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证据说话 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

2023-02-06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城东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科学论证观点证据

◇陈 斌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城东小学)

科学论证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在论证过程中,需要像科学家一样经历深层的探究过程,通过收集观察到的事实和证据,开展个人论证和集体论证,并将证据和结论有机联系起来。论证教学的开展,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探究、发展理性思维,进而提高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一、研究现状:科学论证是科学实践的关键要素

科学论证是学生习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发展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聚焦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提出“科学即实践”,作为实践的科学,不仅包括科学过程与方法,还包括以语言为载体的社会互动与话语论述;二是提出以论证和批判为关键要素的评估活动是科学实践的核心(见下图),在探究实验和构建解释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都需要辨别、比较和评判不同的竞争性观点。

2022年颁发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有较大篇幅提到“基于证据、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就在指向科学论证。如,在科学探究维度的课程目标中提出,“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教学目标,并分年级做了细致要求,为各年级开展科学论证提供了正确导向。

二、直面问题:学生缺失科学论证的思维学习过程

当前科学教学更加偏重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基于现象得出结论的论证过程却容易被忽视。缺失了思维参与的探究是盲目的,也是浅薄的,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在科学论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在科学课堂论证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草率做出结论,轻易建立概念

在科学学习中,学生是带着原有认知,即前概念,进行探究活动的。当获得的实验现象或数据和学生原有想法一致时,他们就会很快得出结论,提前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但这种结论概念的建立未经过反复验证,严谨性亟须提高。

(二)从众心理影响,质疑本组数据

当班上的学优生提出观点、数据或者结论并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可时,其他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就开始质疑自己的实验数据,怯于把自己真实的观点表达出来,导致有些宝贵的发现石沉大海。

(三)缺乏论证方法,研讨浮于表面

论证是理性的思维活动,在呈现、阐述、组织证据和主张时,非常注重严密性和逻辑性。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开展基于证据的深度论证,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不会使用科学术语进行表达,使得课堂交流研讨草草了之。

三、培养路径:实施基于证据的论证式科学教学

(一)收集有效信息,使论证有据可依

1.充分讨论,明确目的

在探究前抛出论证主题,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再以预测展开实验前的推理,暴露学生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以及自己的预测和现有的解释,使学生将要收集的证据与观点建立初步联系,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实验,使探究更加深入。

2.细致指导,精准探究

当学生在收集信息过程中产生迷茫时,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提供细致的实验指导,引导学生收集有效的证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通过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使学生聚焦实验细节,使学生明确要收集的证据,使探究更有目的性;(2)通过提示重要步骤,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收集更加准确的证据;(3)明确学生的分工,使探究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收集最完整的信息。

【案例1】在三年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如何公平地对食盐和小苏打进行溶解能力的比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明确相同条件:都是50ml的水;每次都加一勺;两组都搅拌。在此基础上追问关键性问题:怎么样保证一勺一样多?可以将勺子装满,再用牙签刮平。怎样才算完全溶解呢?看不到食盐颗粒。如果加到第7勺时,食盐没有完全溶解,那算溶解了几勺?最后明确学生的分工:学生分别负责搅拌、取一勺勺的食盐、记录、监督。

3.优化表单,翔实记录

描述是解释的基础,描述是证据,解释是观点。因此,设计优秀实验记录单,使学生可以方便又完整地记录,有助于学生将信息转化成证据,将证据和观点建立联系。

【案例2】在六年级下册《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一课中,白糖加热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获得更加完整的证据,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单。

白糖颜色形态气味我们的发现加热前 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加热后

学生在完成实验记录时,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收集完整的证据,然后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而认识到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白糖的ron融化:白糖从白色的固态变成无色的液态,又马上变成黄褐色;二是白糖的炭化:液态白糖颜色加深,最后变成黑色的炭等。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整理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二)直观呈现信息,为论证搭建支架

1.数据信息,图表呈现

在学生获取实验数据后,需要把数据呈现出来进行解释与论证。常见的读报数据、投影数据、板书汇总等数据呈现方式,都不利于数据的直接处理,而且也费时间。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Excel等软件,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同时可以对数据进行直观处理,提高论证的有效性。

2.全班记录,集体呈现

教科版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张班级记录表,需要全班学生共同记录,把探究活动中获得的信息集体呈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全班的角度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围绕记录中的不同观点表达赞同、质疑或者进行补充,通过集体论证形成共识。这样,学生的汇报交流就不再是数据的简单呈现与结果的主观臆断,而是一个不断对话、理性思考的过程。

3.活动板书,分类呈现

教科版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分类,如,一年级下册《给物体分类》和《给动物分类》。这类课型没有有趣的探究实验,更多的是基于经验进行研讨论证。如何把观点与结论有序地呈现,以便于学生开展论证呢?很多教师采用了分类呈现的方法,即把文字或图片粘上磁贴,做成活动式板贴,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论点即时改变呈现方式。

(三)建立论点联系,用论证发展思维

1.围绕核心问题,做好论证准备

探究结束后,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核心问题,做好论证的准备。首先,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论证,讨论实验现象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小组的论点;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汇报交流,强调论证术语的使用;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汇报。

2.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论证技巧

在集体论证环节,教师营造论证的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厘清思维过程,建立证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不仅仅是简单汇报交流了。

(1)用规范的要求,创设论证的情境

规范要求具体包括:学会倾听;轮流发言;发言声音宏亮;清晰表达;注意发言者的态度;保持冷静、友善。

(2)用一定的句式,对话论证的情境

可以用以下一些句式:①我赞同……同时我想补充;②我的观点是……因为……;③我反对……因为……;④我不明白你的观点……你能详细地说一下吗?⑤刚才的观点你能提供证据吗?⑥对于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案例3】笔者在执教苏教版新教材《适应生存的本领》一课时,在学生阅读科学资料完成探究任务后,组织了一次科学论证会,让学生基于证据发表观点。

3.我们的科学论证会要开始了,我给你们三个建议

(1)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证据:我认为……因为……

(2)分析别人的观点,有证据:我赞同……;我补充……;我反对……因为……

(3)互动交流观点,有追问:关于……你能详细地讲一下吗?

4.讲述:支撑你们论证的是这两张气候数据图和地形图,请你根据这些信息说说对两个问题的理解

(1)东非大草原的环境特点是怎样的?

(2)东非野生动物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既然是论证会,当表达结束,你要组织学生对你的观点提出建议。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吗

6.引领证据推理,建立论证逻辑

在学生论证、解释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采用恰当的关键导学语点拨引领,帮助学生学会逻辑推理。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亮出观点”阶段

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式提问:“根据实验现象(数据),你有什么想法?”“你为什么这样认为?”从而让学生慎重审视自己的结论是否建立在科学证据之上。

(2)“进一步论证”阶段

在学生基于证据提出主张后,教师可以向其他学生提问:“你们都这么认为吗?”“谁有不同的看法?”等批判式问题,鼓励他们对其他学生的解释与结论进行反思、批判和质疑。

(3)“形成合理解释”阶段

论证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合理解释,教师可以提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你现在是怎么想的?”“我们的研究现象支持这样的观点吗?”等反思式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思考研究结论是否严谨科学。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践活动中获取的事实与证据,时时渗透“用证据说话”的思想,让学生用证据去分析现象、解释问题,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不断重组、优化,就会不断纠正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科学概念体系。如此,相信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必能得到极大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论证观点证据
美国科学教育中科学论证教学的困境、策略与启示*
比尔·奈谈支持科学论证:疫情本该已经结束
科学论证在我国课程政策中的历史演进
——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例
观点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