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与写,可以自然发生

2023-03-14李祖文

新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实施过程群文阅读读写结合

李祖文

【编者按】群文阅读作为新课程改革后的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在阅读材料、阅读时间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二者可以协同展开,通过群文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探索出了多样的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融合策略。本专辑的两篇文章呈现了这些思考、策略,有助于推动我们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摘 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新课标实施后体现“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从读写结合角度实施群文阅读,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案例,阐述读写结合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读写结合 实施过程 实施策略

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它以多文本、议题为显性表现特征,其中议题的确定是群文阅读教学或者课程教学效果实施的重中之重。议题的选择方向则有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角度的考量,其中“写作方法”是最为常见的选择方向。正因如此,读写结合的课程在群文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群文阅读的实施,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施行的背景下,需要我们特别重视其课程与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一、“读写结合”是议题的主要立足点

一则读写本是结合在一起的。从心理学的分析角度看,读、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是互逆的关系。但从一个自然人的角度而言,读写是一个整体,人在做某种学习行为的时候,不会有明显的单纯的读或者写的行为发生,而是一个混合的行为。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有着习作元素的伴随,也就是说阅读的同时,伴随着“对未来情节的预测”,这种“预测”是一种写作行为,是一种存在于头脑中的创编。这种行为与理解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从某个角度看,听说读写对于自然人来说,是一种几乎同时发生的心理行为。

二则读写是教学现场的难题。阅读的难题在于如何理解,而习作的难题在于如何运用。可是为什么要去阅读理解?为什么要去运用语言文字?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造成了教学现场的难题,让教学效率极低。我们可以想象:阅读的时候,学生需要支架,得知道“我如何读,读什么,吸纳什么”;习作的时候,学生也需要支架,得知道“我写什么,怎么写,输出什么”。可是读与写之间因为是互逆过程,这里需要一个转换:我需要知道写什么,必然想知道别人在同样情况下写了什么,是如何选材的;我要知道怎么写,必然也想知道别人在同样情况下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写的。也就是说,读与写在这个阶段必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群文阅读课程中,读与写的结合方式

1.习作前置,探知学生困境,营造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既不是参照现实的自然、社会、生活而具有同一性或复现性的场景,也不是在教学某个环节运用诸如故事、音乐、视频等所营造出来的激发学生兴趣或吸引学生注意的某种氛围情调,而是指那些貼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其当下兴趣的特定环境。简单说,真实情境就是基于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对于理解、运用等方面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的真实学习情况而营造的场景。

在习作中,我们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与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和困难,营造学习的真实情境。而习作的前置,就是为探知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困境做的设置。习作前置的通常做法是这样的:先将单元习作提前到整个单元学习的最前面,继而通过梳理找出学生的问题和困难所在,然后再依据这些问题和困难进行学习情境的设置。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这样的:写一次游戏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具体要求是,写之前需要想想:游戏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在游戏中,你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游戏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那么,这样的学习如何设置真实情境呢?笔者在教学现场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设置游戏体验——三人四足游戏;其次,设计观察单,活动中观察记录活动的准备以及自己和同学的表现;再次,根据自己的记录,以“三人四足”为题写一篇习作;最后,引导学生做两个反思:(1)我在习作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不知道如何开头、结尾?不知道如何运用词汇语句?不知道该如何具体描述游戏的过程?)(2)想一想,在这次游戏中,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你自己的收获又是什么?

我们或许会认为,创设了游戏的活动场景,这个是真实情境。其实不然,游戏与第一次习作都是为“学生反思”做的铺垫,只有学生有了真正的反思,寻找到自己的问题与困难,激发出了要解决问题与困难的欲望,才能构成真实情境。所以“真实情境”是针对学生尤其是学生心理而言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合学生经验、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意义和价值的“特定环境”。

教学现场中,如此设置,笔者的学生这样进行了自己的第一次习作。

三人四足

今天,我们的李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游戏,大家拿好布带、纸和笔,出去排队。”这时,我心里想,这是要做什么游戏呢?突然,李老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他说:“这次我们要玩‘三人四足,就是每三人一组参加比赛,赛前每组同学各一条腿用布带捆在一起,哨声响起后,三个人同时开始走,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

“哦——”我们班里响起一片这样的声音。

“好了,赶紧去排队。”

排好了队,下到操场上,李老师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分组。三组是我、向美汐和张可为,我在中间。我们慢吞吞地走啊走,我觉得我们这样走太慢了吧!于是我们喊起了口号。可是,就算我喊了口号,我们的步伐还是很难一致。

我们组走完之后,第四组觉得我们的方法很有用,也喊起了口号。我又想起了第五组。虽然他们没有喊口号,但一路下来很顺利,并没有摔很多次,可能这就是同学和同学之间的默契吧!

