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科评估透视地方工科院校的国际化建设

2023-01-31杨雪懿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研究生

何 源,刘 阳,杨雪懿,何 嘉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3;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计算机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紧抓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国家目前紧缺具有国际化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1]。

一、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国际化要素

我国第四轮学科综合评估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的根本原则[2],国家化相关考核评定的指标体系(见表1)分为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衡量了高校国际化的程度,并明确提出高校要有外事工作指导思想。

表1 第四轮学科评估国际化相关指标

(一)师资队伍

在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建设中,师资队伍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轮评估从“具有一年以上国际交流经历的在岗专职教师的比例”“在岗专职教师中的外籍教师人数”“近五年来,在校工作半年以上的外籍教师人数”“近五年来,在校工作半年以下的外籍教师人数”4个指标进行了考核。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和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本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培养。地方高校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这一指标整理国际化师资发展的思路,找到队伍建设的方向。

(二)学生构成

本轮评估从招收国(境)外学生情况和本校学生出国(境)交流两个方面考核学校的国际化氛围,包括“全日制境外学生占全校在校生的比例”“全日制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占全校研究生的比例”“本校在校生出境交流的人数和比例”三个指标。因此,地方高校应进一步加快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发展,扩大国际研究生的教育规模,开展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扩容拓展类选修课程,实施核心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协同创新,开创育人新局面[3];了解毕业生在海外留学、就业、发展的情况,创建“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实施专业认证对标建设计划,实施产学合作“校企联盟”计划,据此为本校开发新型的培养模式,以不断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

(三)管理队伍和有关设施

管理队伍主要考核“学校外事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素质”和“具有一年以上国际交流经历的在岗管理人员的比例”两个方面。有关设施包括“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公寓的条件与管理”“外国专家和留学生食堂的条件与管理”“留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条件与管理”3个方面。对高校而言,为外国专家和外籍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将减少他们在异国他乡工作和学习的焦虑,为他们主动融入学校创造了条件。

二、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培养时代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2020年7月,李克强总理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工作作出批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1]。当前,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专业化人才。拥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储备人才[4],有助于我国实现科技强国、创新驱动,也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提升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国家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既能遵循国际间的基本规则,又有能力在全球竞争的浪潮中发挥国际事务的处理能力[5]。学科教育现代化强国目前被世界所认同,深入开展学科教育的国际化改革,持续提升包括地方高校在内的学科教育国际化水平,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需要不断提升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推动学科教育的优质发展[6]。

三、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其不足

(一)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早期为学分制,后面设办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7],到近年推广专业学位和最近的工程博士学位试点,从强调硕士是一个独立学位到开展直接攻博,培养机制改革及扩大应用型硕士的比例,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国际化水平的结果。其他方面,诸如扩大政府间的学历学位互认、教师和研究生的交流、中外学位联授、中外联合办学等,都是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成果。

(二)合作高校机构参差不齐

普通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国际教育大多由国外高校和相应科研机构合作办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并且机制老套,同时,地方高校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没有办法与海外优质的学校达成合作,只能和自身条件相同或低于自身水平的高校与机构合作,导致高校的国际化教育很难在质量上更进一步,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单一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遵循的是早期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在学时长度、招生时间、证书取得、导师培育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难以与各国研究生培养节奏完全一致,阻碍了中外人才培养的融合和交流,因此,需要打破早期的传统思维,以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善目前的困境,这将有助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建设。

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优化路径

(一)树立研究生的国际教育理念,搭建走向世界的通道

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融入学科发展战略布局。一方面,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结合,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投入;另一方面,争取各级政府和机构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大力支持,制定和实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相关制度,与本地兄弟院校合作,成立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联盟,并提供资源支持,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在高校的文化宣传活动中进行对外宣传,让更多的高校和机构了解本校,同时,在国际上展现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全世界优秀的高校合作进行学术交流,共同创新合作模式。

(二)创新合作模式,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

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进行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创新,并且始终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从而树立自身的品牌意识,提高办学质量。将本校现有的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打造为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在合作伙伴方面,加强与国家战略合作伙伴、重点合作院校等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家的协助下不断探索搭建教学机构和科研机构,统筹兼顾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国际层次合作研究的两个工程。争取多种政策支持,力求通过设立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引进—消化—吸收—融合—创新”提升所合作学科的专业性及管理水平,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在借鉴过程中,以最优的方式融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实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与超越。

(三)充实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内涵

首先,对已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改进,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其次,保证课程学习的质量,因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要从全面性、综合性和基础性上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目前,各高校学生前往国外学习的内容以各类国际交流课程项目为主,因此,各高校相关部门在拓展创新交流项目的同时,要注重所开设的国际交流项目规模和该项目的品牌质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联合实施了本硕连读“3+1”国际培养模式,通过国内三年本科学习和国外一年研究生学习的学制方式,缩短了成才周期,开阔了学生的国际眼界,促进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四)提升本地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首先,研究生的教育方式需要大力引入国际化课程,借鉴区别于传统课程模式的新式课程设计,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其次,在研究生的考核机制中融入国际化考核要素,以量化和品质性结合的维度对研究生进行考核,成立具有一定国际性的学术委员会,建立人才考核标准,从而改善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后,制订国际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人才国际化的培养转型,改革课程设计,开发相应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的项目,为我国的人才储备提供有力的支撑。

结语

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移与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设成为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虽然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国际化指标可以有效地指引地方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但是也要基于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发挥主动性,有序开展国际化建设,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研究生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