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全球治理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前沿对比分析

2023-01-16陈亚丽

关键词:图谱聚类领域

马 超 陈亚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已成为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研究焦点。西方全球治理理论创始人詹姆斯·罗西瑙(James N.Rosenau)将治理定义为一种活动领域的管理机制,其包含了政府机制,也包含了非正式的以及非政府的机制作用[1]。而另一位理论创始人罗茨(R.Rhodes)认为国家的行动能力受到限制,传统有序的统治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治理是一种新的统治过程,或者以新的方法来统治[2],“新治理”成为推行新政治的主导概念。在国内俞可平教授最先对全球治理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全球治理是利用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regimes)来解决全球面临的冲突、人权、经济和政治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秩序[3],之后便相继有众多国内学者对全球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治理理念[4]、全球治理的历史、理论、价值等维度[5]、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策略[6]、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7]、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机遇[8]等。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全球治理的规模政治[9]、全球治理的政治理论[10]、新冠病毒与全球治理[11]、全球气候治理[12]等方面。但是纵观国内外学界已有研究成果,鲜有涉及对国内外全球治理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范围的归纳对比。基于此,本研究利用计量与可视化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旨在揭示出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前沿趋势,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性与相似性,以期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国内研究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全球治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在检索过程中为了研究数据的质量,特选择CSSCI和北大核心作为来源期刊,时间跨度设定为所有年份,然后为了保证文献的精确性,针对检索结果进行了人工阅读筛选,主要去除了寄语、征文、稿约、纪要、公告、期刊编写等无关文献,得到有效文献5663篇,时间跨度为1996-2022年,最后以“Refworks”格式进行下载。

国外研究以Web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来源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模式且构建检索式为:TS=“GLOBAL GOVERNANCE”,然后选择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时间跨度同样不限制且针对检索结果筛选之后共得到文献4532条。最后在下载过程中下载内容选择“全记录与所有参考文献”,下载格式采用纯文本格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计量统计以及CiteSpaceV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其中CiteSpaceV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Chaomei Chen)教授开发的,该软件能够挖掘出抽象数据的潜在联系,并能够以视觉交互的方式进行可视化,从而帮助科研人员准确、科学和快速地把握研究领域的特征[13]。在研究过程中以发文量、作者、机构、国家、期刊叠加、高被引文献、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变等为基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特征、科研特征、科研热点和趋势。

二、结果分析

(一)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发文数量变化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发文量的变化分析可以清晰地描述出全球治理领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发文变化的异同。下图1是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计量统计得到。

图1 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发文数量变化统计图

根据图1可以看出,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的发文数量变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具体地来看国内全球治理的研究最早为1996年,文献数量年均水平为2097篇,国外最早起源于1981年,年均水平为1079篇,国外的研究时间相对国内较早,但是发文数量整体水平低于国内。从整体来看,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的发文数量变化十分相似,均呈现出从无到有再到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在一定年份均存在空白期。这与当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局势相关。从局部来看,在2003年之前国内外发文数量差距较小,在2003-2015年期间,国外发文数量高于国内,在2016-2022年期间(2021年8月),国内高于国外。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的发文数量变化趋势比较相似,国外的研究时间相对国内较早,而发文水平相对国内较低,尤其自2015年之后,国内学界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热度异军突起,显著高于国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全球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近年来我国参与的全球治理实践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全球治理的实践中主动作为,逐渐实现了从被动疏离、到协同参与、再到主动引领的身份转变。主场优势日益显现,新时代的中国成为新型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二是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话语日益增多,中国声音日渐响亮,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中国理念被世界认可和接受,逐渐改变着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失语”“失声”和“失踪”的局面,因而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学者对全球治理问题的深入研究。

(二)国内外科研合作特征分析

1.作者合作对比分析

通过对一个领域的科研作者发文量、合作情况和核心作者数量等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该领域的科研氛围和研究特征。图2和图3分别是以国内外全球治理研究的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后,以作者为节点可视化得到的。图谱中节点表示作者,节点的大小反映着作者的发文数量多少,连线表示合作关系。表1是该领域国内外相对高产作者的信息表,表2是不同发文阶层作者的具体数量信息表。

