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敬英雄”驱动品读 语言精神融通共生
——五下《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

2023-03-27卢红育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忠骨毛岸英天平

文|卢红育

【教学目标】

1.借助三封电报和一份批示,提取关键信息,借助情节导图,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2.创设任务情境,聚焦言行神态,运用联系资料等方法,了解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内心世界和旷达无私的伟人襟怀。(教学重点和难点)

3.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并尝试运用。(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

2.学生查找并阅读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制作英雄档案。

3.教师根据《长津湖》等影视资源剪辑短视频,准备音乐伴奏《英雄赞歌》,整理毛岸英的相关史料。

【教学流程】

一、勾连回顾,揭示任务主题

我们在《古诗三首》中认识了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戍边将士;渴望收复失地,“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爱国诗人陆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杜甫,这些志士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今天,我们继续以“致敬英雄”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1.文体介绍,解题。本课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实创作的文学作品。题目中的关键词“忠骨”,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用拆字组词法理解,“忠骨”指的是忠烈的遗骨。

2.质疑导入,引文。文中的忠烈是谁?他的遗骨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走进那一段历史……

二、学习任务一:历史背景我追溯

本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了解历史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文章。1950 年,美国悍然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他们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把战火烧到鸭绿江,战火威胁我国的安全。危急关头,中国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课前同学们已经围绕抗美援朝开展了资料搜集,接下来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历史背景我追溯”。

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相互简要交流课文历史背景。

2.教师适时补充资料。

(1)出示图片,明身份。图片主人公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他是首批志愿军战士。

(2)观看视频,知始末。播放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浴血奋战以及毛岸英牺牲的场景。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在第三学段的“梳理与探究”中提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的要求。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分类、整理、提取、交流,让学生对本课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快速理解提供背景支架。】

三、学习任务二:课文内容我来说

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他得知爱子牺牲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二“课文内容我来说”。

1.提取信息填导图。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关注文中的三封电报和一份批示,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下表。

2.链接典故解批示。

(1)教师介绍“马革裹尸”的典故,引导学生了解东汉初期名将马援的历史故事。

(2)学生交流讨论,理解毛主席批示的意思:毛岸英作为志愿军的一员,已经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他在战场上牺牲了,是否要归葬家乡已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何妨。

3.根据图示说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图示,说说课文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课文由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两个事件组成。图表式作业帮助学生有效梳理事件中的重点信息,典故介绍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初步体会人物情感。学习工具及学习支架的提供,促进学生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情感。】

四、学习任务三:人物内心我追问

惊闻爱子牺牲的毛主席内心经历怎样的挣扎才会做出“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抉择?让我们一起走进毛主席的内心。

1.回顾经验,交流学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经验,围绕“怎样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这一话题开展讨论。

预设:可以通过朗读相关语句来体会人物的心情;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语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联系生活中有相似经历的人物表现来体会。

2.师生总结方法。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三“人物内心我追问”,明确学习要求。

表2 毛主席内心情感梳理图

3.学生自主阅读,梳理内容,交流反馈。

(1)反馈交流第一部分:惊闻噩耗。

预设1:从“一天不说话,不吃饭,只是一支接一支吸烟”可以看出毛主席内心难以接受噩耗,悲痛欲绝。这个时候他父亲的身份更加凸显,天平状态是“父亲>领袖”。

预设2:从“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父爱。”从“最心爱”这个关键词,可以体会到毛主席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内心悲痛万分。此时天平的状态依然是“父亲>领袖”。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相关资料,介绍毛岸英从小到大的主要经历,以及与家人一次次分离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毛主席的悲痛原因。

预设3:从“‘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这一处描写感受到,此时毛主席更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天平的状态是左边下沉。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毛主席当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教师小结方法:刚才我们抓关键词句,运用“读—画—品—议”的方法,结合资料拓展,体会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内心。此刻,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毛主席心中的伤痛。

(3)反馈交流第二部分:艰难抉择。

预设1:从“站、仰、望”这些动作,“无限眷恋”的目光,“就让我见见遗骨吧!”的想法,体会到主席强忍悲痛、思念、自责、愧疚。内心天平倾向于属于父亲的那一头。

预设2:从“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体会到毛主席认识到自己是国家领袖,不能搞特殊,内心天平因需要顾全大局而趋向平衡。

预设3:从“下意识踌躇,黯然的目光,指指写字台”等动作神态,体会到主席内心的犹豫、悲痛、沮丧、纠结。天平重新失去平衡,摆向作为父亲的一头。

预设4:从“泪湿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体会到毛主席最终艰难决定,让毛岸英和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一起安葬在朝鲜。此时,天平又倾向于国家主席这一端。

(4)教师小结:透过这架天平的摇摆,我们穿越时空,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体会他领袖身份之外,作为普通父亲的真挚情感和复杂内心。悲痛中、矛盾中、纠结中,他选择了大局,这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这更是一位不平凡的父亲!

4.聚焦动情点,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本课所在单元语文要素要求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中围绕语文要素,巧妙铺设学习支架,创设人物内心天平的情境,利用天平摇摆这一可视化的变化引导感悟理解。学生聚焦关键词句,梳理人物言行,展开想象,建立与伟人情感共鸣的桥梁。把“教课文”转变成“用课文教”,形成开放多元的学习链接,为深度阅读搭建阶梯。】

五、任务四:英雄儿女我追忆

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也是他们的英雄写照。课前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完成了英雄档案。那就让我们一起追忆那些英雄儿女。

1.学生根据课前制作的英雄档案(见下图),介绍自己梳理的英雄人物故事。

2.引导学生结合英雄故事,再次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3.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结尾,意味深远。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设计意图:革命文化是2022 年版课标着重强调的三大文化主题之一,是发挥立德树人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本篇更是典型的表现革命传统的课文,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借助“英雄档案”这一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说英雄、传英雄。通过这一形式,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课内外联结,促进学生对英雄的理解和认识,将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六、任务五:致敬心中英雄

英雄的故事令人感动,伟人的胸怀令人敬佩。让我们致敬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追忆英雄,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五“致敬心中英雄”。

【设计意图:三个任务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实践的路径,降低任务完成难度,提高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开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更立体地理解文本,让语言精神融通共生得以现实。】

猜你喜欢

忠骨毛岸英天平
留住红色经典课文的“语文味”——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
说说天平的使用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天平的平衡
草地上的小野花
铮铮忠骨昭后人——纪念长泰游击队总队长吴三地烈士诞辰100周年
祭烈士
简易天平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