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3-13包静梅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1期
关键词:普及率普及四川省

张 盼,包静梅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宝,从古至今对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中医药已参与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当中[1]。同时,中医药健康文化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也有重大意义[2]。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渠道面向大众宣传普及科学生动、通俗易懂、实用有效的中医药健康知识和中医药文化常识[3]。本研究对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为制定和调整中医药推广相关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四川省15~69 岁的常住城乡居民,不包括集体居住的居民。

1.2 调查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第一步,在四川省抽取14 个城乡监测点;第二步,在每个监测点使用PPS 法抽取3 个街道(乡镇);第三步,在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 个居委会(村);第四步,在每个居委会(村)抽取55 户,每户抽取1 名15~69 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至少完成40 户。

1.2.2 调查方法

使用《2018 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调查问卷》开展回顾性调查,了解居民接触、阅读、信任和使用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情况。

1.2.3 判定标准

普及率: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就医、大众媒体以及其他公共场所能接触到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阅读率:指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就医、大众媒体等其他公共场所接触到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进行阅读的人数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信任率:指认识到中医药知识有助于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或向家人/其他人推荐和介绍过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行动率:指将学习到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 Data 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双人双录入,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和百分比进行描述;使用卡方检验探索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参照,按照城乡、性别、年龄进行总体率的标化。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5~69 岁四川省常住人口3 182人。其中,农村有1 870 人(58.8%),城市有1 312人(41.2%);男性有1 676 人(52.6%),女性有1 506 人(47.3%);民族主要为汉族(99.5%);学历以小学、初中最多(64.9%);职业以农民为主(62.7%);年龄以35~64 岁占比最大(71.5%);未患慢性病者占80.1%,患慢性病者占19.9%。

2.2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情况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标化后的普及率为91.8%。其中,城市普及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普及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识字/少识字人群的普及率最低(77.0%),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人群的普及率最高(97.6%),普及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4 岁人群的普及率最高(94.5%),65~69 岁人群的普及率最低(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学生和医务人员的普及率最高(100%),农民的普及率最低(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阅读情况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标化后的阅读率为90.4%。其中,城市居民的阅读率高于农村,男性的阅读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的阅读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居民的阅读率也随之降低,15~24 岁人群阅读率最高(95.1%),65~69 岁人群阅读率最低(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和学生的阅读率最高(100%),农民的阅读率最低(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四川省居民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信任情况

四川省居民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信任率经标化后为87.6%。其中,不识字/少识字人群的信任率最低(79.9%),高中/职高/中专人群的信任率最高(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务员的信任率最高(100%),农民、工人的信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行动情况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标化后的行动率为48.7%。其中,城市居民的行动率(57.9%)高于农村居民(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识字/少识字人群的行动率最低(39.4%),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人群的行动率最高(63.1%),行动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务员的行动率最高(70.4%),农民的行动率最低(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情况[n(%)]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率(91.8%)、阅读率(90.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86%、88.57%),而信任率(84.6%)和行动率(48.7%)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47%、55.93%)[2],呈现普及率、阅读率、信任率较高,但行动率偏低的特点,与一些研究结果一致[4-5]。这说明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己基本实现“知”到“信”的转化,但还处在“知行分离”“信而不行”的状态。因此,在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工作时,更需要考虑如何让居民积极参与到普及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反馈,让民众能将学习到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向他人推荐和介绍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行动率。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行动,组织权威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发一系列简单有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在康复、理疗或其他主要疾病的防治中[6],使得公民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让更多公民成为中医药的爱好者和践行者。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普及情况具有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高学历高于低学历、国家单位工作人员高于工人和农民、低年龄段高于高年龄段的特点。其可能原因是:①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存在差异,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因此在城市更容易获得中医药健康信息。②高学历者以及国家单位工作人员由于知识水平较高,获得、理解健康信息的能力也更强,从而更愿意关注健康信息;而农民、工人和中老年人群的文化程度较低,其接受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的能力有限,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健康意识不足,因此对健康需求也不足,对健康知识的获取和利用更是处于劣势。这提示在今后的普及工作中,要重点针对农村、低学历人群、工人农民、老年人群建立切实有效、通俗易懂、便于学习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水平。

本次研究发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行动率低是四川省比较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①四川省作为一个多民族大省,有多个民族医药,这些都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优秀代表,但受语言限制、民族文化等的影响,中医的推广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②在知识普及工作中普及的健康知识虽然内容广泛,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再加之宣传内容不够通俗易懂,使得居民对中医药相关健康信息理解不足。因此,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贫困地区使用民族语言或者方言对中医药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宣教,使得老百姓意识到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同时,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居民更能直观地学习到中医治未病及“简便验廉”的优势,有效促进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7-8]。

猜你喜欢

普及率普及四川省
安徽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排行榜
远程医疗普及率的现况调查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回顾: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成效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