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运动处方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1-05白光斌濮宗成樊碧田何基民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状况处方体质

白光斌 濮宗成 樊碧田 何基民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126;2.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江苏南京 211126;3.西安理工大学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048)

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离不开民众的辛劳付出。大学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人群,为我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愈发重视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并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此敦促国民体质状况水平的提升。与之相悖的是,我国大学生体质状况令人担忧。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实现了去库存、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措施,与其相随的是我国心血管疾病跃居城乡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约为3.30亿,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并不断呈现出低龄化现象[1]。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高精尖储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在面临肥胖、近视以及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因长期缺乏锻炼而造成的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已经迫在眉睫,而运动处方作为干预体质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开展运动处方发展脉络研究,对于我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有着重要意义。

1 大学生群体运动处方研究的特点

1.1 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2016 年我国卫生部提出“健康中国2030”战略,将全民健康的提升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在此政策引领的推动下,运动处方作为缓解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物理干预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与研究。大学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体质状况逐年下滑,近些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不断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引起教育和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因此,随着关注学生体质状况热度的增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需将健身运动处方、零期预防等观念深植人心,抓实抓牢学生体质状况。

1.2 课外干预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状况逐年下滑,引起体育教育行业从业者的广泛关注。

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体质愈发下降,因此,依据学生体质状况和个人兴趣爱好,给予适当的饮食建议和运动干预指导势在必行,同时应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跟踪施训,抓牢大学生体质水平的提升,同时普及大学生科学体育训练观。

另外,随着运动处方的深入研究,运动处方的运用逐渐广泛,并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得以运用。运动处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个体化差异的特点,通过体能差异进行精准施训,在保障每一位学生“吃”够的同时,也要使其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加高效。

1.3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体育锻炼信息化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受防疫政策与措施影响,被迫转为线上教学。天天跳绳、Keep等一众线上锻炼APP 受到热捧,任课体育教师将APP 制定的运动处方作为学生线上课程锻炼的补充,同时基于手机APP 中数量众多的趣味体能游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并以此制订适合学生的训练计划。线上运动平台基于计算机神经网络的自动诊断,帮助任课教师筛选出训练动作不正确的学生,体育教师再通过线上授课进行指导纠正,并结合慕课平台的体育理论知识进行在线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制定适合的运动处方,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知识水平。

2 运动处方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的主要问题

2.1 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运动处方缺乏规范化

大学生体质运动处方的研究虽然相对较多,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运动处方,由于缺乏相对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与个体化的匹配机制,造成运动处方的实施往往受限于施训者,而由于施训者与大学生数量极度不匹配,导致大多数的普通学生仍不能获得适合个体状况的科学指导,继而引发了训练无方、教导无门等现象的产生。

应当尽快以体质测试为基础,推进运动处方诊断的标准化与流程的完成,将以学生体质状况为主体的体质监测与运动处方机制相匹配,以此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固上升。

2.2 运动处方实施效果与保障体系的缺失

目前,针对运动处方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往往都围绕周边展开,通过制订训练计划或者封闭式的训练干预进行,但是对于参训者训练过程中的纠正,却往往有很少研究能做到。据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统计,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慢性运动性损伤率高达65%;跑步者中膝关节损伤率占42%,膝关节损伤比身体其他部位再受伤的概率高出2倍[2]。由此可以看出,相当部分人群并未掌握如何规避运动损伤的发生,因而产生了急慢性运动损伤,甚至在运动中后期退出了运动。这种现象还会造成参训者对施训者和组织者的信任缺失,造成体育行业从业者产生抵触情绪,即情绪转移情况的发生。

对于如何最大化提高运动处方的质量,目前为止仅有华为尝试性地提高用户的跑步水平。但仅仅依靠华为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仅关系到体育行业从业者对的大众认知,更关系到未来体育行业的发展问题。因此,基于上述考虑,应以保障成员最基本的训练效果为起点,以解决大众最基本诉求为宗旨,把思考如何保障处方效果为第一要务。多开展类似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指导,根据用户反馈数据,进行针对性专业化的指导,以保障参训者的训练动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2.3 教育培养体系与社会发展脱节

大学生由于当今社会发展不断提档加速,因此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但他们缺乏合理的发泄渠道,只能通过抽烟、酗酒、熬夜等不健康的方式进行压力释放,不断促使亚健康状态的形成,进而不断造成睡眠障碍、记忆力衰退、紧张焦虑、反应迟钝等现象的产生[3]。

然而,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发展速度与我国教育培养体制的间接性脱轨造成的。应试教育往往以分数为导向,而忽略对大学生心理的培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焦虑、压力显著提升[4],进一步凸显了问题的根源。由于缺乏对于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引导和培育,我国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5]。虽然当前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群体自杀程度日益提升[6],但与之相反的是,体育类院校始终鲜有自杀情况的发生,这与体育锻炼活动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运动合理释放心中的压力,是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避免自杀或心理疾病产生的办法之一。适当进行心理疏导与体育锻炼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降低自杀事件的发生概率。

