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学报传播能力提升探讨
——以《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为例

2023-01-09平静波郑羽彤方京华何运斌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英文版中南大学办刊

平静波 郑羽彤 杨 华 方京华 何运斌*

(1.中南大学出版社 期刊综合业务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0;2.中南大学出版社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000)

高校学报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术交流平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以及国际科技话语权重要阵地等功能与使命。[1]高校学报在我国科技期刊群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至今已有上百年办刊历史,据统计,在423种综合性科技类期刊中,以“大学/学院学报”冠名的约占81.6%[2],高校学报为我国科研成果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报成立之初,主要是对外展示本校的科研成果,对内则承担了组织校内学术研究、养成本校学术风格、培养本校学术新人等功能。[3]随着进入融媒体时代,学报的功能和定位已经发生变化,学报传播能力建设已成为扩大学报影响力的重要环节[4],本文以《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为例,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报传播能力提升的策略和有效办法。

1.《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概况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94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英文期刊,主要报道有色金属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出版周期为月刊,合作出版机构为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刊物已被SCI、EI、Scopus、CSCD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自2012年起,刊物连续获国家六部委“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资助,2012-2021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于2017年孵化创办英文新刊《交通安全与环境(英文)》,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2020年入选“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重点期刊项目。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28年来,聚焦有色金属和土木交通特色优势学科群,助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入选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和铁路运输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国际论文来稿占比超30%,国家重要基金资助比例达96.2%。

2.提升传播能力的对策

2.1 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学术引领力

高质量的内容永远是刊物的立刊之本和生存之基,高水平的稿源建设更是刊物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综合性大学学报而言,由于报道覆盖面广,自由来稿方向分散,很难体现刊物特色。[5]高校学报办刊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许多高校学报主要立足于报道本校的科研成果,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综合性学报的要求。关于综合性学报的专业化转型已有诸多研究和讨论,《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依托主办单位中南大学的优势学科,坚持办刊宗旨,聚焦有色金属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同步追踪国际前沿的研究趋势,对接国家重点战略需求,主动走入研发一线,先后组约了“增材制造”“先进热传导”“交叉学科”等一系列专栏专辑。通过高水平的稿源建设,学报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2.2 探索编研结合,践行学者办刊理念

对期刊而言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学报,由于报道方向众多且编辑人员专注于稿件编辑加工,对科研热点把握力有不逮。而专家学者由于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更加熟悉研究前沿,对稿件的学术创新性更为敏感。《意见》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明确提出要“将优秀学者和科研人员引入办刊队伍,支持教育科研单位教学科研人员与办刊人员双向流动”。《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在办刊过程中积极践行学者办刊理念,通过筹办青年编委会,设立客座编辑等方式,邀约一大批长期处于科研前沿的专家进入办刊实践工作,对刊物稿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审查,较好地把好了学术质量关。

2.3 建设高水平的出版人才队伍

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期刊发展的根本保障[6],《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高度重视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编辑部人员全日制博士文凭比例达50%,且有海外访学经历,从而能够更好地和海外专家、作者及出版社进行沟通。同时根据各编辑的学术背景及专业特长,设置有学术编辑、文字编辑、新媒体编辑等方向,编辑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实现了编辑队伍的全方位提高和个性化发展。同时要求各编辑在完成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之外,要积极参加行业学术会议。出版单位中南大学出版社也高度重视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为对接国际一流办刊经验,与美国科学促进会及自然集团进行合作,邀请有Science、Nature工作经验的编辑对编辑部进行培训。编辑部鼓励编辑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积极申报编辑学课题,从而能够及时掌握编辑出版的发展趋势,编辑部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1位编辑晋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决赛,1位编辑入选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中青年人才项目。

2.4 加快融合发展,重视新媒体建设

随着出版业进入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途径及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7]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愈发多元化,这要求传统以纸质刊物为载体的期刊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从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进行变革。[8]《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及时跟进这一趋势,在内容上将平面媒体无法展现的实验过程等视频通过二维码方式实现增强出版,拓展了科学发现的表现形式,使论文的表达更加多元化。同时在传播途径方面,通过打造融媒体矩阵,全方位推进期刊品牌建设。

