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田径赛事发展趋势与优化创新路径

2023-01-05许翔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赛事体育发展

许翔

(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田径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参与人群,也是体育运动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田径运动的赛事项目非常多,田径运动的奖牌数量也是最多的,在体育界也一直盛传着这样一句话“得田径者得天下”。发展田径赛事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运动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体育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在当前我国中国梦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好中国梦和体育强国的关系,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田径赛事。当前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了新的纪元,我国田径赛事的迅猛发展,适应了人们对体育多元化、多层次的要求。近几年,我国田径赛事的开展飞速崛起,并逐渐成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发展当中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国田径赛事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1]。当下要想让田径赛事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主题,要明确好田径赛事发展当中的角色定位,要让田径赛事形成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田径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功能,来全面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2]。

1 我国田径赛事发展的趋势

1.1 我国田径赛事数量在持续增加

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运动赛事有世界杯、奥运会、F1、NBA,还有各种不同的洲际运动和世界各地的各种运动项目。我国赛事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当前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政府的大力扶持。近几年,国家已经将体育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发布了12 项十大体育项目的工业发展计划[3]。国家政策放开的大好情势,有效激发了社会群众对田径赛事的热情,使我国的田径赛事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4]。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我国2017 年的田径赛事为45 场,而到了2018 年,我国的田径赛事就直接增至110场,还没有包括路跑、马拉松等相关的赛事与项目。除了赛事的数量有所增加,赛事模式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2017 年,各类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800人以上的规模),场次为1102 场,累积参赛的人次为498 万。而到了2018年,各类田径赛事(800人以上路跑赛事、300人以上越野赛事)共计1581 场,累计参赛人次583 万,已经全面地覆盖了全国的31个省区市、285个地级市,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田径赛事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近几年来,我国还成功举办了田径世界锦标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等一系列大型的田径赛事活动,并在世界田坛上赢得了良好的赞誉。因此,这极大增强了我国发展田径事业的强大自信心。

1.2 经营方式开始多元化

当前我国的街道田径赛事、标枪嘉年华等项目的创新,既体现了中国体育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又通过创新的宣传方式,实现了网上现场直播,还有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心率监控技术、动感视频技术等高科技,借助现代传播方式的模式,来为人们呈现出全景式的田径赛事,将田径赛事变成了一场视觉的盛宴。当然,为适应更多的大众化需要以及多层次需要,我国田径赛事从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例如,第13届天津全运会田径赛事项目首次设立群众性马拉松,可以允许华人华侨参加,也可以跨省组队参赛,从而消除了大众运动界限,让更多的民众也可以参加运动会。2018 年田径锦标赛增加了120m 跑、男子和男子混合4×400m 接力,以及裁判员入场和展示的活动。另外,各类的社会团体也积极举办各种田径赛事,全国性赛事有大奖赛、锦标赛、冠军赛、室内赛、项群赛等;大学生赛事有大学生全国性赛事锦标赛、传统学校系列赛、校园马拉松系列赛、选拔赛等;中老年人、少儿、残疾人等人群也有老将锦标赛、少儿趣味运动会、残疾人锦标赛等;全民参与的赛事,有马拉松赛、公开赛、经典赛、挑战赛等[5]。2019年,我国田径协会在《全国田径赛事管理办法》基础上,进行重新修订,形成了《中国田径协会赛事组织指南》,目的是更好地规范田径赛事的组织管理,促进田径赛事的健康发展。

1.3 开始逐步与国际大环境相适应

我国田径赛事近几年的发展,一直秉承“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理念,对国内田径赛事的规则进行了改革,以适应世界田联的发展[6]。为全面推动田径赛事的发展,国际田联对田径赛事的各项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对于田径赛事规则的修订,以及田径赛事组织形式的积极调整,旨在为田径赛事营造积极的氛围,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我国田径协会也在国际田联的影响下,作出了一些积极创新与改革,一方面,通过组织专家将《IAAF Competition Rules(2018—2019)》的英文版本翻译为中文版;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于我国的田径赛事规则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修改,有效促进了我国田径赛事的发展。

1.4 社会资金开始不断地注入

近几年,我国各有关部门在完善田径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积极与社会企业及社会公益组织等,共同合作举办了很多田径赛事。如深圳市政府与深圳市非普莱运动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一项关于国家田径赛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协议,目的就是有效提升我国田径赛事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也与北控医疗卫生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公司化发展的方式,在田径赛事方面进行了合作等。社会资本加入,不仅改变了以往由政府举办的单一模式,为田径赛事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效推动了田径赛事市场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局面[7],有效促进了我国田径赛事的繁荣与发展。

2 我国田径赛事优化创新发展路径

2.1 健全田径赛事监管机制,以品牌推动田径赛事建设

为了全面推动我国田径赛事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新时期的趋势,改变办赛观念和思维方式,立足于本地实际。既要追求数量,又要确保比赛的质量,强化赛事的监督和服务。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田径赛事环境,提高我国田径赛事的总体水平[8]。我国田径赛事发展历史较短,体育管理和服务系统尚不健全,体育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文化建设也比较落后。为此,迫切需要强化赛事监管,提高赛事品牌意识,打造赛事文化,增加赛事的亮点,要避免出现同质化以及过度商业化的情况,同时加强赛事品牌打造与宣传,只有做好赛事监督服务工作,才能促进田径赛事品牌建设的发展[9]。一方面,可以为各个区域的田径赛事管理人员和主办单位,举办一些专题的培训班、交流会、学术论坛、工作会议等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各级田协还可以设立专门的体育监管机构,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并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在赛事文化建设上可以从赛事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地理环境等方面入手,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进行规划,力求找到与田径赛事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例如,东北地区可举办一些冰雪马拉松赛,西北地区可举办一些沙漠马拉松赛等。

