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学叙事教育模式中“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

2022-12-22文静吴樱丛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0期
关键词:护理学儿科课程思政

文静 吴樱 丛丽,2▲

1.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湖南长沙 410013;2.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医学系,湖南长沙 410000

叙事教育(narrative pedagogy)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或教育者的故事、经历进行叙述、重构,以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正面的专业价值观[1]。20世纪90年代,美国护理教育家Diekelmann首次将叙事教育引入护理课程,掀起护理教育领域研究的热潮。目前,叙事教育被已广泛应用于儿科护理学[2-3]、急危重症护理学[4]、妇产科护理学[5]等领域。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为患儿提供整体护理的专业必修课,学生既要熟练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更要将理论与技能灵活地应用于临床,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然而,许多护理学专业学生在报考时主要考虑就业前景,尚无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护理教育者应以课堂为抓手,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进行思想引领,实现课程育人和立德树人[6]。以思政为主概念,以课程为主载体,倡导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课程思政可以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7]。研究显示,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可显著提高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激发其投身儿科护理工作的职业使命感,并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化爱婴理念,以便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8-9]。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学叙事教育模式中融入思政元素已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势,不仅有助于促进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而且可以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新模式,推动多元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 课程思政视域下儿科护理学叙事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开展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环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10]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叙事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11],从本质和形式方面来看,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儿科护理学叙事教育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即课程思政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与延伸。然而,部分儿科护理学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不解或抵触心理,认为思政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老师的专业职责,与自己毫不相干,只要各司其职,讲好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就可以,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更不会在叙事教育过程中挖掘思政资源。此外,虽有部分儿科护理学教师能够理解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认识到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也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叙事教学过程中,但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尚无法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忽视国家方针政策,不能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解专业知识,或生硬地将思政案例嵌入教学内容,导致课程思政乏味、低效,这使得儿科护理学教师很难在叙事教学方案设计中完成思想政治指导工作,也严重影响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1.2 脱离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个性化的课程思政需求

阶梯式成长的特点使护理专业大学生课程思政的需求更具个性化,应实施分层培育。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可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生命观、人生观等培养教育;高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实习实训,适宜提升职业价值观、护理人文关怀、职业生涯规划等素养。儿科护理学通常开设在临床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规划职业生涯的最佳阶段。随着护理学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与实践的开展[12],儿科护理学教师可以基于教育部“金课”建设目标,结合儿科护理学课程特点,多途径、多形式地推送课程思政案例,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然而,这些案例有时仅定位于基础道德培育层次,尚未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教育,且学生自主检索学习资源的意识相对薄弱,仍习惯于灌输性的教学培养,这些都是限制个性化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作为患儿的守护天使,儿科护士易遭受更多工作场所暴力,承担较高工作风险和压力,是职业倦怠和离职的高发人群[13]。部分儿科护理学教师在叙事教育过程中,以儿科护理差错事故或伤医事件作为课堂导入,本想借助此类案例引出课堂相关疾病的诊治与护理,但未把握好叙事重点,无意间强调了儿科工作的辛酸与风险,让学生对儿科产生胆怯,职业生涯规划出现决策困难,根本无法在专业课程的叙事教育中得到积极的职业情感陶冶。

1.3 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培训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为深化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的育人格局,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各高校均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应用与推广,纷纷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班、教改项目研究、教学比赛等,并给予资助和表彰[14]。但仍存在课程思政资源的重复浪费或分配不均,无法实现有效协同和全员参与,严重影响课程思政的拓展与深化。例如,部分单位对专题培训实行在线签到制,并作为师资培训的量化依据,然而部分老师签到后即离场,没有全程参与培训,无法体现培训课程的真正价值和影响力;部分单位的教改项目管理办法落后,仍存在高年资教师和优势学科优先立项的评审制度,忽略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难以唤醒其开展课程思政的内驱力;竞赛确实能够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但如何将比赛经验切实应用于日常教学是教育管理者和参赛者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此外,部分高校在考核评价教师工作业绩时,仍主要以教学科研工作量、课题立项、发表论文、参赛获奖等作为量化指标,既没有立德树人效果的评价标准,更没有在专业课程中凸显职业价值引领的分量和相应激励措施,导致教师往往沉浸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忽视、淡化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