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但目前仍旧缺乏帮助大学生自行制定或辅助制定系统运动处方的平台。

3 对大学生群体运动处方的对策研究

3.1 运动处方的见效依托于各部门齐抓共管

综合来看,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经济层面,“健康中国”计划都有着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能够提高我国卫生保健水平。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当前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积极有效地进行预防,成为头等难题。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高精尖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身体健康与寿命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关注大学生体质状况水平尤为重要,而运动处方干预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减少肥胖和超重,以及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课题也得以得到关注与发展,这在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水平的同时,也带动了运动处方的发展。运动处方要想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多部门的齐抓共管,这需要将“敞开大门搞体育”的理念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相结合,将科技的进步与体育锻炼的发展相结合。需以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需求为根本目的,在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同时,推动运动处方提升大众人群健康水平的研究,促进我国国民体质状况的改善。

我国当前大学生体质状况每况愈下,心脑血管人群数量急剧攀升,患者逐渐低龄化,这些现象已将体育锻炼推上风口浪尖。这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勇于担责,把体质问题当做自身责任,多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并建立反馈机制,提出符合锻炼者的运动处方,保障处方效果,结合饮食特点和地方特色给予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目标,减少运动退出现象的发生。以此对大学生群体锻炼行为进行把控,做到对健康状况管理的直接控制,从根源遏制住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

3.2 运动处方的针对性依托于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监管力度

长久以来,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一直被“雪藏”起来,不能够被及时分析。相关学者急需通过建立数据库模型,统计分析以往大学生体质状况水平相关数据,并建立模型,给予大学生详细的运动处方,并且对训练效果予以保障和跟踪,继而将相应的体质测试纳入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中,通过制度化、模块化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监测。需利用往年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对过往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大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具体表现,由此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利用这些数据对比的结果,针对教学环节进行整改,促进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提升,提高监管水平,而非停留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阶段。

3.3 运动处方的实效性依托于科技助力

在训练过程中如何降低参训者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一直是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研究重点[7]。仅仅在跑步者中,膝关节损伤率便占42%,膝关节损伤比身体的其他部位再受伤的概率高出2倍[8],由此造成了大学生因运动损伤而退出运动的现象时常发生。同时,如何提高大学生运动效果也变得尤为重要。如通过荣耀4running版智能手环这一系列的外部配件,通过手环内的传感器反馈,统计跑步者着地方式、冲击和跑步时脚的外翻幅度、摆动角度、步幅、步频、触地时间等数据,结合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机构的分析和建议,用科技的力量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隔阂消除。但由于其功能有限,仅仅只能用于跑步,却无法用于其他运动项目。

可以依托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各类辅助软件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目前这种深度卷积式的学习,已经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图像、视频、声音的处理中,并且卷积网络已经能够将物体识别率提高50%以上,因此该技术时常用于计算机视觉学习[9]。这一学习过程已用于人体动作的识别训练,其非线性的训练特点可以避免人为忽略某一因素而造成的数据偏差,进一步提高数据提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0]。以此为基础,可以准确有力地识别整个运动过程,绘画出轨迹并进行数据识别。将识别的结果进行及时纠错,并进行标注演示,可以降低急慢性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与风险,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参训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的发生。

3.4 运动处方的完整性依托于体质监测与饮食疗法相结合

据《柳叶刀》公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全球死亡人数最高的风险因素[11]。而运动处方疗法和饮食疗法都是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是发挥综合疗法效果的基础[12]。运动处方能够有效改善血脂结构和提高代谢状态,调节体重和胰岛素的敏感性,直接或者间接控制血糖。饮食疗法则是通过控制三大能源物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来控制病情,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13]。然而将大众人群的饮食疗法与运动处方相结合的疗法却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不同运动的能源消耗是不同的,大众人群饮食科普知识的缺失,也很大程度提高了肥胖、心血管疾病患病的潜在风险,导致大学生对于不同体质状况应该摄入不同量的饮食尚不知情。但是单纯根据BMI指数来制定饮食处方,会产生很大程度的误区,如健身人群就不适宜用BMI 评价。那么将运动成绩与饮食妥善结合,针对各区域得分的不同,以及在其运动内容安排的不同阶段进行饮食控制,从食物的摄入上进行“微”控制并辅以一定量的体育锻炼,能够更精准、有效地提高运动水平,提升对身体状况的把控能力,以此规避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各种风险。

3.5 运动处方的推广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结合

在新冠病毒肆意全球的背景下,大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受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提高个人免疫力更是迫在眉睫。运动处方不仅能够有效针对大学生个体状况提供相应的健身建议,而且结合疫情背景下线上诊断、线下锻炼的全新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强大学生免疫能力,以此降低感染新冠痊愈后产生的诸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结语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基石,合理的运动处方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但当前运动处方并未广泛普及,而且缺乏监管和具体实施措施,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收效甚微。结合“互联网+”视角,将制度化与处方化管理相配套,依靠多部门联动,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处方的可行性。需适当运用计算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制,来降低大学生锻炼时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状况处方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人间处方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安全感,你有吗?
处方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