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传播技术及其发展形势

2023-01-09刘尚武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信息内容用户信息

刘尚武

(沈阳广播电视台,辽宁 沈阳 110004 )

传统报纸等传播模式,虽然能够达到对信息内容进行传播的效果,可以帮助广大民众掌握各项资讯内容,但存在明显的内容有限性以及滞后性的特点,无法做到实时传播。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信息获取需求,确保移动客户端能够得到合理使用,新型传播模式开始得到应用,手机逐渐成为民众掌握最新资讯的主要获取工具,各种新型技术也开始成为传播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期望通过对各种传播技术的合理分析与使用,达到对新媒体传播模式进行合理运用的效果。[1]

1.新媒体传播模式形成分析

由于新媒体传播模式是历史不断发展与演变的结果,是在技术载体以及传播模式基础上所形成的新传播方式,所以为对新媒体传播技术展开深入了解,需要对新媒体传播模式形成展开分析。[2]

1.1 以自然语言为介质

传统的传播模式主要以语言以及表情等自然语言应用为主,会将自然语言作为介质,以散点交流的方式进行传播,接收者与传播者之间会形成孤立无数散点结构,双方之间会产生双向信息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所指的孤立,主要是因为受到地理等方面因素影响,只能连接小范围人群,所以整体传播相对有限。人作为主要传播者以及传播对象,会通过自身的交流,将信息与其他相关者进行沟通,进而形成散点分布,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小范围的信息传播,传统模式下的传播方式并不会受到中间变量的干扰,信息真实性也不会出现变形以及扭曲等方面问题,会在同一时间和时空内进行精准传播。但因为面对面传播模式会受到地缘关系等因素的严重限制,会因为人社会关系分布特点而受到影响,所以传播模式具备社会交流功能以及信息交流功能,并不具备共同利益以及公共意见的形成条件,社会结构会呈现出分散抱团模式。为打破这种局限,新媒体传播模式开始得到应用,开始利用技术优势打破空间方面的束缚,传播范围得到了有效拓展。[3]

1.2 以技术载体为介质

将技术载体作为介质进行点和面的单向度传播输送,能够突破传统传播模式在物理方面的距离限制。以技术为载体,将所需要传播的语音以及文字等内容,以隔空输送的方式进行大范围的传播输送。接收者以及传播者会形成散点结构金字塔传播模式,会从金字塔顶进行社会主流观点的传播,按照由上到下进行单向度传播的方式,进行单向等级输送以及广范围的传播操作,社会系统之间互动会变得更加紧密,整体传播行为的影响度也会相对较为深远。[4]

技术载体与自然语言相比,具有传播范围不受时空限制以及使用门槛高等方面的特性,但也因为使用门槛提升导致普通个体无法具备向大众进行传播的功能。大众表达空间出现被压缩状况,信息以单向线性传输模式为主,会受到舆情环境以及大众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干扰。同时,因为一些组织以及媒介机构具备信息发布权利以及信息筛选能力,所以会形成等级化点到面的传播结构。组织以及媒介机构会向大众传播相应信息内容,通过构建全社会共享价值的方式,保证社会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以及正向性,传播模式自此开始具备社会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功能。[5]

1.3 以网络为介质

新媒体的不断传播,突破了自然语言以及技术载体的局限,开始将网络作为主要介质进行节点交互连接,形成新的传播模式与环境。新媒体环境中结合了上述两种模式特点以及功能,开始具备新的传播特点,以个人和媒介组织等在互联网中进行互动,进行交互连接网状传播结构建设,具备多项、单项以及双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环境中,传播客体会逐渐转变为传播的主要参与者,个体无论是传播权利还是与社会互动权利均得到显著提升,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特点,在此环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接入网络空间的个体能够自由进行信息传播以及生产。因为网络节点化主体能够打破点到面的传播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会使散点结构得到切实突破,会通过共同属性以及和其他产生主体进行连接的方式形成交互连接网络结构,所以信息的传播广度以及深度均会得到切实增强,能够形成开放性、多向度流通模式。与传统媒介处理方式并不相同,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主要是围绕节点化个体所展开的,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拥有信息控制权利以及传播权利,能够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相应的网络关系,能够通过经营以及信息发布等方式,在网络空间中形成自身影响能力。个体会出于利益以及爱好等,通过进行聚合以及互动的方式进行传播,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时间相对较为自由,会因为个体线上线下的互动而对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产生相应影响,会因为结构分化造成相应的功能分化结果。链接上社会成员会具备对社会关系进行影响的功能,传播网络和实际关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6]

