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恽寿平“耻为天下第二手”之言考辨

2023-02-26蒋欧悦

翠苑 2023年6期
关键词:恽寿平

蒋欧悦

清代常州以其学术、绘画、诗词,成为江南城市中耀眼的一员。而恽寿平作为常州画派的领军人物,对于推动常州文化繁盛,有着不可不书的功劳。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别号南田、瓯香散人等。出生于明常州书香门第恽氏。其曾祖父恽绍芳是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曾在刑部任职,与王世贞等人有唱和。祖父恽应侯亦是一位儒士。其父恽日初一辈,恽氏家族人丁兴旺。恽寿平的堂伯恽厥初是万历十二年进士,崇祯二年清兵攻入京城时,曾奋力抵抗。另一堂伯恽本初,曾任内阁中书,后弃官从艺,转习绘画。恽寿平的叔叔恽含万,是崇祯顺天府学贡生,亦擅山水。恽寿平的父亲恽日初为国子监贡生,师从理学大师刘宗周,是晚明复社成员,文辞华丽,善枯笔山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恽寿平从小便接触诗书绘画,为其日后的画学成就打下了基础。

清代翰林院编修胡敬在评价清代花鸟画成就时说:“国朝花卉,当以恽寿平为第一。”恽寿平的没骨花卉,设色清丽淡雅,融合文人之气与工笔之技,对清代及后世的花卉影响深远。关于恽寿平专攻花卉,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史料。张庚(1685—1760)在《国朝画徵录》中写道:“(恽寿平)本世家子,工诗文,好画山水,力肩复古。及见虞山王石谷,自以材质不能出其右,则谓石谷曰:‘是道让兄独步矣,恪妄,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舍山水而学花卉,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由是海内学者宗之。”

张庚文中的“虞山王石谷”即王翚(1632—1717),字石谷,常熟人,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恽寿平与王翚的结交得因于常州唐宇昭。作为常州诗书世家,唐氏家族在江南的艺术创作、文人交往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作为赞助人,唐氏家族定制了大量恽寿平、王翚等人的画作。同时,唐氏家族藏有大量古书画,为艺术家提供了艺术源泉。唐氏家族的半园,也成为文人、艺术家聚会吟咏的场所。1655年9月,恽寿平于唐宇昭家中结识王翚,合作竹石图。[1]

据张庚记载,恽寿平自认为画山水的才华不如王翚,而自己又以做天下第二为耻,故而转学花卉。在张庚笔下,恽寿平似是一位英气奋发、力争功业名声的画家。然而,后人对这一说法颇多怀疑。如钱杜(1764—1845)在《松壶画忆》中写道:“石谷青绿近俗,晚年尤甚,究未梦见古人。南田用淡青绿,风致萧散,似赵大年,胜石谷多矣。”[2]钱杜认为,王翚青绿山水画俗气,而恽寿平的青绿山水设色清淡,比王翚好得多。那么,恽寿平到底有没有说过“耻为天下第二手”?本文将从恽寿平的生平经历及其诗文,对这一问题作浅显的探讨。

一、 放弃总督养子身份

恽寿平出生于晚明,其父亲、叔伯均有出仕明朝的经历。其父恽日初在晚明风雨飘摇之际,力图救国救民,向崇祯皇帝上书《守御十策》,然而并未得到回应。在心灰意冷中,恽日初将家中产业交给长子打理,带着次子恽桓和三子寿平隐居天台山。此时恽寿平十一岁。不久,李自成的农民军就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1646年,浙江沦陷,恽日初带着两个儿子投靠朱聿键的“隆武”朝廷,赴福建加入反清复明的活动。不久,朱聿键所倚重的郑芝龙叛变,隆武政权宣告覆灭。就在恽日初父子三人前路渺茫时,1647年,抗清将领王祁邀请恽日初共谋大业。恽日初深感时局动荡,便派恽寿平先前往打探情况。恽寿平觉得王祁具有独到的政治眼光,值得共事。于是,恽日初前往辅佐王祁,还招来了留守家乡的大儿子恽桢。不幸的是,恽桢来到福建后,便在战斗中牺牲。恽桢的去世给恽寿平父子沉重的打击,让他们以更强的决心投入战斗。

不久后,清军攻打建宁,恽日初、恽寿平父子加入护城战斗。清军围攻建宁城三个多月,在此期间,城中逐渐弹尽粮绝。恽日初冒险出城寻求救援。就在此时,清军攻破防守,进入建宁城中。在疯狂地烧杀劫掠之后,清军迅速占领了建宁城,王祁也因事败自焚而死。恽寿平兄弟二人趁乱出城寻找父亲,却在途中走散。恽寿平被清兵抓获,关入了战俘大牢。

从恽寿平的经历可以推想,他被清军俘虏时,应当对清军是痛恨的。清军的入侵,使得恽寿平家族分崩离析,其长兄战死沙场,自己也沦为阶下囚。这样的际遇,使恽寿平生来就带着对清军的敌视、对世事的悲叹。

