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2023-01-05张强卢瑛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冰雪课程体系

张强 卢瑛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随着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和欧美国家间冰雪运动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有效调动了广大民众的冰雪运动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冰雪运动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冰雪运动进校园等有关政策,以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百万青年上冰雪”计划的实施,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参与到了冰雪运动中,从而拓宽了冰雪运动的参与群体。虽然各地区各级政府作出了很多努力来推动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也获得了不少成绩,但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当前不少高校冰雪运动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冰雪运动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和优化冰雪运动课程体系,凸显出冰雪运动育人的功能和价值,是当前在普通高校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1-3]。

1 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构建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适应我国冰雪运动新形势,有助于满足高校学生多元学习需求,提升冰雪实用价值和育人实效性。

1.1 有助于适应我国冰雪运动新形势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但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有关基础设施的完善,还为普通高校冰雪运动的推进和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普通高校作为校园冰雪运动中的重要构成,其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冰雪活动,增强学生对冰雪课程的认知,更为全面地了解冰雪运动的发展和现状,促进其冰雪运动学习和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这与当前我国冰雪运动战略新形势的发展,以及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决策明显契合,有助于为冰雪运动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有助于高校学生多元学习需求的满足

冰雪运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同样其受众群体也呈现出多元兴趣的特点。根据调查显示,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当中,不少学生都对冰雪运动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对滑冰等冰上运动比较喜欢;有的学生对滑雪等雪上项目较为感兴趣;还有的学生则在冰雪游戏活动上体现出强烈的参与积极性。从中看出,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可以使学生在冰雪运动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校园冰雪运动普及和推广性的提高[4-5]。

1.3 有助于冰雪实用价值和育人实效性的提升

高校冰雪课程的构建,可以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更为丰富,让学生通过冰雪运动课程的参与,对冰雪体育和冰雪文化更为深刻地感受和了解,从而推动校园冰雪政策的落实。冰雪运动的开展不但受到地理环境、设施设备以及运动器材等基础硬件方面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基于学情的了解、师资的配置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等,为自身创造基本的条件和动力。这就让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机遇,所以校园冰雪课程的构建和优化,能够让学生通过冰雪运动的参与,对冰雪体育的魅力和乐趣拥有更好的体验,促进冰雪实用价值和育人实效性的提高。

2 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

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条件,先进行基础冰雪运动活动的开展,再对特色冰雪运动进行重点发展,而后通过特色运动带动其他冰雪运动在校园中推进,由点及面地构建特色冰雪校园。

2.2 遵循多方联动共享原则

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冰雪运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都会受到冰雪场地以及自身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在其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多方联动的共享原则,这是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通用原则。首先,要遵循高校与社会之间冰雪场地共享的原则。哪怕是在挪威这样的冰雪运动天国,校园中的冰雪场地依然无法与教学需求相满足,而是需要通过政府的协调与社会组织间达成协定,对场地进行共享。其次,应该遵循高校间冰雪场地共享的原则。各个高校因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设完整的冰雪运动场地,或配备满足课程多样化需求的设施,为此,本地区各高校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最后,通过校内场地共享,推动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当前,普通高校的运动场地基本上都是夏季模式,到了冬天,运动场地的使用范围就会明显缩小,使用率明显降低,进而导致场地资源出现浪费,这就给冰雪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对仿真冰雪场地、旱地冰雪场地等场地的盘活,根据需求对场地进行不同季节的切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冰雪运动的开展。

2.3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不会由于冬奥会的结束而减弱,因此在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也应该体现出持续性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冰雪运动课程之后,不但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还可以通过学习,喜欢上冰雪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运动的意识,更好地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体育事业的发展[6-7]。

3 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建设和优化的策略

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在基于以上原则的基础上,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课程基本模块的设置,大众冰雪运动的创新和植入,以及民间冰雪游戏项目的挖掘和开发。

3.1 强化冰雪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教学资源是课程发展和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更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在北京冬奥会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助力之下,陕西省的民众对冰雪运动的开展充满热情,但现实状况是其冰雪运动开展的基础设施以及器材等较为缺乏,因此,在普通高校冰雪课程教学资源的运用和开发上,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对现有冰雪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以便于为校园冰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第一,可以将雪覆盖的操场进行改造,设置雪地足球课程,这不但能够让雪上教学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够发展校园足球运动,一举两得;第二,当雪上教学与冰上教学条件都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冰雪游戏课程的设置,对冰雪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自行制作简易的运动器材,开展雪橇或雪爬犁等简单化教学。如果以上课程也难以实现,则可以通过堆雪人比赛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2 重视冰雪运动课程基本模块的设置

就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来看,可以基于冰雪运动的特点,将其分为文化传播模块、教学模块以及实践模块3个模块。

首先,从文化传播模块来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解读冰雪文化、观看冰雪运动有关视频等对冰雪运动的发展进行了解。具体而言,文化传播模块,主要是利用信息的接收与传递开展冰雪运动教学,学生通过文化传播模块的学习,可以对冰雪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将雪上运动与冰上运动项目进行区分,并根据项目的不同特征,选取与自身兴趣相符的项目,再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文化传播模块的课程学时,要由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学习的最低学时要求,从而提高冰雪运动的普及率。

