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洋窑黑釉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023-01-14周修东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炉温窑炉恒温

周修东

(沙县高砂东东陶瓷厂 福建 三明 365500)

福建省南平市东南方向大约25公里的葫芦山村的茶洋为茶洋窑的窑址,故名茶洋窑,亦称南平窑,与之交相辉映的葫芦山窑窑址位于茶洋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山坡处,南邻闽江(闽江中游)和南福铁路。茶洋窑作为民窑,不见于文献记载,直到20世纪80年代,考古队在太平镇发现五处古窑址,主要分布于大岭干、马坪、生洋碗厂、安后山等处,总面积七八万平方米,堆积层约1~3 m。出土产品有青釉青白釉瓷器,还有较多黑釉、釉下酱彩瓷器及少量绿釉瓷器,这是茶洋窑规模的历史佐证。茶洋窑黑釉盏是黑釉瓷器的典型代表,彩光现象浑然天成、幽玄脱俗,斑纹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釉色纹样不是人工画上去的,而是在严格的配方工艺和特殊烧成气氛及烧成温度曲线下形成的。茶洋窑黑釉盏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当时最盛行的茶具之一。

1 茶洋窑黑釉盏的历史

茶洋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东南方向大约25公里的葫芦山村的茶洋,据民国《南平县志》的记载:“茶洋驿在县治东南金砂里,宋为金砂驿,元间改今名”,明清沿袭。该驿站是闽北进入闽江通向海路的必经之处,依靠闽江便利的水运条件,以及周边丰富的瓷土资源以及茂密的植被资源等,为茶洋窑的创烧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和燃料保障。

茶洋窑作为民窑,专家判定其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晚期,发掘出的窑炉均为斜坡式龙窑,出土产品有较多黑釉、釉下酱彩瓷器及少量绿釉瓷器。考古发现茶洋窑以生产社会生活日用品为主,同时烧制少量陈设供器、玩具等。从器形上看,碗类器最多,另有杯、盘、碟、洗、壶、罐、炉、盒、枕、水注等。从釉色上看,有青釉、青白釉、黑釉、绿釉、青花等,品种丰富、造型多样,其中黑釉盏最为典型。

据专家考证,茶洋窑不仅在宋元风靡一时,而且借力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菲律宾、日韩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福建陶瓷史、外销瓷史乃至海外交通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茶洋窑不仅以质取胜,而且量走四海,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其踪迹,其中茶洋窑黑釉盏最受大家喜爱,成为饮茶文化的重要茶具之一。

2 茶洋窑黑釉盏的烧制工艺

茶洋窑黑釉盏的斑纹有明显的立体感和层次感。釉色纹样不是人工画上去的,而是在严格的配方工艺和特殊烧成气氛及其烧成温度曲线下形成的,三者缺一不可。这种制品所形成的艺术效果,烧制技艺功不可没,产品完全是其制品本质结晶美感的展示。

黑釉盏的烧制工艺难度较高,往往很难掌握控制配方、烧成气氛和温度曲线,常常会产生如:坯体开裂、釉料粘底、有气泡、釉面跳釉、晶体花纹不显示或不清晰、花纹暗淡等缺陷,成品率很低。

黑釉盏的化学成分,其化学组成含量为:4%~8%的Fe2O3,6%~9%的CaO,2%以上的Mg O,不超过20%的Al2O3,此外还有少量的P2O5等。

黑釉盏的制备工艺为:做坯→制盏→干燥→施釉→干燥→烧成,在烧成过程中,釉料中的Fe2O3在烧制条件下发生分解、富集、析晶,形成了黑釉,其中影响陶瓷釉分相效果的主要因素为釉料组成与烧成温度。

烧制时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关上炉门,开始烧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升温阶段:经过75~85 min将炉温升至340~390℃;再经过3.8~4.5 h将炉温升至990~1 030℃;

(2)恒温阶段:将炉温保持在990~1 030℃,恒温30~35 min;此阶段,釉开始熔融,恒温可使釉料熔融均匀,利于排除坯体和釉的气体,同时使窑炉内各个角落空间的温度均匀,利于成品的图案、色泽稳定性。

(3)升温阶段:经过2~2.8 h将炉温升至1 270~1 320℃;

