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游戏提高幼儿创新能力

2023-03-06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小交流幼儿园

◇陈 娟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幼儿园)

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处于不同的身心发展状态,具备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此,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做好衔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关乎幼儿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关乎素质教育的质量,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区域游戏正是通过让幼儿在创意性的游戏环境中,利用游戏材料,在游戏过程中完成与现实和他人交互,从中获得感受,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使幼儿能够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阶段,获取更高层次的教育。

一、区域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自主性

自信心反映了幼儿对自我活动行为能力的信任程度,能表达出积极向上的自我价值肯定与自我尊重意识,成为幼儿日后人生成长道路上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实现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区域游戏与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不同,它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扩大了幼儿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幼儿在灵活多元、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按照自我意愿选择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它为幼儿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提供容错的空间,鼓励冒险,鼓励犯错,鼓励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试错中更新对世界的认识,培养参与意识,确立初步的人格自主性,增强与人交流并探索世界的自信心。这些,都为幼小衔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好奇是人类冒险的第一驱动力,而人类正是在不断的冒险中才得以在世界中生存并进步。好奇心是人类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欲望,在幼儿探索世界与理解社会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与游戏材料,能使幼儿保持对周围世界的陌生感,从而激发认知兴趣,增强幼儿的好奇心。此外,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与活动内容让幼儿能够结合已有经验,形成创造性的行为模式与学习探索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小衔接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与表现能力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信息流动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幼儿逐渐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差异,从而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并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区域游戏的参与,并不是幼儿单独与世界的交流,而是在与其他幼儿以及教师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沟通交流中加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此外,区域游戏能够积极调动幼儿在认知、学习、生活层面中的不同能力,让幼儿有机会将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向外界展现优秀的自我,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幼小衔接中组织区域游戏

(一)丰富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大班幼儿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个特点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借助具象的实物帮助幼儿了解事物本身,通过不同的区域材料的具体实物,帮助幼儿了解抽象概念,发散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为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区域游戏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足的具象事物材料来协助幼儿对外部世界进行深入理解。教师不仅要提高区域游戏材料的数量,还要在种类、形式、色彩等多个层面提升区域游戏材料的丰富性,通过创意性的区域游戏材料帮助幼儿对具象物体进行深入探索,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幼儿从具象思维模式到抽象思维模式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顺利完成幼小衔接,高效适应小学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区域游戏中为幼儿提供拼图、积木、魔方等小型玩具以及竖笛、口哨等简易乐器,让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对所使用的游戏材料有着更深层次的接触与理解,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升抽象思维水平,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在语言区提供“看图讲故事”的操作材料,创设一个可以夹故事图片的底板,提供时间、地点、人物图片,幼儿两两之间通过掷骰子的形式抽取图片,然后将自己抽到的图片进行一个连续性故事的讲述,也可以进行故事创编,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为幼儿进入小学后的“看图讲述”打下基础。

(二)采用任务驱动,鼓励幼儿独立自主

区域游戏过度的自由化可能会导致幼儿对区域游戏失去兴趣,丧失游戏目标,难以获得游戏动力,从而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教师需要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有目的地向幼儿布置游戏任务,引导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树立完整的任务意识,从而克服进入小学后的不适应。教师应根据区域游戏不同分区的模式进行任务调整,基于幼儿不同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与个性特质,有针对性地在区域游戏中提出合理的游戏任务安排,引导幼儿树立任务意识,激发幼儿游戏与学习的内在驱动热情,养成耐心倾听、专注认真、勇于践行等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例如,如果当天幼儿制作的作品没有完成,就会将作品放入“未完成”或者比较显眼的区域,利用另外的区域时间或点心后时间让幼儿自主完成。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制作美工作品的时候,提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品,如提供小闹钟定时,让幼儿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不仅充满了兴趣和热情,而且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从而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专注性和持久性。

(三)创建模拟情境,帮助幼儿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是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幼儿对小学教育环境较为陌生,因此会产生无法适应、无法融入小学教育环境等问题。要做好幼小衔接,就要让幼儿高效快速地适应小学教育环境。