成为战俘之后,惲寿平的经历更加离奇。一次,恽寿平被派去福建总督陈锦府中做苦役。在这里,他遇到了昔日青楼的旧相识。这名青楼女子同情恽寿平的遭遇,便处处留心,想办法解救恽寿平。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夫人想置办金钗,对式样不满意。于是,青楼女子向陈夫人推荐了擅画的恽寿平。恽寿平的画稿令陈夫人十分满意。更令人惊讶的是,陈夫人对应答自如的恽寿平也十分喜欢,决定收他为养子。

1652年,陈锦去世,陈夫人与恽寿平将其灵柩扶回杭州,在灵隐寺举行超度仪式。在仪式中,恽寿平认出了已出家为僧的父亲。百般惊喜之余,恽寿平并不敢与父亲相认。在清朝初年的政治环境中,恽寿平的行为必须谨慎。恽寿平将此事告诉灵隐寺主持具德和尚,决心与父亲相认,请主持给予帮助。具德和尚于是让恽寿平佯装出家,进入寺中,待时间推移,再与父亲离开。[3]

在成为总督府养子之后,恽寿平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血脉。遇到父亲,他立刻做出离开陈府的决定。在清朝,养父去世后,可由养子继承官职。[4]面对荣华富贵和高官爵禄,恽寿平并没有犹豫。放弃总督养子的身份,可以看出,恽寿平对清朝的官位没有任何留恋。

二、 与遗民的交往

因为父辈致力于抗清斗争,恽寿平自然也与晚明遗民有许多交往。他曾写过一首《送筠土上人入闽次许九日韵》:“云边飞锡傍山行,为爱看山不计程。关树秋连千岭出,江天风带一帆轻。晓吟鳌浦波神见,夜嗽龙台旅梦清。知尔观空无住着,种桑填海未须惊。”[5]诗中言及筠土上人赴闽是因为“为爱看山不计程”,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福建一带常年为反清人士的聚集地,并且,最后一句“种桑填海”似要从事某种大工程,筠土上人此去赴闽很有可能是加入反清复明的队伍。

在另一首《湖上张李二子在闽南不至》中,恽寿平同样写到了在闽士人:“十年吴客不问箫,珠树三山入梦遥。秋到闽南人未返,愁心都作海门潮。” [6]张、李二人秋天赶赴闽南,至今未返,恽寿平忧心忡忡,“愁心都作海门潮”。能让恽寿平如此担心,张、李二人很有可能去福建进行危险性很高的反清活动,并且可能无法返回。他们二人赴闽后,恽寿平为之心悬。

在《湖上别朱朗诣》一诗中,恽寿平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朱朗诣的期望:“海风呜枯桑,白日下西陲。征人策駑马,踯躅城之隅。我马不遑留,与子当暌违。去路何迢迢,揽辔立踟蹰。岂无夙昔好,千秋非所期。岂无平生亲,金石将见疑。荣名人所慕,明义众所訾。荷子衷眷言,脉脉中心知。未能致区区,何以言乖离。白云悠然归,天风来御之。遵途有徂辙,驰景无停晖。山川讵云遥,齐愿宁久睽。黾勉嗣徽音,慰我长相思。”[7]朱朗诣即朱士稚(?—1660年),字贞毅,生活于明末清初,以明朝遗民自居。诗中,恽寿平先写与朱士稚的交往,“岂无平生亲,金石将见疑。”二人之间的感情金石可鉴,后又写“荣名人所慕,明义众所訾。”朱士稚之名为众人所仰慕,其深明大义却为世人诋毁,究其原因,在当时的背景下,明遗民的地位尴尬,自不必言。

“三藩之乱”时,恽寿平的好友吴祖锡赴山东谋划起义,恽寿平在扬州写下《丙辰春于扬州客舍赠稽田先生》一诗为其送行:“极望云霓天路分,几时灵雨洗兰熏。江虹海电都无准,肤寸惟看岱岳云。天畔愁思金错刀,忽传青乌下兰皋。天吴尚有移山力,好待春江二月涛。”[8]诗中用词华美,“天路”“灵雨”“江虹”“海电”都寄托着恽寿平对吴祖锡所谋之事的期望,希望事成之后,灵雨可将大地洗净,整首诗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壮志满怀。末尾“天吴尚有移山力,好待春江二月涛。”将吴祖锡称为“天吴”,并期待着他的好消息。

年少时,恽寿平与父亲、兄弟在福建亲自进行抗清斗争,后经历了一番磨难,与父亲团聚,并未继续投身战斗。但是,其广泛结交抗清人士,对抗清事宜仍十分关注,诗文中也常常透露出对抗清的期许。“通海案”发生后,恽寿平受到牵连。后官府来恽家搜捕钦犯张煌言的弟弟张凤翼,恽寿平写下“吾当赴死久矣!”[9]。在生死危难面前,恽寿平尚不为所动,直面生死。这样的恽寿平,应当对“天下第一”之虚名置若罔闻。

