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时代发展桎梏与纾困策略

2023-01-05姚绩伟郭世超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体育

汤 映,姚绩伟,郭世超

(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源于民众生活并扎根其中,是反映与承载民族共同心理和种群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形态,历代相传、源远流长。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体育担当。”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就已经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把“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文化强国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研究成果显示:从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文化诉求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困境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1],及对构建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逻辑与理论也不断丰富[2],学者及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这个课题。略显不足的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项目,研究多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龙舟与民俗民间体育等为主,对整体观视域下的全面分析较少。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化与全球化双重背景下,诸多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已经退出或消失于日常的生活当中,甚至较少地出现在社会组织活动当中,逐渐失去其应有功能和生存根基而渐微失传或消亡。本文着眼于厘清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正视桎梏其发展的因素,分析梳理并给出与文化时代发展纾困的策略,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发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指示精神和有关要求,但没有相关的文件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学者白晋湘认为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土壤,蕴含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环境中并世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气质,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影响力,能振奋民族精神、凝结民族情怀,促效社会发展的体育文化活动称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3]。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包括了中华体育文化节庆项目、中华体育民俗民间项目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民族项目三大方面。因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囊括了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时所创造和保存的所有体育制度、体育活动形式、以及体育精神。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属于文化学研究范畴,本文厘清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借鉴文化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成果并融合当代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需求,来阐述其内涵与外延。

1.1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几千年以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浸润和陶冶,使其具有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韵味,从而于无形之中赋予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舍生取义”“不畏生死”的奉献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被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承担精神,还拥有了“天人为公”“天人合一”的理想及“以和为贵”的东方智慧等。本文运用文化符号来厘清中华传统美德之内涵,如武术便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真实写照,并且武术颇具内外兼修与厚德载物之精神[4]。因此,中华传统武术具有和合之道、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涵养。而龙舟竞渡与龙文化一脉相承,又作为一项中国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发展历程由原始的无意识竞渡状态,到因图腾崇拜和祭祀祈福而产生的初始竞渡阶段,再到与端午节俗及纪念先贤相结合的民俗发展时期,以及经历因统治王朝需要和社会文化发展相融合的民俗演变进程[5]。因而其内涵是对图腾崇拜、礼仪教化、娱乐休闲和生态和谐4个方面。龙狮运动也是一项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传统的龙狮活动中人们的主要愿望是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驱凶纳吉、生活幸福。其内涵是对图腾的崇拜与信仰,加强民族认同和具有教化功能。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大致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1)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内外兼修、尚武崇德、天人协调。2)注重仪式的举行和对神明的信仰,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3)注重血缘关系与宗族血脉的家庭伦理价值观。总之,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要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将其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1.2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外延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走出去”文化传播的使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巩固我国国际体育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反映了民族文化、民族风貌、和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可见,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也包含在其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作用,其与政治、经济之间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含的关系,以此为出发点阐述其外延。体育是评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是否雄厚不可或缺的指标,尤其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体育作为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是一种通行世界的语言,中华优秀体育传统文化是将民族沉淀的体育文化底蕴展现本民族的体育文化信念和特征,将本民族体育文化带有符号、辨识度地走向世界。所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早在多年前就已集经济生产力、政治影响力、社会亲和力为一身,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就包含了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与保护等工作。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这个庞大文化体系中,包括许多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要素。因此,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外延,可以概括为: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的体育文化,是全方位融入教育、社会实践、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且助推现代社会的发展。

2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时代发展的桎梏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共融、共生、共进的文化,在共同体发展中得以涵养。然而,在现实环境背景中,由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导致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时代发展的桎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在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已经缺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二是文物散失、记载残缺,还加上外部环境语言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给人们在理解上造成的障碍,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出现文化滞后现象从而造成其传承形成断裂和发展缓慢;三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活动与文化价值产生了剥离。

2.1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缺失与文化自信不足

文化认同是凝聚文化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中华文化认同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纽带和心理基础,对于塑造民族共同心理具有特殊功能[6]。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滞留在文化模仿阶段,并一直在向竞技化模式的方向迈进。按照文化人类学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孕育、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历程依赖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模式与社会结构[7]。现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以广播体操和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为主要教学内容;国内赛事的开展也是以西方竞技运动项目来举行开展的。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大多数是传其形而未传其神,如对2019年湖南某中学“龙舟进校园”项目进行考察发现,竞技龙舟运动的发展存在文化认同的缺失,项目的发展主要是迎合外国“皮划艇”项目的潮流,而逐渐迷失自己失去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参赛队员和观众大都只是简单地把龙舟运动认为是一项划船运动,缺少对龙舟运动全面、深刻的理解。重视结果忽略过程;重视观众观看体验忽略自身的精神的提高。新一代青年从小接触、了解、学习西方的运动项目,对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不了解,难以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难以形成本民族文化认同、建立本民族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由封闭治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建立成为独立的新中国,这一过程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侵入,这些冲击带来的影响已经融入新一代的生活。

