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体育与旅游资源潜力挖掘及融合发展研究

2023-01-05李梦园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冰雪赛事景区

李梦园

(新疆财经大学体育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新疆是旅游资源丰富且风俗文化聚集的旅游胜地。伴随着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和旅游兴疆战略的大力推进,新疆旅游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全疆各地积极落实旅游兴疆战略,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活动,活跃了旅游市场。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热点,搭乘“新疆旅游热”的风头,成为万众关注的新亮点。新疆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地缘环境,对于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活动、精品赛事的开展都有着很好的基础,全疆各地通过体育+旅游,让新疆的好风景通过精品赛事连起来,以游客为中心设计精品线路,围绕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在实现社会体育事业的同时,创造了社会体育价值和社会效益[1]。

1 新疆体育与旅游资源潜力测评

1.1 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开发潜力测评

1.1.1 冰雪资源与体育资源融合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其中冰雪体育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近年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体育旅游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疆冬季雪期较长,降雪量大,冰雪旅游资源潜力巨大,新疆冰雪旅游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新疆冬季长达150 天,积雪期平均在120 天,平均积雪厚度在18.75~40cm。乌鲁木齐、石河子等旅游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5°~-10°,气温较为适宜。随着新疆冬季旅游市场的开发,各地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以及雪地摩托、滑雪、雪地摔跤等冰雪体育活动应运而生,丰富多彩。以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为例,在疫情之下,2021 年仍累计接待游客1.8 亿人次,同比增长29.66%,实现旅游收入1350 亿元,同比增长51.67%,是后疫情时期恢复非常快的地区之一[2]。

1.1.2 山地资源与体育资源的融合

新疆是一个拥有多山、高山的省区,全世界14 座8000m 以上的山峰,新疆就有4 座,其中喀喇昆仑山脉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m,是世界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 峰,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之一。新疆还有14座海拔7000m以上对外开放的可攀登山峰。这些高大山峰是人类挑战极限,开展登山运动的极佳场所,成为世界各国登山爱好者的胜地。还有很多山峰的路线从未有人走过,再加上戈壁、沙漠、冰川等,吸引了众多自由登山爱好者。优质的高山资源为新疆登山极限运动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

1.1.3 戈壁资源与体育资源融合

新疆地域广袤,戈壁广布,为开展戈壁穿越、戈壁马拉松、戈壁越野等极限运动提供了广阔的地域空间。著名的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以“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心,并向周边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沿线戈壁地区延伸,比赛线路依托尼雅遗址、达里雅布依、昆仑山普鲁村草场等地标,涵盖峡谷雅丹地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戈壁及昆仑雪山等极具新疆特色的地形地貌。

1.1.4 沙漠资源与体育资源的融合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沙漠资源,包括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国际著名的中国环塔拉力赛以及我国著名的沙漠越野赛之且末英雄会均围绕着这两大沙漠举办。近两年,围绕沙漠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多,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户外探险爱好者前来进行徒步、探险、露营等体育旅游活动,这些活动提高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也促进了新疆旅游、文化、特色产品的繁荣发展,这些沙漠体育赛事使荒漠变为新疆最大的聚宝盆。与此同时,可以在沙漠资源中开展穿越、徒步、露营、探险等一系列体育旅游活动。

1.1.5 河流资源与体育资源的融合

新疆较大的河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新疆许多河流都具备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漂流资源优质。漂流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受到众多旅游者的青睐,如著名的风景区喀纳斯、那拉提、喀拉峻等景区,漂流都已成为重点开发项目。

天山红河谷漂流景区距离乌鲁木齐市最近、流量稳定、河道两岸风景如画。呼图壁县的“天山第一漂”景区依托天然河道打造,漂流河段长8km,是目前新疆天山北坡最长的漂流河道。伊犁喀拉峻的库尔代漂流全长6km,落差40m,途经4个险滩,漂流时节长达半年之久,可乘坐竹筏漂流,欣赏额尔齐斯河两岸大自然的奇妙与无限风光。禾木漂流被称为“西北第一漂”,全程8.8km,有若干大S弯道及大浪等,体验度极佳,可看遍禾木河两岸桦木林、禾木草原等自然风光。拜城县克孜尔水库皮筏漂流景区有“南疆第一漂”之称,全长约9km,沿途历经20多处激流跌水,既能体验穿激流越险滩,又能感受两岸风光、休闲纳凉避暑。新疆喀什河以1460m 的落差,325km 的漂流里程被专家誉为甲级漂流资源。

