身的就业领域,不再纠结于某一对口专业,影响就业范围。例如,就业指导期间,可以培养医学生形成勇于挑战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内就业,如康复行业、美容行业、临终关怀行业或是养老院等。

其二,医学院校想要为医学生提供更加可靠且有效的就业指导意见,应该重点针对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在校园内推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按照学生的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就业指导目标。首先,进行一年级的就业指导教育时,应该将重点集中在设定职业规划、做好学业规划等方面。其次,在进行二年级、三年级的就业指导时,可以分别从社会实践视角、就业体验视角等,开展更多具有实操性质的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最后,在进行更高年级医学生的就业指导时,应该将重点倾向于就业技巧、政策指导等方面,并单独为毕业生提供个别指导、职业适应性教育等就业指导服务。

其三,医学院校在建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时,还应该积极将校企合作方法应用于就业指导中,通过医学校与医院、社区、诊所等多样用人单位之间所建立的合作机制,在校内部分医学生专业中执行定向培养育人方案,以此更好地为相关行业或是单位,输送急需的专业医学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为社会输送医学专业人才时,想要全面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首先应该结合医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就业要求,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竞争”评价体系,以此提升医学生的就业品质。其次,应该重点针对医学专业教学做好改革工作,积极将5G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中,提升育人成效。此外,在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方面,高校也应该投放以必要的教育精力,方能最终为医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实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医学生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