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柔力球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3-01-05吕艳玲张素芹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柔力球太极竞技

吕艳玲 张素芹

(1.南京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93;2.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运动,发扬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1]。中华传统体育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就是这种体育项目,它内涵传统太极拳的哲理,借助一些舞蹈、武术、球类等动作进行编排、创新,包含套路运动和竞技运动。这项运动正在国内外蓬勃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1 柔力球运动的历史回顾

白榕按照太极的借力用力、以柔克刚、先引后发的理念,与现代网球、羽毛球等技术相结合,独创出了太极柔力球。之后为了练习竞技基本功,编排了一些动作,再配以音乐,又有了套路运动形式。1992 年,柔力球运动正式推向全国,因为其运动形式与太极拳的“柔”非常类似,并且运动本身所含有的文化韵味与我国古老的太极思想相合,所以起名为太极柔力球,后来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柔力球项目的从业人员逐渐认识到柔力球运动不是一个仅限于太极形式的体育运动。尽管柔力球在技术思想与艺术意义上,融合了太极运动的一些思想,但柔力球技术却是一项真正具有自身特色活动形式和技术系统、理论体系的完整体育项目。

在柔力球竞技比赛场上,比赛队员之间每一球的争夺,都有着太极式的刚与柔的对抗,在球场上不但有球来回飞腾的视觉冲击,为观众带来赏心悦目观感的同时,也有不同的柔文化的感受。太极式的刚和柔是该项目的灵魂,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将其简称为柔力球。柔力球球拍的阴阳八卦图造型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柔力球动作的编排融入了传统文化,选用的音乐都是积极向上、歌唱今天美好生活、赞美祖国、传颂太平盛世的歌曲。练习柔力球不但能锻炼身体,也能培养练习者和欣赏者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怀。

柔力球的完整理论体系,对柔力球项目的表演和比赛都具有指导意义。柔力球有竞技和套路两种形式,竞技柔力球以弧形引化为核心,通过各种接球技术和脚步移动技术,在场地上以赢球的个数决定胜负。套路柔力球以编排、现场表演、评委打分来判断高下。柔力球常以各种比赛来促使各地区各代表队加强练习,提高全国全省等队员动作的规范性。柔力球具有庞大的练习人群,从山西发源地已经发展到全国各省、市、区、县,从老年到小孩,从社区社团到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柔力球课程。目前相继在日本、德国、法国、匈牙利、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莫斯科、荷兰等20 个国家成立了柔力球运动相关协会及组[2]。在柔力球项目传播的过程中带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2 柔力球运动中的传统文化

2.1 柔文化

柔是柔力球运动的灵魂[3],柔的思想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曰:“克刚易,克柔难”“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4]。

老子用水、婴儿等具体事物来解释他所尊崇的柔弱之道,居柔守弱之人对于万物的作用就如同水一般,水不会自我夸耀,具有能哺育万物的本领,也不因居于低洼肮脏之处而自卑。人类要学习水柔的品性,在处理自身存在与自我意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时刻保持柔弱、虚静的状态,要收敛自身的锋芒,这样才能不与他人纷争,才能无所阻碍地复归于大道。“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反者道之动”的逆向思维以及“无为”是道家的基础,体现出老子的柔不是柔弱无能,而是蓄力,蓄力是为了更好地刚。刚也不是硬碰硬的刚,而只是强调从反面入手、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在柔力球运动的具体技法上体现为主动迎球、先退后进、虚引实发、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等逆向思维。

柔能化力为刚,柔是刚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升华发展的结果。柔力球是以柔为主体、以柔化力、以柔克刚,柔力球运动看起来“绵软柔和、不紧不慢”,但它同样能打出势大力沉的进攻球。

2.2 圆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是世界万事万物无穷运化的本源,是生命和物质世界生生不息,循环发展的自然轨迹。古典美学中追求的圆整、圆通、圆融,是中国古代圆形思维的具体体现。圆形思维模式,以人类对圆的亲和为起点,以儒、道二家的圆道观和阴阳五行空间观为核,表现了自然界及其规律的运行与主体美学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个思想模型,既合乎于自然界,又超出了自然界,成了人类在美学领域中所寻求的自由的境界[5]。

圆是柔力球运动的核心。在套路演练时,柔力球带给人最深刻的主观印象,就是柔力球的动作都是由一个个圆润的圆弧组成。从柔力球运动的力学原理就可以看出柔力球运动的根本是圆。柔力球运动的核心技术是弧形引化,弧形引化过程是否充分,弧形引化过程是否圆润,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运动员技能水平越高,动作越流畅圆润,可以欣赏的美感性越强。同时,圆还体现在柔力球技术的侧面迎球上。柔力球采用的球拍侧面接球的运动方式显著区别于其他运动正面硬性碰撞接球的运动形式。球拍在球运动方向的切点位置将球引入拍,是柔力球弧形引化的开始,也是柔力球技术的独特的创新点[6]。

