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的一流课程建设研究
——以“大学英语”一流本科课程为例

2023-02-24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学

曹 迎

(桂林旅游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306)

引言

课程是人才培养环节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

一流课程既树立了新发展阶段高校的“金课”标准,也树立了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质量标杆。在国家宏观政策引领和高校内部改革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在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在内容上,要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高质量要求;在课程形式上,要体现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课程标准上,要体现改革的多样性创新发展,体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创新[3]。

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结合院校特色,分享一流课程的建设理念与实施路径,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的新特征和新需求,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大学英语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为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做好准备[4]。

基于以上新的时代教育背景,结合因校制宜的原则,从理念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实践及课程体系监督与评价的角度对“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建设的方案进行探讨。

一、理念与顶层设计

(一)本校“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无法满足全球视野、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培养需求,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具备新理念和新模式,拓展“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3.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数量少。本校由于生源地及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运用能力不足,这也给“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理念与顶层设计

1.理念达成共识。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达成院校课程建设理念共识是第一步。该理念涉及“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课程能力目标、学习、教学、测评诸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等方面,并对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人文素养、课程思政、国际视野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实施学、教、测一体化,结合真实的交际任务组织教学,以语言的人文性习得语言的工具性,培养提升学生的部分语言能力。

2.设计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课程体系实施分级教学并强调各级别之间的互动性,同时注重以科学创新的教学理念选择教学内容。在师资安排方面,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能力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不同班级采取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和教师水平等因素,从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教学特点。在测评层面,课程实施学、教、测一体化的科学模式。

在这个系统中,学习是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评判标准。测评主要用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为学习和教学提供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应通过客观的测评来衡量。教学的主要作用是为学习做好设计,提供学习的内容和环境,并指导学生学习,从而为学习达到目标提供可靠的路径。测评和教学都是为学习服务的[5]。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方面,注重和体现语言的思想性、语言品质、时代性及趣味性,任务设计方面以典型的真实交际任务组织教学。“大学英语1”和“大学英语2”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英语四级水平以下的学生,偏重实用,听说与读写的比例为3∶2;“大学英语3”和“大学英语4”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学生,课程偏重通用学术英语,听说与读写的比例为1∶1;“大学英语5”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六级水平及以上的学生,偏重个性化的综合能力,如口语、笔译、演讲与辩论、学术英语交际、跨文化交际等。通过典型的真实交际任务的梳理与讨论、选材、教学大纲、单元的教学设计及两轮课程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二)课程体系与师资安排

针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且灵活的师资安排。从“大学英语1”到“大学英语4”的课程根据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配备相应的教师。同时,实行课程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分有A、B、C班及高阶的“大学英语”课程班,并由不同级别、能力和教学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学。

(三)课程体系与创新教学模式

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如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说:“混合式教学要成为今后高等教育教学新常态。”[6]依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WE Learn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构建课程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使课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和线上数字课程,教师评估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然后给予相应学分。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和信息,加强语言应用的能力,同时有助于缓解学生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四)教学目标

一流课程的本质目标是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深度加工知识信息,建立多学科知识、多渠道信息、新旧知识信息之间的联系,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景中解决复杂的学习问题。大学英语一流课程的建设要解决英语教学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的问题,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添加可可碱的发酵液与未添加咖啡碱对照组发酵液中剩余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相比之下,添加可可碱的发酵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下降的更为明显,说明有可可碱的存在可能对刺激菌体的生长繁殖存在积极作用,从而加速冠突散囊菌对发酵液中葡萄糖的消耗;二组发酵液总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又分别在发酵第8、9 d相继开始下降,一方面冠突散囊菌在发酵培养过程中胞外酶的分泌和积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菌体自溶导致胞内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快速降解。

具体落实在教学目标上,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主要停留在“识记、理解”层面;深度学习则指向后四个层次(运用、分析、评估、创新),强调高阶思维的生成。“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语言的“内化与交流”,突出高阶思维发展。内化是发展高阶思维的前提,学生对所学语言和语言承载的文化知识的内化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需要在交流和互动中实现。学用一体、产出驱动等都强调在输出性活动中内化知识。围绕主题和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交流等实践活动为主的内化活动,以巩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深度学习,达到促进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转化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实践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共64学时,采取每周线上自学(30学时)+线下教室面授(34学时)的形式,共学习7~8个单元的内容,每学期两部分教学形式涉及的教学内容各占一半。