1.2 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测

新疆的民俗体育旅游风格十分独特,大量的民俗体育比赛在新疆各地延续了下来,其中偏远地区保留着长达几千年的风俗习惯,而在一些宝贵的民俗习惯中,体育比赛的身影贯穿其中[3]。

1.2.1 赛马

新疆马文化的悠久与绵长,一直以来,受到路程距离、资源发展短板等影响,在新疆发展与投入的马文化产业不多,虽然获得政府与业界资源支持的大型赛马赛事逐年增加,但赛马文化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依托新疆现有的大旅游环境圈资源,利用赛马活动,开发并推广赛马文化产品与项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性产业,率先打造具有未来影响力的新疆马文化名片,对推动新疆旅游项目发展,提高赛马文创产业延续性具有积极意义[4]。

1.2.2 那达慕大会

2006 年5 月20 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七八月在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

1.2.3 民俗节庆

新疆在进行传统节日庆典时,往往都是歌舞表演与民俗竞技体育并进。来自各地的旅游者,除了观赏民俗歌舞表演以外,更可以通过民俗体育比赛来全方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很多民俗体育比赛依然具有神秘色彩,各地旅游的人们通过参加比赛,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在竞技活动中参与各类民俗传统节日。

1.3 新疆体育赛事资源旅游开发潜力评测

1.3.1 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

环塔拉力赛创办于2005 年,迄今已举办了13 届。环塔拉力赛采用国际汽联通用越野赛规则,并借鉴达喀尔拉力赛规则修订了环塔拉力赛赛事规则。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赛事规则与竞赛运行日渐成熟,后勤通信、医疗救援、营地保障等大后勤运行保障已经达到国际赛事水平。

作为亚洲顶级越野拉力赛,环塔拉力赛在2014 年开始加入国际汽联赛历,同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世界房车锦标赛、拉力越野世界杯赛等国际著名赛事共同列入国际赛事序列。目前,环塔拉力赛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规模最大,线路最长,难度最大的权威品牌越野赛事,是亚洲越野赛车运动第一品牌,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也是新疆体育旅游文化名片和外宣窗口。

1.3.2 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

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自2007 年开赛以来,赛事规模和水平不断升级,以往的环湖赛仅围绕博乐、温泉、赛里木湖名胜风景区,而最新一届的赛事重新规划了线路,路程设置涉及全州两县两市和赛里木湖,更加凸显全域性。2017年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成为全国业余公路自行车多日赛的第一品牌赛事,极大地推动了新疆和国内公路自行车运动的发展,这项赛事被来自全国各地的业余自行车爱好者奉为圣地。

1.4 新疆公路资源体育旅游开发潜力评测

新疆拥有丰富的公路资源,如独库公路、中巴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伊昭公路、哈罗公路、喀纳斯-禾木X852 公路、南湖戈壁公路、S303 公路、边境公路、新藏公路等,皆是自行车骑行、开车自驾的优质黄金线路,极具开发潜力。

独库公路(全长561km)连接南北疆,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堪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最美公路。新疆101省道穿越天山,串起大美新疆一路美景。赛果高速是新疆第一条贯穿天山并由桥梁隧道相连的高速公路,是伊犁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伊昭公路(全长超100km)被誉为新疆最虐也最美的公路之一,是新疆旅游、避暑的首选之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全长522km),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世界流动性沙漠中最长的等级公路,被称为沙漠中的“绿色长城”,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禾木公路(全长约49km),景中有路,路边有景,堪称新疆最美公路,被称为通往“神的后花园”之路。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224km)被誉为中国最危险的边界走廊,亚洲最惊险的神奇公路,全球最高耸的跨境道路,人类第八大奇迹,世界上最美的公路,当代丝绸之路。盘龙松至乌孙古墓公路(全长26.188km),穿梭于世界四大高山草原之一的那拉提草原,有“新疆最美公路”美誉,也是新疆首条景区生态公路等。

新疆还因拥有乌孙古道、夏塔古道、狼塔古道、孟克特古道、环博格达线等众多的国内顶级户外徒步线路,而受到徒步爱好者所青睐和向往,被誉为徒步的天堂。各种不同类型的徒步、探险古道贯穿天山南北,每条古道都有数百年沧桑的历史。如今,这些古道已成为徒步探险爱好者的乐园。