2.新媒体传播技术形式以及特征研究

2.1 新媒体传播技术形式

作为现代化、科学化技术手段,新媒体传播具有性价比高以及渠道多元等方面的特性,能够进行大范围覆盖的信息传播。由于传统传播模式主要以单向传输以及广播等传输方式为主,信息及时性以及人员交互性并不理想,所以在新媒体技术得到应用之后,便开始通过对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传播的局限性问题,使得传播变得更加自由以及高效。个体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图片以及文本等内容的发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密切,手机用户量的增多以及移动端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拓展与成熟,也使得个体能够通过对手机的应用进行有效信息获取与传播,信息传播时效性得到切实增强。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发展,微信以及微博等载体形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途径,对公众信息传播方面需求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图像以及视频等多样化传播模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7]

2.2 特征研究

2.2.1 信息传播速度较快

移动客户端的大范围普及,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实现对各种信息内容的实时传播,可以帮助民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最新资讯。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即便是最快速度也无法做到实时更新,而且会因为版面等因素的限制,出现只对主要内容进行报道的情况,无法对事件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以及数据的广度,能够通过对事件进行全过程报道的方式,帮助民众更加了解事件的整体过程以及真相。[8]

2.2.2 传播互动性较强

现代读者在进行网络平台的使用过程中,不仅会对信息的传播时效性以及真实性提出相应要求,同时还会针对信息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会希望能够与信息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和沟通。用户可以通过对电脑以及手机等工具的使用,进行信息的阅读和接收,能够具备更多的发言权,通过参与事件进行自己意见发表的情况,增加整体信息互动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之中。[9]

2.2.3 传播范围较广

新媒体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会依靠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数据传播,能够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广大用户,整体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广泛传播能够为民众获得更加自由的交流平台,会突破地域以及空间等方面局限,对世界各地的各项信息内容进行分享和传播报道,能够达到大范围进行传播的效果。用户不仅能够对世界各地内容进行传播,同时还能够通过其他用户分享的方式,对世界各地内容信息进行掌握,信息传播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全球性传播基调已经形成。[10]

2.2.4 传播模式更加多元

传统传播模式主要以纸质传播为主,而新媒体传播模式不再受到单一传播载体的束缚,能够通过进行视频以及图像等各种传播形式的使用,达到对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式进行切实丰富的效果。多元化传播模式会有效提高大众阅读兴趣,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增加受众的真实感受,满足各年龄段实际需求以及阅读需求。

3.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1 信息传播成本得以控制

因为在新媒体传播技术支持之下,信息传播者以及接收对象能够进行角色互换,所以接收者在进行内容的阅读过程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内容分享成为传播者,在此过程中的传播成本相对较小,能够实现对传播成本的有效控制。网络媒体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具备较强开放性特点,所以在进行传播过程中,会通过对网络结构便捷性以及开放性的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控制传播整体成本,今后的新媒体传播模式会逐渐向免费化方向进行发展,受众群也会变得更加优质,能够达到切实提升新媒体传播社会效益的目标。[11]

3.2 信息传播交互性较强

能够进行有效互动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点,随着微信以及微博等功能的不断完善,相应的信息传播时效性以及传播形式丰富性也会得到有效提升,能够达到信息双向传播的效果,用户之间的互动也会得到切实升级,会进一步拓展新媒体传播范围,保证公众娱乐生活能够得到不断丰富,同时也会在远程会议以及教育教学等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线上教学以及线上会议等活动的开展,使得相应的网络平台以及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能够有效提高整体信息传播交互性能,确保新媒体传播交互能力能够得到不断增强。

3.3 受众作用会变得更加突出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之中,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之下,受众不仅能够阅读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对信息进行评价以及传播等各项操作,有效提高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以及针对性,使得受众的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扰,如因为受众的信息搜索而出现大数据推送的情况,导致信息内容主要以一种模式为主,会对信息搜索的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比如用户在搜索学习相关信息之后,平台会向其不断推送相应的学习内容,会容易造成用户信息疲劳,所以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数量以及适度的原则,科学展开信息推送。今后,用户的信息参与性以及传播性等功能会变得更加突出,作用价值也会更加凸显,会成为传播技术应用的重要参考因素。[12]

3.4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会更加密切

对新媒体进行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其会对传统媒体进行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虽然在传播范围以及传播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权威性以及对于社会大众的舆论引导性等方面功能是不可取代的。传统媒体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获取了大批量优质受众,所以在进行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依靠传统媒体主流地位优势,对传统媒体话语权优势进行合理使用,同时还要加大对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增强媒体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质量,帮助传统媒体进行转型与升级,规范新媒体传播技术应用手段,避免形成不良风气以及错误舆论引导。[13]

