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义教课程新理念 落实核心素养新要求

2023-01-24张迎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标准核心

张迎春 陈 欣

(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2.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2022 年之春,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2011 版义教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十年之后,我们迎来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及其他15 个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回眸我国近10 年来的基础教育发展,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0 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比2012 年提高3.4 个百分点。城镇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使得农村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就学条件明显改善,大大增加了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总体进入世界中上行列。[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享受更加公平、质量更高的基础教育意愿更为强烈,是因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不均衡主要是公平的问题,不充分主要是质量的问题。通过深化教育改革,解决这些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正成为“十四五”发展时期中国教育的“主旋律”。在这一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标准是“育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力图呈现的课程新理念和教学新要求。[2]

课程理念是指导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具有明确、先进的课程理念是对课程研究者与教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2011 版义教课程标准确定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基本理念。[3]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依据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以及生物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课程理念方面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提出了下面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核心素养是宗旨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国际组织在内展望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时所考虑的首要问题。1997 年至2005 年,经合组织(OECD)开展大规模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框架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literacy: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onceptual basis)跨国研究项目,根据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多种价值观,建构有关核心素养的总体概念框架,较为全面地总结人类社会共有的、关键的素养。[4]从2000 年开始,OECD 每三年举办一次“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从这一国际性测评项目可以看出,国际上对教育的追求价值正在发展改变。即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无法达成PISA 测评要求并取得佳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PISA 测试是以能力立意的考试评价,能够引导社会、教师与家长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对知识的“死记硬背”。[5]素养教育已然是未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关键,劳动者素养培养则是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6]

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有关“核心素养”概念,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要求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和落实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7]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北京发布。该成果创造性地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涵盖了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体现了“最关键、最必要”这一核心素养重要特征。[8]《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化与细化我国教育方针中的教育培养目标,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从中观层面上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下文简称2017 版高中课程标准)成功修订与实施,使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科学合理表述,促进广大高中生物学教师明确课程育人目标及课程教学要求。近几年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教育水平提升有了成功的经验积累,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重要理念,体现了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这一点与2017 版高中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密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新成果,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反映时代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9]

作为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为宗旨”确定为课程基本理念,预示着“核心素养”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中占据核心、统领的位置,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在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落地生根”,全面提升我国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的育人质量。

二、学习主题为框架

将“学习主题为框架”作为重要课程理念的建构思路,可以追溯到2001 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 版义教课程标准,二者都是以生物科学的宏观研究为主线,精选和串联生物科学主要的知识与观念,构建“人与生物圈”的课程体系,改变以往沿用多年的“动物学”“植物学”及“生理卫生”的课程体系,克服传统生物学课程繁、难、偏、旧的弊端,确定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及生物与环境等10 大一级主题,[3]彻底摆脱了大纲时期“完整性”“系统性”的课程理念与学科中心的轨道,为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提供主题突出、主线明确的学习内容。这一课程建设上的重大突破,既符合国际生物学基础教育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国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根据生物学的特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以学习主题为单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对以往10 个一级主题进行了调整和删减,形成“6+1”的课程结构框架。其中的6个学习主题体现了生物学科内容,分别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每个主题包含若干生物学重要概念,同时融入生物学的思想观念、研究过程及方法。此外,设置了1 个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7个学习主题构成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初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就在此基础上以10 个生物学大概念依次展现。与以往相比,义务教育阶段这7 个学习主题的生物学课程内容有了明显“瘦身”,这样既保证生物学学科的内在逻辑,又强化课程内容的整合,实现课程内容的“少而精”,在课程层面向着“双减”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10]

三、内容聚焦大概念

“内容聚焦大概念”这一课程理念的形成与2011版义教课程标准关注与强调重要概念学习有着重要的渊源。2011 版义教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凸显分布于十个一级主题之中的50 个重要概念,这是生物学课程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这一变化从一个新的视角提示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十多年来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为本次修订课程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

“内容聚焦大概念”这一课程理念的形成也是对2017 版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重要承接。2017 版高中课程标准将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以生物学大概念(也称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方式呈现。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充分吸纳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大概念构建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了9 个大概念(最重要的生命观念),统领整个生物学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以期达到“少而精”的学习效果。国际科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少而精”的课程与教学是时代及科技变革所带来挑战的必然选择。“少而精”旨在强调“以学科大概念和跨学科概念贯穿科学课程”,将学校有限的教学时间聚焦于引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科学探究与工程学实践,帮助学生获取对大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深入理解,以期培养出具有理性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本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与普通高中一样,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聚焦生物学大概念,突出重点,淡化“细枝末节”,降低对记忆背诵的要求,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确保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具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开展科学探究与讨论,深刻理解与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学业水平的提高,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重实践

“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是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与2017 版高中课程标准又一个相同的要求。之所以两者在教学方式有相同的理念要求,是由生物学课程的性质所决定,因为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的生物学内容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大都源于实践探索。教学中通过实践环节,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这些生物学理论知识,体验和感悟其中隐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2017 版高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重实践”这一理念,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11]这段话中,“探究性学习或完成工程学任务”提示“实践”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工程学实践两个方面。对实践的这种认识也与国内外近十多年相关的研究基本一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可以促进学习过程以开放性讨论和课堂科学论证的形态呈现,有利于教学关注点和学习效果评价从标准答案转向基于证据与逻辑的科学理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体验探寻证据时动手、动脑思考的过程,共享获得证据、解决问题时的愉悦。

所以,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修订同样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强调通过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能应用生物学观点、知识、思路与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因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仅仅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到的,只有在主题学习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亲历实践与探究、体验与反思、合作与交流等学习过程,才能逐步发展与养成。

与以往的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2022 年版义教课程标准将“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作为重要的课程指导和依据,是要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对“科学探究”理解认识不足,将科学探究过程分解、固化,“按部就班”地提供给学生,作为套用的步骤集合体,[12]忽视科学教育应重视的学生科学实践行为和从实际出发、自主进行理性思考,寻求证据进而把握科学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质意义。因此,从“倡导探究性学习”到“教学过程重实践”,教师只有在课程理念上认同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五、学业评价促发展

“学业评价促发展”这一课程教学理念将生物学课程评价精准地落实于学生的学业评价。学业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开展学业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体现评价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的重要内容,也是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亮点之一。其变化主要在于,以往课程标准较为重视的是教师的教,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不仅指导教师怎样教,而且重视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学。所以,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业上,不仅是2017 年版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也是2022 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变化。这样的变化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

从课程的角度强调学业评价,要求教师从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出发,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特别要注重对探究和实践过程的评价,致力于创建一个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关注学业成就又重视个体进步及多方面发展的生物学学业评价体系。力图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形成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同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发展专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的变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会随之在学校教育层面展现课程育人的强大指导作用。相信广大教育工作者将会深入学习和理解2022 版义教课程标准,积极应对课程标准给教师专业发展进阶带来的新挑战,并以此为契机,踔厉奋发,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生物学课程标准核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