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2022-11-23牛丁丁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政管理工作

牛丁丁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济源 459000)

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是大学生教育发展的重心,也是党的思想方针和国家教育发展政策落实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考虑现代社会人才需要和社会各领域发展要求,导致社会现实发展与高校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策略相脱节,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突出“以人为本”核心思想,运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有助于改变现状,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主要目的是塑造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等方面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当下社会新形势发展中,经济、文化等多元化发展趋势,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添了很大的难题。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指导大学生更好地完成思想教育管理目标。同时,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和衡量标准不仅仅看重个人的专业能力,还重视个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其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落实大学生德育教育目标,不仅可以确保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发展,还能通过人本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管理过程中。[1]这样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等都会发生变化,也会影响高校学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建立高素质师资教学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是有效落实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和确保思政教育管理质量的核心因素,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思政教育管理水平。因此,高校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特点的同时,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思想教育管理能力、生活管理能力、政治素养、师风师德、人格魅力等方面作为师资培养的目标,早日建立一支能够兼顾教学管理和思想品质培育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更好落实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另外,教师自身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从自我教学管理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力、思想状态、心理诉求,将思想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教育对学生自身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摒弃固化的传统教学管理观念,改变教师单纯依靠经验和主观判断开展的工作模式,教师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升自身理论及工作能力。

(二)树立现代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大量的政治思想理论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多教师按照照本宣科的方式传授学生思想理论知识,但是这种灌输式教育模式反而会固化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应从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管理模式,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依托现代教学理念,打通课堂教学局限,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问题探究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3]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某一热点话题,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的形式,了解整个事件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公众对于案件始末看法,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

(三)实施因材施教思想教育方式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在思想观念、接受程度、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按照“一刀切”教育方式,而是要兼顾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两个维度的协同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共性方面的教育,还需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教育。在此之前,需要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才会愿意在教师面前袒露心扉,愿意和教师主动沟通。这样教师才能深入剖析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更好地采用因材施教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落实奠定基础,满足“以人为本”理念要求。[4]

(四)构建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

教师需要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促使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实现心理相容,这是渗透思想政治和情感共通的基础。而建立双向沟通机制,达成教育者与大学生心理相容的状态,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关键。教师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借助双向沟通机制,了解大学生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并通过双方的思想相互渗透,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影响。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互动时,可以采用多元的沟通方式。比如,教师在与大学生探讨价值观、人生观时,可以采用自由演说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人生发展规划和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当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组织学生进行即兴演讲或者辩论会的形式,在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辩论时,形成思维的碰撞和信息的交互。与此同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这样教师在充分了解到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思维方式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大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与内容,并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四个坚持”的工作策略

(一)坚持大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主阵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三者协同教育,促使大学生符合适应社会和适应工作岗位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因此,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导向,结合各学科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以目标为基础,结合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项目,综合规划,精心设计与安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具有新时代发展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的思想政治、学术文化、文娱体育等校园活动。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借助国庆日、人民英雄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利用校园思政教育资源,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唱响爱国主旋律,还可以开展大学生“挑战杯”、社团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展等多元特色活动,促使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此外,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学校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训,让学生到企业第一线进行岗位实践锻炼,了解生产企业的运作模式、经营理念、业务操作流程、岗位工作内容等,在实践中增长学生的见识,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坚持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三全育人”

落实“三全育人”,首先,高校各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协调教育组织工作关系,并建立思想教育工作责任机制,落实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并发挥各部门的育人合力。为此,高校需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协调各院系和职能部门定期和持续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做文明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大学生从周边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并践行到具体行为,从言谈举止等具体事情中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教师需要严于律己、以德育人。通过教师良好的师德、专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发挥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并且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将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文化、信仰等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将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最后,加强行政管理、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的管理与服务育人意识,运用科学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实现育人目标。

(三)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方式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要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和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融入法律意识,依靠法律和制度化管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对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秉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处理原则,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处分合理。同时在批评和处理违纪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人权,允许学生自我陈述和申辩的权利,不能一味按照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主观判断,剥夺学生基本权利。在处理违纪学生时,应坚持院系两级分层负责,职能部门要发挥协调作用,并且建立辅导员、各级团学组织和干部各级主体工作机制,提升各主体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各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需要始终牢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站在学生视角思考,分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当前最需要帮助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量,改变传统学生被动教育管理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校园劳动教育活动等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能力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坚持建设和谐的校园教育环境

建设和谐的校园教育环境是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同的是高校在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中,需要以高校教育实际情况为基准,着重凸显出学校发展方向、“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师德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内容,并且在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遵循国家倡导的和谐发展理念,运用法律知识、制度规则、校规校纪教育力量,加强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向着法治化、民主化、人性化等方面发展,以法律制度管理模式护校园和谐与安定。首先,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生教育管理相关人员需要定期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情况,并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学生代表座谈会,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其次,定期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做好学生公寓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并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针对学生公寓内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不稳定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相应的处理方式,消除隐患。最后,完善“奖、贷、助、减、免、缓”多层面的扶贫帮困助学体系,做好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管理,并针对大学生开展相应的勤工俭学助学的教学管理。同时要切实做好灾区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心理障碍学生等这类特殊群体的教学管理工作,要经常对这部分群体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仅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要了解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与规划的想法,并针对性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等教学服务工作。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多元化的教学管理工程,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现代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方向,将“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并开展适合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文化活动,建构和谐文化校园,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条件。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思政管理工作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