2 新疆体育旅游发展问题梳理

2.1 发展特色不够突出

首先,从新疆体育与旅游融合的总体来看,与其他地区相比,新疆体育旅游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缺乏自己特有的高端层次体育旅游代表性项目。其次,新疆体育旅游产品的形式较为单一,深层次开发不够,主要停留在低层次的观光旅游上。最后,新疆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凭借自然环境的独特性方面,而对新疆地区的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产品没有充分深入地进行开发。

2.2 传播推广力度不够

新疆体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极大制约了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宣传的广度也有限,仅局限于在本地区内促销,没有真正做到走出去请进来,未在全国乃至国际产生影响,从而造成了客源不稳定的情况。

2.3 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国内目前没有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新疆大多数的旅游业者,对于体育旅游的理解较浅,很多所谓的体育旅游产品仅仅是在旅行中安排一次观赛,或参与一次当地赛事。产品生产者本身就不是体育旅游的用户,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度和把握度都很低。市场又处于刚刚发展阶段,整体服务经验缺乏沉淀,自然很难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4 IP形象不够明确

尽管新疆具有丰富多样的体育旅游资源,也具备一定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综合来看,目前新疆并未形成龙头项目来体现体育旅游的特殊性和优势,也并未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新疆体育旅游发展。无论是比赛、活动、项目,还是企业的品牌影响,都将是推动新疆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

3 新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体育+旅游融合创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结合新疆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潜力,培育一批复合型、特色化体育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未来拟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以体育运动、体育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体育旅游景区,并结合新疆自然资源、体育赛事资源特点,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加强新疆体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新疆冰雪资源充足的特点,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旅游,依靠地势特色,提升山地户外旅游质量,依附几个极具特色的沙漠资源,拓展大漠体育旅游新业态成为重点,根据新疆独具一格的特点,打造属于新疆自己的体育旅游IP。

同时根据新疆的地理环境优势,围绕天山天池景区、天山大峡谷景区、巴音布鲁克景区、喀纳斯景区、那拉提景区、可可托海景区、博斯腾湖景区、喀什噶尔老城景区、喀拉峻景区、火焰山景区、葡萄沟景区以及慕士塔格国家冰川公园,可打造属于新疆独具一格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3.2 以基础设施为支撑,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随着新疆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建设重心也慢慢向体育倾斜。同时,推动新疆各地(州、市)加大对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鼓励各地将体育旅游与市民休闲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休闲绿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体育旅游公共设施。鼓励和引导各地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根据自身特点,以冰雪乐园、体育特色小镇为重点,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加快体育旅游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公厕、标示标牌、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3 以冰雪运动为突破,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根据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以冰雪运动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打响乌鲁木齐和昌吉“温暖滑雪场”和阿勒泰“中国雪都”品牌,打造冰雪旅游精品路线、精品项目、精品景区和精品赛事活动,不断提升新疆冰雪旅游影响力,推动“旅游+体育”“旅游+冰雪”深度融合。完善空间布局,优先推动乌鲁木齐市、阿勒泰、伊犁等冰雪资源丰富的重点区域的体育旅游发展,集中力量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的亮丽名片[5]。

另外,围绕伊犁、乌鲁木齐、昌吉和阿勒泰四大冰雪资源富集区,整合冰雪资源,积极打造乌鲁木齐市、昌吉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滑雪度假区,力争形成以乌鲁木齐南山、昌吉天山天池、阿勒泰将军山、阿勒泰可可托海、伊犁新源县等为重点的雪上运动产业园,为新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4 以体育赛事为载体,吸引消费,持续创造需求

体育赛事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强大吸引物,体育界的赛事也是旅游者的盛会。支持各地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丰富赛事活动供给,根据各地区资源优势特点,打造属于当地的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品牌,盘活体育场馆设施,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滑雪、马拉松、汽车、自行车、山地户外、马术等市场基础好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6-8]。引导旅游企业推广体育赛事旅游,推动特色体育活动与区域旅游项目设计开发、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相结合,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体育旅游活动。

4 结语

2018年以来,新疆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在有非常优越自然资源的前提条件下,该文深入挖掘新疆各地州特有的户外体育优势资源,结合周边地区特色和旅游特点,创新开发新的体育旅游景点,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新疆体育旅游体系,建立体育旅游发展体制,推动新疆体育旅游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冰雪赛事景区
本月赛事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摘牌』
“摘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