这就是我们今天玩的“三人四足”。

这是一个学生在游戏结束后的习作。可以说已经符合单元习作的基本要求:有活动准备的描写,也有活动过程的描写。可是,当笔者在探知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困难或者问题时,该生的反思则是:我如何将过程写具体?我该如何将这个单元的词汇、语句用进去?从教師的角度来看,这个学生符合了习作的要求,但只有平铺直叙,没有具体生动的描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账”。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出来,学生可能不会有深刻的感受。如果从困难和问题的角度去引导,让他们主动提出来,效果就会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被激发了出来。

2.桥接阅读要素,确定适宜的读写教学点。

了解了学生的问题与困难之后,教师就需要桥接单元学习的阅读要素,也就是这个单元的课文可以给学生带来什么方法,可以给学生解决什么。单篇教学呈现的方法是单一的,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多篇文本,或者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才能从更多角度解决问题,为更多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于是,才有了多文本的群文教学。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几篇文章的共性,结合单元习作的要求,考量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形成可以操作的议题,或者说单元的教学点,就形成了群文阅读教学或者课程。

我们还是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个单元,主题是“成长故事”。课本上的《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文章分别从一句话、一段经历、一件玩具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从某个角度来说,给学生点明了写“成长故事”的切入点。而单元的习作“记一次游戏”,则是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长的滋味。这个成长或许就是一句话、一段经历以及中间的某个事物。因此,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活动的支架尤其重要。“成长”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甚至他们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因此,让学生感受到并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成长”,应该是这个单元的教学点。而原有的语言要素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与手段。三篇课文都属于“回忆性叙事散文”,每一篇文章或多或少都夹杂着对于当时成长的点评,这些话语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想在自己的习作中体现出来,需要设置一定的环节来感知。

由此,这个单元的教学点或者议题就可以确定为“如何用一句话、一段经历、一件玩具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这其实已经比原有的单元习作要素(“写一次游戏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要更深入,更具操作性。由此可见,寻找合适的群文阅读教学点,需要读与写的要素结合,更要桥接学生的问题,如此综合起来,才能让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读写过程自然融合,建构真实的学习历程

学生的问题和困难的探知,以及教学点的确定之后,教学就需要打破原有的一节一节课的时间限制,而以完成整个读写任务的总时间为特征,将阅读的过程与习作的过程相融合,让“读”与“写”互为“各自的任务驱动”。还是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1.学习准备:生字词梳理及游戏活动介绍。

2.学习过程:(1)试着跟同学一起来玩一下这个游戏,游戏的同时也尝试着去观察,将观察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如表1)。

(2)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命题,写一写这次活动的历程。

(3)反思:①我在习作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不知道如何开头、结尾;不知道如何运用词汇、语句;不知道该如何具体描述游戏的过程……)②想一想,在游戏中,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你的收获又是什么呢?

(4)读读《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想想作家印象深刻的又是什么,他们各自收获的是什么?

(5)试着将自己的习作做一次修改,写在第二次习作处。

(6)《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都写了自己的成长,而且都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我们来仔细阅读一下,想想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7)根据自己的学习,将自己的第二次习作做一个修改,写在第三次习作处。

(8)与同学交流,并相互借鉴,形成新的习作。①我从同学的习作中学习借鉴到的;②我的新习作是这样的。

(9)反思梳理:从这次习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什么?

从这样的群文阅读的读写过程融合,我们其实就会发现,读与写的自然融合,可以解决“为什么阅读”“为什么习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读与写自然发生,顺利完成了单元的学习任务。习作中,学生自觉地将自己游戏的过程写具体,特别是写到如何与伙伴配合的部分时,比最初的习作详细了很多,初步解决了不够具体的问题。同时,对于同学的表现也做了一定的内容补充。这一切,都是在学生自主修改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是笔者的群文阅读课程中的一个普通的例子,只是将一些环节重新调整,基于学生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构建新的专题学习,将读与写的过程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它们互为任务驱动,于是读与写的结合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

猜你喜欢

实施过程群文阅读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要有机结合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