2.2 加强田径赛事宣传,使公众更好地参与

随着中国各大城市的发展,田径赛事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积极地组织田径赛事,通过田径赛事来提升城市文化,扩大影响力。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引入,田径赛事的竞技性、观赏性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因此,当下必须大力加强田径赛事的宣传工作,充分挖掘田径赛事价值,全面激发社会民众参与田径赛事的动力。可以借助当前“互联网+”发展模式,来拓展田径赛事信息资源,拓展田径赛事的多种宣传和推广方式,积极建立全国田径赛事比赛的信息服务平台,要使田径赛事信息可以主动地走向受众,以增进与受众之间的互动[10]。同时,对于田径赛事的运营和宣传,也可以由一些社会企业赛事来进行举办,而政府部门只进行监督和管理即可,这种社会企业组织运作+政府部门管理的模式,可以打破以往的政府办赛的局限性。要在专业赛事中增设一些群众参赛项目,打造业余选手与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平台。也可以充分地利用目前已有的田径赛事场地、体育场馆等资源,来设立儿童邀味区、田径赛事电子游戏区、科技田径赛事体验区、田径赛事体验区、田径赛事专区等多种宣传形式,以此来吸引不同的人群参与,提升人们对田径赛事的关注度,全面带动全民参与田径赛事的积极性。

2.3 对田径赛事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随着我国田径赛事的不断增加,社会各个阶层对田径场地赛事数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一定的运动风险。虽然目前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田径赛事,大多是将田径赛事服务进行外包,但还有许多赛事组织运作风险等问题没有理清。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与赛事承办方明确各自角色担当与责任分工[11]。不少地方的田径赛事赛道长,人员多,场面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当前在田径赛事发展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田径赛事的运营,尤其是对田径赛事的举办,要提前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保障田径赛事的安全开展。

2.4 平衡赛事地域分布,使田径赛事的布局得到优化

田径赛事,是体育行业赛事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项目,在体育赛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平衡赛事地域分布,对田径赛事产业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合理分配,是发展田径赛事的基本前提[12]。我国目前田径赛事地域分布的不均匀性,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体育产业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非平衡性,导致了区域、城市的分布和产业布局的失衡。为此,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应的文件,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域的田径赛事要进行倾斜,以促进该地域田径赛事活动的发展。

2.5 引入社会资金,健全赛事举办机制

我国田径赛事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交通、安全、卫生等。在组织赛事,促进田径赛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13]。但当前田径赛事因为缺乏对社会资本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导致社会资本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容易引发体育市场秩序混乱,这会加大政府机构的管理风险。因此,在田径赛事的发展过程中,在积极引入社会资金的同时,还应加强管理监管工作,要有效控制田径赛事的过度商业化,要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办赛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行业标准,设立规范和奖惩措施,以此来促进我国田径赛事的发展。

2.6 加强田径赛事服务,提升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

当前我国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虽然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健身意识开始觉醒。因此,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体育消费需求由最初的体育产品消费转变为娱乐性、观赏性消费,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各类的马拉松比赛次数,参与比赛的人数[14]。

当下在我国田径赛事的发展中,要根据社会中不同人群的体育需要来不断地丰富与完善田径竞赛体系,制定出详细的组织田径赛事的文件,积极提升我国田径赛事组织水平。要认真规划田径赛事内容,以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田径赛事,让他们充分享受田径赛事[15]。尤其是要提高田径赛事办赛的规范性,对于赛事申办环节,要设定相对应的门槛。对于不同级别的田径赛事,在场地、裁判员、设备、赛事组织经验等方面,要有不同的审核要求。如某个地区,只有二类的田径场地,那么这个地区,无法申办全国田径大奖赛及以上级别赛事。同时,还要重点明确赛事组织筹备和实施的过程,如赛前筹备工作中的运动员报名、裁判员选派、秩序册和参赛指南的制作、赛事宣传、兴奋剂检查等。对这些细节部分进行相应的规范,可以使承办田径赛事的单位有章可循,进而全面提高田径办赛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3 结语

一直以来,田径运动都在世界现代体育运动中占据强势的发展地位。在一些世界级田径运动体育大会上,田径比赛也是奖牌数量最多、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所以许多国家都将田径运动列为国家级体育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田径赛事文化是体育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田径赛事的组织水平关系着人们参与田径赛事的积极性。当前随着诸多田径赛事成功举办,我国田径赛事发展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我国田径赛事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对田径赛事的发展进行优化与创新。在田径赛事优化与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理智地检讨自身的短处。不能照搬他人的发展模式,要敢于正视问题,不畏惧失败,只有积极寻求推动中国田径赛事的发展模式,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田径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赛事体育发展
本月赛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