2.3 退文化

白榕指出,退是所有技能动作的前提条件,“只要退的时间、方位、力度恰到好处,就可以顺畅地进行各种技术动作,在科学合理的退的前提下,才能蓄积更大的前进力量,才能更加理性、巧妙、准确地向前进”[7]。柔力球的每一个动作编排都是先退后进,以守为攻,后发制人。柔力球以退为进的战略思维,是柔力球发展的关键。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退忍——以退为进的哲学思想所指向的。人的一生基本是在向前走,向上行,更多地注重正面,忽视了反面效应和后退效应。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有所退才能有所进。通过长期练习用柔力球带动左右手和身体活动参与,还能训练人的以退为先、以静制动的逆向认识行为,从而提高人的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挥。

2.4 整文化

太极是一种哲学思想,是道家的形而上的概念,太极是原始的、绝对的、整体的,所以,“整”是柔力球的本质。竞技柔力球从入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抛3个阶段构成的,这3个阶段自始至终都在一个连续整齐、天然顺畅的圆弧曲线上,形成无法割裂的一个弧线,在进行任何一次运动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全力,周身配合、左右相随、浑圆一体、一气呵成。这就是说,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任何一种动作,都并非借助身体个别部位的力量来进行,而是借助身体的整体合力来进行。在做动作时,需要身体自然放松,整体用力,不要突出局部肌肉发力。

花式柔力球技术动作也要求全身协调用力,这样才容易控制住球。如果用力中断,动作不能成一整体,球就容易掉落或出现中断、持球、直线运动等犯规动作。动作和动作之间的衔接关系,无论是从顺时针到逆时针,还是从逆时针到顺时针,都是通过圆融连续的S 弯完成,这些S 弯把主要动作、难度动作等圆润地连接起来,才能使整套动作圆润流畅,成一整体。除了动作本身要整,动作与人、与球拍、与周围环境也要协调统一,为一整体,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因此,“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在柔力球规定套路上充分体现,达到了人和球的全面和谐结合。柔力球运动中蕴含的“化发一体”“一气呵成”“整体合一”的思想都体现着儒家太极一、整的思想。

2.5 “符号”文化

太极拳广泛的传播性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已经成了中国的文化符号,太极拳的太极思想展现了国人谦虚、退让、以和为贵的处事方式。太极表演者在台上穿戴的太极服饰和中国传统服装,与武术套路的服饰类似,轻柔飘逸,并有祥云、太极八卦、青花瓷等配色,展现出了中国的古风古韵,体现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柔力球拍印有太极八卦图,也是中国文化符号。这些都会在视觉上对参与者有长久的影响,成为一种言传身教式的文化熏陶。

柔力球运动的符号文化,在于它内涵多种太极元素。柔力球运动分为竞技运动和套路运动,竞技运动是有退有进,不是招招制敌,是婉转来回,不是硬性击球,它是一个圆弧与另一个圆弧的衔接,接球的人不是硬性地将球还击给对方,而是利用圆弧的变化,将球与球拍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结合与分离,再将合理的战术应用其中。套路运动与太极拳一样,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蕴含太极文化的精髓,柔力球运动对传统太极思想的传承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可见,太极思想体现在柔力球的每一个动作上。每一位第一次见到该运动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太极拳。柔力球借助一种新的运动来传承太极文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借助竞技的西方运动形式,更有利于太极文化走进年轻人群体。

近年,为了练习基本功,有关专家又研发了功夫拍,类似乒乓拍,短小易携带,对练习柔力球基本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让练习者能更好地体会以腰带臂、前程发力、迎引抛、柔圆退整等。功夫拍以功夫之名提醒大家重视基本功训练。

