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市某区2016-2020 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2023-03-13李海霞黄彬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1期
关键词:待业乙类淋病

李海霞,盛 晟,黄彬

自2004 年1 月1 日中国政府启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传染病网络直报。但随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口特征的不断变化,传染病的新病种不断出现[1]。为了解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本研究对无锡市新吴区2016—2020 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6—2020 年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无锡市新吴区统计局。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3 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Joinpoint 回归分析发病率的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以探索甲乙类传染病的变化趋势[2],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水准。检验水平为α=0.05。

2 结果

2.1 甲乙类传染病概况

2016—2020 年无锡市新吴区共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15 种、3 509 例,年均发病率为124.08/105,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甲乙类发病率最高为150.39/105(2019 年),最低为99.29/105(2016年)。按照传播途径分类,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为血液及性传染病64.96/105,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47.60/105)和肠道传染病(11.17/10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最低(0.35/105)。报告死亡病例有1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42/105,平均病死率0.85%,死亡病种包括有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H7N9禽流感。

2.2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趋势分析

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由2016年的99.29/105上升到2020 年的117.57/105(P>0.05)。甲乙类传染病的总体发病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发病率由2016 年的131.42/105(P>0.05)上升到2020 年的165.16/105。女性甲乙类发病率由2016 年的64.04/105上升到2020 年的65.61/105。见表1。

表1 2016—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趋势分析(1/105)

2.3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分析

血液及性传染病由2016 年45.00/105上升到2020 年的57.65/105(P>0.05);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由2016 年的38.57/105上升到2020 年的52.22/105(P<0.05);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由2016年的15.71/105下降到2020 年的7.36/105(P<0.0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自2017 年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比较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每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无锡市新吴区 2016—2020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率(1/105)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

2016—2020 年的各月均有发病,其中7 月份的报告最多,为342 例,占9.75%;其次为5 月份报告的328 例,占9.35%;再次为6 月份报告的327 例,占9.32%;最少的是2 月份报告的195 例,占5.55%。发病高峰在5—7 月份,占发病总数的28.41%。见图1。

图1 2016—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分布

2.4.2 地区分布

无锡市新吴区6 个街道均有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报告前三位的分别为梅村街道有530例(135.52/105)、江溪街道1 013 例(129.46/105)、新安街道257 例(124.58/105)。各街道报告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207.87,P<0.05)。见表3。

表3 2016—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各街道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1/105)

2.4.3 人群分布

2.4.3.1 人群分布的总体情况

2016—2020 年无锡市新吴区男性甲乙类发病率(167.93/105)明显高于女性(77.2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45,P<0.0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20~30 岁年龄组病例较多,占41.52%。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44.40%)、商业服务(12.40%)、工人(11.71%)、农民(10.09%)为主,占78.60%。

2.4.3.2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职业分布情况

血液及性传染病的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36.36%)、商业服务(22.37%)及工人(12.36%)为主,以上三种职业占此传播途径总数的71.09%。呼吸道传染病的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61.59%)、农民(11.66%)、工人(9.14%)为主,以上三种职业占此传播途径的82.39%。肠道传染病的职业分布以工人(18.99%)、家务及待业(18.27%)和农民(14.24%)为主,以上三种职业占此传播途径的51.50%。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职业分布为其他(30%)以及干部职员、农民、家务及待业(各占20%)为主,以上三种职业占此传播途径的90%。

2.5 重点传染病监测

无锡市新吴区2016—2020 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 位的疾病分别为肺结核(37.30%)、梅毒(20.69%)、肝炎(16.02%)、淋病(14.59%)、痢疾(7.35%),五种传染病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5.95%。

