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阅读

2023-02-06杨梦倩浙江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文教材

◇杨梦倩 (浙江: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

“我爱阅读”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语文园地中的一个新板块,是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的延伸,也是三年级单元略读课文的一个过渡,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就如何开展“我爱阅读”板块的教学,从回顾总结、阅读探究、激发兴趣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回顾总结:整合阅读策略,推进精准评价

(一)学习语文要素:提炼阅读方法,运用阅读策略

结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提炼各单元课文中的阅读方法,总结归纳出各单元的阅读策略,在“我爱阅读”板块加以运用。各单元的阅读要素归纳如下: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单元第一单元阅读要素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常识。主要阅读策略利用动词、插图理解内容,讲述故事。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押韵,儿歌。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字词,尝试讲述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初步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语言表达。借助文中的词语、句子,了解主要内容。第七单元第八单元通过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初步学习默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学习默读。感受韵文,朗读儿歌。说说自己的感受,讲述课文内容。了解词句意思,积累语言。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学习表达。认识名人,了解内容。观察图片,展开想象。自主阅读,复述课文。

以第一单元为例,单元阅读要求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并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小蝌蚪不同成长阶段的情境图片,结合形容青蛙的动词词组“披着绿衣裳”“鼓着大眼睛”“露着白肚皮”“甩着长尾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我爱阅读”《企鹅寄冰》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阅读策略,借助“狮子写信”和“企鹅收到信后准备冰块”两幅插图,结合文中出现的动词“不停地叫着”“写信”“收到了信”“退回去”等,说一说这个故事。

(二)感受人文气息:挖掘课文内涵,传承优秀文化

统编版语文教材是“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相结合的双线结构组合单元。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要素的落实,也要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以二年级上册为例,每个单元都蕴含着不同的人文主题,归纳如下: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单元人文主题“我爱阅读”中的人文体现第一单元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了解非洲与南极的气候特点,懂得冰与水的科学常识。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热爱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走近儿童生活,感受童真童趣。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走近伟人,学习他们的精神。亲近自然,总结自然规律。感受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了解各个月份里开放的花。认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热爱家乡,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懂得寓言《刻舟求剑》中的道理。认识名人鲁班。通过绕口令感受自然。懂得与人相处时要学会称赞他人。

以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介绍了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的美景,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在“我爱阅读”《画家乡》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找一找文中出现的小朋友的家乡有什么特点,之后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家乡。

(三)推进精准评价: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评价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的主观经验或简单的测试成绩进行判断,而大数据技术则可以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判断,帮助教师实现精准的个性化评价,推动“我爱阅读”板块的教学指导。

如在第二单元中,教师可通过希沃课堂设计儿歌朗读闯关,通过每个学生的交流展示、朗读表现形成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性行为数据,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班级儿歌阅读的游戏闯关报告,从而掌握学生的易错点,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阅读探究:丰富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

(一)加强自主阅读:锻炼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为园地中的一个板块,“我爱阅读”的教材定位仍是侧重于自主阅读。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可通过先预习再交流后指导的方式,对该板块进行教学。预习环节就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学生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对文本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以第四单元的《画家乡》一文为例,这是一篇结构鲜明的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单,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主阅读,完成以下的学习单设计与填写。

谁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家乡在哪里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家乡有什么海、船、鱼、虾、贝壳山、水、房屋、树、蘑菇稻子、棉花、菜地、鸡、鸭、竹子草、羊群、骏马街道、楼房、街心公园、图书馆他们在做什么捡贝壳采蘑菇在田野奔跑骑马赶羊群跑向图书馆

(二)开展合作学习: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二年级的学生,不管是对文中出现的生字还是对讲述的内容理解上,让他们实现完全的自主阅读还存在一定困难。他们需要通过合作阅读实现更好的阅读体验,包括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以生生合作为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加强阅读交流,享受同伴阅读的快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丰富阅读体验。以第三单元的《王小二》一文为例,学生可以一起朗读,并合作表演王二小的故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读准字词,读顺句子,熟悉文章内容,又在角色扮演与情节推进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巧借信息技术:训练思维与表达运用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阅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度融入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课堂内容形式。以第五单元的《刻舟求剑》一文为例,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深入浅出,帮助1~2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寓意,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人或事,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思维。

同时,在学生的交流分享中,鼓励学生将阅读分享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如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设计“电子小报”、制作PPT分享……将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开展具有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素养。

三、激发兴趣:创设真实情境,锻炼多维思考

(一)“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表达

阅读往往与表达、写作相结合,阅读的过程也是字、词、句积累的过程,因此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表达练习。“我爱阅读”板块题材多样,表达简洁,既是本单元课文的阅读延伸,也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是拓展学习的良好素材。

如《刻舟求剑》一文中,“船舷”一词在《曹冲称象》中已有出现,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一句中,“不慌不忙”是一个新词。学生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发现这是“慌忙”的反义词,之后加以拓展“不A不B”形式的词语,如“不紧不慢”“不干不净”“不明不白”等,总结“不A不B”是“AB”的反义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运用。

(二)“品”:设计游戏环节,拓展阅读思维

阅读是比较个性化的过程,基于学生阅读基础与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都会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二年级的学生阅读经验较少,如何实现一篇文章最大的阅读成效,需要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反馈与交流。在“我爱阅读”板块,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实现阅读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在评价与被评价中得到提升。

如第七单元的《分不清鸭还是霞》一文是一则绕口令,配上了一幅插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相应的游戏闯关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单元的阅读策略和人文主题,结合文本和动画进行想象,以有趣的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差异性、多元性的评价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阅读,增加学习的乐趣。

(三)“提”:享受阅读乐趣,迁移课外阅读

“我爱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阅读,但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导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总结方法与享受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对课外阅读的迁移与运用,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如第五单元都是寓言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可以让学生在积累生字词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积累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我爱阅读”中的《刻舟求剑》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寓言故事小动画,如《郑人买履》《守株待兔》等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热情,从而更主动地迁移到相关的课外阅读,在更广泛的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的乐趣。

结合以上的研究,可见“我爱阅读”板块十分重要,教师应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音乐的调节、游戏的设置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更好地发挥该板块的作用,让学生的阅读从学习走向兴趣,从学会阅读走向爱上阅读。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