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研究

2023-01-09董秀荣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字音频广播电台传输技术

董秀荣

(莒南县融媒体中心,山东 莒南 276600)

导语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围绕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第一个部分主要就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进行论述,就该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方向进行详细论述;第二个部分主要就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要求展开论述;第三个部分主要就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就上述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就前文中所提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1.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概述

1.1 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一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因此,信息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性,大部分广播电台采取了信息隔离技术,信息隔离技术包括物理隔离与网络模式隔离,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就属于物理隔离的一种。“内外网隔离”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看出是将广播电台传输网络分为内外两层,在数字音频信号传输过程中,降低内网信号与外网信号之间的互相作用,以此来保证数字音频信号的完整性。内外网隔离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对系统所接入的网络安全等级进行划分,然后根据网络的安全等级授予相应的信息处理权限。例如,具备较强安全等级的网络系统可以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编辑处理;安全等级较低的网络所获取的信息处理权限也较低,仅能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浏览。内外网隔离技术一般应用于存储数字音频信息的网络数据库中,其根据网络安全等级对广播电台内的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分类,并为不同级别的数据库使用者进行授权,以此来保护数字音频信息的安全性。

前文对内外网隔离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阐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也与其较为相似。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对数字音频信息的保护是从信号的产生开始到信号的储存为止。广播电台中数字音频信号的产生方式主要由电台主持人口述而成,因此,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在主持人录音、信号传输以及信号储存等环节分别对数字音频信号采取了不同模式的保护机制。在主持人录音过程中,该项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收音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数字音频信息传输过程中,该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避免音频信息出现失真现象;在数字音频信息储存过程中,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储存完整性,并且加强数据库的安全防护性。

1.2 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处理信息的方式

前文中提高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需要对内外网的信息进行辨别与分类,下面就该项技术对数字音频信息的处理方式进行简要阐述。为了提高信息筛选效率和网络传输效率,大部分广播电台都会安装双重网络系统,即内网和外网。内网主要用于广播电台的自动化信息处理,外网用于与外界交流,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与向外传输信息。一般使用网闸或者隔离卡槽将内外网进行有效分离,这种属于物理隔离,隔离成功率较高。对广播电台而言,内网主要用于对数字音频信息的制作与后期处理,外网主要用于向外界发布数字音频信息。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字音频广播信息管理人员只需要分辨内外网即可,不需要采取其他手段对数字音频信息进行分离。

为了提高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可靠性,可以采取信息分时传播的方式。例如,一段数字音频信息在完成处理之前,仅能在内网传输;当其处理规模符合电台广播要求之后,该数字音频信号才可以在外网传输,并且暂时切断该数字音频信号的内网传输线路。信息分时传播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内外网之间的信息混乱,并且能够保证同一段数字音频信号不同文件副本的一致性,这对广播电台后期审查工作是有利的。虽然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数字音频信息的安全性,但是由于内部移动介质的特性,该传输技术仍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这一部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论述。

2.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要求分析

2.1 数字音频信息的完整性

《信息安全》中提到“信息的完整性是信息安全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广播电台领域,数字音频信息的完整性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音频信息的完整性不仅关系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还会影响社会舆论的发展。因此,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首要要求是保证数字音频信息的完整性。一般而言,广播电台领域在制作数字音频信息过程中,是采用1:1的人工录制形式,即由播音员对照新闻稿件或者其他材料信息进行音频信息录制。数字音频信息录制过程中会出现较多次的转录,每一次转录都有可能对信息的完整性造成影响。例如,播音员在念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字、错字等现象;数字音频信息在格式转换过程中,也会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

除上述原因外,外网也会对广播电台的数字音频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造成损害。网络黑客会采取散播网络病毒或者其他方式入侵广播电台内网,进而导致内网安全受到威胁。在设置内外网安全等级时,可以将内网的安全等级设置高于外网的安全等级,当出现陌生网络登录时,会自动向内网发送权限申请信息与警报信息,以此来提高内网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应该对转录设备进行升级。数字音频信息的初始格式是数字化形式,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与兼容性,会利用转录设备对其进行格式转换,但是如果出现转录设备信道数少于数字音频信息信道数的情况时,会出现信息丢失现象。

2.2 要保证数字音频信息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前文中提到广播电台的数字音频信息需要进行转录处理,经过对转录耗时数据研究分析发现,音频信息转录耗时是该音频信息时长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数字音频信息转录环节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可以采用边转边录的方式提高转录效率,部分转录设备在整段数字音频信息格式转换结束后才对其进行存储;高效的转录设备可以边转边录,减少信号格式转换信道与信号储存信道的空白期,其本质是利用空间来换取时间效率。随着信息数据不断增多,高效的转录设备也逐渐无法满足广播电台的工作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字音频信息的传输效率,可以采取分组跨网传输。

分组跨网传输过程中需要利用分组交换网络技术,分组交换网络技术是网络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这一技术一开始是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的部署服务问题。分组交换技术通过开辟虚拟网络路线来解决不同型号、不同IP地址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分组跨网传输技术具备较高的处理性能,因为其能够在同一个数字音频传输路线上开辟多条虚拟信道,不同转录设备与计算机只需要在虚拟线路上完成格式转换与信息储存即可。多条虚拟转录信道能够满足多个转录设备与计算机同时进行匹配,因此就能实现多线路的同步转录。除此之外,分组跨网传输技术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其具有动态路由表与纠错功能上。所谓动态路由表就是在分组转录过程中,每一个网络节点之间的变换都会被记录,每完成一次变换后,就会对数字音频信息各项数据进行更新记录。分组交换网络技术中的自动纠错功能就是对错误转录信息更新后的数据进行修正,从而避免数字音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信息错乱的现象。[1]

