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农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探讨

2022-11-26黄润芸彭勃马伟张彤张潇李自刚边传周黄炎坤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师高校教师应用型

黄润芸 ,彭勃 ,马伟 ,张彤 ,张潇 ,李自刚 ,边传周 ,黄炎坤*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能源与智能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为了引导地方新升本高校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和目标,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2015年10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这两个文件都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把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作为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应用型农业类院校中绝大多数的涉农专业都是高实践性专业,对教师和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都很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立足河南省情和本地区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传统办学优势,坚持走“牧工商一体化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特色办学道路,面向中原地区现代农牧业、食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被确定为河南省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试点高校[3]。作者结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探索,总结其办学经验、成效和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以期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1 应用型农业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

1.1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概念

“双师双能型”教师既要能在课堂上讲好课,培养好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在生产经营企业中进行有效的专业指导,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服务企业发展,培养出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1]。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常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于应用型农业院校来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应是熟知农牧业生产过程、食品加工与贸易的基本流程、某个环节的专业理论与技术、产业发展动态及新科技的应用等,不仅能够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更重要的是能为农牧食品企业培养出理实兼具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1.2 专业实践能力在农业类应用型高校教师培养中的重要性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应用研究,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5]。在农业类应用型本科中,高校教师专业素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其专业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6]。然而,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也成为当前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和形成办学特色的普遍性要求。

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反映“双师双能型”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表征[7]。作为以“牧工商一体化”为办学特色的农业类高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则把教师在畜牧生产、食品加工、经贸物流、企业管理等生产经营与管理领域内对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新科技应用等的把握度与结合度作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1.3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科学评价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评价应以解决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方向与措施,将现有科技成果与先进工艺和技术转化到生产经营中的能力为主要依据[8]。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评价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强调专业教师在胜任课堂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问题的成效方面,把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社会影响力作为重要参考,把承担企业产品研发或合作攻关项目作为评价的重要载体,把被企业聘请为技术顾问或被行业协会聘为理事作为专业实践能力获得认可的重要依据。

2 农业类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缺少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和团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尤其是对于农牧生产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应用型高校来说,专业技术的操作性很强,行业改造升级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对相关专业技术有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因此,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而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教师则更显短缺。

在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中年教师的情况看,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升本之前的高职高专阶段,由于扩招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教师人数不足,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到企业开展专业实践锻炼的时间无法保证。升本后面临的教育思想转变、学科基础条件建设、教学文件与项目建设等也耗去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中年教师群体中存在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从青年教师的情况看,不少青年教师就职前连续性的在校学习和生活,经历中缺少相关的从业经验,专业实践工作能力不足[6]。还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入职后不重视提升实践能力,而是更多地受硕士或博士阶段学术培养过程的影响,使得他们无法胜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9]。另外,农牧行业劳动环境相对较差、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工作责任比较大、工作内容相对繁杂,许多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意愿不强,这些也导致青年教师中存在专业实践能力普遍欠缺的问题。

3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探析

3.1 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与校内管理机制方面的原因

3.1.1 相关政策带来的影响 国家对高校的评估体系是应用型高校面临的主要外在制度环境,评估指标的学术导向性容易诱发应用型高校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出现异化[5]。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所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一场考评,而在评估指标体系的39个观测点中,涉及教师队伍的有5个,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并没有特别体现。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合格评估后的努力目标,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的主要指标集中在教师的学历、职称、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与成果、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高档次论文数量等方面,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关系不密切。

3.1.2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政策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导向机制缺失,如从评定职称来看,教师任职条件中没有具体关于衡量教师实践能力以及水平的标准,片面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职称晋升是专业教师工作中的主要追求,其主要的时间和精力也会用于积累职称评审条件所要求的项目。职称评审导向的偏差必然会减弱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影响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二是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内容设置不合理,应用型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聘期考核管理时常常采用分等级量化考核管理办法,教学工作量、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科研立项与成果等指标在量化考评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权重。相对而言,对教师专业实践活动和成效的考评内容描述不清晰,缺乏定量要求[5]。三是激励机制缺失,如大多数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较少涉及教师在项目推广、成果转化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专业实践领域取得的成绩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不利于提高他们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9]。

3.2 各级各类人才项目申报条件设置忽略应用型本科的需求

目前,各类人才项目对于高校教师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项目对于职称职务晋升、项目申报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人才项目的设定似乎没有充分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情况,在申报条件中都没有涉及申报者的专业实践能力,在绝大多数荣誉的申报方面也主要考虑的是学历、高层次的论文、项目、成果等。这在高校教师的成长中无疑是一种有偏差的导向,导致他们不愿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生产经营一线接触专业实际,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10]。

3.3 教师招聘条件设置不当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多数新引进专任教师都是从重点大学或国家级科研单位招聘的博士或硕士。他们虽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外语水平,但是接触生产经营实践很少,在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为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大多数高学历新进教师进入学校后直接进入教室或实验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常常缺位或不系统,学农牧而不知农牧的情况很常见。

3.4 缺少符合应用型高校特色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

“双师双能型”教师既要能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技能教学[11]。然而,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缺少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科学的认定标准,有的标准与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脱节,不利于调动教师转型的积极性,而一些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也常常是走过场,并没有深入其中[8]。“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称号常常被学校当作应付各类评估检查的幌子,没有真正地让“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转化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动力[12]。

3.5 教师自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不足

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在自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普遍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一是从自身利益考量,课堂教学的内容、模式相对固定,只要把教学材料准备好,上课就相对轻松;而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则面临较多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有些工作甚至会负有直接责任,导致教师产生畏难情绪。二是对应用型高校的地位和应用型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不高[9]。三是青年教师成家后孩子小,需要照顾,不愿意长时间到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去。

4 提升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措施

4.1 政府要做好高校分类建设与指导,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转型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后,各省市纷纷依据“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战略部署”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本省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意见,提出了对本省高校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的有关方案,按照方案对不同的高校采取分类指导、分类服务。同时,也分别遴选了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或示范性高校,并给这些学校拨付了建设经费。因此,要促进高校主动转型,需要从政府层面在高校分类建设、分类支持、分类评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方案或指导意见并落到实处,让应用型高校能够充分理解和认识其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校内管理制度。

4.2 教师要明晰转型发展的实质,重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增强教师对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其内生源动力,是教师思想转型的重要基础。从教师的认识提高方面制定相关措施,激励他们进入生产经营一线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教师只有通过扎扎实实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才会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认清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走出传统观念的禁锢,强化对“双师双能型”的认识[13]。

4.3 以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导向,促进教师自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应用型高校在教师考评管理中应将教师的实践经历和效果纳入考评的必备条件,并使其成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可以设立实践教学成果类项目,对具有创新性或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开发实践项目等进行奖励 。应把突出学术条件逐渐转向以专业实践条件与学术条件并重的方向转变,充分引导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6]。在教师培养方面,既要安排教师到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访学,也要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而且要分别制定相关的考评措施,保证教师培养的实效。

4.4 拓宽教师引进途径,制定科学的人才聘用条件

在青年教师引进方面既要重视其学历层次,也要兼顾其接触生产一线的实践经历。近年来,大批硕士、博士进入企业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经营管理等工作,他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而言非常合适。因此,高校应该把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引进高学历人员的重要参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校企合作、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研究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带头作用。

4.5 创新和应用校企合作平台,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是以项目为纽带,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专家团队,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或新产品研发、配套技术集成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猜你喜欢

双师高校教师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