每个单元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安排具体明了:第1~2个学时,学生在WE Learn平台自主学习,该部分可以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第3~4个学时为课堂面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该部分运用启发式,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及产出导向等教学方法;第5~6个学时,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线上任务,同时线下合作准备项目式主题汇报;第7~8个学时,教师课堂面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研讨、解析重点和难点、答疑解惑,同时,学生进行项目式主题汇报。该部分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任务型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课程案例聚焦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要实现语言的“内化与交流”,突出高阶思维发展。现以本校《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展示。本单元的主题是公民责任,外语学习目标是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描述与总结,课程思政侧重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单元项目是写一份主题为校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本案例以PBL项目体验式学习活动开展,分为项目目标、初步了解、深入探讨、反思拓展、项目产出五个步骤。项目要求学生经过准备,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同时能清楚地讲述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现状、成因和解决方法。中间三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也遵循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第一阶段为初步了解。在这个阶段,课前学生需要在WE Learn平台自主学习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了解与“公民责任”话题相关的语言表达;课中分别定义了公民和公民责任。同时,小组选出最佳定义向全班分享并邀请学生解释定义中提到的right、responsibility、obligation等词的具体含义。学生通过课前和课中的活动解构单元核心概念,然后结合身边实例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各组学生针对其他组的定义解释中提到的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维护国家尊严等关键词进一步提问。通过交际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在相互提问和讨论中体会到任何关于公民责任的陈述都会在现实生活中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选择。

第二阶段为深入讨论,强调放眼社会实例。通过“大型访谈秀”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主持人带领新闻组记者连线各现场讲述事件的情况,再邀请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点评分析。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换位思考和深入分析。

第三个阶段为项目产出。在这个阶段,首先导出单元项目,从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中抽取一个,分析其在校园生活场景中的具体体现,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口头汇报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向学生强调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和汇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次教师针对单元项目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然后学生开展相应的单元项目,如:从占座问题窥探校园文明;如何在大学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面对共享单车,你文明吗;等等。最后为展示项目成果:学生在线提交云共享调查报告,并以“PPT+口头陈述”的形式展示项目成果。语言输入材料生成,师生均可实时查看生成性材料,并予以评价和打分。

(三)课程体系与测评

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考查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所需的提问、信息查找、批评思辨、团队合作等能力,终结性评价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能力,形成性评价考查学生的到课率、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课程分数构成如下:水平考试占比50%,小测验占20%,口试占10%,作业与课堂活动占15%,出勤占5%。

(四)教学支撑体系

好的课程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教学支撑体系的加持和辅助。“大学英语”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的语音室、教学平台(WE Learn、canvas和云平台)、讯飞考试系统(笔试+口试),同时建有小测验考试系统及第二课堂(全球胜任力培养中心),还配备有充足的助教人员及配套资源(慕课、资源库、阅读list、新闻听力)。

四、课程体系的监督与评价

课程的监督体系使用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及Mate评估,以学生评价、专家同行评价、督导听课、院系和学校评价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监督。学生评教结果显示“大学英语”优良率从2019年的82%提升到2022年的94%。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满意度从2019年的76%提升到2022年的90%。同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平均分也有大幅度提升。此外,“大学英语”课程也获批2021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并积极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结语

“大学英语”与英语专业的其他课不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需要自上而下的建设。“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不能只考虑教学,还要考虑学生和教师,以及测评体系和支撑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应该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仅从概念出发。做好“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需要强大的学科支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依托智慧在线教学平台,并结合本校特色的教学素材和生态教材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助力大学英语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发展。混合式一流本科建设注重智慧教育,强调从教育规律出发,将理念、规则、方法与工具融为一体,达成课程教育改革建设与创新的发展目标。通过混合式课程系统设计、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探究共同体,发挥在线课程的优势,开展创新性的教学互动,超越预制课程模式,走向生成性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