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公益振兴乡村体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05侯鹏杨楠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公益数字体育

侯鹏 杨楠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071;2.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9;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 陕西西安 710071)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国家和整个社会面临的重大命题,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到,要推动体育元素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辐射乡村建设。“扶贫必扶智,扶智先强体”,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发展,亦离不开体育发展。陕西省宜君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便始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时刻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民生优化方向,这也促成了壹基金、阿里巴巴公益等网络公益产业得以初见端倪。陕西省宜君县等乡村体育教育被赋能、赋值的同时,展现出了强有力的萌芽之势。基于当下城乡体育公共设施失衡,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以及体育资源建设落后等特点,思考网络公益产业如何在乡村体育教育中更好落地,且高效产出的同时形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解决网络公益产业的社会认同与参与广度等问题,对振兴乡村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网络公益,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公益的形式。网络公益起源于网络,由传统公益变迁而来,其变迁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过程:公益事业实践过程、公益事业发展以及网络时代公益事业的兴起[1]。近30年来,传统公益不断发展,经历了从点到面至遍布各领域的过程,其在发展中不断受到公信力的挑战。与此同时,伴随数字技术的兴起,又逐渐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传播公益理念,进行公益资金的募集与捐助的网络公益活动。

网络公益作为虚拟组织,随时代一同发展,基于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进行延伸,倡导符合民意的志愿作为和公益行为,积极唤醒民众善愿和初衷,尤其在网络公益群体中,还能积累以善意聚集的社会资本,构建相对信任的社会关系。由于网络公益在互联网中进行利益转换,构建社会关系,因此基于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网络公益应同网络社会一样具备跨时空互动性、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沟通中的过滤性、兼容性、张扬个性、记录性、开放性以及自由性等特点。故相较传统公益,网络公益在传播性、快捷性、高效性、交互性及规模上均表现出极强的优势,呈现出与传统公益所不同的新特征,更加适应时下社会发展。但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存在个体网络认知差异,参与范围局限性,网络公益身份不明,导致透明度不足以及参与人群偏差较大等问题。

传统的社会体育活动外在形式表现单一,不需要想象一个目标或认识到一种价值,只需要服从长期条件确立起来的“文化反射”。同体育相关的网络公益,在当下多维的社会表现形态中区别于普通社会体育活动的行为,可以把自己的体育行为附加至另一种社会行为或活动中,实现线下线上结合,科学与技术合并以及价值的“双重性”;同时参照福柯关于身体文化的“自我技术”论,参与同体育相关的网络公益产业更是将灵魂、思想、行为和存在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以探知到自我限度。不仅如此,同体育相关的网络公益可使部分群体有机会用发展话语取代执行话语,改变被动公益常态,理性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体育中的网络公益存在形式大多为网络社会中的一种善意且自愿的,利用体育行为通过网络实现公益效果或通过网络公益项目解决实际体育问题的行为。

1 外赋动能,内生驱动:数字赋能网络公益产业的宜君实践

该文研究对象为铜川市北部宜君县城中的宜君县城关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城关二小),以及宜君县雷塬乡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雷塬小学),2所学校近年来均受到壹基金、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网络公益项目的资助。基于“三缺”(缺水缺人缺工业用地)的地域现状,阿里巴巴、壹基金等企业开展公益之初,便率先选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且政企基础良好的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宜君县作为数字产业扶贫县,继而开启数字赋能体育网络公益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县乡数字经济和数字乡村建设。与此同时,陕西省宜君县政府抓住数字机遇,大力扶持并推进网络公益产业,推动教育发展。可以说,陕西省宜君县应用数字技术助推体育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探索实践,对于总结西部数字体育乡村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实践价值。

首先,振兴乡村体育教育必然涉及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除基本的书本纸笔外,数字赋能网络公益产业所保障的专业器材等硬件上的数字化改造,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乡村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雷塬小学由于地处偏僻,人口稀疏,整所小学仅近百人,且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多名教师身兼多学科教学任务以满足学生教学需求。如此现实困难下,阿里巴巴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企业推出的“阳光跑道”和“圆梦体育包”公益项目进驻雷塬小学及其他贫困地区学校,为其修建体育操场,搭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及足球门设施,并添置相关体育器材,保证了乡村体育教育中的场地设施建设等硬件条件。该体育网络公益实现模式为,民众将身体行动或网络流量转换为捐赠物进行网上捐赠。截至2019 年底已超过5000 万人参与捐步,累计捐步超过6000亿步。而壹基金推出的运动汇项目,以发展青少年儿童体育教育为核心,援助体育设施,保障学生进行游戏的互动性,促进贫困乡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帮助贫困乡村青少年儿童在快乐中发展体育潜能。通过访谈雷塬小学某教师,了解到该小学学生在捐赠物品设施的使用中,享受到了体育项目带来的快乐和自信,自发形成了独立、拼搏的良好品质,并已涌现出具备一定跳高等项目天赋的学生,被送至市级体校进行专业训练。