3.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主要问题分析

3.1 设备高强度运转导致的信号传输问题

由于广播电台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数字音频信息,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号转录设备是广播电视行业的关键设备,因此,需要长期维持高强度的运转状态,长此以往设备内部零件会因磨损而产生老化现象,进而对其功能性造成严重影响。在广播电台领域,部分重要数字音频信息需要刻录成光盘、磁带的形式收入档案库进行归档。对数字音频信息进行储存时,需要从内外隔离网运输信道上进行信息复制,磁针与磁盘会产生摩擦,摩擦次数较多,会降低设备的灵敏性。其次,广播电台在传输音频信息过程中,会依靠调频发射器完成作业。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调频发射机最常见的故障是由零部件磨损导致的。[2]

3.2 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在大数据背景下,广播电台的信息处理方式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数字音频信息的安全问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数字信息息息相关,但是数字信息领域的安全问题存在许多无奈的地方。数据信息的膨胀使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在获取数据时更加便利,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的人员,就能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内外网隔离技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移动存储介质泄露信息与终端泄露信息两种。前者包括外来人员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拷贝内网信息、内外网信息混合以及内外网连接介质丢失等现象导致的信息泄露;后者包括外界不明终端入侵服务器以及终端与移动存储设备滥用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现阶段,内外网隔离技术的安全性等级有待提高,数字音频信息的安全问题事关整个广播电台的声誉与形象,切勿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定期对内外网隔离系统安全性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3.3 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存在软硬件不兼容的问题

近些年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呈现出软件系统领先于硬件系统的情况,这种现象也体现在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设备上。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出现软硬件不兼容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软件更新换代较快,兼容性不强,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硬件技术紧俏,缺少尖端技术人才。以转录设备为例,软硬件不匹配会导致转录系统采取的信息处理算法较为复杂,转录硬件无法满足算法中的具体操作,进而只能使用更加复杂的代码来拆分这些微操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前几年所常用的数字音频格式可能会被逐步淘汰;与此同时,全新的数字音频格式也会随之出现。但是,处理数字音频信号的硬件系统的更新速度则无法跟上音频格式的转换速度,这就会出现软件无法安装在硬件系统上或者硬件系统无法运行该软件系统的情况出现,进而会导致转录效率下降。

4.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优化分析

4.1 注重内外网隔离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进行维护

对数字音频信息处理设备进行维护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其故障率,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广播电台可以向维修单位定制定期硬件设备维护服务与内外网维护服务,其中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应当包括性能检测与设备清洁。在进行性能检测时,可以对信道的传输效率、信息衰减率以及录音质量等数据进行3~5次检测,确保能够得到较为可靠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束之后,还要将检测日期、检测单位、该广播电台网络传输性能数据等参数记录在案,供后期维修所用。其次,对内外网隔离栏与网闸等消耗性部件应当定期进行更换,确保能够维持稳定性能。除此之外,广播电台也应该注重内外网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可以招聘一些具备电子科学、电子应用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负责内外网隔离设备的管理与更新。

4.2 利用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提高数字音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的存储安全问题也是信息安全领域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广播电台领域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对内外网的数字音频信息进行保存与转移。分布式存储技术是一种将数据存储结构划分为“总—分”式的存储架构,利用每台计算机上的磁盘存储空间存储数据,然后通过网络搭建虚拟式逻辑储存结构,将某网络区域所连接的计算机存储空间整合在一起。广播电台在处理大量数字音频信息的存储问题时,分布式存储技术展现了无比的优越性。分布式存储技术具有较强的存储空间可扩展性,当要扩大存储空间时,只需要修改内外网计算机连接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扩容成本也较低。除此之外,分布式存储技术还具有较高的信息安全性。由于数字音频信息是分开存储在内外网各个计算机磁盘上的,当内网所连接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外网所连接计算机内部的存储数据;当内外网存储逻辑出现问题时,各个数字音频数据库之间只是逻辑失联,实质上不会影响到硬盘内部的数据信息。[3]

4.3 提高数字音频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软硬件兼容性

在内外网处理数字音频信息时,如果出现软硬件无法兼容的情况,可以将数字音频信息进行格式转换,从而实现数字信息正常传输。可以根据当前所采用的数字音频信息格式制定不同格式转换时的优先性规则。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内外网硬件系统上进行兼容性升级。市面上内外网硬件所采用的安装管脚都是统一的,当需要对硬件芯片进行更新换代时,只需要更换芯片即可,其他兼容性较强的硬件零件可以继续使用。

结语

网络技术为各个领域带来了便利,广播电台行业也引入了网络技术,其中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作为最核心的数字音频广播技术之一,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关系到广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文章就该项技术的主要特点、突破点、技术难题以及技术提升手段进行简要分析,为网络电台行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数字音频广播电台传输技术
基于K-ML-MPWFRFT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
高清数字电视光纤传输技术应用研究
宽量程计量自动切换及远程传输技术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数字音频广播业务和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的兼容研究测试
浅析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基于FPGA的多协议数字音频信号发生方法
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