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新闻《今晚九点半》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2023-01-09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系统

周 颖

(南平广播电视台,福建 南平 353000)

新形势下,摄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传统广播电视台在运行中只发展视频制作技术的局面得到了改变。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有效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在应用此技术时可以制作新闻电视节目内容,最终高效完成电视新闻节目,同时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1.非线性编辑系统概述

1.1 非线性编辑系统概念

通常来说,非线性编辑即利用计算机设备展开编辑的制作过程。[1]非线性编辑无需借助太多的外部设备,可以快速调换使用素材,无需反复寻找资源内容,不再只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辑,可以任意排练,具有随机性和高效性的特点。非线性编辑可以直接对硬盘中的文件内容展开访问,同时用以帧或文件的形式导入,使用和储存素材的难度较小。在开展编辑工作的过程中,非线性编辑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可以任意展开剪辑工作。现阶段,在电视台中,非线性编辑系统已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编辑系统。

1.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主要特点

1.2.1 促进了编辑效率提升

非线性编辑的全部工作,主要借助计算机展开,同时在电脑中存储全部的数据信息。存储的方式由硬盘存储代替了过去的磁带存储,这样,便有效解决了过去磁带编辑中不易查找的问题。除此之外,在调用素材方面,非线性编辑系统查找速度快,促进了编辑人员工作效率提升。[2]

1.2.2 促进视频图像质量提升

在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过程中,诸多编辑人员均是在硬盘中存储素材,防止以往磨损磁带母带的问题出现,避免产生噪音,造成失真的情况。同时,借助利用SDI和分量采集,可以将过去字幕机和特技台的图像质量不好的问题有效解决。[3]

1.2.3 格式转化更加便利

传统的磁带编辑格式比较单一,非线性编辑可以相互转化各种格式。[4]当前,经常使用的格式有avi格式、mp4格式、mpg格式等,如此便为编辑人员的格式转化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方便。

2.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电视新闻的模式

首先,先定稿子,由主播配音,后期通过非线性系统对画面进行编辑制作。在非线性系统中,可以用“层”的概念形容视频,通过添加视频轨道进行加层,一帧画面可能是经过很多层视频特技处理后打磨的一个画面,音频轨道同样也可以经过添加音频轨道,实现音效的多层次呈现。[5]比如,在电视新闻《今晚九点半》的后期制作中,便借助了此编辑模式展开,效果十分显著。

其次,在非线性系统录入音乐以及主播的配音,再以音乐或配音为基础对画面进行编辑。在电视新闻《今晚九点半》中,播放“父亲节:我只想做孩子眼中的抗疫英雄”时,便运用的是主持人已经配好的解说配置画面的方法,诸多照片和画面均是剪辑之前的新闻资料,再配以温馨的轻音乐,如此便完美结合了画面和声效。该新闻正逢父亲节,可爱的女儿送给父亲贺卡,这个画面中笔者在编辑中运用非线,将女儿和父亲的画面使用画中画处理,并在画中画下配以温馨的底图,让观众感受到女儿对医生父亲的英雄崇拜及浓浓的爱。

3.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实际应用

3.1 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

3.1.1 素材的录入

首先,通过视频采集,以笔者单位使用的索贝系统为例,摄像采用的是P2摄像机,只要将拍摄回的素材通过P2机上载到非编工作站的电脑里,此过程便是上载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在采集素材前,要做到合理筛选素材,不要占据较大的硬盘空间,在录入时可以借助分镜头当作素材段,可以更高效地抓取与查找画面,为编辑成片创造便利,尤其在新闻专题、新闻评论等较长节目的制作中更能体现出查找素材的方便。

其次,视频画面还可以通过文件导入,通过非线的素材引入对画面进行编辑,真实还原新闻现场,使得新闻更具可看性和教育性。

最后,图片在电视新闻中也被广泛地运用,笔者可以在非线性系统快捷地批量引入大量图片,在“中国最美小鸟 延平‘结亲’”节目中,鸟友提供了用专业相机拍摄的蓝喉蜂虎的照片,这些照片中,有蓝喉蜂虎或栖息,或取食的抓拍,在该条新闻的制作中借由摄像蹲点拍摄的视频加上这些精美的照片,记录并展示了蓝喉蜂虎在闽江流域延平境内的生活习性及栖息环境,从侧面反映了南平市大力推进环境和生态保护取得的建设成果,也向观众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3.1.2 素材编辑

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对素材可以进行快速浏览。[6-7]笔者在工作中,可以在素材编辑窗口中挑选素材,在操作过程中对采集到素材库的画面正常回放、播放或将素材通过鼠标在窗口快速拖动播放。此外,笔者可以借助此技术对电视节目素材的长度进行调整,根据使用习惯可以运用快捷键操作,也可以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的快捷图标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在《今晚九点半》中,播放的“新闻特写:洪水中 他们守护生命”,当时武夷山安街道附近,大水漫灌形成孤岛,由于水流湍急,大量群众被困,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救援,记者第一时间拍到素材带回单位,此时已经离节目播出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在时间紧张,而且素材量较大的情况下,笔者将素材通过多台非线编辑机导入到素材库,将素材拉到时间线进行快速浏览,寻找核心画面,进行快速编辑,打开声音波形图,高效地对同期声进行剪辑,最终该新闻及时播出,顺利地完成了当天节目的制作。该条新闻中一位被困的5岁小朋友被救援人员抱着,通过绳索到达安全地带的现场画面,经过非线编辑进行特写剪辑,将现场声音完美保留,播出后,反响极好,展现了消防人员冲锋在前,保护人民安全的伟大逆行者形象。在素材编辑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新手记者没有经验,在采访的时候忘了调光、聚焦,或者因为天气等外因,导致拍摄的画面出现偏色等问题。可是新闻是有时效性的,很多时候也没有办法补拍到画面。[8]遇到这种情况,笔者会将素材调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时间线上,运用颜色校正,针对画面的具体原因,调整画面的白平衡、对比度,或者是其亮度、饱和度等,对瑕疵画面进行矫正。新闻报道要注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新闻中出现的未成年人犯罪、酒驾人员、违法嫌疑人及血腥画面等,要在画面和声音对其进行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运用特技对声音进行变音处理,以马赛克处理使画面模糊,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权。

