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育 共商 共享

2023-03-14陈丹

新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陈丹

【摘 要】本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为例,阐述家校之间通过定位共育目标、共商活动方案、共享社会资源的“三共”策略,为实现深层次的协同育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协同育人 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策略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各自的职责及相互协调机制进行明确定位。然“协同育人”的发力点在哪里?以什么方式“协同”?由于缺乏可行的指导,“协同”往往停留在家校沟通的浅层次上。本文以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合理消费”单元为案例,阐述如何以学科为载体,通过共画“同心圆”、共商“同行路”、共建“同温层”的“三共”策略,实现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目标。

一、共画“同心圆”,定位共育目标

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應从学生需求出发,构建具有清晰方向、完整内涵、具体目标的共育体系,就是所谓的教育“同心圆”。而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实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落地?笔者结合设计“合理消费”单元活动目标为例进行阐述。仅从学生素养角度出发,目标可定为:(1)能运用网络查阅、调查访问、实地探究等方式搜集购物的基本常识,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初步构建在购物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诚信意识;(2)通过购买体验,初步掌握购物技巧;(3)通过“做文明顾客”等活动,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添加上协同育人角度后,目标可设计为:(1)能运用网络查阅、调查访问、实地探究等方式搜集购物的基本常识,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初步构建在购物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诚信意识;(2)和家长完成一次家庭购物,能独立询价、议价,初步掌握购物技巧,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3)通过“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尝试感受父母持家的不易,培养理财观念和不乱花钱的习惯,将对父母的爱转化成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自觉行动。

前后对比,改后目标呈现出以下特点:(1)家校互动,拓宽了课程领域。“购买体验”改成“和家长完成一次家庭购物”,“做文明顾客”改成了“今天我当家”,在学生独自完成的任务中增加了亲子互动的元素,创设了一个亲子交流的话题,将课堂时空主动延伸向家庭与社会。(2)生活定位,增强了教育价值。笔者经过调查得知,五年级学生不缺乏购物经验,但根据生活实际去采买的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将购物范围锁定在“家庭”上,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体验,既感受生活的烟火气,培养了理财概念,又在确定购物方案中感受家长持家的不易,融洽亲子关系。(3)家长护航,保障了实践操作。学生外出购物有家长监护,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的发生,安全有保障;同时家庭采买是必需的开销,不会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家长能提供经济支持,保障活动的全员参与性。至此,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同心圆”形成闭环。

二、共商“同行路”,确保方案可行

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具体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者固然是学生,但教师如何“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精心选择“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的环境或方法等,这是需要充分考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决定,实践活动需要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家庭生活和亲子交流在学生真实生活中占比极大,也是品格形成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增强该环境所能施加的影响力度,以达到教育该有的启发功能。

如教学“合理消费”时的调查活动阶段,学生需要搜集购买商品的学问和小窍门,但商品种类繁多,逐一调查的工作量大、不切合实际,且调查数据与学生接下来的活动相关性不强。为此,笔者提前面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家庭常购的商品种类,以及近期将购置的一些商品类目。通过调查笔者得知,85%的家庭日常购物种类都集中在食品、服装和日用品上,11%的家庭有小家电和家装的购物需求,4%的家庭还有大宗物品采购需求等。以此为依据,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查活动,选择相同种类商品的学生还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调查结束后,学生带着围绕家庭购物需求完成的调查资料,体验“和家长完成一次家庭购物”或“今天我当家”,在生活实践中印证理论,形成体悟,使活动目标圆满达成。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遇到了多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因为家长的积极介入得到了圆满处理,还生成了新的课程价值。例如,学生甲对比了价格后,在网上购买的鞋子,隔了几天居然参加活动促销了,商家不同意保价请求。而他的家长就充分展示出成年人的生活智慧,用网络客服介入的办法获得保价赔偿。

家庭环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高频环境,为此教师要主动作为,有意识地去构建“同行路”。建构时,教师要注意以下3个要点:(1)提前交流优于临时布置。事前的交流能给予家校双方很好的协商、调整、完善的时空,避免工作上的疏漏,同时不容易造成家长的逆反情绪,这是“同行”的前提。(2)换位思考优于一厢情愿。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家校携手的双轮驱动,但两者施力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为此教师在做协同设计时,需经常性地转换站位角度,多问问“这样安排会不会给家长增添过多的麻烦”“他们是否有时间进行配合”,避免想当然的思路,这是“同行”的关键。(3)过程调整优于一锤定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生成性的特点,随着活动开展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和需求产生,因此家校协同的方式、内容、领域等也需随之调整。教师需要提前向家长渗透这种生成意识,这是“同行”的保障。只有这样,精心构建的“同行路”才能让更多的家长与教学“同频”,与课堂“同程”,与教师“同心”,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一路携手。

三、共建“同温层”,整合互补资源

知识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他人的碰撞,是活生生的、有温度的,不应拘泥于学校空间,不应只是生硬冷冰的文字描述。如何让文字符号像生活一样生动,如何让课堂情境像生活一样真实,如何让学校教育富有生命的温度?建立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目标一致性上的,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目的教育“同温层”,恰恰能够破解这个难题,让学校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课程实施过程中关于安全监管、师资紧张等诸多困扰。如《合理消费》活动尾声的一节交流展示课,得到一位开超市的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展示地点放在超市进行。各小组围绕超市可利用的资源,设计了别具特色的汇报展示:有竞赛类的“超市大搬家”,限定5分钟,选购满300元的商品;有服务类的“小小推销员”,为摊位设计推销方案,在10分钟内完成三单推销任务;有展示类的“打假”,以小品和宣传单的方式向顾客讲解购物注意事项和如何预防虚假广告知识……这样的汇报展示,不再是过程性资料的搬运汇总,而是学生本单元实践所得的综合运用,是文字知识到真实生活的印证,是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凝练,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上述例子中,有了教育“同温层”的巧妙助力,大幅度提升了课程实效的温度,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需要教师把握好资源整合的度,避免课程中的事事、时时都要家长来协助,形成对家长、社会资源的过度依赖,而适得其反。

总之,教学中,笔者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为指导,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平台,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这些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笔者的综合实践活动共育方法对其他学科实现家校共育具有借鉴意义。这种方法体现了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更好地实现了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 责任编辑:苏少伟)

[1]范小彩.“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困境及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01):33-36.

[2]唐爱玲,赵馨雨.困境与出路:新时代的家校共育[J].新班主任,2022(04):57-58.

[3]杨耀炜,李文芳.中小学教师家校共育能力:发展困境与提升路径[J].教育文汇,2022(08):22-24.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