图2 国内全球治理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图3 国外全球治理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表1 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高产作者表(前十位)

表2 国内外全球治理研究作者具体数量信息统计表

根据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吴志成、于宏源、庞中英和陈伟光等是国内相对高产作者,Thomas G Weiss 、 Rorden Wilkinson、 Marina Larionov、 Frank Biermann等是国外相对高产作者,国内产量集中度相对国外较高。从合作关系来看,国内外合作特征基本相同,均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且主要围绕着高产作者展开,但是在团队规模上具有差异性,其中国外合作团队的规模大于国内。从作者数量来看,国内共有6498位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共有6225位作者,仅仅相差273位,而国外发文数量较国内少1131篇,说明国外相对于国内合著率更高。此外,从发文数量≥2-5的情况来看,同样地印证了国内的产量集中度较高。最后根据普莱斯核心作者定律m=0.749√N(N为领域最高产作者发文数量)[14]计算得到全球治理领域国内核心作者发文数量为52篇以上,国外核心作者发文数量在39篇以上,因此国内大约有核心作者194位,国外约有213位。综上看出,国内外全球治理的研究中作者特征既有差异性也有相似性,其中国外合著率更高且合作规模较大,而国内产量集中度更高。

2.科研机构合作分析

机构是作者的单位,通过对机构的合作特征研究,相当于扩大了范围对合作关系进行把握,从而更加全面。下图4和图5是以机构为节点可视化得到,表3是相对高产机构的信息表。

图4 国内全球治理领域机构合作图谱

图5 国外全球治理领域机构合作图谱

表3 高产机构信息表

根据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二级学院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是国内全球治理研究较多的机构,而Univ Toronto、Univ Ox ford、Stockholm Univ 以及 Univ Warwick 等是国外相对高产的机构。从合作关系来看,国外机构合作图谱相对国内连接密切,说明了国外的机构合作率相对国内较高。从合作机构的性质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研究所和研究院等,而国外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说明了到目前为止国内相对于国外研究机构的范围更广泛。

(三)国家分析

对国家的分布以及产量情况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出在该领域地理特征以及话语权相对较多的国家。图6是将web of science 检索的数据导入软件,在 1981-2022 年范围内以“country”为节点运行得到,表4是根据信息统计绘制而成。图谱中节点对应着国家,连线表示国家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有的节点边缘出现紫色表示中心性≥0.1,象征了该节点在网络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很多国家与地区都对全球治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其中美国一枝独秀,对应的节点最大,并且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相比优势显著,结合表4发现美国发文数量为1011篇,占总文献的22.31%,其次英格兰发文数量为803篇,排在第二位。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也具有较高的发文数量。其次从合作关系可以看出,国家之间合作关系较多,并且主要围绕着美国展开。与此同时节点之间的连线较细,表明了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是合作强度较低,未来有待加强。然后从网络中心性来看,美国、英格兰、加拿大、中国和瑞士具有相对较高的中心性。最后从国家与地区地理分布可以看出,前十高产国家全球治理的研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图6 全球治理研究国家分布图

表4 web of science 中全球治理研究高产国家信息表

(四)科学领域及知识流动研究

通过对期刊的叠加研究,能有效地表征科学领域的分布。下图7是利用CiteSpace的期刊维度科学领域分布地图绘制得到。在这个学术图谱中,左边图层是通过检索数据的期刊施引关系构建,右边是通过期刊的被引关系构建。图谱中的连线表示了左右期刊之间的引证关系。因此该学术图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识别检索数据所发表的期刊、所引用的期刊以及发表于引用期刊之间的知识流动。