同时,在编辑素材时,可以二次应用素材,因为在运用此技术时,在存储全部电视节目素材时均会转变为数字格式,所以素材均为相同格式。工作人员在处理和复制素材时,可以保证电视节目素材画面相同,同时播放素材不会产生画面质量损耗的现象。因此可以多系统运用同一个素材,这样既可以使计算机中的存储空间得到节省,同时还可以促进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9]

3.1.3 公益广告的后期编辑与合成

《今晚九点半》节目中,公益广告的制作也是其中一个亮点,数字后期编辑及合成的成功运用直接关系到公益片画面是否震撼而吸引人,数字后期编辑及合成技术的掌握显得极其重要。公益广告虽短,要做得出彩,对后期编辑的要求比较严格。[10]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闻“疫”而动,迅速投入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制作接地气的精品力作,以“请‘罩’顾好自己”为例,通过公交司机、社区工作者、医生、餐饮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多个行业从业者的言传身教引导市民外出正确规范使用口罩。笔者在后期制作中,运用非线系统对视频进行景别剪辑,如戴上口罩,画面特写在手的动作如何压紧口罩的金属条;节目中使用大量的划像转场,在各个领域的从业者之间流畅地进行场景转换;三维字幕特效的运用,将需要重点提示的规范要点,通过字幕在画面上着重强调,将小小口罩如何规范使用及丢弃的步骤详细地告知观众,经过后期的细细打磨,充分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公益氛围。

3.1.4 输出节目

在工作中需要严格监督视频制作和输出过程,在输出节目的时候,应认真核实节目字幕,注意声画是否同步,是否有黑场夹帧,对视频节目的输出格式进行选择,打好出入点,核对节目时长。尤其要注意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是否处于覆盖模式的图标。在节目输出成功后,最好将打包好的节目拉到时间线,再次浏览,确保节目的安全播出。

3.1.5 在素材管理方面

在许多新闻报道中,比如新闻访谈、长系列片、系列报道等节目制作中,时长较长。如《今晚九点半》中播放的“记者新春走基层系列”“打卡朱子系列”“一棵杉木做到底”等。首先构建和其一样的项目(PROJECT),项目名称简洁明了。因为新闻专题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但字幕格式相同,以项目(PROJECT)为基础,对一个或几个放素材的素材屉(BIN)间构建,在各自的素材屉中录入不同专题的素材,并对一个特技效果屉(EFFECTBIN)进行构建,用作存放特技生成的效果以及字幕效果,对一个序列屉(SEQUENCE BIN)进行构建,用于存储已完成的节目。如此,可以清楚分类,为操作提供方便。在各屉(BIN)中,显示的条款可以转变为中文信息,在序列和素材段较多之时,工作人员也能正确区分。还可以对素材进行专门的储存,比如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航拍画面,各地的水美画面及举行大型活动的画面等,这些需要保存的画面可以专门收集在收藏的目录文件夹内,避免画面的流失,亦可在其他节目中得到更好地使用。

3.2 非线性编系统在电视新闻节目镜头剪辑的应用

3.2.1 镜头的转换

同样的镜头根据不同的剪辑手法会有不一样的呈现效果,对后期非线编辑来说,镜头运用得游刃有余是相当有挑战且创造的工作。以《今晚九点半》为例,如武夷山轻轨通车的新闻,主播以体验游的方式对新闻进行报道,摄像在拍摄轻轨通车的过程,要向观众交代好电车的每个站点。在对这组镜头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电车的出发画面拍摄下来,之后再将电车到每个停靠站和目的地的画面拍摄好,再运用航拍画面及电车行驶的片段画面,如此便可以把整个体验交代清楚,整个拍摄时间也能大大缩短,但在画面显示中,因为镜头是分开拍摄的,在对这组视频进行编辑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其流畅性,就需要利用电车上的线路图、座位、扶手、乘客的笑容等空镜头,确保镜头的过渡自然。借助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在视频轨道上加层制作,同时运用视频过渡特效如淡入淡出、渐黑等展开处理,如此使新闻趣味性大大提升。

3.2.2 镜头的组接

镜头的组接要有逻辑,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受众的视觉心理,景别的过渡、色调的过渡都要自然流畅。在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过程中,要防止画面空间发生错乱,避免出现镜头语言的滥用,电视画面镜头的运用通常是静接静,动接动。在每年两会节目的制作中,主席台上和参会席上若都是从左往右的画面进行组接,那么镜头的组接是错误的。画面的明显跳动,同景别的编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不适,是新闻编辑的硬伤。因此,在对此类画面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借助非线性编辑系统,适当地运用特技对画面放大、缩小,进行景别的明显变化,但是要注意切换画面场景,不能发生越轴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画面的清晰度,不能影响播出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电视节目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为了使节目的内容质量得到保证,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开阔的编辑思路。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仅可以促进制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特技出彩,丰富节目内容,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省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为了最大化发挥出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作用,不仅要使软件和硬件水平的良好性得到保证,同时还要积极培训与提高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唯有如此,才能播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为传媒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论宫调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抑制OFDM系统峰均比的DHT-SCF联合算法
BIM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直捻机自动上纱系统的开发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WJ-700无人机系统
坚持系统观念
品“助读系统”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