(4)恒温还原阶段:将炉温保持在1 270~1 320℃恒温1.5~1.8 h,在此过程中恒温到1 h时从窑炉孔(也是观火口)投松木根,松木根的每次投放量为每立方米窑炉投480~600 g;间隔5~8 min投入一次,共计投入6次,让窑炉内的氧气充分燃烧而充满一氧化碳,称为还原气氛。

(5)停炉:降温至1 105℃时,从窑炉孔投入松木根,松木根的每次投放量为450 g/m3,每下降15℃投入一次,共计投入4次;继续降温冷却、出窑。这个阶段分次投入松木根,利于釉料中的铁元素析晶,使晶体斑纹更加清晰、光亮,同时避免高温釉泡的产生。

按以上烧制工艺具体实施,易于掌控、稳定性好、成品率较高。坯体经得住高温烧制,不易变形和起泡,烧制成的釉面玻化效果好,釉面黑而光亮、斑纹清晰、立体感强,具有很好的艺术美感。

3 茶洋窑黑釉盏的传承与发展

宋朝是一个文化极其繁盛的朝代,这个时代里涌现出来许多文人才子,在这些人的品味与追求下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文化气息的物品,建盏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宋代的窑口考古结果表明,约有1/3左右的窑口都在烧黑釉盏。宋徽宗在其《大观茶论》中也对此有过专门的点评:“盏色贵绀黑。”所谓绀黑,就是釉面呈现如漆般黝黑。而宋徽宗为什么对这种建盏情有独钟呢? 物以稀为贵,在当时铁元素是非常活泼的元素,又因为外部条件不同,会开始进行各种变化。对于黑色的审美,已经达到了精神崇尚的境界。宋徽宗钟意建盏,建盏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风向标,很多人看准了商机开始烧制黑釉盏,茶洋窑因此而创立,逐渐成为民间最大的瓷窑,茶洋窑黑釉盏也因此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中。

近年来,黑釉盏成为茶圈宋瓷领域关注的焦点,茶洋窑黑釉盏的传承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其烧制技艺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原,保护传承这项技艺成为工匠们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茶洋窑黑釉盏的传承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是历史资源损失严重;其次是企业缺乏技术投入,创新能力不足;最后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生产销售不够规范,人才储备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应该强化政策保障,壮大产业集群,注重产权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培育专业人才。通过以上建议实施,相信茶洋窑黑釉盏文化会得以保护传承,当然更需要的是创新,通过不断融入创新元素,使得茶洋窑黑釉盏成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代表作品。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挖掘茶洋窑黑釉盏文化的历史资源,打造富有创意的产品设计,既具有经济现实意义也具有文化战略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茶洋窑黑釉盏产品的开发,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在继承与发扬传统茶洋窑黑釉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扩大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品牌,加快实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茶洋窑黑釉盏文化的现代化,为曝光度较低的茶洋窑黑釉盏文化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发展机会越来越多,途径越来越广。手工匠人也要致力于研发更多的黑釉盏产品,丰富产品的内涵,为进一步打响茶洋窑黑釉盏的知名度,向世界推广茶洋窑黑釉盏文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作为福建陶瓷界的一件瑰宝,茶洋窑吸收并融合龙泉窑、景德镇、建窑、磁州窑和吉州窑等窑系技术成分,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不仅展示了福建的陶瓷历史,反映了中国千年的瓷器文化,还见证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茶洋窑茶盏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茶洋窑黑釉盏更是作为黑釉瓷器的典型代表,成为民间最为喜爱的饮茶用品。其产品丰富、文化内涵极强、历史悠久、烧制品种深受大众喜爱,是中国古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有着很大影响。茶洋窑也在向世界推广茶洋窑黑釉盏文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独特的烧制技艺,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炉温窑炉恒温
双间歇窑之烟气余热互用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一种带二氧化碳回收的全制氧燃烧石油焦工业玻璃窑炉系统
河南荥阳市一碳素厂窑炉坍塌 致3人死亡3人受伤
基于980nm泵浦激光器的恒温驱动设计
基于信捷PLC 电热锅炉温控系统的设计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关于窑炉节能的答疑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自动控制系统
减小焦炉蓄热室阻力与炉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