2 基于叙事教育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优化策略

2.1 改善面向师生的育人环境,积极培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

教师是学生自主实践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15],应针对师生教学需求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努力提升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在儿科护理学叙事教育模式中构建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高等护理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并在线上、线下全过程教学内容中积极探索、深度挖掘课程育人的思政元素,合理安排课程思政任务,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使教学活动和思政教育更具方向性、生动性和时效性。如讲授“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进行如下课堂设计,即在课前,学生与父母交谈30 min以上,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样貌和趣事,学习委员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推送二十四孝故事;课堂中,学生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新生儿小故事,讨论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教师适时引导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取得较大进步,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农村地区。如讲授“儿童生长发育”时,带领学生到幼儿园或社区服务中心以小儿体格测量实训完成实验课程,树立学生的爱幼观念和服务社会意识,通过介绍我国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陆冰在儿科工作的事迹,引导学生培养神圣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实践,教师由单项传授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并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感恩父母的艰辛与伟大,感受中国医疗科技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践行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2.2 精准推送叙事教育案例,提供自主实践课程思政的学习资源

教育信息化推动智慧课堂发展,将智慧教学、互动教学、团结协作等理念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儿科护理学教师可借助互联网系统设计德育教学路径,精准筛选教学素材,并将其固化于叙事教育课程标准中,使课程思政与智慧课堂相得益彰,打造学生自主实践课程思政的平台。如在“儿童营养与喂养”这一章节的实验课中,教师利用微视频“大头娃娃事件”在云课堂布置课前任务,即了解特医奶粉与普通配方奶粉的区别、思考怎样扫除公众婴幼儿喂养的知识盲区及如何调整家长育儿的心态,教师及时反馈学生上传的作业,并依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当学生在课堂中完成配奶、喂奶等操作实训后,教师借助“微助教公众号”发布随堂合作性任务,即人文关怀在婴幼儿喂养中的应用与体会,实时了解学生感受。采用智能照护婴儿模拟宝宝的日常生理需求和反应开展课后体验式教学,学生独自照护婴儿48 h,给予观察、喂奶、更换尿布、安抚等护理,情景模拟结束后系统自动评分,学生撰写照护经历和感触。这种依靠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精准叙事教育模式能够打造智慧泛在化自主学习环境,让教学决策更高效,课堂管理更轻松,角色理解更深刻,有效对接授课对象个性化的课程思政需求。毒奶粉事件让学生领悟专业知识的重要和职业道德的内涵,认识到儿童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课堂合作性任务使学生在讨论婴幼儿喂养人文关怀时传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思想;体验式教学训练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且认识到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

2.3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管理体制

配套的专业课程思政管理体制是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教学大纲以文件形式规定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是实施教育思想的基本保证[16]。在修订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时,必须考虑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将德育路径固化于教学大纲,在叙事教育的同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通过课堂互动、课后反思、实训感受等实现“凡有所学,皆有所养”的教学目标。如讲授“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对患儿父母进行生育指导,进而认识到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而护理学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是诚信和友善。其次,成立由儿科护理学教师和课程思政专家组成的教研小组,一方面加强教学改革培训的考勤管理和随堂督导,观察思政培训效果,防止专题讲座和教学比赛流于形式,无实质性革新;另一方面督促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课程思政课题,加强儿科护理学精品课程、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思政建设,建立“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作为师生共享的教学资源,不仅激发自主学习热情,还满足多元化课程思政的需求,形成以学生为主题、可推广的教学方案。此外,在现有教师考评体系中增加课程思政比重,将指导本科生完成课题、发表文章、社会实践等列为立德树人的表现,并赋予量化价值,在专业教师职称晋升、绩效奖励等方面作为重要指标得以体现,促进儿科护理学教师在叙事教育模式中养成自主开展课程思政的习惯。

3 小结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性、人文性、实践性很强的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学科,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儿科护理学需要增强叙事教育,并重视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目前,大部分儿科护理学教师能够接纳课程思政理念,但也常陷于种种困境而无能为力。在叙事教育模式中渗入课程思政元素涉及儿科护理学的方方面面,需要不断增强教师德育意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将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融合,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形式,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价值;也需要政府、学校、师生等多方参与和沟通,以真正践行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开创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新局面。

猜你喜欢

护理学儿科课程思政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