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究

2023-02-24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

水 晶

(江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制度,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2017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高校人才为目标,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表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1]。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诸多不足和问题。因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包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首先,全员育人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要以高校为主体,结合家庭、社会和学生构成一体化的人才教育机制。这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等基础知识理论课程的内容,其在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并以此指引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除了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他相关教职人员外,学生家长、社会企业及优秀道德模范等相关人员也应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其次,全过程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思政元素渗透到高校课程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并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状况,安排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连续性。最后,全方位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立足于高校教学现状,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大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贯穿国内教育事业全过程的重要理念,也是首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社会企业的人才聘用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高校学生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外,还要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理念[3]。从这一角度来看,“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当高的契合度,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指导行为实践,使其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二)实现“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普遍存在强调理论知识掌握和专业能力传授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的培养。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各种诱惑因素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缺乏必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大学生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坚持立德树人是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随着“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立德树人使命的实现获得了基本保障。高校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现状,加快构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重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适应时代变革的浪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和片面化,难以深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也无法在实践层面对学生的实践行为产生影响[4]。因此,“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以耳濡目染的形式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育人”体系缺乏连通性

根据全员育人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由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内教务人员及其他教职人员负责,学生家长、社会道德模范及企业的相关人员也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过程中,以此充分汇聚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有效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然而,因受制于低下的人员调配效率、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导致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缺乏连通性,难以产生教育合力,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职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相关教学经验;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教职人员配置松散,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

(二)“全过程育人”体系缺乏深度

按照“全过程育人”理念的内涵,高校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通常来说,高等院校的育人周期为四年,在每个教学年度学生面临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在大一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重视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大二、大三阶段,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指导学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到了大四阶段,学生需要在岗位实习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尽早适应企业的需要。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务必要与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然而,高校在全过程育人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单一性的教学活动,只是在每个学年不断重复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同时,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高校教务部门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在课程安排和相关校园实践活动的规划上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事实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在全过程育人过程中必须正确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开展会因节假日和寒暑假中断,考虑到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这一问题会导致全过程育人出现断点,使得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不高,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三)“全方位育人”体系不健全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校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向。基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其具体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同时结合本校学科建设特色,构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对人才定位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了全方位育人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首先,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局限于教材内容中,并未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增添新的内容,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尚未形成科学认知,无法准确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填鸭式”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要授课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任课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块千篇一律地进行下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以对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理解。最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侧重价值观的内容,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即便在新时代仍然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是现代化价值观产生的基石。因而,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从而形成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一)打造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

考虑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涉及更广泛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主体,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专业人才来校任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灵活的晋升机制,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也应对其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工作和教学过程中重视融入思政元素。除此之外,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依靠学校,学生家长和企业也应该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言传身教,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理念看待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具有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责任和义务,应关注当地教育事业,利用独有的社会公信力组织创办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

“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性,特别是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提高其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务人员要重视创新教育方式,结合本校学科建设现状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组织相应的实践教育活动。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微信、钉钉等社交媒体与学生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同样能够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应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在实践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例如,通过讲解本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使学生意识到具备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营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在当前高校的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教学体系,甚至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视为一种既定指标来完成,相关教学内容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强调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5]。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同样需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相一致,以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激发其学习热情。第二,设置形式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教学实践活动既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也包括与专业技能提升相关的活动,如岗位实习和专业技能竞赛等,以此帮助大学生自觉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第三,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官方社交媒体宣传先进的思想政治观念,并以开设知识问答等方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第四,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和元素,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全面保障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全面性,涉及的环节较为复杂,主体数量较多,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能够顺利推进,高校要对本校的教学实际和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从资金支持、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三个层面提供全面保障。首先,高校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充足。思想政治教育是与社会实践关系较为密切的教育门类,因此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确保各种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教学资金作为保障。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知名校友捐赠、与企业合作等形式筹集资金。其次,高校管理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保证各种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能够顺利落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后,高校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安排高效的组织架构,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并组建权威性的指导机构,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指引,有效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三全育人”理念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因此,本文立足于“三全育人”理念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打造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营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全面保障四个方面提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