三、 淡泊名利

恽寿平对清朝世事的无暇顾及,对功名利禄的不为所动,均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其族孙恽鹤生在《南田先生家传》中写道:“翁性拓落,不事生产,不知握筭称教铢两。有薄田数亩,干仆管之,俟翁游而归,知其赠贻盈笥,特持账簿夥夥,言某年逋赋若干,某年贴役若干,家食用若干,故聒聒不已。翁才展账,攒眉推案起曰:‘吾不耐此俗事。任汝取所欲去。游装每数百金,家人散漫,辄随手尽,膺翁笔墨者,或以富,而翁无以为家。”[10]从中可以看到,恽寿平对于世间俗事的态度十分散漫,不以为意。从恽寿平的绘画、诗文中,我们可以体察到恽寿平的不为名利所动。

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恽寿平《花果图册十开》中,有一幅枇杷图,上有恽寿平题诗:“笔端乱掷黄金果,不屑长门买赋钱。”将枇杷比作黄金果,并用戏谑的语气,言及自己不屑赚取润笔。

又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牡丹图》,恽寿平题诗:“百舌声中欲送春,玉阑绡幕散香尘。东风着意涂红紫,肯负花前对酒人。”牡丹为花中之王,为荣华富贵的象征。在恽寿平笔下,牡丹成了文人墨客精神的寄托。恽寿平用“送春”“对酒人”等意象,将淡淡的忧愁及文人的诗情赋予牡丹,使原本很容易落入俗套的牡丹图,充满了文人雅趣。

恽寿平的诗文中,都含有淡淡的忧愁。比如《烟柳江村》,恽寿平写道:“麦畦桑火过春蚕,沙渚人家隐翠岚。紫燕寒潮三月雨,绿杨烟里是江南。到处春城响杜鹃,隋堤非复旧风烟。只今何地容渔艇,尺幅云烟望渺然。”[11]江南烟柳,在恽寿平的笔下充满了哀思,末句“只今何地容渔艇,尺幅云烟望渺然”则写出了恽寿平对世事的距离感。

康熙十七年(1678)“征柳筑堤”,江南柳树多被砍伐,恽寿平为此写下许多诗文,另有一首《郊外叹柳》:“劫火难留草木身,长条短叶已成尘。千村不见杨花起,减却江南三月春。”[12]前两句讲经历战火,草木难留,“已成尘”中似乎可以看到恽寿平对于前尘往事的追忆和哀叹。后两句借杨柳,抒发对清廷的不满,似乎连江南的春意都削减了。

恽寿平的绘画、诗文,都体现出了他对清朝、对世事的淡然,甚至是反抗。在他的笔下,花卉、树木都称为了寄托他哀思的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说,恽寿平有壮志豪情,与王翚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号。

四、 另一种文本

关于张庚记载中恽寿平“耻为天下第二手”之事,我们还可以找到另一种文本。恽寿平族孙恽鹤生在《南田先生家传》也记录了这件事:“(恽寿平)少工山水,咫幅千里,烟云万态,多仿黄鹤山樵,既与虞山王石谷交,石谷笔意极相似,翁顾嬉曰:‘两贤不相下,公将以此擅天下名,吾何为事此。”[13]在恽鹤生笔下,恽寿平的山水与王翚“极相似”“两贤不相下”,而非张庚笔下的“自以材质不能出其右”。被问到为何转而画花卉的时候,恽寿平的回答也多了几分淡然,“公将以此擅天下名,吾何为事此”。似乎是出于对世事名利的淡泊,恽寿平放弃了与王翚的山水画争夺。与张庚笔下的意气风发、争名夺利相比,恽鹤生笔下的恽寿平不愿参与争夺,更不会将“天下第一”之名放在心上。两种不同的形象,或许背后有作者自身的喜好和考虑,但经过本文的分析,或许恽鹤生记载中的恽寿平,才更接近真实的恽寿平。

项目支持:本文为2022年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术研究项目“晚清民国常州地图与城市近代化转型研究”(ZYG002207)之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见刘子琪,《明清江南收藏与恽南田艺术风格之形成》,《文艺研究》,2018年第9期,第111—127页。

[2] 钱杜,《松壶画忆》上,光绪十四年《榆园丛刊》本,第3a页。

[3] 关于恽寿平早年的经历,可见沈受宏,《赠毗陵恽正叔一百韵》,《武进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恽南田专辑》,政协武进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8年,第20—23页。

[4]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明》,译林出版社,2012年,第52—60页。

[5] 恽寿平,《瓯香馆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5页。

[6] 恽寿平,《瓯香馆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191页。

[7] 恽寿平,《瓯香馆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55页。

[8] 恽格,《南田诗钞》,王相刻,《十家诗钞》,信芳阁藏本,第12页。

[9] 《清史》卷五百,列传二百八十七。

[10] 恽寿平,《瓯香馆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375页。

[11] 恽寿平,《瓯香馆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148页。

[12] 恽寿平,《瓯香馆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322页。

[13] 恽寿平,《瓯香馆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374页。

猜你喜欢

恽寿平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艺术语言分析
浅析恽寿平花鸟画风格的受众群体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艺术风格研究
千古独一人画中存贵气
恽寿平书画艺术
与花传神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浅析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与宋代花鸟画的异同
恽寿平专题
恽寿平与唐寅之桃花图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