图7 web of science 全球治理领域期刊叠加图谱

由图7可以看出,国外全球治理领域的施引期刊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少部分集中在医学、海洋、生态、生物、数学及分子等领域。被引期刊同样地主要分布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少部分集中在医学、数学、生物、分子、历史及环境等领域。从施引期刊和被引期刊的知识流向来看,经济和政治领域的研究多被相同领域引用。综上可以看出,国外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主要分布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且整体引证关系多围绕着经济和政治领域展开。

(五)高被引文献分析

文献共被引概念是1973年由苏联的情报学家依林娜·马沙科娃和美国情报学家亨利·厮莫(Henry Small)提出的,主要反映了被引文献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关系[15]。通过对共被引文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揭示出该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以及高被引文献的研究领域。图8主要是以“Reference”作为节点,设置回溯周期为5年得到,并采用“Pathfinder(寻径)”修剪可视化生成。表5是国内高被引文献信息表,主要依据CNKI数据库统计得到,表6是国外高被引文献信息表。

表5 国内全球治理领域研究高被引文献信息表(前八)

国内最高被引的文献是俞可平教授[16]发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上的《全球治理引论》,被引次数为2471次,该文章主要从全球治理的理论、产生原因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全球治理是国家层面的治理和善治在国际层面的延伸,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此外,研究还指出,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规制、全球治理的主体、全球治理的对象及全球治理的效果是全球治理的五大要素,也是衡量全球治理的评价标准。其次曲星[17]指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是中国寻求人类共同利益的新理念,这个理念包括全球治理观,且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可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前进。此外,发表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期刊的《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主要从治理的角度出发对国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从治理对国际关系进行研究实质上是知识形态的选择,而所谓的全球治理更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外衣”,包裹着狡诈的经济自由主义[18]。托尼·麦克格鲁[19]指出全球治理受到霸权、全球资本和专家政治三方面的制约,并且主要存在经济到环境治理的全球政策领域中管理不足、减少贫困和发展合理性不足、多元的全球治理体系协调不足、全球治理软法律服从不足和民主不足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嫮等[20]主要从上海浦东地区集成电路的产业网络研究指出,地方的产业网络需要不断升级才能在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背景下提高竞争力。蔡拓[21]主要从全球治理的中国实践出发,研究指出在全球治理中多元化的合作是有效机制、政府仍起到主导作用、全球意识和全球价值同全球变革还存在差距、公共精神和共同体的建设是全球治理的宝贵财富。秦亚青[22]研究指出,全球治理体系的失灵主要是世界的快速变化、治理的制度落后、治理的观念滞后导致的,需要从多元主义、伙伴关系和参与实践共同进化的三大秩序理念重塑全球治理体系。吴志成[23]指出,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社会政治重心由统治转向治理,这种转向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且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秩序。

图8 国外全球治理领域文献共被引图谱

表6 国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高被引文献信息表(前八)