其次,从教学模块来看,一是要基于本地区实际,开展校园冰雪运动项目。比如,在雪量丰沛,降雪期较长的北方地区,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条件,高校可以在冰雪运动课程内容中增加适合大学生的冰雪运动教学体验项目,借助校园,对陆地冰壶、冰球以及滑雪等场地进行布置,并通过安排专业的教练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指导,让大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冰雪运动的相关知识。而对于南方地区,面对长期不下雪、不结冰的现实条件,高校则可以通过陆地轮滑、越野轮滑、旱地滑冰等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可以对基础的滑冰基础、相关规则以及安全保护技能等进行掌握,并从课程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二是从教学组织来看,可以先进行单人教学,再进行多人同时教学;先开展大班游戏化教学模式,再实施小班细节化教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在前期进行类型相似的运动项目的教学;到了中期,则通过小班的形式开展分流教学;而后期,则进行集中性教学,进而由点及面/线的路径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三是对冰雪运动课程进行更为深入的开发,使冰雪运动自身具有的竞争性和娱乐性特征得以更好的运用。兼具娱乐且较强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当中,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力的提高。因此,在高校冰雪运动教学模块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长等,对冰雪运动进行不同群体的划分,使不同基础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地参与其中。

最后,从实践模块来看,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加以实现的,即利用实地环境以及仿真场地2个途径,使学生能够更为真实地接触冰雪运动。可以通过仿真设备,对冰雪运动实践进行教学,如可以通过滑雪模拟器、仿真冰场练习滑雪和滑冰,同时还可以通过户外实践、真冰实践以及远足实践和冬令营活动的开展等,提升学生的冰雪运动实践技能。

3.3 关注大众冰雪运动的创新植入,实现横向互动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群众基础越来越广泛,大众性冰雪运动也呈现出多元种类的显著特点。因为普通高校学生步入社会以后,所参与的也是大众性的体育运动,所以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建设,也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接触、体验、参与大众体育运动的机会,使其更好地了解大众体育运动的内涵和特征,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故而,在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构建和优化过程中,应该重视和大众冰雪运动间的互动和接触,基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冰雪运动方面的具体需求及学校本身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科学的方式,在保证大众冰雪活动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创新,促进普通高校冰雪运动教学和大众冰雪运动项目间形成良好的契合,从而让大众冰雪运动项目在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教学中得到创新,丰富高校冰雪运动的课程内容。

3.4 强化民间冰雪游戏项目的挖掘和开发

所谓民间冰雪游戏,指的是在社会劳动和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所产生的,兼具健身、休闲及娱乐性等多元化的特点。民间冰雪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简单的形式,便于传承和开展,适合在普通高校冰雪课程当中进行普及和推广,这不但可以推动普通高校冰雪课程体系的优化,还可以对冰雪教学器材以及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加以有效改善。陕西省是拥有多个民族的地区,历经长期的社会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民俗冰雪游戏活动。因为民间冰雪游戏活动具有较为繁多的种类,要使其很好地与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开展相融合,就必须对其加以相应的整理和分类,通过收集、筛选以及优化这些民间冰雪游戏活动,使其更好地融入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中,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种类,这对于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全面推广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8-9]。

4 通过体教融合为课程体系提供良好的保障

为更好地推进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通过体教融合等方面为冰雪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保障。体教融合是促进高校体育更好发展的有效路径,更是冰雪运动课程体系多元化设置的良好载体,有助于冰雪文化传承,体教融合育人价值的发挥和运动兴趣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冰雪运动课程学习中积极参与,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其掌握冰雪运动的技巧等。首先,应基于体育课程模基础开展冰雪运动课程改革。要积极引入冰雪运动项目,有序推进校园冰雪体育的实施。为此,学校应该重视各个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积极对社会资源进行利用,从而有效开展冰雪运动课程。其次,要构建资源互补和资金筹集的多元化机制。一是可以通过专项保障资金的设立,确保校园冰雪运动可以实现持续性的发展;二是通过共享社会中的冰雪场地或娱乐部资源,解决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中所存在的场地短缺等问题。最后,完善冰雪产业服务管理以及专业人才库的建设。作为地区政府来说,可以安排合适的人员专门从事相关工作;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其为冰雪运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整合更多的资源,将其融入冰雪管理服务中;对不同地区的高校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可以基于本地区实际,对校园冰雪运动加以侧重性开展[10-13]。

5 结语

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让高校体育运动内容更加丰富,能够培养学生的冰雪运动爱好,从而有效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和“三亿人上冰雪”等战略规划的实施。高校应该坚持以点带面,遵循多方联动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冰雪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重视冰雪运动课程基本模块的设置,关注大众冰雪运动的创新,实现横向互动;强化民间冰雪游戏项目的挖掘和开发,并通过体教融合为高校冰雪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冰雪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