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下大学英语有效阅读策略研究

2023-02-24刘永玲许文静赵晓然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核心文本阅读教学

刘永玲,许文静,赵晓然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基础部,河北 沧州 061001)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国目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发展、生存和竞争的能力,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1]。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将注意力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敢于创新性表达,在自主阅读与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导向、自我监控、与人合作、有效沟通、平等协商、共同进步,从而提升英语综合技能,实现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5C模型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对外发布《21 世纪核心素养5C 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核心素养5C 模型,即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辨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等五项素养。这五项素养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涵盖了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三个维度,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审辨思维与创新素养侧重认知维度:审辨思维强调理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包括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和反思评估;创新素养强调突破边界、打破常规,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沟通素养与合作素养侧重非认知维度:沟通素养强调尊重、理解与共情,包括同理心、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合作素养则强调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坚持与妥协,包括愿景认同、责任分担和协商共进[2]。

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并丰富心灵,激发想象力,开阔视野,进一步认识自我,并在复杂的形势下更加具有判断力,有利于发展个人核心素养。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5C模型为导向的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而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为达成预期目的而采取的选择性和控制性行为。博克(Bock,1986)将其分为整体理解策略和局部语言策略两大类。整体理解策略包括预测、联想、解释、质疑、整合信息、识别篇章结构、激活背景知识、审视自我阅读行为、监控、理解、纠错及体验阅读素材的情感色彩等。局部语言策略包括释义重读、质疑单词含义及用法、质疑句子含义等[3]。郑纲教授提炼出了适合外语阅读的八大核心理解策略,即联系、预测、想象、推理、提问质疑、抓住重点、形成观点、调控和修复等。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意义重大。学生了解、掌握并合理应用阅读策略,有助于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或情感体验,培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5C模型下有效提升大学英语阅读策略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为导向,以有效阅读策略为依托,将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探索高效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一)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助推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去了解、感受中外文化,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国故事,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文本中确立基本修养,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扩大全球视野,在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中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阅读策略,注重审辨思维培养

向学生渗透阅读理解策略,以理解为目标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发现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培养掌握阅读策略、有能力自主选择有效阅读策略解决问题的阅读者[4]。

1.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对新语言知识、文本理解和拓展探究等三个方面进行自主预习。查阅词典,自主学习生词和词组,为文本阅读扫除文字障碍。初读文本之后理解文本信息,展开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上下文合理预测词义,推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选择性地在相关文化背景、语篇结构、文本意义、作者态度、写作意图等方面进行探究,通过讨论、质疑、换位思考等方式,提升语言知识能力,形成多元文化思维。

2.课中互动学习环节。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上下文的线索猜测词义,用自己的话转述长句、难句,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其语感和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多视角进行启发性、层进式提问,引领学生灵活运用联系、预测、推理等有效阅读策略,去理解、思考、感受、体验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促进思维多元化。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思考,勇于表达、敢于质疑,享受阅读过程,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后强化拓展环节。课后作业是课内阅读学习的延续,也是强化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自主探究、与人协作的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打开文化视野的平台[5]。以强化学科核心素养、拓展提升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由单一的机械式训练向自主研究创造转变、传统的“温故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通过英汉互译练习、概要写作和拓展写作等基础性作业,强化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续写、改写、仿写等创新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用主题报告等探究型作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核心素养。

(三)创设多模态教学模式,鼓励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强化创新素养培养

多模态的“多”指教学符号和教学活动的丰富多样,作业练习的多层次、多类型、个性化,课外自主阅读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和动态化等。

1.教学符号和教学活动的丰富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将文字、图像、音频等整合为多模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创设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在阅读课堂的回顾环节,让学生选用多种阅读策略通过图表、思维导图、对话等来概括阅读文本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整阅读策略和学习策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与个人素养。

2.作业练习的多层次、多类型、个性化。在核心素养5C模型的多模态教学模式下,课后除了强化语言知识运用的传统作业外,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现状、计划和需求,布置个人或小组形式的必做和选做作业,鼓励成果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例如在《新世界交互英语读写译》第一册Unit 3中,介绍了一些国家15岁女孩的成人礼,课后必做作业为雨课堂的词汇练习课件或课文小结;选做作业为对成人礼或人生的重要时刻的理解,成果形式不限。学生们设想将来会为自己的子女举办怎样的成人礼,送给子女怎样的祝福,他们认真写下剧本并拍成视频,创意十足,诙谐有趣却又感人至深,这是一份凝聚了多人智慧的个性十足的满分作业。