根据国外文献共被引和信息表可以看出在5年回溯周期中,刊载在期刊《GLOBAL ENVIRON MENTAL POLITICS 》 中 的 文 章 《THE REGIME COMPLEX FOR CLIMATE CHANGE》 被引次数最高,为93次,该文章主要针对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研究,指出由于各国政府在其利益和执行这些承诺的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及国内和国际政治约束,因此当前的气候治理制度并不一定能够减少相关气体的排放[24]。排在第二位的BIER MANN F[25]指出大多数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要么集中在对整体现象的理论解释上,要么集中在解决特定治理挑战的不同机构的实证研究上。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治理架构”,并将其定义为公共和私人机构、原则、规范、规则、决策程序和组织的总体系统。ABBOTT KW(2016)[26]指出全球治理机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组织形式——包括非正式机构、跨政府网络和私营跨国监管组织正在迅速扩大,而正式政府间组织的增长相对放缓。MORSE JC[27]主要针对全球治理中多边主义的争议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有争议的多边主义有两种主要形式:政权更迭和竞争性政权建立。其中在经济问题、环境和能源问题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是具备共同利益的,但在政治方面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失去权威或地位。AB BOTT KW(2015)[28]研究指出,协同治理模式是国际组织(IGOS)和其他治理参与者广泛使用的治理模式,但很少被识别或分析。BERNSTEIN S(2011)[29]研究指出政府间和非国家治理机构对合法全球治理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Zurn M[30]主要对国际权威的政治化进行了深度研究,研究指出国际机构的政治化是一种经验趋势。权威——政治化关系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与政治化并行的国际权威的崛起来说明。国际机构日益增强的权威导致了它们的政治化,特别是那些具有高权威的国际机构,其能力会受到强烈的质疑。BERN STEIN S(2007)[31]提出通过“非国有市场驱动”(NSMD)治理体系来监管和改善全球环境和社会问题且该体系的目标是建立“政治合法性”,因此该系统在社会融入全球市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六)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主要来源于文献的标题或者主题,它能准确传达一篇文献的内核和精髓,用数据计量工具提取文献关键词来绘制反映其频次高低分布的图谱,可以用来研究某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32]。本研究针对国内外研究热点情况对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聚类图谱进行对比分析,在可视化过程中以关键词为节点,选取TopN为阈值,然后选择“pathfinder(寻径)”进行裁剪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是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运用LLR算法并以“K”进行标识得到。聚类的信息表是利用“Cluster Export”功能探索出聚类的具体信息,关键词频次表是根据合并处理后进行统计得到。

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表示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反映了关键词频次的高低,节点越多,频次越高,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存在共现关系。同时节点由不同的色层构成,每个色层的厚度代表了该关键词在对应年份出现频次的高低,厚度越大,对应年份出现频次越高。聚类图谱中划分的模块是以#进行标识的,而聚类的结构以及清晰度主要由模块值(Modularity简称Q值)和平均轮廓值(Sil houette简称S值)两个指标决定。其中Q值越大,则表示网络的聚类越好。Q的取值区间为[0,1],Q>0.3时就表示该聚类网络结构是显著的,同时S用于衡量聚类图谱的同质性,如果越接近1,表示同质性越高,反之越低。其中在S=0.7时,聚类结果是高信度的,在0.5以上即可认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本研究中国内CNKI聚类图谱Q=0.8270,S=0.9203,国外web of science图谱Q=0.7965,S=0.8247。

1.国内外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

根据CNKI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看出,国内全球治理领域研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出现频次最高为743次,是学者研究最多的议题。“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出现频次分别为364次和200次。此外“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方案”“全球气候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国际秩序”“气候变化”和“国际话语权”等也是相对研究较多的内容。从中心性来看,高频关键词中“全球治理”“联合国”“全球化”“治理”“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经济全球化”等中心性较大。

图9 国内全球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10 国外全球治理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7 国内外全球治理研究关键词信息表

由web of science 国外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看出,“Politics”“Governance”“Power” “Global ization”“Policy”“Legitimacy”“climate change”和“China”出现频次在200次以上,是国外研究相对较多的关键词,说明国外学者十分注重全球治理的政治政策方面以及权力与规制的研究,此外“Democracy”“Accountability”“civil society”“Law”等关键词也是研究相对较多的内容。从中心性来看,频次前20关键词中仅仅除了“Legitimacy”“Or ganization”“human right”“Business”和“Law”等,均高于0.1,表明了相对研究较多的关键词在国外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知识结构的演进中起到了枢纽作用。

2.国内外关键词聚类分析

根据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看出,国内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主要划分为#0全球治理、#1新冠肺炎疫情、#2新兴经济体、#3全球教育治理、#4习近平法治思想、#5全球主义、#6中国、#7人类命运共同体、#8多边主义、#9全球治理体系、#10全球环境治理、#11民族主义12个聚类,国外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主要划分为#0global governance、# 1the cites、 # 2wto、 # 3regulation、 # 4governance、 # 5sustainable development、#6covid-19、#7system、# 8european union 和#9social dialogue10 个聚类。

