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大别山红色文化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2-11-26吴磊饶海虹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政治

吴磊,饶海虹

(1.信阳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新媒体视域下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当代大学生接收各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黄传武认为,新媒体是指人们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制作、传播、接受、文化影响等可以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互动数字传播平台[1]。它呈现出便捷性、多样性、交互性、高效性、共享性、多元化等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行为习惯以及文化交往模式。网络时代是读图时代,也是视频时代,新的传播技术塑造了新的传播生态。传播的开放性也给各种文化和思想的融入提供了空间,大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性,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来进行信息的筛选和传播,这也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思想诱惑和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腐朽落后思想和不良文化的侵蚀,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困境。但是同时新媒体便捷高效以及互动性强等特点,极其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利用得好,也会极大地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积淀而成,其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别山区人民进行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由于传播环境、传播机制、传播渠道的变化,大别山红色文化也呈现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从中可以挖掘出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向,应发挥其教育引导、激励创新功能。丰富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挖掘空间,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大别山红色文化只有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相对照,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扬,才能真正彰显它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别山红色文化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1 大别山红色文化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资源

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彰显出其现代性与时代性的特征,给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大别山红色文化能进一步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教育素材,大大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深度。从大别山红色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很强的教育引导意义。其中,坚守信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胸怀全局有利于教育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团结一心强调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勇当前锋则是鼓励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不退缩不畏惧,奋勇拼搏,从而全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彰显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对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文化传承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是高校的应有之责。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在党和人民革命实践中孕育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精神中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为地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文化源泉。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重要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重要阵地,是其在育人功能上的延伸,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展现了传统革命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以高校为阵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丰富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个性特征更加凸显,自主意识逐渐增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顺应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多元化诉求,根据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规律作出积极的回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等方面,主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当前,地方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动力不足、方式方法不多、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体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是地方高校值得关注的重点课题。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地方高校要积极构建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高校中传承创新的实践体系,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通过探索各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实现各自价值上的双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既要充分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统革命精神,又要不断地创新弘扬其时代精神。大别山红色文化因其自身属性特征,具有天然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思想激励作用。只有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应用到教育教学、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才能使大别山红色文化真正焕发出活力与生机,发挥其应有的精神价值与时代价值。

3 新媒体时代下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新的教育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而如何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尤其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

3.1 遵循媒体传播规律,更新新媒体传播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传播和更新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内容信息量大、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是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有效性的关键。

“理念”是传播的先导,新媒体时代,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高校首先要更新媒体传播理念。在新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要找到新的交叉点和切入口,依托新媒体平台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分析高校大学生对文化的深层次需求,恰如其分地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和文化传播特点,充分利用好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新媒体传播阵地,运用媒体融合的多维视角,融合各类媒体优势,构建大别山红色文化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和空间。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提升传播能力,增强传播效果。

3.2 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增强主流话语吸引力

新媒体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媒体中“多对一”的封闭式模式,而是呈现出“多对多”的多重影响因子,采取的是多向性的传播模式,跨越时间和空间,能够及时收发信息。个体具有多重身份,文化传播者同时也是文化接收者。在这种新媒体语境下,个体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表达,同时,话语地位也得到提升。在新的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赖于主导性话语体系的规范高效运作。在新媒体生态视域下,高校的舆论生态、信息场域、关系空间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多元价值体系共存的生态中,传统的话语模式逐渐被消解。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不断增强新媒体时代下主流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高校要积极创新大别山红色文化进校园模式,依托各类学生组织开展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大别山红色文化;发挥高校专业特点,通过编排红色话剧、创作红色歌曲、举办红色展览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3.3 重构新媒体话语权力,激活红色文化创造力

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它是人们进行斗争的手段,人们通过话语将权力赋予自己,话语和权力不能一分为二。”[3]话语权与媒介的关系十分密切,媒体、话语、权力呈现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状态。话语权不仅仅是一种言说权力,其中隐藏着思想价值传导与意识形态传播。新媒体时代的社会转型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创新,在多变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增强实效性与凝聚力,就必须倚重话语体系的力量[4]。在高校场域中,教育者的话语权和引导力逐渐被削弱,要进一步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系,探究高校新媒体话语模式,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新媒体的话语模式往往短小精悍,内容突出趣味性、实用性、特色性,重在鲜明、接地气。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中的“宏大叙事”和“一元中心化”模式,采取适应新媒体模式的语言方式和传播途径,搭建平等的网络沟通平台,畅通大别山红色文化发声渠道,营造一种良性互动的话语表达模式,进一步释放大别山红色文化活力,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创造力。

3.4 优化新媒体传播内容,深化内在互动交流

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融入过程中,要从优化传播内容入手,从传播学角度结合时代特征重新审视大别山红色文化,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和内涵,进一步凝练传播内容,立足地方特色。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多种表现形态如红色故事、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革命遗址等,采取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结合地域特色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形成高校红色品牌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双向互动性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互联网中每个网格节点都具有生产和传播信息的权利,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单向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在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用户互动,重视文化信息的反馈,建立传播主体和受众者的有效联系,进行情感上的双向互动交流。提高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结合传播活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同时,要明确定位,充分挖掘青年学生的信息需求,灵活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学习宣传活动。在抓住区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做好内容优化,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其纳入到高校思政课体系中,与其他思政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搭建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力,弘扬主旋律,唱响正能量,以大别山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

3.5 培养新媒体传播主体,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

传播力是媒介传播力的简称,指媒介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4]。传播主体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至关重要,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著名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大众传媒传递信息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经过意见领袖这一种中间环节,即大众传媒——意见领袖——一般受众。”新意见领袖是一个观点更加多元和开放的群体[5]。在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中,要建设一支坚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主动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提高新媒体操作技能,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媒介特征,以亲和力缩短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同时,在学生骨干当中也要特别注重挖掘网络意见领袖,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新媒体传播技术精湛的红色文化传播者。在培养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时可以从学生党员、班干部、学团干部中重点选拔,进行专业培训,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主流话语的亲和力、吸引力,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新媒体、高校、大别山红色文化三者的合力作用,将大别山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持续发展,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切实增强育人效果。赓续中华文化生命力,为中华民族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大别山红色政治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红色是什么
又见大别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