3.个性化的课外自主阅读。阅读的本质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在个性化体悟中提升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尊自信、自我监督、自觉自理、自我调控的方式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以自我认知结构为基础,个人阅读兴趣和成就动机为主导,对阅读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不依赖于教师也不局限于课本,重在理解文本、建构意义和享受阅读的乐趣[6]。(1)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制订可行的、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在课外自主阅读中,帮助学生克服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让其认识到阅读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在了解自己英语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确定阅读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切实可行的课外自主阅读计划。(2)选用有效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果和思维品质。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深入的理解:学会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学会抓住重点”),区分事实和观点,识别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情感,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联系个人经历和现实生活,带入阅读过程,学会与文本、与作者、与自我进行对话,以便更好地建构所读文本的意义,提升阅读效果和思维品质。(3)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监督,自制补救方案,进行自我调控和修复。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照阅读目标和计划,自我检查阅读进程和阅读效果,以及选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和修复。(4)做好定期阅读交流,分析阅读情况,及时反馈与评价。做好监督和宏观调控,让学生及时做好包括阅读卡、摘抄、笔记、书评等在内的阅读档案袋,定期做阅读交流、分享展示,并及时反馈与评价。

4.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和动态化。除了传统的阅读测试外,还有课后反思、课外自主阅读、个人阅读档案袋等内容,不过多要求学生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考虑学生在认知水平、努力程度、学习态度、选用阅读策略中的自觉自理和自我调控,增加开放度和包容度,兼顾内容的丰富性、原创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增强考核方式的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多元性和人性化,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其创新素养。

(四)倡导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推进合作素养培养

学生的合作素养是在认同小组或团队共同愿景目标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承担个人职责,与团队其他成员互尊互利、有效配合、平等协商,必要时灵活地做出妥协,解决分歧,以实现共同目标。

1.自愿分组,打造愿景认同的阅读圈。学期伊始,学生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自愿结成阅读小组,共同完成英语阅读课前、课中、课后的阅读任务及课外自主阅读。通过讨论、分析、反思生成愿景认同,并内化为个人完成任务的目标和信念。

2.角色定位,合理分工,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明确小组任务后,结合每位组员的喜好与特长进行角色定位,合理分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履行各自的本职工作,完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如《新世界交互英语读写译》第二册的Unit 2的课后小组作业是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要求各小组首先商定具体的节日和习俗,以及成果形式,然后经各位成员协商进行角色定位,调查搜集资料,进行文字或校对、汇报或解说、PPT制作或视频录制剪辑等。各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彰显了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互尊互利,合作协商,推动任务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争议和分歧在所难免,需要本着互尊互利的原则在质疑、讨论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灵活地做出妥协或让步,形成一致观点。有的小组会有一些小插曲,但是经过沟通、协商得到了妥善解决,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与人合作、有效沟通,以实现共同目标,促进共同发展。

(五)巧妙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多重媒介,深化沟通素养培养模式

沟通素养是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对每位公民提出的要求,包括同理心、倾听理解和有效表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素养,在公众面前与他人有效表达,交流信息、思想、情感及价值观等,巧妙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多重媒介,深化沟通素养培养模式。

1.运用联系策略,培养同理心,促进阅读体验和情感交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示范联系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体会作者的情绪和想法、立场和感受,分享自己的生活、阅读经历和体验,获得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有利于愉悦、融洽的阅读环境和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人阅读体验,改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阅读效果和个人素养。

2.理性提问、质疑,实施对话讨论,促成深度理解。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对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分析和推论,善于在发问、反思之后进行评价,以求深度阅读文本,完成与作者的“沟通交流”。在他人分享时积极聆听,敢于质疑,在对话讨论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完善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3.抓住阅读重点,形成个人观点,增强表达的有效性。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形成个人观点是阅读理解策略的最高要求,也是阅读创造性和批判性的价值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后提炼文本的主旨和重点,并进行分析、评价和价值判断,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口头或书面分享时,要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力求表达的有效性,同时,合理运用非语言表达媒介,以便达到理想的沟通目的。

结语

在教学中融入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师的使命。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助推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渗透阅读策略,注重对学生审辨思维的培养;创设多模态的教学模式,采用全面性、发展性、动态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强化创新素养培养;倡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推进合作素养培养;运用联系、质疑、抓重点、形成个人观点等有效阅读策略,结合语言与非语言的多重媒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促成对学习目标的深度理解,增强表达的有效性,深化沟通素养培养模式。

(课题组成员:刘永玲、汪艳萍、许文静、沙丽华、赵晓然、黄月婵)

猜你喜欢

核心文本阅读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