首先,让幼儿多渠道了解新环境,做有目标的主动准备者。入学准备教育不是让幼儿在成人的安排下,为未知的小学生活茫然地“忙碌”,而是让幼儿在了解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的基础上,成为有目标的主动准备者。类似“参观小学”这样的实践活动,能让幼儿有机会暂时进入小学这个陌生的生态环境,直观地了解新环境、接触新角色,感受差异。为了让幼儿成为“有准备的参观者”,活动前我们组织幼儿参加“我想知道的小学调查”活动,邀请身边1~2年级小学生说说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记录调查结果来园交流。带着初步的印象,幼儿拟好“我眼中的小学调查表”进入小学,边参观边记录自己的发现。例如,小学生都佩戴着红领巾,他们在操场上跑步好安静,上课铃一响校园就静悄悄的了;小学生的厕所是男女分开的;校园里没有滑梯;教室里没有玩具、没有牛奶和点心;什么都整整齐齐的,课桌椅和文具是整整齐齐的,小学生们上课、排队等都是整整齐齐的……活动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幼儿园与小学各方面的不同,进而激发幼儿主动适应小学生活的意识。

其次,分解新环境的角色要求,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在当下的幼儿园生活场域中为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准备,除了设立一定比例的“专门活动”之外,我们还尝试将小学生的角色要求进行分解并降低难度后融入幼儿的在园活动。让一日生活处处渗透着幼儿角色和行为的转变,让他们逐步缩小与小学生在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差异。如:增加区域活动计划书,引导幼儿有序做事、自我安排;将原来由教师统一管理的学具和生活用品分给个人,让幼儿在每天取用归放的过程中学会物品的自我管理;将每天餐点后的自由活动改为绘本阅读和益智(棋类)游戏;在幼儿来园签到中加入时间记录,帮助幼儿感受时间变化、自觉调整作息等。这样,让幼儿通过实际感知体验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同,从而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四)增进沟通交流,促进幼儿团队合作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不仅要学习与外界的交流探索方式,还要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沟通中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差异,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并在交流中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养成谦逊礼让、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人际交往习惯,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多方位多层次的沟通交流中加强对外部世界与他人的认知,提升自我的人际交往水平,顺利高效地进入小学环境,学会与其他学生及教师的相处方式。

首先,幼儿园之间需要建立团结友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各区域游戏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联系,扩大幼儿的交流游戏空间。其次,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也需要在区域游戏中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对沟通交流的人际关系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在区域游戏中提供驱动幼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游戏材料,如各式棋类游戏等,让幼儿在棋类游戏的规则中进行比拼、交流、互动与协商,鼓励幼儿独立解决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增进幼儿之间的相互认识与理解,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儿高效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五)培养契约意识,教导幼儿遵纪守则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宽松自由的环境不同,有着较为规范的纪律规则,需要学生养成遵纪守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处于人生教育的塑形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关系到幼儿一生的人格发展水平。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这一人类天然的学习行为,对世界、他人、自我等不同层面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学习。区域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与多元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任务的完成中树立任务意识,在合理的游戏模式中建立对规则的初步认知,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中获取人际交往经验。教师需要在区域游戏中设置合理的任务驱动,让幼儿建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一意识,还需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在不影响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前提下,培养幼儿的契约意识,教导幼儿遵纪守则。此外,教师应鼓励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总结经验,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不随意伤害他人,学会尊重友善,保持礼貌,对人际交往规范与道德准则建立深层次的认识。例如,当幼儿因为游戏材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矛盾时,教师可以用孔融让梨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文化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让幼儿确立行为规范,从而理解人际交往规范,培养契约意识,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三、结语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幼儿园与小学阶段不同的身心发展状态与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难度。为使幼儿能更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阶段,需要教师利用区域游戏让幼儿在创意性的游戏环境中,学会与他人交互的方式,从中获取感受,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自主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与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游戏材料、采用任务驱动、创建模拟情境、增进交流协作、培养契约意识等五个方面有效利用区域游戏,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猜你喜欢

幼小交流幼儿园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我爱幼儿园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