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诗歌单元教学
——以四下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2023-03-27陈佳美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现代诗诗集想象

文|陈佳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该学习任务群指向“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魅力”“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从语言、形象到作品特点及至表达创作,契合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诗歌单元教学,引领学生在收集、阅读、整理、展示诗歌的过程中,品味诗歌语言中蕴藏的韵律、想象和情感之美,唤醒内觉体验,表达独特感受。

一、基于课标理念认知的单元建构

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我们从单元统整的角度出发,站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诗歌文化的高度,进行重新编排和设计,提炼单元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架设任务体系,将诗歌单元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提炼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

四下第三单元以“自然”为中心意象,选编了中外现代诗歌,有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安排了一次单元融入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向达成“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的目标。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要求“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将学习主题确定为“亲近诗歌,表达美好情感”,将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19 个生字,会写23 个字,会写17 个词语。背诵指定课文。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诗歌语言中蕴藏的韵律、想象和情感之美,唤醒学生内觉体验,尝试创作诗歌。

3.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收集诗歌、朗读诗歌、品味诗歌、创写诗歌,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激发阅读兴趣,涵养高雅情趣,提升审美品位。

4.通过诗歌分享会、诗歌创作赛、诗歌朗诵会,展示学习成果,分享诗歌学习的快乐。

(二)创设任务情境,引导真学真做

统编教材在本册之前均以单篇形式编排现代诗,之后未再编排,因此本单元具有其独当之任。学习本单元,正值春暖花开,可创设如下真实的学习情境:春天里,班级要举行“轻叩诗歌大门”主题诗会,我们将展示同学们合作编写的小诗集,举办诗歌创作赛和诗歌朗诵会。

二、沉淀认识概念的教学实施

本单元教材编排从诗歌内容到表现形式、从课内阅读到课外收集、从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呈现结构化的特点,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整体。我们站在“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进行单元重组,在大量收集和阅读诗歌的背景下,朗读诗歌、品味诗歌、创编诗集,让各项学习活动的推进不断叠加递进,促进学生诗歌生命的成长。

任务一:收集诗歌,积累阅读经验

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经验,交流学过的诗歌,链接“识字加油站”,循着古代诗人的足迹引出现代诗人和诗歌。前置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收集、分类、版式设计等,尝试编写小诗集。诗集采取活页形式,方便后期增删、梳理制作。

学习活动一:收集现代诗及相关资料。

选编原则:自己喜欢的。

收集渠道:语文书、诗集、报纸、杂志、网络、询问他人等。

收集范围:收集或自创的现代诗、与诗歌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摘抄方式:分行、居中,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摘抄行动:连续一周,每天摘录几首自己喜欢的诗歌。

分享展示:每天和他人分享摘抄的诗作,说说读诗的感受。

预告检阅:一周后班级进行摘抄展示。

学习活动二:合作编小诗集。

板块一,组内分享,根据标准推选代表发言。

板块二,各组代表交流摘抄成果,紧扣标准,集体点评,相互借鉴,不断完善。

板块三,着眼诗歌,分类指导。

1.选取各组代表展示的成果,讨论归纳分类标准。按类型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诗人分:中国诗人、外国诗人。

按内容分:写动物、写植物、写人物。

按感情分:歌颂、抨击;哀伤、愉悦;反思、启示。

……

2.小组讨论并确定诗歌的分类,根据分类选录诗歌进行整理。

3.参考出版的诗集,制作封面和目录。请擅长书画的同学配上插图,或选用书法形式展示作品。群策群力取个好书名。注意整本诗集风格统一,和诗集名字意境吻合。

4.装订成册。根据具体情况,可用活页制作,可用夹子固定,也可用电脑制作。

任务二:品味诗歌,了解基本特点

文学作品是作家精神创造的产物,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也遵循从触摸语言到理解情感,从而产生共鸣的规律。联系“交流平台”梳理诗歌特点,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感和韵律美、想象美和情感美。

