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矿二元釉建盏的工艺研究*

2023-01-14杨兴生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窑釉料含铁

杨兴生

(南平市建阳区木易阳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3000)

建窑亦称“乌泥窑”,系宋代八大名窑之一,被誉为宋代南方著名民窑。唐代福建实行五州制,分别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清代的《景德镇陶录》刊言:“建窑,古建州窑也。”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被冠以“黑瓷艺术巅峰”的盛名,这与当地建阳水吉的粘土和釉矿密不可分,建窑兴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衰于元代,建窑在晚唐五代时期还是一个生产青釉器的普通窑场,到五代宋初,改烧釉面无斑纹的黑釉茶盏,直到宋代,建窑以烧制黑釉茶盏成就最高。中国烧制黑釉瓷器的历史并不短,但黑釉瓷并未受到国人的钟爱,直到建窑建盏的出现,才将黑釉瓷的生产工艺推向了历史高峰。建窑瓷器以黑瓷为大宗,其中各种形制的碗占绝大多数,而建窑在成熟鼎盛时期,烧制的茶碗占到了总数的90%以上,单是靠烧制茶碗,就支撑起100 m以上的超长龙窑,一窑能装烧几万只茶盏,规模之大,为世间罕见。清代萨嘉榘《建窑考》即云:“福建之瓷在宋代即有名,所制之器与钧窑、哥窑、龙泉窑相并,称为建窑。”专烧茶碗就能获得极大的回报,令宋代的建窑窑工在茶碗这一领域深入钻研,这得益于福建建阳当地得天独厚的粘土和釉矿石。

1 建窑建盏的釉色特点

从宋代到现代,建窑以黑釉闻名,建窑建盏釉色绀黑纯正,又富有变化,且斑纹自然形成。虽然建窑曾经在早期和宋末之后的衰落期烧制过其他釉色的瓷器,但建窑瓷器通常指建窑鼎盛时期所烧的黑釉瓷。另外,建窑成熟时期的杂色釉,虽然有外观非黑的釉色,但都是与兔毫、乌金、油滴等同样配方的釉料,在不同气氛与不同温度下所产生的窑变结果,本质上也属于黑釉瓷。

建盏的特点可以从釉色、胎底、器型等几个方面概括:①建盏的釉从颜色上分,属于黑釉;从釉色表现上区分,属于结晶釉;从烧成温度上分,属于高温釉。最为特别的是,建盏釉汁肥厚,胎釉坚密温润,底釉经过高温,会浮现自然窑变形成的铁系结晶斑,出现兔毫、鹧鸪斑和曜变等不同斑纹;②建盏的胎土和釉料,含铁量都很高。建盏的胎体常呈灰黑色,质地厚重、坚实、粗砺,被称为“铁胎”;③建盏的胎土颗粒较粗,可塑性不强,所以在造型上比较单一,形制也大致相似;④由于工艺上的特殊性,建盏一般施釉较厚且不施满釉,甚至会出现釉珠,有露胎和少许干口。

建窑黑釉瓷,无论是胎釉还是造型,都在宋代形成空前的影响。在中国科技史、陶瓷史和茶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建盏工艺与建盏文化的复兴也堪称是福建当代工艺的一个奇迹。自20世纪80年代古代建窑兔毫盏、油滴盏的制作工艺被逐一破解,建盏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建盏艺术重新回归国人的视野,在短短的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就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当代的建阳艺人不但能复烧出古代建盏的多种釉色,还能以他们的巧手与匠心,开发出许多新器型与釉色,相当一部分仍然在使用古法的釉料二元配方。

2 建盏二元釉的使用

复古型建盏主要以宋代建盏为模型进行仿制,所用的胎骨也尽量贴近宋代胎土配方,采用含铁量高的建阳水吉后井村的猪肝色粘土、大梨村的玫红色粘土,还有南山村的黄白色粘土,配以适量腐殖酸比例适中的荒地田泥而成。此种胎体含铁量极高,切面呈雀黑色。采用福建南平市建阳区南林村釉矿石和草木灰粉湿法研磨,制得二元釉釉浆。再经施釉、干燥、焙烧、还原等工艺制得古法建盏。其中胎体是基础,而原矿二元釉的作用不可替代。建盏二元釉水是在某一温度熔融下形成的熔液,既然是熔液就会有熔剂和熔质,“二元”釉因此而得名。“原矿二元釉”指没有精炼提纯技术的宋人所使用的最古朴、原始、天然的配制釉熔液方式。这种古法配方使用的熔剂是草木灰、谷壳灰、牛骨灰等简单方式取得的自然界物质,熔质选用天然釉矿石磨制成的釉矿石细粉。

釉的出现使得陶器进化到了瓷器,是世界陶瓷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影响建盏釉面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釉料配方、胚的成分、釉水厚薄、烧制温度、烧制氛围(还原、氧化)等,以下对建盏的原矿二元釉面进行详细介绍。

2.1 釉的原料

建盏的釉料是采用闽北地区特有矿石及草木灰配置而成,行业内俗称“二元”配方。

(1)釉矿石。建盏的釉水采用水吉镇建窑遗址附近山上纯天然的釉矿石,其氧化铁含量高达8%左右。它是建盏釉料惟一的着色剂,建盏因此而呈现出各种奇妙的结晶斑纹。有些颜色艳丽、花纹独特,甚至泛着金属光泽的建盏,大多都是在釉水里面添加了各种各样的着色剂,从真正意义上讲,它们并不是建盏,最多只能算陶瓷茶杯而已。