3 柔力球运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年轻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柔力球运动汲取了儒、道两家最为精华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现代体育项目,蕴涵着中国传统体育、杂技、艺术体操等运动项目特点,与太极拳、体操结合,使表演更流畅自然[8]。无论是技术动作的表现形式,还是民族传统服饰和印有象征太极文化的太极八卦图的柔力球球拍,这些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从运动本身的外在表达形式到内在精神层面,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柔力球运动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美载体,而柔力球运动有强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有中华民族特色,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太极的基本思想,保存了太极的精髓,吸收了其他球类的优点于一身。从表达方式看,球拍的造型、动作要领等方面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因此,长期进行柔力球锻炼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达到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的功效,进而培养锻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爱好,具有中华文化传播与继承的价值[9]。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文化的历史自信、理论自信、体制自信,不断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进一步创新完善对外话语体系,努力形成畅通中外的中国表述[10],也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宣传中华文化、传递友好,阐释中国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柔力球运动刚好是能讲好“中国故事”的运动,柔力球运动也刚好是能说出“中国故事”的体育运动,它扎根于我国古老文明的沃土之中,以新的方式呈现了传统文化,突破了传统局限。结合西方运动,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柔力球运动将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外在极强的表现力传递给参与者,用每一个动作抒发中国情感,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与武术相比,柔力球运动最突出之处在于借鉴了西方体育文化,并将其加入了柔力球运动中。它与羽毛球、乒乓球比较,一样都是隔网竞技项目。这一特点方便柔力球走出去,借助柔力球竞技在西方的开展,带动柔力球所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2017年,第13届全运会秉持“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办赛思想,柔力球和其他18个群众体育项目正式进入全运会,在2021年第14 届全运会上柔力球项目大放异彩。柔力球进入全运会,激发了广大柔力球练习者的积极性,调动了全体柔力球运动者的热情,同时也是校园柔力球运动普及的大好开端。

4 柔力球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4.1 充分利用校园公共资源,开展柔力球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政府宣传和推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地点,学校文明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中所展示的一个特殊的文化氛围,富有学生健康生活和学校特色教育的氛围。以学校为主体空间,以课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主体内容,学校有着将休闲、娱乐、竞技、审美、传承文化教育等多种内容融于一身的综合功能。校园文化代表学校的精神风貌,代表师生的情感、意识、态度、价值观,代表教师的情感、认知、心态、人生观。科学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建立科学健康的社会环境,能够推动形成科学健康的教育氛围,带动教师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孩子自身和教师的成长,对社区的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学校开展柔力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校的传统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教育水平,有利于提升柔力球的研究开发进度,提高柔力球选手的后备力量和资源水平,为柔力球形成专业的竞技项目计划提供人才储备。在对太极柔力球技术的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要采用教学结合的教学与训练方式传播太极的教育理念。同时,学生在学习每一技术动作之时,要用身体去感悟太极文化的内涵。每一节课依靠符号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4.2 将传统文化与柔力球的核心技术“弧形引化”紧密关联

“弧形引化”过程是柔力球运动中最根本的特点,是由球与球拍之间共同完成的曲线流程。而柔力球的竞技性质与套路结构形态,也确定了这种曲线既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连续不断的几个,是各种圆或弧线的集合。“弧形引化”由3个技术环节共同构成,体现了太极运动中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主要指导思想。学生多练习多感悟,一边学习动作,一边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中讲解核心技术“弧形引化”时要把迎、引、抛3 个技术环节讲解清楚,可借助多媒体直观、完整、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但要让学生明白球的运行轨迹,还要让学生模仿练习,体悟先引后发,借力打力的传统文化思想。

4.3 校园柔力球项目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文化的传播需要物质做载体,高校物质基础的建设决定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水平。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更新具有周期短、更新快,交流密集等特点,要紧跟时代步伐,对老旧的装备、器材进行更新。柔力球发展30多年以来,器材设备也在造型、材料、图案设计等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老装备有所损坏,损坏部分会对运动者的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有伤害;二是老装备对技术发挥有影响。运动者随着练习水平的提高,对器材的科学性要求也更高,拍子的材料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不得不做出的改进。此外,为了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该项运动,器材的精细度也要进行升级。最初的球拍,兜球难度大,初练者往往因难度太大而坚持不下去,半途而废。所以客观上也是要求研究者必须对器材进行精细化研究,改进器材,使器材更容易上手,从而使柔力球运动更加普及。

要想让学生喜欢一个运动项目,就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练习该运动项目有成就感,这样学生才能在此项目上练习时间长,坚持时间久。所以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遵循学生的健康成长规律,以柔力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教学为基础,重点做好学生腿部下沉,身体放松,腰腹部充分转动等训练,使不同基础、不同性别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参与体验[11]。器材方面,过时过期的都要及时更换,让学生练起动作技术更顺手、心情也愉快,学生在柔力球项目上停留的时间就会延长,他们才能感受到该项目的一些文化特性,并在长期练习中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注重教技术,也要注重讲解柔力球的发展历史及球、球拍等器材的图案、演变历史等。不论练习花式套路动作,还是竞技比赛,都应强调发力要整,动作要整,同时不断提示人、球拍、球、音乐、服装、自然环境等要融为一体,体现柔力球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柔力球太极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群教学模式中的对比探究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
花与竞技少女
太极柔力球在陕北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