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研究

2023-02-24赵德虎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协同育人

赵德虎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引言

政治引领力,即通过政治理论引导、带领教育的能力。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主要指高校辅导员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带领当代大学生学习、理解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能力。“协同育人”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系统内遵循责任分担、优势互补、利益互赢、资源共享、能量积蓄的原则,共同培养出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互动活动或互动过程[1]。充分利用协同育人“1+1>2”的作用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是发挥其教育引领和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保障。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差异大,政治引领理论不足

辅导员在进入高校前,由于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差异,对所招辅导员的专业并没有特殊的限制和要求,因此,有部分辅导员并非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辅导员之间专业差异较大,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存在不均衡等特点。虽然各高校都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开展了各类培训,但依然有部分辅导员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存在较大的焦虑和压力,没有开展育人工作的基础理论支撑,对工作缺乏自信心和有效措施。

2019年4月2日,《光明日报》曾以《高校辅导员·你的使命崇高不可替代》为题,刊发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对我国东中西部7个省份100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6186名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专业化发展要求与辅导员现实结构之间存在矛盾,辅导员队伍中90%以上的人的职称或职务在讲师或科级及以下,71.8%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75.7%的人提出迫切需要提升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2]。由此可见,大部分辅导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做中学”的状态。基于此,如何在职后教育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增强政治引领理论,是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二)角色定位有偏差,政治引领意识薄弱

“角色定位是指与某种职业相匹配的一系列权利与义务、行为模式的总和。”[3]“充分认识辅导员角色的目的在于其对自身工作属性的本质反映,也是对其角色选择的积极肯定,只有准确定位其角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同,并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其角色职责。”[4]

在《高校辅导员·你的使命崇高不可替代》一文中,提出政治引领与事务性工作之间的困惑问题。调研显示,关于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认知,64%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大都被事务性工作占用,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投入不足20%[5]。同样,通过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调查发现,部分辅导员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行政管理人员、学生事务管理者等。由此可见,辅导员本身对角色定位的偏差,也会导致学生对辅导员角色的认知出现偏差,其中除了现实问题外,辅导员自己也存在角色认知模糊、认同感低等问题。

(三)日常工作繁杂多,政治引领时间较少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9项工作职责,共30项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还要承担日常管理事务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当前高校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6]。

在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超过90%的辅导员认为现在自己承担的工作量和压力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感到疲惫。同时,超过70%的辅导员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7]。因此,高校辅导员往往挤占开展政治引领的时间来完成工作内容。

(四)育人方式创新少,政治引领效果有限

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存在单一化、随意化、不到位的问题。现实中经常性地以会议、宣传通知及其命令的形式开展育人活动,方式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导致引领效果不理想,缺少创新性的引领方式使得大学生的接受度不高,很难取得较好的动员效果。在一项关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动员能力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育人效果有限,19.6%的人选择“有效”,62.8%的人选择“效果一般”,17.6%的人选择“效果不好”[8]。由此可见,政治引领前期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当辅导员无法单独完成或能力不足时,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平台和团队协助其完成相关工作,以有效助力提升政治引领力。

二、通过协同育人模式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其共同职责是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这是两支队伍的职业特性,如果忽略了这种独特性,其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实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各司其职,各行其政,缺乏沟通交流的意愿及机制,这是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主要障碍。因此,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加强两支队伍的协同创新、取长补短,既可以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理论的优势弥补辅导员理论素养欠缺的劣势,也可以发挥辅导员的工作特性和优势,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理论教育所需要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二)高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0]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者;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航者。两者通过协同育人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上课下相互贯通,形成合力,最终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分享,积极带动其他教职工充分参与“三全育人”工作,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目的是通过课堂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将系统的理论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并为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辅导员通过日常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团日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得到一定的反馈,在点滴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两者各司其职,但又相互作用,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相贯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实现路径。

三、“3+N”协同育人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的实施路径

在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当前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存在的问题,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优势,取长补短,从实践角度探索出“学习平台+团队互助+实践项目”结合“个性化应用”的“3+N”协同育人模式。

(一)搭建学习平台,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理论基础

通过辅导员工作室、互助小组等学习平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纳入学习专家组,并定期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政治理论培养与指导,尤其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有效阐释。同时,根据每个阶段的最新政策文件和讲话精神,开展具有专题性质的教育培训,让高校辅导员队伍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认知,学会用青年人听得懂的语言阐述党的创新理论,学会如何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养成较好的学习方法,真正发挥“授人以渔”的良好作用。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及时发挥自身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的一线工作经验,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日常的教育管理中,锻炼自身的政治引领能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能做到的一对一教学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打通理论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实际效果。

(二)形成互助团队,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研究水平

为了进一步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要充分调动高校各类师资,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之间要形成互助团队,由校级思想政治研修中心或辅导员工作室牵头,根据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形成不同的指导团队。团队要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提供经验支持,共同开展专业化研究,可以以固定形式开展沙龙研讨,也可以以非固定形式开展专项活动。结合辅导员专项课题的申报工作,撰写科研论文或工作案例,不断提高其科研水平,尽可能获得研究立项和效果产出。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可以形成跨工种的互助团队,结合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形成跨领域的育人互助团队,发挥各领域所掌握的大数据、大样本等优势。同时,开展行动研究,充分解决本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而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的研究水平。

(三)依托实践项目,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执行能力

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层面,要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在实际开展的工作或项目中融入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前期成果,将政治理念、政治元素和教育方法融入其中。例如,在学业指导中,引领学生将自身的成长成才融入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建设,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就业指导中,引导学生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努力创新创业,主动投身为国贡献的潮流;在奖助补贷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积极主动地去做志愿者,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通过组织实施各类实践项目,将政治引领的作用融入项目的策划、准备、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感受得到党和国家为广大青年健康发展创设的优质环境,逐步在青年群体中形成爱党、爱国的良好氛围。

(四)优化应用渠道,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特色风格

高校辅导员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利用协同育人的成果,选用适合自己的应用方式开展工作。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主题党团课、班会、一对一谈心、一对多理论宣讲等,都可以作为辅导员开展政治引领的应用渠道。为了解决辅导员日常事务工作多、没有时间整理教育资源等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师资优势,形成各项应用的资源共享,组建主题党课团课、班会的思想政治教案和课件资源库,及时分享优秀文章、图片、视频等网络素材,以及理论宣讲、优秀网文的资源库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基本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心。同时,辅导员要充分锻炼和提升利用资源的能力,具备1~2项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渠道,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品牌、工作案例或精品项目,努力向专家型辅导员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