(2)草木灰。草木灰是中国历代高温釉不可缺少的原料,中国古陶瓷业有句行话,叫“无灰不成釉”,即没有草木灰就无法配釉,足以见草木灰的重要性。枯草焚烧成灰后,再研磨为粉,然后过筛除杂,最终沉淀下来的就是草木灰。建盏使用的草木灰,采用建窑附近村落的植物,由于当地土壤含铁量较高,故植物中含铁量也较高,其草木灰也比一般地区的草木灰含铁量高,为建盏釉面花纹的形成提供助力。据当地龙窑的烧制工匠说,越老的草木灰制成的釉料越有韵味,追求复古的匠人,会在周边村庄收集农家柴火灶里的灰烬,而几十麻袋的灰烬仅可筛得约一桶的草木灰。

2.2 釉水配制对建盏釉面的影响

建盏釉水两种原料的配比,甚至是不同种类植物烧制的草木灰都会影响釉面的呈色。同时,釉水的厚薄也是影响釉面的关键因素,釉水太稀薄烧制出的釉色呈现褐色且很难形成兔毫、油滴等自然纹饰;釉水太厚烧制时又容易缩釉、粘底。因此釉水的配制是一门高深的技术。

2.3 釉面颜色及斑纹的形成机理

在古代,建盏的烧制采用龙窑柴烧,温度控制完全凭烧盏工匠的经验,由于龙窑依山而建,火势随山势而上升、窑内各段气氛不同,往往一窑烧成并非所有建盏都符合“斗盏”之要求,而是各色釉面皆有,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

建盏被归为黑瓷,属于单色釉,建盏是因斗茶而兴盛的,斗茶需要黑色的釉面去衬托,古代烧制建盏时的目标就是黑色,其它颜色在当时是副产品。

黑釉是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前文提及过建盏釉料中的含铁量在8%左右、而其盏胎中含铁量也高达9%左右,在烧制中炉温达到1 250℃时,釉料中的铁氧化后使釉面逐渐呈现黑色(如果温度不够就会呈现灰色,玩家俗称“灰贝”),随着温度升高,在还原气氛下,盏胎中的部分铁析出融入釉中,釉层由于温度提升产生气泡,并将这些铁质带到釉面,随着窑内温度的逐渐升高(约1 300℃),气泡越来越多、不断聚集、直至破裂,然后铁溶质聚集在原来气泡位置,析出晶体,冷却后呈现出油滴状斑纹。如果继续加温,釉层流动,铁质此时流成条纹状,冷却时析出的赤铁矿小晶体形成了“兔毫”。

3 原矿二元釉建盏的制作工艺

3.1 选土

建盏选土是选择福建水吉当地含铁量高达10%左右无工业污染的粘土,将选好的粘土露天放置,使其自然风化后备用。

3.2 碎土

将配比好的粘土装入机器中进行粉碎处理。

3.3 淘洗过滤

将粉碎好的适用粘土过筛,筛好后将均匀的粘土入浆池,反复淘洗过滤至无杂质。

3.4 陈腐

将过滤好的泥料放置在阴凉不通风的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将其储存,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让泥料提高坯体的强度和可塑性,通常陈腐时间越长越好。

3.5 揉泥

揉泥是为了挤掉泥料里多余的空气及杂质,让泥料湿度、软硬度更利于成形。

3.6 拉坯

建盏的坯体分为手工拉坯和机器拉坯两种,机器拉坯比较规整,手工拉坯建盏坯纹、胎体厚薄则更加的自然。

3.7 修坯

将坯体放至转盘,用刀旋削至坯体薄厚适当,表面规整且光洁,使坯体曲线更加完美。

3.8 素烧

将成形且未施釉的坯体低温烧制,使坯体干燥,为上釉做好基础。

3.9 配釉

建盏釉料由水吉当地铁矿釉添加草木灰,简单的调釉方法,出来的结晶却不同。

3.10 上釉

建盏上釉抓圈足至釉料中转动,使釉水均匀上于坯体,薄厚不均也会影响建盏成品,一般会将胎底部分留白,这也是建盏和其它瓷器的不同之处。

3.11 装窑

装窑前先做好垫饼,将做好的垫饼裹上草木灰,再把上好釉的坯放置上面,以防坯底粘连。

3.12 焙烧

建盏的焙烧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窑内温度必须在1 300℃以上,由于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因此要烧制一件美丽斑纹的建盏,不同的窑火,置于不同的窑位、不同的季节,烧出的建盏纹样、釉色截然不同。

3.13 出窑

建盏经过十三道工序洗礼,几天几夜的烧制,往往会因为降温、气压等不确定因素,一窑出万色,是其真实写照。

4 结语

釉的出现使得陶器进化到了瓷器,原矿二元釉建盏历经十三道工序,二元釉料配方、胚的成分、釉水厚薄、烧制温度、烧制氛围(还原、氧化)等均是影响建盏釉面的因素,因此要烧制一件精美的建盏,不同的窑火,置于不同的窑位、不同的季节,烧出的建盏纹样、釉色也会截然不同。

猜你喜欢

建窑釉料含铁
含铁量高的八种食物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晶粒细化工艺对6082铝合金中含铁相的影响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
菠菜含铁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