其次,基于网络公益产业带来的硬件设施供给,为促进乡村体育教育发展,进一步畅通城乡社会流动,构建了由数字赋能的网络公益产业联动闭环体系。2020年7 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联合推出的“追风计划”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落户城关二小,球队拥有3 年30 万元的发展支持经费,其中包括20 万现金和10 万培训经费:现金用于购买装备、医保、球员发展和比赛四方面;培训经费用于网上购买视频训练课,每年2次外出培训,及球队参与年度追风校园足球赛。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地区乡村校园发展足球,支持热爱足球运动的女孩发挥其所长,通过足球运动快乐成长,实现走出大山,走出世界的梦想,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多教育和发展机会。根据校内管理人员访谈得知,该项目实施至今已实现学生入选省队集训等目标,且学生从开始训练到专业培养,大多数依旧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学生家长也对学生以运动项目开阔眼界的方式高度赞同,鼓励孩子通过该项目健全人格,发展体质,由兴趣发展为特长,以期进一步实现社会垂直流动。

最后,在硬件改造的同时,不断加强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为支持贫困乡村青少年儿童得到更好的体育教育资源,阿里巴巴教育脱贫依托马云、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整合蚂蚁金服等资源,并肩落实“乡村校长计划”“乡村教师计划”以及“乡村师范生计划”。通过乡村教育计划及职业教育计划,培养具备领导力的乡村教育家,具备一定能力的乡村教师以及有志投身教育事业的大学生,为贫困乡村的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立体化支持,帮助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开拓视野,提升能力,获得长远发展,以期在未来构建校长映射教师,教师影响学生,内部动能可再生循环的发展模式,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体育教育,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教育投入、教育资助和教育帮扶,不断改善并提升乡村人口素质、经济文化和地域风貌的整体形象,以完成乡村脱贫振兴的宏伟大业。陕西宜君县地处偏远丘陵山区,交通不便,对于当地部分青少年儿童而言,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居多,父母的陪伴有时是一种奢望,部分青少年儿童的人生选择也会被限定在某个范围里,而足球等体育项目可再一次唤醒他们新的梦想和新的目标,譬如“追风项目”带给青少年儿童的足球,不仅是强健的体魄、专业的技能,更是永不言败、一往无前的信念,以及从怯懦自卑到自信开朗的蜕变,甚至让青少年儿童重新燃起了对成长和未来的希望。这不仅让贫困乡村青少年儿童获得了接受体育教育的基本权利,同时亦点亮了贫困乡村体育教育改变社会垂直流动的明灯。依托数字赋能下的互联网体育公益产业,仅仅通过社会民众每日的自身运动和网络习惯养成,便可让大山中的孩子从容地肆意奔跑,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青少年儿童的基础成长环境。可见,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网络公益辐射范围比传统公益更具有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数字赋能体育网络公益产业下的体育再塑,对乡村留守青少年儿童来说亦可谓是社会再融入的过程,它能够在促进乡村青少年儿童自身认同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乡社会平等化,燎起乡村振兴之星星之火。

2 网络公益产业振兴乡村体育教育的应然路径

陕西省宜君县的实践经验表明,借由数字技术赋能网络公益产业可以逐渐弥合城乡体育教育的不平等,为乡村体育教育注入新的养分。因此,在数字赋能体育网络公益产业的建设中,一方面,持续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实现乡村体育教育数字化转型,使贫困乡村的教育不再贫困;另一方面,通过多维数字化体育教育助推乡村青少年发展,通过体育教育使未来的乡村“旧貌换新颜”;重构乡村体育教育模式的同时,改变城乡教育在地域间的不平等。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继续对当前数字赋能网络公益产业的实践路径进行完善。

2.1 提高网络公益产业助推乡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认同

由于我国社会群体各年龄层人数众多,且数字技术发展已使互联网传播速度今时不同往日,考虑到社会分层现象,数字化时代的真实性备受部分人群质疑,社会认同对于网络公益产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2],网络公益产业助推体育教育发展亦不例外。网络公益社会认同通常指社会组织中的个体感知的网络公益项目与自身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一致性程度、所持态度和行为选择[3-5]。基于陕西省宜君县的经验研究,该文认为网络公益产业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认同提升应主要从公益认知、参与动机、公益行为和公益参与激励四方面入手[2,5]。第一,在公益认知方面,应公开网络公益产业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全部参与流程与步骤,使社会群体了解网络公益项目的身体成本和财务成本,预估参与网络公益项目后的落地效果,明晰参与网络公益项目所能实现的自身价值及社会价值;第二,在参与动机方面,引导社会群体以正确的价值观自发参与网络公益项目,并鼓励其持续参与;第三,在网络公益产业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多维度创新方面,可以借助多种运动模式或运动方式,使更多人可参与、能参与、乐参与[6];第四,在公益参与激励方面,降低网络公益项目参与的门槛,提升其便利性,让当下众多网络公益平台上的各类运动众筹项目做到人人可参与、人人易参加,通过手机平台实现随时活动、随时付款、随时公益。