4.新媒体传播阻碍以及传播策略分析

4.1 新媒体传播发展阻碍

4.1.1 对于技术创新有所忽视

因为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新媒体展现形式一直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希望通过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阅读以及使用需求,平台信息量要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但平台中的信息失真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因为造谣成本相对较小,或出于利益或打击报复等方式,一些受众会通过在平台上传播消极信息或者造谣信息的方式,对相关事件进行抹黑,歪曲事实,对他人的形象以及名誉造成直接损害。在此环境中,如果没有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以及信息筛选,很容易会出现愈演愈烈的情况,使信息的传播出现扭曲。所以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创新力度,需要及时对信息传播中的各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并通过和用户进行及时互动的方式,由用户进行信息的举报,确保相关工作开展能够得到切实增强,以免出现影响社会整体舆论的情况。

4.1.2 容易受到利益驱使

因为大众在平台中的信息传播整体成本相对较低,且会得到一定的回报,所以一些用户可能会在利益驱使下出现传播违法信息以及污秽信息的情况。不仅会对受众的身心造成不良伤害,而且也容易产生恶性危害,导致社会发展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都是新媒体传播需要考虑的内容,也是新媒体发展的极大阻碍。[14]

4.1.3 信息内容抄袭过于严重

因为门槛降低之后,受众会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者以及信息内容制作者,一些受众会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对高播放视频内容进行复制或者抄袭,这不仅对信息制作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会直接增加站内相关信息的播放,使平台中的信息重复性提升,导致用户的阅读兴趣出现严重下降的状况,不利于平台的长久性发展。同时,因为视频搬运以及抄袭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相关操作行为也会不断增加,会直接损害知识版权,导致网络乱象频出,不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4.2 新媒体传播发展策略

4.2.1 提高新媒体主体道德意识水平

通过对新媒体传播阻碍的分析可以发现,受众主体的道德意识水平会对信息的传播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是信息传播阻碍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做好新媒体主体的道德意识教育。首先,需要加强对网络平台各项信息的审核力度,及时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信息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对不良信息传播进行遏制,帮助主体明确意识到自身存在违法行为,确保主体能够不断对自身传播信息进行审查,减少对不良信息的传播;其次,加强对主体传统文化以及品德修养等内容的教育,通过不断进行学校主体教学以及社会教学等方式,帮助主体明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并通过树立榜样等方式,利用榜样的引导,帮助主体养成正确的网络应用习惯以及信息传播习惯,确保不会出现不良信息,有效提高主体的道德意识水平,确保各项不良操作能够得到合理控制,减少违法信息的传播;最后,通过构建新媒体网络道德规范的方式,对网络进行净化,减少媒体运营商因为利益驱使而造成不良网络信息环境的情况,确保能够遵循正确的道德观以及价值观,在网络媒体中传播正确的信息内容以及正向信息内容,对网络环境进行不断优化,保障网络信息传播的整体质量。

4.2.2 正确把握新闻舆论方向

由于网络平台信息传播影响力度不断增加,所以为对网络进行正确引导,需要对舆论方向进行合理把控,避免出现网络混乱的情况。新媒体网络运营商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加大对用户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力度,通过在网络中设置热门话题以及正向话题传播的方式,有效提高民众的爱国意识以及传统文化自豪感等各项意识水平。例如,可通过对英雄事迹进行不断传播的方式,帮助广大民众进一步提高对英雄的尊重程度,提高民众的爱国意识以及爱党意识,帮助民众形成正确的信仰以及价值观。同时,网络运营商需要不断对网站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进行强化,通过设置信息审查专门机构的方式,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以及违法信息进行及时排查与删除。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合理对社会舆论发展方向进行指导,保证网民整体素质能够得到不断提升,进而对新媒体网络运营环境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

4.2.3 调整信息报道传播理念,满足受众基本要求

为保证传统媒体优势能够发挥到最佳,要做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平台建设,加大对用户观念的培养力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用户定制阅读习惯的培养力度,通过进行定时信息产品推送的方式,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确保其能够每天进行阅读,能够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信息获取,并通过进行专题报道以及深度报道的方式,帮助用户进行沉浸式阅读,以较为简单的内容对用户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新闻的阅读量,保证信息内容的传播质量;另一方面,要改变新闻传播模式,推动用户进行自主传播。改变传统信息内容的传播模式,通过进行新闻加社交的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用户和新闻之间的有效互动,将用户从新闻内容接收者转变为新闻内容的传播者,通过用户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例如,可通过播放滞销水果的方式,引导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助农活动,通过开辟销售渠道的方法,帮助农民销售滞销水果,也帮助广大用户以较为便捷的方式购买到新鲜水果,从而实现双赢,保证媒体的影响力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结语

文章通过对新媒体传播技术相关内容的介绍,使人们对新媒体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技术等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为保证新媒体传播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效果,为广大民众创造出更加有利的环境,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媒体传播方式方法以及传播技术的研究力度,按照新媒体发展整体趋势,确定相应的优化策略以及发展规划,保证新媒体传播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改善,各项传播技术应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实现理想化的新媒体传播应用模式,确保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和价值能够得到充分性发挥,为我国综合实力提升以及社会稳定性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用户信息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内容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