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涂擦联合隔姜灸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22例

2022-12-09寇宗艳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腰部下肢中药

寇宗艳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甘肃 白银 730999)

坐骨神经痛是中医科、针灸科常见的优势病种,其临床表现为疼痛重、伴有一侧下肢麻木、行走加重等,是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病[1]。有文献报道,坐骨神经痛的发病率为40 %左右[2],此类病症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根据临床指南,坐骨神经痛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腰椎间盘突出后继发的坐骨神经痛。当前临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保守治疗,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大部分患者服用药物后疼痛缓解,药物疗效下降后疼痛依旧。坐骨神经痛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无此类病名,相当于“腰痛病”“痹证”等。中医多采用针刺、艾灸、推拿、药物外敷等治疗,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祖国医学亦需要不断守正创新,我院中医科在数十年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将中药涂擦与隔姜灸结合起来,对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有非常优秀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份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44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39.72±13.11)岁;病程1个~24个月,平均(12.27±8.06)个月。实验组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44.40±14.58)岁;病程2个~26个月,平均(13.13±8.5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3]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病变的诊疗》[4]中的相关标准确定以下诊断标准:①影像:腰椎MRI或CT明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②症状: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的疼痛,咳嗽、用力等动作下疼痛加重。③体征:一侧臀部沿坐骨神经分布的区域可触及明显压痛点,如髂点、臀点、腘点等。Lasegue征阳性等;沿一侧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出现神经功能减退,如小腿外侧感觉减退等。

中医诊断标准:腰部及一测下肢疼痛发冷,沉重,转侧不利,夜间痛甚,遇寒遇冷及阴雨天气加重。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65岁之间;③明确同意参加本实验并能自主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单侧患病。

1.4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如椎体骨折、梨状肌综合征、椎管内肿瘤、先天性脊柱裂等;②严重的进行性神经症状:重症肌无力、马尾综合征及椎体滑脱、严重椎管狭窄需要手术等;③严重的心脏病、肝肾综合征、骨质疏松等;④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⑤近3个月已经接受过其他类似治疗;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①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0970008)0.1 g口服,每日1次。②隔姜灸时,患者俯卧位,取双侧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命门、患侧秩边穴、环跳穴、阿是穴,新鲜生姜切约0.5 cm厚片,在姜片上刺上数个小孔。治疗时将姜片放于以上各穴,陈艾搓成大小适宜姜片的艾炷置于其上,燃至无温度为1壮,每穴5壮。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涂擦联合隔姜灸治疗。①中药涂擦药物组成:制附子10 g,细辛10 g,干姜10 g,桂枝10 g,牛膝10 g,独活10 g,桑寄生10 g,吴茱萸10 g。将上述饮片使用超微粉碎机打粉,打粉后过200目筛,置于瓷瓶中备用。②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及患侧臀部,下肢,使用新鲜生姜与清水按照2∶5的比例榨取新鲜姜汁,作为透皮剂。使用透皮剂时,用干净棉签蘸取新鲜姜汁均匀涂抹于上述治疗穴位,涂抹为大小约直径5 cm的圆形,使用3 g的药匙每次取3 g制备好的药粉均匀涂撒在涂抹透皮剂的穴位上,将制备好的鲜姜片放于准备好的穴位上,再将陈艾炷置于其上,其他操作同对照组。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每日1次,每次5壮,连续治疗2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②腰痛评分量表(JOA)[6],JOA腰痛评分量表由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主要用于评价人体功能性障碍。通过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四个维度来评价患者的情况,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临床治愈: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状完全消失,腰部活动自如,腰部JOA评分改善率>95 %;显效: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僵硬症状部分消失或症状持续时间减少,60 %<腰椎JOA评分改善率≤95 %;有效: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状有所改善,60 %≤腰椎JOA评分改善率<25 %;无效: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僵硬无缓解,腰椎JOA评分改善率≤25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95.45 %,高于对照组的63.63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比较

4 讨 论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循行的路线及其分布的区域出现疼痛、麻木为主的一组综合症状。原发性的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并不常见,称为坐骨神经炎。绝大部分坐骨神经痛患者均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和其周围肌肉、组织等的病变引起对坐骨神经的炎性刺激、压迫、损害,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7]。随着当前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劳作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的趋势,坐骨神经痛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腰椎间盘突出是发生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当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约1/3患者会出现继发性的坐骨神经痛[8],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性的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路线及其分布区疼痛。临床查体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还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等。当前的保守疗法下,非甾体抗炎药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症状。

坐骨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上多按风寒湿、顽痹及筋痹等论治。在历代医家的诊疗中,提出了多种多样关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中医方药在其中占据很大部分,医圣张仲景著有“甘草附子汤”“乌头汤”等,经现代临床实践,多用于寒湿痹阻严重的病种;除此之外,关于坐骨神经痛,祖国传统医药还有针刺疗法、拔罐疗法、中药涂擦、推拿按摩等。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均在除湿通痹、温阳通络的治则下开展。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中药涂擦药物由干姜苓术汤和独活寄生汤变化而来。干姜苓术汤由甘草、白术等分,干姜、茯苓2倍药物组成,主治寒湿下侵,腰以下冷重而痛,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方中干姜配甘草以温中散寒,茯苓配白术以健脾除湿。独活寄生汤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名方,治肾气虚弱,腰背疼痛,此方补肾气,驱寒湿,为治腰腿久痛之常用方,在临床应用广泛[9~10]。坐骨神经痛其证属正虚邪实,独活寄生汤扶正与祛邪兼顾,既祛散风寒湿邪,又补益肝肾气血。两方合用,加减化裁,加强了温化寒湿的作用,同时又能补益肝肾,采用中药外涂的方法,使得制附子的使用更加安全。

隔姜灸,在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清代《理瀹骈文》和《针灸逢源》等中同样有对隔姜灸的记载。隔姜灸取材方便,操作流程简单,是现代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使用生姜进行隔物灸,能加强艾灸的温化寒湿、通阳除痹之功。本次实验中,使用姜汁作为透皮剂涂擦于皮肤之上,使得药物能更好地经皮肤吸收,直达病所,艾灸的热力熏烤皮肤上的药物,使得药物挥发更快,姜片的温补阳气作用通过药物进行放大。此种艾灸方法结合了中药涂擦与隔物灸,两两得宜,使得两种方法的作用能够更快体现出来[11]。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使用中药涂擦联合隔姜灸可减轻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症状,缓解僵硬症状。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 %,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3 %。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涂擦联合隔姜灸能缓解并消除疼痛、麻木。其治疗痛苦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部下肢中药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