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ECG 异常表现及其意义

2022-12-21黄华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1期
关键词:肥厚型室间隔心尖

黄华敏

解放军305 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17

[关键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价值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指一种以左心室肥厚、室间隔不对称性增厚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1]。在临床中,该病分为心尖肥厚型、间隔肥厚型,若不采取早期诊断治疗干预,随着病情发展恶化,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3]。在采用肥厚型心肌病确诊性诊疗手段之前,该病通常采取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或者心动图等辅助诊断方式,不同的辅助诊断方式往往提示不同的诊疗方向,而只有准确且恰当的辅助诊疗数据才能为后期诊疗方向及治疗方案提供充分且可靠的诊断依据[4]。心尖肥厚型由于其心肌缺血特性造成的典型倒置T 波往往与间隔肥厚型的心电图表现明显不同。本文旨在探究分析心电图检查在心尖肥厚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解放军305 医院收治的135 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研究对象,按照其肥厚部位不同将其划分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甲组,62 例)和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乙组,7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肥厚型心肌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5 或绝对厚度≥15 ram)[5]者;②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确诊,表现为肥厚心肌瘤样突起、左心室腔明显缩小,或左室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异常肥大的患者,划分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为左心室壁或(和)室间隔厚度均≥15 mm,室间隔呈不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在舒张末期较大的患者,划分为间隔肥厚型心肌病;③发病后12 h 内完成心电图检查;④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⑤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脏类疾病史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免疫系统障碍疾病者;③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者;④不满足心电图检查条件和不配合检查者。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已获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许可。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确认其符合心电图检查条件。具体检查方式如下:首先,选择日本福田FX-7404 心电图仪进行标准12 导联心电图采集,其参数设置为走纸速度25 mm/s,电压10 mm/mv;其次,指导患者平卧,将其与心电图机正确连接,之后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各波段图形,并做好导联的R/S<1、Q 波、s 波以及P 波,V4~V6 及aVR 导联倒置T 波例数及所占比例等数据记录;检查过程中避免各种因素影响其机体的各项指标发生大幅变化。最后,所得心电图检查数据需经由2 名或以上具有丰富心电图仪读片经验的医师共同诊断,若发生分歧需反复探讨,必要情况可再次进行检查,直至诊断结果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种不同肥厚部位的心肌病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以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项目主要包括室间隔厚度、V4~V6 T 波倒置、aVR 导联倒置T 波、Ⅲ导联R/S<1、病理性Q 波、Q 波深度、S-T 段下移≥0.1 mV、S-T 段压低幅度、P 波振幅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电图检查显示:甲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薄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中的V4~V6 T 波倒置者比例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aVR 导联倒置T 波者比例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中心电图Ⅲ导联R/S<1、主波向下者比例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性Q 波、Q 波深度、S-T 段下移≥0.1 mV 比例、S-T 段压低幅度、P 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又被称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心肌病,其致病因素较多,目前大多认为与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等相关,其他还有上呼吸道感染、体力活动以及剧烈运动等也可能诱发该病[6]。由此可见,研究出一种方便且有效的辅助诊断方式并通过其提示的临床信息结合进一步的诊疗手段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经济意义。诸多研究显示[7-8],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患者相较于不合并患者收缩不同步更为明显,且患者心肌功能受损程度更严重,继而对心电图表现特征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排除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影响干扰。在临床中,早期确诊肥厚类型,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是抑制病情恶化发展,提高该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9]。具体治疗方案一般会根据心肌不同肥厚部位(心尖肥厚、间隔肥厚)有所不同,该病总体治疗周期较长,而治疗方案也会随着病情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其具体调整方向则需要依据诊断数据而定[10]。而ECG 是该病应用最广泛且经济实惠的辅助检查方式之一。

在ECG 检查中,心尖肥厚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室间隔厚度、V4~V6 T 波倒置、aVR 导联倒置T 波以及Ⅲ导联R/S 主波方向存在明显差异,而在Q波、S-T 段压低、P 波等方面的检查结果较相近。心电图改变以左心室肥厚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为主,因此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各种波形,可以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和传导异常情况做出基本判断[11],并通过其提供的临床信息进行下一步的诊疗过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可明显看到左室肥厚和ST-T 改变,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 mV 以上,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要想进一步确诊病情,还需要观察患者的P 波振幅,确认Qrs 波与Qrs 波之间是否完整、是否规律[12-14]。对于心尖部局限性肥厚的患者,由于心肌缺血S-T 段压低,会发生冠状动脉在心肌内分布异常的情况,以至于出现巨大倒置的T 波,多数患者还可能伴随有异常Q 波出现,而V4~V6 导联、aVR 导联上若有深而不宽的Q 波,反应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容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15]。对于间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明显观察到室间隔厚度值更大,Ⅲ导联R/S<1、主波向下占比更高。依据研究数据显示,在室间隔厚度、V4~V6 T波倒置、aVR 导联倒置T 波以及Ⅲ导联R/S 主波方向方面,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要想发挥出心电图在辅助鉴别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必须对以上检查数据予以重视并对其波形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并不能精准地发现和判断左心室前侧游离壁肥厚、心尖部肥厚和右心室肥厚等信息,容易造成临床的疾病漏诊。因此,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作为肥厚型心肌病影像检查的重要补充,还可通过心脏的三维成像,精确地测量左心室心肌总重量。

综上所述,以超声心动图为诊断标准,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ECG 能够在辅助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早期确诊率,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诊断基础,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肥厚型室间隔心尖
心室短轴切面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诊断的应用价值
左束支起搏术中经传送鞘贴近室间隔造影发现并发症二例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评价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早于心脏彩超改变13年1例
肥厚型心肌病不同肥厚部位的心电图表现及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
分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效果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欢乐过大年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