当网络公益参与与社会群体所在生活交融共鸣时,参与者才会逐渐放下顾虑,对网络公益产业助推体育教育发展愈发认同。此外,社会群体也会通过网络互动来表达和传递他们的共同认同,以实现不同参与群体相互连接的特质,微信运动点赞排名、蚂蚁森林种树捐树项目不外如是[7-8]。

2.2 积极动员网络公益产业参与力量

在社会体育行为的参与过程中,人们不断实现着价值观的培养与改善,对体育的参与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和家庭,这更是一种社会动员的导向,这种积极的导向行为包括政府规章政策出台以及政府、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类竞赛竞演。只有当民众衡量国家体育的发展程度不再依靠运动成绩,而是社会群体的体育价值观以及体育参与程度时,网络公益产业振兴乡村体育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一方面,网络公益产业借由虚拟线上体育行为,代表了数字技术社会的兴起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公益助推乡村体育教育发展,又展现了社会群体的体育价值观朝向。

当下我国初步迈进小康社会,依旧存在长期贫富差距及教育体制环境下体育弱化现象,根据陕西省宜君县实践调查发现,城乡差异在体育教育层面表现更加凸显,社会群体对于参与公益氛围较弱,参与公益的积极性不强[9]。该文认为积极动员网络公益产业参与力量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网络公益产业在发展乡村体育教育公益时,项目择定要精选民众之所向的内容,使社会群体能够共情。其次,网络公益产业所设置的参与模式应偏向运动过程的优化,尽量开展培养型长期公益,并加入排名机制,如微信运动捐步等。通过社交软件的介入,养成群体参与的习惯并方便其保持热情,使每名参与人员都能一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帮扶乡村体育教育发展,振兴乡村,并对网络公益愈发充满信心和兴趣。最后,应选择社会群体的普遍兴趣爱好,以便使社会群体由内部动机驱动身体行为,如某些捐步、造林项目,既锻炼身体,保护环境,又可推进公益项目的开展,使参与群体从精神和身体两方面感受到网络公益产业于民于己的益处[10-11]。

2.3 完善网络公益产业发展环境

涂尔干“有机团结”概念中曾提到个体作为不同角色相互交织、互相依赖,进而组成团体,网络公益产业环境亦是由社会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意志和行为构成。早期网络公益进入民众视野后,用户年龄群体呈现出倒丁字形结构,受众群体分层趋势明显,评价褒贬不一,主要仍是因为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总结陕西省宜君县的网络公益发展实践经验,该文认为完善网络公益发展环境仍需加强如下两方面。

2.3.1 内部环境

完善组织管理模式,并提升每项网络公益项目的深度。实现网络公益产业精准纵向管理,时刻向社会群体呈现公开透明的结构框架,如准确定位微信、支付宝、钉钉等现代化数字社交工具。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使社会产业协同网络公益产业内生驱动[12],持续提升网络公益产业用户黏度,避免杯水车薪式的“样子工程”,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体育教育不平等的问题。

2.3.2 外部环境

改进网络公益自我调节机制的同时,呼吁政府和社会外赋动能,加强投入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社区网络使用广度,推动网络公益项目的正向宣传引导,增进社会群体对网络公益的关注度。促进网络公益政企跨界整合,构建长效协同机制,连通指导、监督、运作等工作系统化[13]。出台相应法规政策并结合社会群体力量进行约束监督,完善网络公益环境监管,保证网络公益产业客观、真实、透明地公开募捐进展明细[14]。

3 结语

数字技术下沉乡村,赋能产业,是当下缩小城乡差距的有力举措,数字赋能网络公益产业依托互联网互动性强、去中心化、无地域限制等特点,正逐步搭建起低门槛、透明化、快捷性的公益平台。该文通过陕西省宜君县的实践经验发现,作为西部不发达地区,陕西省宜君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网络公益产业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设施的硬件、软件及闭环体系,助推体育教育发展,已表现出乡村体育教育在弥合城乡体育教育不平等上的创新型和多样性。与此同时,该文将提高网络公益产业助推乡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认同,积极动员网络公益产业参与力量,将完善网络公益产业发展环境作为网络公益产业振兴乡村体育教育的主要优化路径,并进行了相关阐释。

当前我国数字技术不断推进,社会群体聚集地不断向线上迁移,振兴乡村体育教育必当高度重视数字技术革新所形成的乡村体育教育新形态,通过网络公益打通城乡体育双向流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及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公益数字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公益
公益
公益
答数字
我们的“体育梦”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