在微信公众号建设方面,通过会议宣传、期刊推介、邮件推广、微信群推广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内容为王”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媒体传播中应遵循的原则。[9]用户关注只是新媒体运营的基础,只有持续的、能为用户带来价值的优质内容才能吸引用户持续关注。[10]优质的内容不仅可以维系当前用户,还可通过已有用户的转发和分享增加新的用户。针对《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为英文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报特色,关注用户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刊物微信公众号定位为学术和资讯并重的类型。学术类信息围绕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运作,延续刊物的学术特色,定位为期刊在移动媒体上的品牌延伸。推送内容为亮点文章、优秀论文、学术专辑和作者访谈等消息。资讯型信息不局限于刊物本身甚至跳出刊物内容进行运作,用公众号承担起科技期刊作为科技知识普及传播者的角色,通过资讯吸引扩大用户群体,从而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资讯型信息拟推送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行业基金申请、科研进展和学术团队招聘启事等内容,以吸引更多相关学科领域的读者关注。

bilibili网站是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有研究发现18~35岁用户占比达78%。针对《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青年作者较多,结合期刊来稿中地质类稿件涉及地图较多的情况,许多作者不熟悉论文中地图的正确使用,编辑部结合时事热点,制作了《论文中如何正确使用地图》的短视频,目前在B站播放量已达2000余次,被多所国内高校微信公众号转载。制作的《高水平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视频播放量2300余次,在用户群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App(for iPad)在2014年年初即正式上线,涵盖了近年的完整数据,其他过刊文献也已全部上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下载阅读。

上述融媒体矩阵与期刊网站平台配合进行文章的同步传播,实现期刊网站为主,微信、B站、App为辅的融媒体运营矩阵,相互引流及转化,聚拢专家、读者,有效培育了核心作者群,维护核心作者圈,提升了期刊在用户群中的影响力。

2.5 革新出版流程,打造先进的传播平台

为适应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形式,编辑部对现有的编辑出版流程进行再造,从以前以期为单元转变为以单篇稿件为单元的生产流程。单篇稿件一旦达到学术出版要求,即可随时随地优先上线,不再受到整期稿件出版周期的影响。另外,整期期刊的组织环节,相比传统出版的时间也大大缩短。编辑部仅需选择本期需要上版的单篇稿件,调整好顺序和栏目,通过一键操作即可实现整期组刊,中英文目录、年卷期页码即刻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让生产环节不再成为整刊出版周期的瓶颈。

期刊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实现基于XML的全流程排版,正在建设的平台可实现高质量PDF、RichHTML、H5、全文XML等多种格式文件的同步生成,满足传统印刷、网刊发布、移动阅读等多场景、多渠道发布。同时输出的多格式数据可以兼容知网、万方、超星、维普等运营平台数据加工标准,也可直接对接国内外专业数据库。

同时全新的传播平台已经建成并进入运营阶段,可满足多样化科学数据的展示和传播需要,支持论文资源(包括最新录用、优先出版、整期论文),多种科学数据资源、行业资讯、微信文章数据的托管与发布;同时可以进行学术专刊、专辑、专业数据库等各种内容产品的策划及发布。期刊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

2.6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助力办刊

传统的办刊模式下,文章刊出后整个出版流程就已结束,编辑接着投入到下个周期的生产加工,已出版的论文在传播方面完全处于被动检索状态。[11]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大,研究论文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亟待全新的方式。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其在论文推广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借助TrendMD、Aminer等先进的第三方传播工具,通过组织虚拟专辑、虚拟专刊等形式,及时将论文精准推送给相关学者和科研机构,变传统的被动传播为主动的精准推送,期刊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提升。编辑部通过对大量撤稿论文的分析,发现学术不端是论文撤稿的主要原因[12],通过总结该类论文特征,在稿件处理过程中对疑似学术不端论文进行了退稿,有效维护了期刊的学术声誉。

结语

高校学报是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工作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研评价,以及争夺国际科技话语权方面承担着重要功能与使命。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学报的传播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目标不相适应。高校学报要积极改变办刊理念,主动适应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刊物的传播途径及人们获取知识方式的变化,通过内容建设、增强出版、新媒体推送等手段,做大、做强我国高校学报类科技期刊,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猜你喜欢

英文版中南大学办刊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书法:人是铁饭是钢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媒体——《浙商》杂志办刊14年垂直领域耕耘的启示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