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视角下高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策略

2023-01-24田美红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议论文语篇整体

田美红

(三明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0)

一、引言

系统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亦即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思维(Systematic Thinking)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式则是指“当人们的思维过程把思维对象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运用系统的观念与方法进行思维,以考察客观事物的系统联系”。[2]系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等特点。

单元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单位。现行各版本新教材单元写作要求往往是基于阅读输入的书面表达活动,且关注不同语篇类型的训练。一篇文章,无论它是一篇记叙文,还是一篇议论文,或者是其他文体类型,都是在有限的文字里传达信息的整体内容。而且,任何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语义系统和结构系统。[3]例如,一篇记叙文要有六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5W1H),一篇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这些要素在文章中作用不同,共同构成文章的整体性,即完整地表达思想。高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可以从系统思维的视角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谋篇布局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基于系统思维的高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单元写作话题一般都是基于单元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进行的。教材设计的多种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展开系统思维的桥梁,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走过这座思维桥梁,即在培养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系统思维的习惯和意识,并将系统思维融入写作过程中,从而写出结构合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作文。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尝试运用基于系统思维的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等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把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放在读写活动的中心位置。[4]

(一)整体性教学策略

整体性是系统思维的核心特征,是对系统整体的理解和把握。[5]即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思维对象。整体性教学策略的基本模式是“整体1—部分—整体2”。写作教学的整体1 是对学习对象的表层理解和总体性把握,整体2 是对学习对象的深层理解与重构式表达。单元写作教学中整体性教学的对象不仅是教材的每一单元写作部分的范文,也包括学生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仿写。把教材范文和仿写习作分别看作一个系统,并站在整体的高度去考察它们,如文章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合理性、各部分的逻辑性、范文和仿写习作的关联性等诸多要素。经过整体性教学谋篇布局的文章更加合理、思想表达更加清晰完整。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2 为例,单元写作目标是“写一个人生故事”(Writing a life story)。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人生故事的内容要点和写作技巧,独立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的人生故事。教学步骤如下:

写作的整体1 环节,教师表述单元写作内容:Write a life story of a person you like or admire,之后让学生讨论“Who are you going to write about?Why?”这个问题,以此了解学生在写作和阅读范文前对单元写作主题的总体认知和态度。然后,再转入“以读促写”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看标题Iron hammer,用“Who was named Iron hammer and why?”和“What do you know about her?”两个问题导读,激活学生对郎平的已有认知,然后速读全文、整体感知。阅读的部分指读后聚焦语篇结构,让学生找出语篇的三个部分,用关键词概括每部分的大意:Part 1(Para.1)General introduction;Part 2(Para.2-3)Experiences;Part 3 (Para.4) Awards &Comments,然后借助这些关键词和郎平生平经历的时间轴梳理篇章细节,并在阅读文本中划出与时间相关的一些表达法,如during,at,after,in 等介词,为后续的仿写提供语言、内容和结构支架。阅读再回到整体,即要求学生总结人物故事的内容要点,转入写作教学。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列出写作要点,如介绍人物的成就、品质、生平经历、性格特征等,并尝试选用典型事迹表现人物品质、塑造人物形象。教师提出:How to develop your essay?引导学生构思自己的写作框架,并关注阅读文本中表示时间的一些介词。

写作的整体2 环节,是学生根据写作框架进行仿写,写后交流分享习作、同伴评价。评价关注文章内容的整体性和信息组织方式的合理性,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整体性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学生的课堂习作之一:

When it comes to beauties,the name that comes up in my mind is Audrey Hepburn,an angel signifying beauty and kindness.

Hepburn was born in Belgium on 4th May 1929,and was brought up during the war.While it was hard for her family to make the ends meet,she made secret donations to Dutch partisans by performing ballet.Later,with her appealing performance,Audrey became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greatest actresses.Becoming famous never changed Hepburn′s generosity.In 1988,she was appointed a Goodwill Ambassador for the UNICEF offering help to those in need.

In 1992,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onored her with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for her charity work.The very next year,she passed away,but her charm and kindness live in our hearts forever.

本习作体现了“整体1—部分—整体2”的写作模式:整体1 描写主人公奥黛丽·赫本角色定位(an angel signifying beauty and kindness);“部分”指按时序分别描述赫本的生平,包括她的家庭状况、演艺生涯、慈善事业以及被任命为亲善大使的细节,着力体现赫本kindness 的人格品质;整体2 概述赫本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高度赞扬其人格魅力。整体性思维适合于记叙文教学,它能够有效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框架以及产出语篇完整的作品。

(二)结构性教学策略

任何系统都有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内在诸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结合方式。[5]语篇的各个部分(系统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语义和结构系统。不同文体的结构和特征是不一样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提出“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对于单元写作来说,结构性教学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文体特征和信息组织方式,并在写作中根据具体语篇类型的特点,搭建最优化的结构,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以译林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Unit 4 为例,单元写作目标是“表达你对整形手术的看法”(Expressing your opinion about plastic surgery),属于议论文写作。教学步骤如下:

写作前,教师借助图片和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整形手术的兴趣和思考,然后让学生阅读两篇分别探讨整形利与弊的新闻故事,让学生逐渐形成思考:整形手术好不好?接着,教师播放探讨整形手术利弊的音频,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支撑自己论点的论据。然后,学生针对问题“Are you for or against plastic surgery?Why?”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再次整合对整形手术的看法。