图11 国内全球治理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8 国内全球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从国内研究关键词聚类的具体信息来看,#0主要包含了20个关键词,是聚类规模最大的,其中S=097,表明了聚类关键词之间同质性十分高,研究发现该聚类重点研究全球治理视域下气候治理、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等宏观方面;#1主要包含了13个关键词,S=0.872,重点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下习近平法治思想,重点阐述了外交方面;#2主要包含了13个关键词,S=0.836,重点研究了全球新兴经济体治理并主要涉及了imf、新兴经济、数字经济等方面;#3主要包含了12个关键词,S=0.984,重点研究了全球教育治理方面;#4主要包含了11个关键词,S=0.944,重点研究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涉及了新时代国际法治和涉外法治等;#5主要包含了9个关键词,S=0.868,重点研究了全球化进程下治理策略;#6主要包含了9个关键词,S=0.882,重点研究了中国作为大国在国际治理中作用,包含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恐怖主义等方面;#7主要包含了9个关键词,S=0.988,重点研究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智慧和方案;#8主要包含了8个关键词,S=0.958,重点研究了多边主义,涉及了多边外交、双边外交等;#9主要包含了8个关键词,S=0.797,重点研究了全球治理体系,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全球化等;#10主要包含了8个关键词,S=908,重点研究了全球环境治理,主要涉及了环境问题、非政府组织以及国际关系等;#11主要包含了5个关键词,S=956,重点研究民族主义,涉及了主权国家、民族国家、国际人权条约等方面。

图12 国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9 国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从国外研究关键词聚类的具体信息来看,#0主要包含了11个关键词,S=0.907,重点研究全球治理的发展与规范;#1主要包含了10个关键词,S=0.842,重点研究了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的作用,尤其在象牙偷盗方面;#2主要包含了10个关键词,S=0.945,重点研究了全球世贸组织的合法性和民主性;#3主要包含了9个关键词,S=0.977,重点研究了全球法律法规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主要包含了7个关键词,S=0.825,重点研究了全球治理网络的发展;#5主要包含了7个关键词,S=0.97,重点研究了国际组织在气候等方面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涉及G20组织以及金砖四国等;#6主要包含了7个关键词,S=0.952,重点研究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治理的复杂化;#7主要包含了6个关键词,S=0.933,重点研究了在全球治理系统性安全和国际秩序;#8主要包含了6个关键词,S=0.927,重点研究了欧盟在全球和平建设方面的影响;#9主要包含了5个关键词,S=0.794,重点研究了多边主义社会对话方面。

(七)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前沿分析

Burst Detection( 突变) 算法是 Kleinberg[33]在 2002 年提出的,在CiteSpace软件中主要利用“Burstness”单元功能来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利用关键词的爆发性来探索前沿[34]。

图13 国内全球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突变图谱

图14 国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突变图谱

根据突变图谱可以看出,“全球化”是国内外研究中共有的关键词,突变强度分别为27.3894 和 17.4268,但是对应周期上有一定差别,在国内主要为 2000-2009 年期间,在国外持续时间跨度为 1997-2011 年,相对国内更早,持续时间更长。此外“非政府组织”“一带一路”“wto” 和“per ̄ spective” 等关键词也具有较高的突变性。 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77.2086,2018-2022)” “新冠肺炎疫情(23.4131,2020-2022)” “习近平外交思想(19.9655,2021-2022)”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7.5367, 2021-2022 )” “diffusion (7.5367,2021-2022 )” “design ( 6.9972,2021-2022)”“political economy(6.9972,2021-2022 )”和“covid-19 (16.736,2021-2022)” 突变的持续性均到 2022 年,因此是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研究的前沿阵地。

三、相关讨论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1996-2022年期间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81-2022年期间关于全球治理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深入探赜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

