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建盏与茶文化的关系研究*

2023-01-14杨赞芳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茶盏文人雅士建盏

杨赞芳

(南平市建阳区杨家匠陶瓷建盏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3000)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文化大国,茶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和文明的变迁。唐代的茶饼,宋代的抹茶,最后到明代的散茶,饮茶成为不同时期大家共同的生活方式。诗词歌赋和民俗谚语,诠释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21 世纪初,我国的茶叶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已占全世界茶叶产量的40%,中国饮茶人口已将近5亿,占全国人口的2/5。中国茶的历史悠久,中国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1 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是茶道宗主国的地位不容否认,否则违背了茶道的基本共识。茶树起源于六七千年前,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历史,在时代的交替中,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期,茶事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1.1 中国茶的起源

1.1.1 神农时期

《茶经》:“茶之为饮,发平神农氏。”揭示了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起源于神农氏,因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1.1.2 西周时期

《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此记载佐证了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给朝廷。《华阳国志》中还有记载,在当时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

1.1.3 秦汉时期

《僮约》:“烹茶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考古也发现当时湖南饮茶颇为广泛,也就是说目前我们仍与古老的祖先饮用相同的饮料。

1.1.4 宋元时期

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宋元之际,茶事到达鼎盛时期,刘松年的《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成为中国茶文化的艺术珍品。

1.2 中国茶文化形成时期——唐代

隋唐时期多为饼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成为时尚。随着茶事的兴旺和贡茶的出现,促进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名茶、品饮之法涌现。为改善茶叶味道,茶人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专门的烹茶器具也随之出现,饮茶的方式由之前的粗放式转为细煎慢品式。

唐代的饮茶习俗对茶和水的选择、亨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越来越讲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盛行茶宴,茶宴的环境雅致、气氛庄重、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对茶具高标准的选择也蔚然成风。

1.3 中国茶文化的兴盛时期——宋代

宋代茶文化继续发展和流传,形成了特有的茶文化体系。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喜爱饮茶,宫中设立茶事机构,宫廷用茶更是要分等级。至于下层社会,平民百姓搬家时邻居“献茶”,有客人自远方来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诸多习俗自然形成。

在学术领域,由于茶业的南移,贡茶以建安北苑为最,茶学研究者倾向于研究建茶。历史上饮茶活动最活跃的时代是宋代,由于南北饮茶文化的融台开始出现茶馆文化,茶馆在南宋时称为茶肆,当时临安城的茶饮买卖昼夜不绝。此外,宋代的茶饮活动从贡茶开始,又衍生出点茶、斗茶、分茶等民间饮茶方式。

1.4 茶文化的持续发展时期——元明清时代

宋人让茶事成为一项兴旺的事业,但也让茶艺走向了繁复、琐猝、奢侈,失却了茶文化原本的朴实与清谈,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唐代茶文化的精神。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直到明代中,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兴亡,加之开国艰难,茶文化呈现出简约化以及人与自然相契合的特征,以茶显露自己的苦节。此时茶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品类,泡茶的技艺不同,茶具的款式、质地也有所不同。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风格,但茶风趋向纤弱。明清之际,茶馆发展迅速,店堂布居古朴雅致,喝茶的除了文人雅士之外,还有商人、手工业者等,馆内增设说书、演唱节目,成为了民间的娱乐场所。

2 宋代的茶具——建盏应运而生

中国的饮茶文化自汉唐时代十分盛行,宋代的饮茶文化更是到达了巅峰。宋代的文人雅士中最为流行的游戏便是“斗茶”,这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讲究的品茗艺术。“斗茶”讲究茶质、水质和茶盏。为了达到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还需要优质的茶盏与之匹配,于是建盏便诞生了。《茶录》记载:“茶色白,宜黑盏。茶白盏黑,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此乃斗茶的最高境界,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情有独钟。斗茶又称“茗战”,“茗战”不仅是宋代贵族们的游戏,在民间,小“茶战”也十分盛行。“茗战”战的不仅是茶,更是盏。一般来说,斗茶必斗色,黑瓷建盏对衬托茶色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宋代斗茶之前,必然有一个“斗盏”过程,因此,建盏的兴盛是在茶文化的深厚基础上产生的。

在皇帝宋徽宗的推崇以及文人雅士的追捧下,宋代斗茶文化注入了动力,使得宋代茶文化走向了历史的巅峰。而宋代斗茶文化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建盏的发展和兴盛,使得建盏最终成为宋代斗茶的第一茶盏,以建窑建盏为首的茶盏产业,因此才逐渐繁荣昌盛起来。

3 宋代的斗茶文化与建盏

级别最高的饮茶艺术是斗茶,斗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斗茶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宋人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宋代斗茶指通过竞赛的方式品评和鉴赏茶具,整个活动蕴含着高深的技巧。斗茶作为茶文化的一种缩影,在竞争过程中需要严格评判茶面汤花的色泽、均匀度,以及茶盏内沿与茶花的接触水痕,在茶具用料和烹试方法上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斗茶过程中需要斗色,其次对比茶汤,最后检验水痕,这是斗茶的基本流程。宋代的茶色以白色为主,在黑釉茶盏的衬托下可以有效地提高视觉观赏效果,让茶白盏黑更加鲜明。上乘茶叶和茶具一般供应给皇室,皇室机构需要通过斗茶的方式进行选择,宫廷对茶叶和茶具品质的评选对民间茶文化影响甚远。伴随斗茶的发展与普及,建盏茶具在当时有着较高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建盏文化的健康发展,其在斗茶艺术形式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4 宋代建盏与茶文化之间关系

4.1 宋代茶文化的基本符号是建盏

建盏的造型体现出祥和与自然,静态和动感和谐统一,侧面表达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天人合一”的推崇,审美风格淡泊宁静,心境从容平和。建盏器型大小不一,具有不同的釉纹,视觉效果稀疏淡雅,尤其是在白色茶汤的衬托下更加色彩斑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宋代茶文化的代表符号。更深层次地剖析,黑釉茶具和白色茶汤的相呼应还有阴阳平衡的寓意,建盏作为茶具代表象征着大地阴象,而白色茶汤扮演着天和阳象的角色,宋代茶文化与宋人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此。宋人在建盏设计过程中,从审美角度出发,使用了超脱一般器皿的技巧,有效促进了后世陶瓷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4.2 斗茶文化中建盏起到了载体作用

宋代斗茶中必不可少的茶具是建盏,其在茶文化传承中起到了良好的载体作用。建盏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建盏逐渐成为中华茶文化的代表符号,象征着宋代不同阶级人士的审美风格。宋代文人雅士日常赏玩以建盏为首要选择,根本原因在于建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雅器,其独具匠心凝聚着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操和精神风范。宋代瓷匠在建盏烧制过程中有着一套标准和流程,温度或湿度上的误差和纰漏,会造成建盏的残次品,残次品就会被销毁。因此匠人制造出的建盏需要达到较高标准,建盏不仅体现出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高尚的思想情操,又承载着基层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饮茶器具功能。这说明有着良好的适用性的建盏在上层和底层社会中都是一种文化载体。

5 结语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宋代茶文化堪称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茶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宋代的点茶和斗茶,更是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趋势,点茶和斗茶的习俗,让茶具建盏应用而生。宋代建盏不但象征着当代民族性格和精神,还体现出创造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的状态和背景。与此同时,宋代建盏与茶文化两者之间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宋代建盏是茶文化的载体,更是茶文化的基本符号。

猜你喜欢

茶盏文人雅士建盏
微雨茶馆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建盏的新发现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鼓式乳钉纹黑釉茶盏炉赏析
溥仪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