学习活动一:寻觅韵律之美,读中浸染积累。

1.初读诗歌《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寻找诗歌的韵脚。

2.圈画交流,发现《繁星(一三一)》二、三、五行最后一个字分别为“光、香、响”,形成押韵;《白桦》以“桦、花、洒、画、霞、华”等字入韵,标红对应的句子,发现字数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在天晴了的时候》全诗押“ou”韵,韵与自然景物、诗人情感、诗歌节奏和谐相融。

3.质疑:其他诗歌是如何体现韵律之美的?再读诗歌,批注圈画。

4.交流批注,归纳发现:《繁星(七一)》用相同结构的短语、《繁星(一五九)》运用相同句式的迁移、《绿》采取规律的排比形成和谐的节奏感,给人以韵律美。

5.结合“日积月累”中朱光潜的名言,朗读感悟;借助句式特色,尝试背诵《短诗三首》《绿》。

学习活动二:发现想象之美,迁移探索路径。

1.读中想象:读《繁星(七一)》,理解词语“永不漫灭”的意思,想象诗人可能会回忆发生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三个地方的哪些事情。

2.讨论:如果按大家的想象,把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先读一读,再与原文比一比,说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小结:如果把具体的事情都写出来,反而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小诗虽小,但留给人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我们可以用“补白”的方式感受诗歌丰富的想象。

4.仿写:结合“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进行仿写。

5.迁移:学习《绿》,想象“到处是绿的……”可能是什么地方?“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想象可能是什么在风中“动”?诗歌往往不明确告诉读者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景物,反而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仿写第三小节,说说还有什么是绿的?学习《白桦》,试着当个小诗人,想象窗外的景物,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学习《在天晴了的时候》,抓住“赤着脚”“携着手”等词语展开想象,出示雨后彩虹、蛛网、小蘑菇、叶尖水滴图,启发学生用诗的形式写写雨后天晴的景象。

6.丰满诗集:提示课后可以继续创作,可以给诗配上插图,根据分类收入诗歌集。

学习活动三:感受情感之美,链接资料体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中,链接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从课内到课外,形成情感流转的通道,学习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歌丰富多元的情感。体会情感之美,可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第一步,紧扣词句感受情感。如《繁星(七一)》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破折号及三组结构相同的词语,引导读好破折号暗含的绵长思绪及三组词语所传达的情感。在想象母亲和诗人过往的事情中感受作者对美好童年的留恋,对母亲的依恋。《繁星(一三一)》可以基于三个反问句的理解,感受诗人对大海的情感。

第二步,联系生活品味情感。学习《繁星(一五九)》,抓住两个“风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区分内涵,感受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美。

第三步,补充资料深悟情感。学习《繁星(一三一)》,补充资料袋《冰心的大海情结》,带领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大海的真挚感情。学习《白桦》,链接郑燮的《竹石》和王安石的《梅花》,说说诗人分别赞美竹子和梅花怎样的品格;借助“白桦”资料袋,了解白桦作为原苏联国树的象征意义,品读诗篇感受诗人对白桦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学习《在天晴了的时候》,链接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4 年6 月,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诗人戴望舒静静等待雨后天晴的到来),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联系“日积月累”中华兹华斯的话,进一步加深体会。

任务三:创咏诗歌,表达独特体验

学生在前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收集了自己喜欢的诗歌,了解了现代诗的基本特点,领略了蕴含在诗歌字里行间的美好情感,并试着用诗歌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对主题诗会充满期待。“轻叩诗歌大门”主题诗会是学生开展诗歌阅读和创意表达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准备和展示过程中不断感受诗歌之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促进精神的成长。

学习活动一:开展诗集游园会。

为了营造氛围,回顾学习历程,可以提前把诗歌单元学习过程做成视频展播,并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自由欣赏放置在教室各处的小诗集,送上点赞大拇指。