在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化高度契合的当下,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同时对西方文化过度塑形。正如传统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正在经受污名化的现状,特别是之前闫芳“隔空打人”“徐雷约架”和马保国“耗子尾汁”等“江湖”“大师”们在网络上掀起风波,这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被扭曲的体现。每个人都会有自我身份认同意识和群体归属意识,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面临着“内群体”与“外群体”的选择,武术被公众污名化会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产生负面影响。传统是一种生存机制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维系民族生命的关键因素,若将传统丢失,我们将失去民族的凝聚力,失去与外对抗的精神主体。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迫切地认识到我们要形成属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构建文化自信。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优秀的文化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国家、民族的精神力量指引。

2.2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断裂与时代发展缓慢

伴随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形态变化而产生的多元文化思潮的冲蚀、理论教育与实际的脱节、代际传承式微恶化等多维挑战。追本溯源,其一,传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场域。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语境下形成的,其蕴含的文化基因以及所代表的精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迁,传统文化资源流失速度加快,我国固有的那种以农耕文明为主所建构的传统文化记忆强化机制发生了松动[8]。加上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和封闭性,如“北方善骑,南方善舟”“满族双飞燕,傣族泼水节”。社区集市传承空间凋落,乡寨社区宗族组织、行业组织等功能弱化或消失,节日庆典组织者、观看者大幅减少,乡寨社区空间逐渐空心化,蕴含文化底蕴的习武场、街道、集市等文化空间逐渐凋落、消失[9]。

其二,传承过程中文物散失、记载残缺。语言、环境的变迁和历史本身的记载要经过主体的选择和加工,形成对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本质和元认识的传承的困境,且文化传承是一个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的螺旋上升过程,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来推动社会和文化的不断进步。因而,在不同时代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裂。其与时代社会价值观等融合有重重壁垒,然而一个群体物质发生变化其相应的文化也发生变迁,文化的变迁一般带来的都是文化滞后。如传统武术的传承就有明显的封闭性,原因有3:一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冷兵器时代,在武术上有“侠以武犯禁”的忌惮;二是受到社会背景制约形成了与血缘、地缘与业缘相融合的文化传承体系;三是武术派系之间有门户之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武术传承的封闭性是社会生产的必然结果。但随着社会进步,传统武术的发展显示出其文化发展的滞后性。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亦是如此,其于新时代创生缓慢主要源于其自身文化发展的滞后性。

其三,从传承的方式上看,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表现各异,从本质看归纳为4种方式,分别是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信仰(宗教)传承以及民俗性传承[10]。这些传承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在现代家庭传承功能弱化、师徒制传承难以为继,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广泛的传播,难以融入到社会的发展当中。如咏春拳、杨家拳、蔡家拳等武术拳种。在传承前都严格控制在家族内部,这些传播形式都与古代的朝代制度息息相关,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技术的传承也逐渐转向大众,虽然传承不再如此局限,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忽视了新时代赋予的创新性和特殊性。且传统体育文化继承人老龄化严重,如岳家拳传承人张业金及舞龙舞狮传承人邓斌都已七八十岁高龄。来拜师学艺的门庭若市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途径、模式和方式都亟须再构建。

2.3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技术与文化价值的剥离

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以目的为趋向的工具合理性行为和以价值为趋向的价值合理性行为对人类的社会行为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11]。当前我国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一直显现出价值与技术相互分离的问题。在文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过于重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价值性,造成了的问题如下:其一,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体育曾经被排斥在文化之外甚至被认为是低层次的、纯粹体力性质的、价值渺小的活动,而文化则通常被认为是智慧的、精神的活动[12]。在今天,体育的功能和价值逐渐在被社会认同,但体育活动与文化价值的关系还是被割裂开的[13]。只是将体育活动视作比赛和争夺金牌,而忽略了体育的文化传承,没有认识到竞技体育是一个由思想、道德、礼仪、仪式、规则、制度以及综合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来展现和传播文化的系统,因此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了人们对他的认识。

其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经过不同阶段的流传、融汇而逐渐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原始、朴素、和谐的理想和宽和的精神,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竞技性呈现的是一种完全有别于西方的强烈对抗性的竞技形式,其更加注重礼仪和实用性。查阅资料发现[14],中华传统的民俗仪式每一个环节都表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畏和崇拜、古老的图腾记录了古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在相金星等人对台江县苗族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发现,独木龙舟承载着人们对祖先崇拜的观念表达、祈雨求福的文化认同、族群民众的心意信仰的人文价值[15]。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独木龙舟符号的淡化、历史记忆的弱化,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信仰体系力量也逐渐削弱。与现代结合形成了龙舟竞渡项目,以竞赛为目的、通过系统地训练技术动作、强调竞技精神,淡化忽视了龙舟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现在很多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都逐渐被竞技化,丢失了其文化内涵的传递,丢失了其本真,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结果导向旨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而过程导向兼顾着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因此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桎梏的现实因素分析,基于此,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纾困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3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时代发展的纾困策略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珍贵的民族财富,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历史当中,是不断与时代发展相融共生的动态过程。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生从建设文化共同体、构建传承体系和加强文化内核凝聚3个方面践行路径的发展,成为新时代人们体育文化素养的内核,增加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动力来源,在满足人们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要中不断筑牢文化自信,增添精神力量。