在读、听、说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写作任务,并提出“How can you make your essay logical and reasonable?”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Integrated skills Part D 部分的写作建议,基于议论文三要素思考议论文的写作结构。总结高中英语议论文常用的“三段式”结构,即“总(提出问题)—分(分析问题)—总(解决问题)”结构。在分析问题部分,提倡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充分论证,按并列、对比、递进等结构模式把观点和论据有效组织起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头脑风暴”,列举议论文中可能用到的连接词,并适时应用于习作中,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如 in addition,besides,in fact,therefore,in conclusion 等。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始终关注议论文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将“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清晰地表达观点。写作后,交流的内容除了语言表达外,同学间的互评重点放在文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和表达逻辑的合理性上,感悟结构在语篇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生一篇习作:

To be honest,I′m against plastic surgery.I’m in favor of it only when the surgery becomes a must.

Here are some reasons.First of all,I believe everyone is born unique,so there is no reason for us to attempt to change our original look.Besides,as the second news shows,plastic surgery is risky because people may suffer continuous pain and unnatural appearance if it fails.What′s worse,if people get addicted to plastic surgery,it may cause even more damage.Finally,it′s our personalities that matter.Therefore,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hanging our personalities instead of our appearance.

In conclusion,I object to plastic surgery,except when it’s used to repair damaged skin.

本习作符合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的结构框架。第一段作者亮出论点(I’m in favor of it only when the surgery becomes a must),明确表示反对整形手术(除非是必须的)。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三点论据(理由)支持自己的论点:一是我们应尊重人的自然美;二是整形手术存在很大的风险,整形一旦上瘾危险性更大;三是个性更重要,我们应该改变内在的个性而非外形。第三段揭示论证结果,重申反对整形手术(除需要修补受损皮肤外)观点。习作论点鲜明,论据有内容、有层次、有道理,末尾结论与论点前后呼应。结构性思维有利于议论文教学,它能够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结构意识。

(三)立体性教学策略

立体性就是主体对系统客体的多维度、多层次、多变量的全方位和立体的考察和思维。任何系统都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并与环境有着多方面的联系。[5]语篇也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立体性教学策略是教师带领学生不仅理解和厘清语篇内存在着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关系,也重视语篇与语篇外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的多角度的联系,如:习作与阅读文本的相关性,以及习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等。实践证明,立体性教学策略指导下的文章更加饱满与深刻。

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三册Unit 2 为例,本单元写作聚焦“人与社会”主题,讨论人的社会责任,目标指向“分享关于一个道德故事的看法”(Share your opinions about a moral story),写一篇故事评论。阅读文本“路中央的石头”(The Stone in the Road)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简单易懂,但是寓意深远。教学步骤如下:

教师首先呈现单元写作任务,即写一篇故事评论。然后通过提问How to write a review of the fable?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活动4 的指导确定写作框架(Para.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ory;Para.2 Your analysis of the story;Para.3 Your opinion about the story.)。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写故事评论,清晰的框架有助于他们把握写作的纵向发展脉络。

在阅读寓言故事阶段,教师带领学生整体了解故事的梗概,并通过关键词Person,Experience,Emotion,Response 填写表格,横向对比故事中不同人物对摆在路中央的石头的不同情绪与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writing purpose of the story?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不仅理解故事的表层含义,更领悟到故事的深层寓意。紧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Can you share some similar stories in your life with us?这个问题让课堂上的文本和现实生活以及社会现状产生联系,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写作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基于故事评论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框架,不仅概述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还透过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言行揭示寓言故事的深层主题,结合现实生活阐明自己的观点,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地撰写一篇有观点、有深度、有逻辑的故事评论。同伴互评重点关注习作的立体性。以下是学生一篇习作:

"The Stone in the Road" is a fable about morality.The story goes like this:A king wanted to see if his people could take responsibility.One day,he placed a large stone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He found no passerby would remove the stone except a young girl.Finally,the king rewarded the girl.

The author tries to develop one′s kindness and responsible attitudes in life,instead of leaving problems to others.The details were clear,and the story was quite successful in achieving its purpose.

As a reader,I like the girl who considered others when facing problems.If everyone acted like her,our society would be much better.On one hand,I encourage people to learn from the girl.On the other hand,I don’t agree with the king,because what he did would cause more trouble for the villagers.

本文展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结构。一方面,习作突显四个层次:一是揭示morality 文本主题;二是呈现wanted/placed/found/rewarded 四个情节故事内容;三是指出故事作者develop kindness and responsible attitudes 写作意图;四是读者本身like/if...would be 个人喜好观点。另一方面,习作从不同维度表达思想:如用passer-by 与the young girl 两种人形成反差;用作者“培养善良和负责任的态度”与“把问题推给他人”两种想法形成对照;从“鼓励人们向女孩子学习”与“不赞同国王做法”两种观点形成对比。以多层次多维度写作手法给人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结构清晰的立体感。立体性思维可应用于不同文本体裁的读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考和分析评价的高阶认知能力。

三、结语

文章的语言积累重要,但思想表达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更为重要。系统思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采用系统思维理论指导单元写作教学,设计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教学策略,意味着教师要从不同维度来进行教学,因“篇”制宜,因“生”而异。随教材单元写作教学安排逐步融入系统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范文的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也有益于学生写作,学会清晰、有逻辑地表达思想,进而养成良好的系统思维习惯和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议论文语篇整体
议论文阅读专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