肺结核发病率由2016 年的53.59/105上升到2020 年的72.17/105(P<0.05);痢疾发病率由2016年的13.57/105下降到2020 年的5.96/105(P<0.05)。肺结核发病率及痢疾发病率的各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梅毒发病率由2016 年的20/105上升到2020 年的34.08/105(P>0.05);肝炎发病率由2016 年的11.07/105下降到2020 年的4.38/105(P>0.05);淋病发病率由2016 年的11.96/105上升到2020 年的23.65/105(P>0.05)。梅毒发病率、肝炎发病率以及淋病发病率的各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2016—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重点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趋势分析(1/105)

3 讨论

2016—2020 年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平均水平为124.08/105,平均死亡率0.42/105,均低于2010—2017 年全国平均水平的494.26/105、1.26/105[3],也低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州区和扬州市江都区的平均水平[4-5]。

从传播途径上看,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在甲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占比较大,这与四川省[6]的报告一致。梅毒和淋病的报告发病最高[7],这与江苏省的报告一致。这可能是与无锡市新吴区的流动人口较多,且外来务工人员多处于性活动期相关。慢性乙肝的发病情况虽然在2020 年出现下降,但是仍占有很大比例,说明乙肝仍然是需要重点防控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居第二位,并呈现上升趋势,报告的病种主要为肺结核,这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报告一致[8]。肠道传染病的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与彭州市的报告一致[9]。这可能与无锡市开展食品安全监督和全民健康教育普及有关。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的报告病例虽只占甲乙类传染病的0.28%,但每年均有散发病例报告。由于无锡市新吴区外企较多,仍有输入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2016—2020 年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7 月份达到高峰,2 月份最低,这与上海的报告基本一致[10]。5—7 月份随着天气转暖、性活跃,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增多。一般2 月份在春节前后,传染病监测报告具有春节效应。这一方面可能与无锡新吴区园区务工人员返乡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部分“迷信”或“伪科学”不去就医有关[11]。从地区分布来看,梅村街道是发病率较高的街道,可能与梅村街道工业园人员密集有关。在人群分布上,男性高于女性,这与天津[12]的报告一致。可能是男性的生理、生化、遗传因素与女性差异有关,且男性大多有抽烟、喝酒、社交广泛等行为,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较多有关[13]。发病年龄以20~30 岁为主,报告最多为肺结核、梅毒、淋病。这与上海的报告一致[10]。该年龄段人群的社会活动丰富、聚会聚餐较多,容易造成该类传染病的传播。从职业类型来看,高发人群为家务及待业居第一位,这与北京的报告一致[11]。这可能是与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中性病占比较大有关。2016—2020 年无锡市新吴区淋病和梅毒共报告1 238 例,占比达35.28%,而性病涉及病人的隐私,有些患者不愿意提供自己的真实工作单位,导致家务及待业占比较大。从职业分布可发现,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中商业服务是此类疾病的重要人群;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中农民是一个重要群体,提示卫生条件差、经济条件较低的群体是此类疾病高发群体,这主要与肺结核、痢疾等疾病的特点有关。

从发病顺位分析,肺结核、梅毒、淋病、肝炎、痢疾是影响无锡市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病种,提示这些是今后一段时间传染病的防控重点,这与广西[14]、广州[15]的报告一致。肺结核在2016—2020 年连续五年在无锡市新吴区一直位列甲乙类传染病发病首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WHO 对全球肺结核疫情分析,中国在全球30 个高结核病负担国家中位居第二。这可能是由于结核性胸膜炎纳入肺结核报告,涂阳病例不断发现和耐药病例的增多,学校和流动人口的肺结核病例不断被发现。

综上所述,2016—2020 年新吴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无显著变化趋势,但呼吸道传染病仍呈上升趋势,因此目前防控的重点在降低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强度。应采取以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的综合防控措施,建议在做好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尤其是外来人口纳入本地区的疾病防控工作,提高针对外来人口的防病服务水平,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待业乙类淋病
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解读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解读问答(医疗机构侧)
从《待业啄木鸟》说开去
待业啄木鸟
2005-2017年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应该完全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参保地支付标准”政策
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大学生待业成型机理和对策研究
不同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单纯性淋病对比分析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