环节二,各组代表按照事先编排好的顺序进行巡回展示,介绍本组编写的诗集名字、收录的内容、最大的特色等。其他同学决定是否送上大拇指给诗集点赞,最后选出最受同学喜爱的小组诗集。

环节三,全班展示最受同学喜爱的小组诗集,可颁发《繁星·春水》等诗集作为奖励。

学习活动二:举行诗歌创作赛。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的目标是“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课标用“表达”“创编”揭示现代诗歌教学应从对文学作品的领悟走向个体生命的创意表达。诗歌创作赛以星级诗人挑战赛为情境,仿写的诗歌收入了小组诗集,即一星级诗人,二星级诗人根据现场命题创作,三星级诗人不限主题,自由创作。挑战赛创作的诗歌组内分享,收入诗集;全班鉴赏,共享诗情。

学习活动三:举行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分为课前指导、课中展示、课末总结三个环节。

课前对诗歌朗诵会进行集中指导:各组讨论确定表演的篇目、形式和表演者;表演者要进行彩排,做好音乐课件方面的准备,关注“小贴士”要求:用恰当的语气朗诵,表情、手势要自然,彩排过程中可以请老师指导;讨论设立奖项,组织评选,给每个学生发放三个点赞大拇指,用集赞大拇指的形式推选优秀节目;制定出一张含主题、时间、形式、主持人、教室布置、节目单、道具准备、场地要求、活动报道于一体的班级朗诵安排表。

课中各组展示,评选“最佳选篇奖”“最佳仪态奖”“最佳朗诵奖”“最佳配乐奖”“最佳合作奖”等,颁发名人诗集作为奖励。

课末总结延展:教师对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态度和兴趣、收集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小组合作的方式和成效进行总结点评,借助“日积月累”中艾青的话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现代诗,让自己获得“朝向理想的勇气”。

根据课时设计和教学实施来看,我们把原来的12 课时调整为10 课时,课时虽然减少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密度增加了,学习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结构化。学生徜徉现代诗的海洋,享受诗歌带来的生命体验。

三、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价值追求

(一)重多维整合,握“单元整组”之的

本单元从主题到情境到任务再到活动,形成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组教学的多维整合:首先是诗歌教学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整合,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启、推进和成果展示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其次是语文园地与单元课文整合。语文园地的各板块内容无痕嵌入阅读教学,或总结梳理,或因循拓展,或加深理解,为单元学习能量加持。第三是课外诗歌学习和课内诗歌教学的整合。启动学生原有审美认知,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抄写下来,即是对诗歌进行甄别选择的过程。从课外大量阅读到课内聚焦品读,学生逐渐形成审美视野。

(二)重文学阅读,达“审美创生”之境

“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阅读和表达。遵循文学作品教学理念,从触摸语言到理解情感,形成审美认知,达到创生之境。活动中的阅读是持续累积和叠加的,且阅读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在主题诗会中展示学习成果;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朗读、阅读、诵读、听读。活动中的“创意表达”依托阅读,多元拓展,从提供素材仿写,到提供题材试写,直到自主创意表达,实现了从阅读到表达,从内化到外显,从文字中获得审美体验到用文字表达审美感悟,实现了文学阅读的审美创生。

(三)重评价延展,入“现代诗歌”之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根据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阅读、表达、讨论、展示、朗读背诵、诗集呈现、诗歌朗诵等形式,全面记录学生素养发展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共同拟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本单元的学习是现代诗学习的开端,旨在带领学生轻叩诗歌大门,步入浩瀚的现代诗之洋,培养一双双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眼睛,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诗歌单元教学,以大量诗歌阅读为基,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以课内诗篇为引,从品味诗歌语言到沉入诗歌情感,走向诗歌创作,最终走向浩瀚的文学世界。

猜你喜欢

现代诗诗集想象
快乐的想象
诗集精选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诗集精选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诗集精选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诗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