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对腰痛病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3-02-13王笛誉罗静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腰痛病患者腰部

王笛誉,罗静(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腰痛病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因腰部受到刺激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的病症。腰痛病可能会放射到腿部,容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可能会导致患者功能活动受限,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多通过药物、牵引等方式对腰痛病进行干预,虽然可减少充血及水肿,减轻患者疼痛表现,但长期应用药物干预会出现耐药性,应用受限[2]。近年,中医护理不断被用于腰痛病患者中,并取得了一定价值。穴位贴敷是中医特色护理措施,综合穴位及药物两者的作用,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可达到驱寒祛风、通腑等作用,特别是对腰腿痛显示出独特优势,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3]。中药热奄包将含有中药的药包热敷于相关穴位,可促进血液流动,达到活血止痛的功效[4]。本研究旨在观察二者联合应用对腰痛病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腰痛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2月-2022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3-68岁之间,平均为(53.36±5.71)岁;病程:<1年:11例、1-3年:18例、>3年:11例;疼痛程度:轻度8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干预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5-69岁之间,平均为(54.05±5.38)岁;病程:<1年:12例、1-3年:19例、>3年:9例;疼痛程度:轻度9例、中度23例、重度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腰痛病符合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5]中的相关内容:患者腰部单侧或双侧有疼痛表现,可能会放射至腿部,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且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6]中的寒湿型相关内容:腰部冷痛,转侧不便,阴雨天加重,痛处喜温,食少腹胀,舌白腻,脉沉迟。

1.3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②无需手术,进行保守治疗;③精神及认知功能正常;④依从性好,自愿参加,签订知情同意书;⑤入组近期未接受其他方式治疗(如止痛药、激素药等)。(2)排除标准:①伴心、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②伴椎管狭窄或脊柱骨折脱位者;③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者;④伴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4 方法 (1)对照组:常规干预措施。如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由平躺、半坐至半起锻炼,避免负重或劳累;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居住在寒凉住所;指导患者可将海带、荔枝、小茴香加水共煮,每日服用一次;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减轻疼痛;并采用按、揉、点等手法对疼痛部位进行适度按摩,以缓解不适;再加以骨盆牵引1周。(2)干预组:于上述基础上,进行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干预。①中药热奄包:主要成分为吴茱萸、补骨脂、小茴香、蛇床子、白芥子、葫芦芭各50g,利用75%酒精浸泡60min,将其按照1∶1比例与粗盐混合后粉碎,装入布袋内,用微波加热至60℃-70℃,取出,封口,将布袋外层包裹一层毛巾,外敷于腰部(肾盂、阿是穴、腰阳关、气海等穴位),保持患者能够耐受的温度,30min/次,2次/d;②穴位贴敷:药方组成如下:当归、川芎、干姜各10g,透骨草、黑老虎、走马胎各20g,威灵仙、玄胡、黄柏各15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用生姜汁调和,使其呈糊状,均匀涂抹于穴位贴敷料上(为方形,约2cm×1cm,厚约0.5cm);患者取舒适体位,将药物贴敷于肾俞(双)、腰阳关、气海、阿是穴,检查局部皮肤无破损后可贴敷,首先对贴敷部位进行常规消毒,若患者出现局部灼痛感、瘙痒感等可提前取下。干预30d。

1.5 评价指标 ①疼痛程度:于干预前、干预15d、30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估疼痛程度,指导患者在长10cm的纸条上画记号,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重。②腰椎功能:分别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8]、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9]进行评估,其中ODI共计10个问题,每个问题记0-5分,总分50分;JOA包括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四方面,分别6分、9分、14分、-6-0分,共29分,ODI评分越高、JOA分数越低,腰椎功能越差。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和n表示,组间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5d、30d,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且干预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n=40) 干预前 干预15d 干预30d干预组 6.25±1.35 4.31±1.05 2.24±0.67对照组 6.37±1.72 5.11±1.15 3.04±0.79 t 0.347 3.219 4.885 P 0.729 0.002 <0.001

2.2 腰椎功能 干预前,两组腰椎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ODI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提高,且干预组JOA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n=40) ODI JOA干预前干预组 38.69±4.27 12.25±2.04对照组 39.05±4.19 12.34±1.98 t 0.381 0.200 P 0.705 0.842干预后干预组 23.25±3.05a 17.24±2.61a对照组 27.82±3.17a 14.22±2.07a t 6.570 5.753 P<0.001 <0.001

3 讨论

腰痛病病因复杂,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劳动方式发生变化,腰痛病发生率不断上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一定负担,影响日常生活能力[10]。中医认为,腰痛病属于“痹症”范畴,与风、寒、湿等有关,与寒湿关系密切,主要外感病因为风寒湿邪,患者阳气不足,受到风寒潮湿后,或长期居住于潮湿住所,风寒湿邪侵袭入腰部,阻塞经脉,导致气血不畅,不通则痛[11]。此外,风寒湿邪侵袭后,导致阳气痹阻,腰部经脉失于温养,导致疼痛。临床干预应以散寒行气、通经止痛等为原则。

中医护理常主张以推拿、热奄包、穴位贴敷等方式缓解腰痛病患者疼痛,达到行经止痛的目的[12]。其中穴位贴敷将经络学作为依据,将中药混合后研磨成粉,利用水、酒等调制成糊状,贴敷患者患处穴位,能够刺激体表腧穴,结合穴位、药物双重作用,达到调脏腑、通经止痛等功效[13]。中药热奄包主要利用热气将中药包中的药物通过穴位发挥作用,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14]。本研究旨在观察两种方式联合应用于腰痛病患者中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5d、30d,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干预后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减轻腰痛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腰椎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热奄包中吴茱萸有散寒解郁、止痛等作用;补骨脂能够补肾助阳,多被用于治疗腰膝冷痛病症中;小茴香可温肾散寒,缓解疼痛;蛇床子可祛风燥湿、温肾壮阳;白芥子能够通络止痛、温中散寒;葫芦芭可驱寒、止痛;药物合用达到通络经脉、祛风除湿、止痛等功效。穴位贴敷中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干姜可温中散寒,川芎、透骨草可祛风止痛、活血祛瘀,黑老虎可行气活血,走马胎、威灵仙可祛风湿、活血化瘀,玄胡可活血、止痛,黄柏能够清热燥湿;药物合用可活血止痛、散寒祛湿。两种方式均作用于下述穴位,如肾俞位于腰部,刺激该穴位可调益肾气、祛寒湿、通经络;气海位于腰部督脉,可益气通经、行气活血,平衡阴阳;腰阳关是督脉之经穴,可振奋阳气,行气止痛。因此,两种方式作用于上述穴位,能够达到行气止痛的作用,进而改善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腰痛病患者中,可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腰痛病患者腰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职业腰痛早防治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