(一)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国内外学界目前关于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全球治理研究的发文数量年度变化情况来看,国外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较早于国内,但是国外的整体发文数量低于国内。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关于全球治理研究中的发文数量变化趋势上具有相似性,在一定时期内都存在研究的“空白期”,而整体研究均呈现出从无到有再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科研合作的特征来看,国内主要作者和机构的个体产量相对国外较高。国内外作者和机构彼此之间,均围绕着相对高产的作者或者机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从合作规模来看,国外略大于国内,同时国外合著率高于国内。此外从发文的机构所属性质来看,国内的机构范围则更加广泛。从关于全球治理领域研究的国家分布情况来看,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是研究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其中美国在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中占据着更多的话语权,担任着引领者的角色。从所属的学科领域和知识流向来看,经济学和政治学是国外学者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少部分学者的研究还涉及到数学、生态、生物、海洋和环境等学科领域。

(二)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文献对比分析

依据国内外全球治理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可以得出,国内高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全球治理的基础理论、构成要素、现实困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等方面来展开。由此可见,国内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全球治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解析和论证,并且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核心期刊中,同时高被引文献的作者基本都是该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对全球治理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通过文献分析还可以得出,国内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文献都比较认可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认为全球治理对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有效的,学者们旨在倡议基于寻求人类共同的利益和价值来维护当今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通过分析国外关于全球治理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可以知晓,国外学者主要是围绕着全球治理的架构、全球治理的模式、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政治诉求等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全球治理首先是从国外开始研究的,从国外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关于全球治理研究的领域更成熟,研究的成果更丰硕,主要涉及到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模式等方面,国外研究文献不仅注重全球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很注重关于全球治理的实践过程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旨在寻求一个更适合他们国家利益的全球治理架构和模式,借此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综合国内外学界关于全球治理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的结果来看,政治和经济领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和比较关注的议题。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一带一路”、全球经济治理和中国方案等是国内学者研究较多的关键词;政治、治理、权利、全球化和政策等则是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的议题。从国内外学者关于全球治理研究所涉及的方向与路径来看,国内主要可划分为:(1)全球治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全球治理—国内治理体系—习近平特色治理道路;(3)全球治理—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治理—全球气候、海洋、卫生等治理;(4)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国际合作—国际秩序;国外主要可划分为:(1)全球治理—全球化—贸易—权利;(2)全球治理—中国—民主—公民社会—政策;(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合法性;(4)全球治理—治理—国际合作—气候、经济危机、网络安全治理。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全球治理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聚类信息表可以得出,国内学者当前研究范围和研究兴趣更广泛,主要涉及了全球气候治理、国家治理、网络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等领域,而国外学者的研究范畴则比较集中,主要是涉及到全球政府管理、世界贸易组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家治理、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等目前比较热门的领域。

(四)国内外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前沿对比分析

从国内外关于全球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的突变图谱分析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外交思想、sustainable development、diffu sion 和 design ”等关键词是未来国内外学界研究的主攻方向。根据所统计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刘同舫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时代转换,有助于从人类历史的具体性阶段和总体性维度相统一的视角,实现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性重构,进而增进价值共识、构建公平正义与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新格局[36]。孙来斌指出西方国家“中心—外围”的分析模式,早已引起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批评和反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张,积极回应了“中心—外围”分析模式的资本逻辑批判、霸权主义批判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诉求。同时,较之后者表现出来的对现代世界体系的单一性质定位、霸权周期律的世界历史叙事、变革世界体系的理想主义方式,体现出多重意义上的超越,为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了中国方案[37]。Downie C[37]指出近年来人们对探索全球层面的间接治理越来越感兴趣,其中在能源等分散的全球治理领域,G20经常被认为是一个能够通过间接治理形式指导其他参与者的行动者。[38]Ibnu B[39]研究指出,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在治理架构内的权力分配影响了能源治理效率。综合上述研究可得出,国内关于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增强全球治理中党的领导力和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维护全球秩序发展中;国外关于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全球能源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政治权利架构建立上。

猜你喜欢

图谱聚类领域
绘一张成长图谱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领域·对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