3.1 建设文化共同体:强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和价值观的认同

文化作为最重要的群体标识,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甚至不同时代的人连接在一起。人类之所以发展出如此强悍的能力,依赖的是文化的力量。拥有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或仪式的群体将会组成一个“文化共同体”。构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共同体首先要将其要融入到生活当中,将其价值体系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加深认知和形成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促进文化共同体形成新的时代记忆。新时代体育的发展需要传统推进,这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为现实精神力量的关键。

一是,通过传统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回忆文化情怀的同时加入时代的元素,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活动一直成为节日庆典人文要素的核心,支持其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再创生新的价值。如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的舞龙和舞狮、清明节的秋千和放风筝、重阳节的登高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活动代表不同的文化主题融入进每一个人的心间,让新一代青年具有形成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共同体的背景环境。二是,要做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工作和利用好体育文化博物馆,让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器物载体,通过体育旅游项目等项目的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形成文化的吸引力。如广西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广西村寨旅游,了解和体验当地的风俗文化、地域特色,用创新的路径使得广西的文化走出去[16]。三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经典再现,将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印刻在现代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自觉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如现在体育电子竞技植入国学精神和国风文化,在国产古风电竞《剑网3》中,中华历史、建筑、服饰、人文情怀等被电子竞技设计者通过技术在虚拟游戏中还原、再现为各种电子符号,使电竞游戏及电竞赛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17]。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再用破旧的视野过多地来局限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的形式,我们要开阔格局,将其融入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生活当中。

3.2 构建传承体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新时代的融合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首要是需要人来继承,对于人才的挖掘、培养和扶持是文化传承路径的重要分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族民众通过个人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道德和精神世界,它的传承发展需要以“人”为载体。故而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传承人的挖掘、扶持和培养是实现传承的关键。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和走进大众的兴趣和生活里面去来寻找和培养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

现在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社会接受性高、包容性高,我们要大胆地把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带给群众。如湖北省利川市传统舞蹈肉连响的继承和发展,就是以传承人为载体,构建多元化传承模式。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中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帮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人的传承与发扬。如肉连响的传承人刘守红就把肉连响带进机关、进社团、进校园、进村寨、进景区等[18];还开创了贫困户的培训和艺术辅导,亲自走乡进宿带徒传艺,建立了肉连响传习所和传统文化研习点30余个,且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肉连响与课间操融合起来,通过抖音等新媒体传播,这一项目的传承给所有还未被发掘和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灌送了一股新的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作用,凸显出体育功能、价值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西方运动和竞技精神贯彻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平衡这种体育文化的发展,找到属于中华人们的体育文化溯源,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促进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的开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实体形态的物质,不仅能促进社会生产资料的发展也能体现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体育特色小镇和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正在大力开展,我们要将地域性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文化产品融入进休闲体育运动等项目的发展当中去。还要结合现代科技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如3D、VR、智能场景的迅速发展,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结合起来。社会结构的变动,再创造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的环境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数字技术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在数字技术中我们可以参加一场古代祭祀仪式,可以感受祭祀的氛围、体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达出来的文化内涵。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享受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的力量市,应注意规避掉因审美距离的缩短而导致体育文化的深刻意蕴消解、审美聚焦的转变将体育文化拆分、资本运作下审美风潮后的体育文化落寞的现象。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要突破失衡和失传的局面是志在实现的趋势。

3.3 加强文化价值凝聚:实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坚持以“人”的主体性来传达身体技能与文化内涵互相统一的主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概念。必须将人类文化和生物性的不同部分置于尽可能广阔的背景下审视,以理解它们的相互联系性和相互依存性,最终实现运动技术和体育文化要素的整体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是通过运动行为来表达的,如仪式性的体育活动和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塑造了体育文化价值,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理想。其一,探究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要素。政治、经济和文化是构成社会的三个宏观层面,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理论机理和要素,研究其在社会变迁中文化层面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精神,总结出整体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其二,促进参与主体的文化价值与体育运动行为相融合。充分传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思想,通过学校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平衡运动行为与文化价值教育的传递,实现运动行为与文化价值的融合。以促进新时代青年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实现身体技能和思想意识实践的融合。其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体系。运用不同学科理论分析在社会变迁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不同时代的融合。以新时代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文化需求等方面为供求方,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为输出方,将两方面有创造性地结合,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传承体系,为实践创新提供体系支撑。

4 小结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靠的是经久不衰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可谓源远流长,塑造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文化繁荣复兴和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背景下与新时代创生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备受人们关注。在建设体育强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文化自信缺失、发展失衡和文化价值认识不足等等问题。因此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加载和文化融合等多种重要路径的选择。对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新时代的创生需要在整体的观念下发展,研究体育文化深层次的机制和传承要素,创生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新时代。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体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